第687章
荀愷全身一震,司馬昭若有三長兩短,這曹魏的天下…… 鐘會仿佛頭痛的揉了揉額頭,“相國這一退,渭水之南便全部在楊興云兵鋒之下,此時說不得長安已經失守,我軍被困在漢中!” 荀愷這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北有楊崢,南有姜維,己方已被夾在中間。 漢中養不起十二萬大軍,更何況漢、樂二城還在蜀軍手中。 “能扶危救難者,唯有都督!”荀愷拱手道。 鐘會這些年風評不好,出征之時,便有人言其必反,不可領兵。 當年司馬師也是如此交待司馬昭的。 然而現在,能擺脫危局的也只能是鐘會。 其才智遍觀天下,冠絕一時。 鐘會負手輕笑,“茂伯,形勢還不至于如此,某尚有機會!” “機會?”荀愷心中一動,鐘會說的不是曹魏有機會,而是他尚有機會…… “不錯,你現在就領五千精卒入陳倉,保住陳倉,就保住了我軍的退路!” 當年郝昭在陳倉,一千人就擋住了諸葛亮的數萬大軍,五千士卒足夠了。 “屬下領命!”荀愷不疑有他。 鐘會目光一閃,“你去陳倉之后,多布旌旗、草人于城上,終日擂鼓,虛張聲勢?!?/br> 荀愷走后,鐘會一人在堂中靜坐,陷入沉思之中。 楊崢縱然能擊敗司馬昭十六萬大軍,也必是兩敗俱傷。 也就是說,西面棋盤上實力最雄厚的其實是鐘會! 想到此處,鐘會嘴角不知不覺卷起一抹淺笑…… 劍閣。 姜維罕見的正在大發脾氣,“深冬將去,將士們的冬衣為何還沒發下?” 景耀二年(魏甘露四年)是蜀國最冷的一年。 四萬蜀軍聚集劍閣一線,后勤補給卻出了問題。 糧食缺斤少兩,過冬的麻纊、草蓐、干柴、被褥全部不足。 士卒們縮在營壘之中,凍的連兵器都握不住。 涼州有皮毛保暖,蜀中原本也不差,百姓春秋采摘柳絮、蘆絮填充至麻袍之中,謂之纊衣。 但現在這些東西全都沒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幾年蜀錦、茶葉生意大興,無論是官府還是士族豪強,或者百姓,都爭相種茶植桑,逐商貿之利。 以至于糧食都有些捉襟見肘,更不用說纊衣和草蓐。 還有弩箭、鐵蒺藜等消耗物,軍中也大量不足。 幸虧鐘會并沒有強攻劍閣的打算,不然姜維真不知道怎么守下去。 “蜀中本就窮蔽,大將軍斂兵聚谷,成都物資皆入陽安、漢、樂,今四萬大軍倉促聚集,成都已然空虛!”別人不敢回話,左車騎將軍張翼卻敢直言。 而且矛頭隱隱對著姜維。 沒有斂兵聚谷,就沒有鐘會南下,陽安關也不會失守,蜀國也不會面臨現在的困境! 而且防守陽安關的傅僉、蔣舒全都是姜維親信! 眼下,成都僅有的家當全部送上劍閣,依舊杯水車薪。 偌大的成都當然不止這些家當,只是不在蜀國的府庫之中。 張翼曾是劉備的書佐,與廖化一樣,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將了,蜀人有言:“前有王、句,后有張、廖?!?/br> 王是王平,句是句扶。 張是張翼。 在軍中德高望重,姜維也不能跟他爭執。 而且張翼背后代表的是益州系。 “魏軍固守四月有余,士卒松懈,士氣低靡,鐘會自以為取陽安關便萬無一失,此正是我軍反攻之時,可遣人再回成都,向陛下求取過冬衣物,盔甲、弩箭、矛戟等物?!苯S向張翼釋放善意。 陽安關不收復,則漢、樂二城坐吃山空,遲早有失陷的一天。 就算打不下來,也要做做樣子給漢中守軍看。 第五百一十六章 追擊 兩日之間,又從丘壑山谷間搜出近萬俘虜。 茫茫雪原,這些人無路可逃。 有了這近五萬的戰俘,這一場大戰,楊崢就是完勝。 凍死這么多牲畜,也足夠養活他們了。 不過楊崢只讓他們每日兩頓稀薄的rou湯,以免他們吃飽了有力氣鬧事。 大雪消融的速度遠比楊崢想象的快,兩日間太陽曬,北風吹,地面只剩下一層雪冰。 “打什么華陰,不如直接圍攻臨晉!”劉珩一身是傷,精神卻還是那么亢奮。 這話倒是提醒楊崢。 華陰夾在臨晉與潼關之間,楊崢南下華陰,其實也是為了封鎖兩地的聯系。 想要關中,一座長安不夠,還需臨晉、潼關、武關三座大門。 “目下司馬昭已成驚弓之鳥,君侯若揮軍臨晉,司馬昭或許不戰而走!”龐青也建議道。 “既然如此,那就立即起兵,驅趕俘虜南下,大張旗鼓,鼓噪而進!”楊崢當機立斷。 突襲華陰,其實也要路過臨晉境內。 涼州軍傷亡頗重,但司馬昭傷亡更加慘重,十六萬大軍,也不知能回去幾人。 換句話說,現在不拿下臨晉,等司馬昭喘過氣起來,更沒有機會。 趁他病要他命! 臨晉就像關東插在關中的一根釘子,背靠河東,直接威脅整個渭北,不拔出,關中就永遠是戰場。 甚至潼關都沒有臨晉的威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