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楊崢望著沉沉夜色,終究還是長嘆一聲。 司馬昭一見戰場形勢不妙,就率先撤離戰場。 等戰場塵埃落定,已經跑的老遠。 楊崢一戰而定天下的希望就此破滅。 他還沒失去理智,這種天氣又是黑夜行軍,騎兵絕對成了活靶子。 “打掃戰場,安營休整!” 人力終有窮,天道終有定。 老天爺降下這場大雪為自己鎖定勝局,同時也限制了自己。 如果沒有這場大雪,司馬昭根本跑不了。 不過,這一戰之輝煌足以載入史冊。 五萬騎兵破十六萬大軍,涼州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 孟觀、龐青不知疲倦,忙碌了一夜,才安頓好俘虜。 翌日天亮,楊崢剛剛蘇醒,二人就來稟報,“此戰陣斬一萬三千人以上,俘虜共三萬七千人,中軍都尉以上將佐三十七人,糧食三萬石,大鎧兩千余副,長矛刀劍弓弩不可計數,還有更多的潰軍躲藏在黃陵、粟邑、衙城等地的丘壑山谷之中!” 楊崢點點頭,沒有報大將的名字,就說明一個都沒撈到,這并不是一場殲滅戰,而是擊潰戰。 “我軍傷亡如何?” 龐青臉色一黯,“陣亡兩千七百余,失蹤一千五百余,輕重傷一萬六千四百余,另,戰馬馱馬戰死凍死三萬七千匹!” 失蹤一千五百多人,基本可以算作陣亡了。 很多人不是失蹤,而是尸體化為了血泥,根本找出來了。 真正的輕傷不會被統計,只要被統計的以后基本都會殘疾,按輕重程度分為輕重傷。 這種傷亡對涼州也是傷筋動骨。 精銳不是一兩年就能出來的。 楊崢揉了揉額頭,“此戰孟觀為首功!” “謝將軍!”孟觀大喜。 楊崢拍拍他的肩膀,“休息去吧?!?/br> 二人拱手而退。 此戰陣斬一萬三千人,俘獲三萬七千人,司馬昭旗下應該還有相當兵力。 以將士們現在的狀態,攻打臨晉不現實。 必須休整。 但怎么休整、在哪里休整則大有玄機。 “令,張特率隴右五郡府兵攻取長安,橫掃長安,親軍于粟邑休整兩日,南下華陰!” 司馬昭雖然被打斷了脊梁,但戰爭仍未結束。 漢中仍有鐘會十幾萬大軍,若是反撲關中,則形勢依舊不妙。 某種程度上,鐘會比司馬昭更為棘手。 現在自己與司馬昭可以算作兩敗俱傷,那么鐘會會如何取舍? 楊崢忽然有些期待起來。 第五百一十五章 野心 甘露四年最后一天,鐘會剛剛收到司馬昭求援書信。 “相國退回臨晉,楊賊追襲,都督當揮軍救援!”荀愷著急道。 鐘會負手踱了幾步,嘴角始終掛著一絲莫名的神色,似笑非笑,似輕蔑又似惋惜。 進入漢中已經四個多月,攻克陽安關之后,漢中與陰平被切割開。 得到陽安關的糧食和輜重后,大軍其實并不急迫。 還有一些糧食陸續從上庸輸入,雖因山路阻隔,糧食不多,但勝在細水長流。 南陽的糧食走上庸,怎么都比繞行危險的關中要安全的多。 上庸山道怎么險峻,也比不上蜀道。 “相國若與楊興云相拒于白水,怎么都會敗,若冒然出戰,受風雪牽累,只恐十六萬大軍片甲不歸,哎呀呀,子上為何如此莽撞,以致一統天下之機,就此淪喪?!辩姇e一反三,立刻就判斷出司馬昭必然大敗。 上一句還是相國,下一句就成子上,已經預示著鐘會心中發生了某種轉變。 荀愷卻并沒有聽出來,“若非軍情緊急,相國不會求援?!?/br> 鐘會搖頭,“漢中距離粟邑千里之遙,大雪封山,如何救援?即便回軍,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br> 荀愷一呆,“都督莫非要抗命?” 鐘會眸中忽然掠過一道寒光,手按劍柄盯著荀愷。 荀愷忽然也覺察出自己的失言,這是一個下屬在質疑上官。 更何況鐘會可以算荀愷的外姑祖。 輩分差了兩截。 所以這句話已經相當冒犯鐘會。 “屬下失言,望都督恕罪!”荀愷連忙下拜,臉上冒出了冷汗。 夾在司馬昭與鐘會之間,這個差事并不簡單。 尤其是現在,司馬昭居然有壓制不住楊賊的趨勢。 司馬家能奪天下,歸根結底是靠了司馬懿的赫赫軍威,以及司馬師的殺伐果斷。 所以司馬家的敵人,全都夷滅三族。 而現在,司馬昭居然敗退了…… 那么中原士族會作何感想? 洛水之誓前,大家有個底線在,漢末亂成一鍋粥,仍有大臣前仆后繼為大漢盡忠,以至于雄才大略的魏武,要花費數十年,才敢邁出關鍵的一步。 洛水之誓后,底線不存在了,大家都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既然司馬家可以,為何別的士族不行? 這才是司馬昭即將要面臨的考驗。 魏武赤壁之敗傷亡也慘重,但魏武對軍隊的控制是絕對的。 當時的士族豪強遠沒有現在強大。 “茂伯何必如此?鐘、荀本是一家?!辩姇砷_了倚天劍柄,并沒有去攙扶荀愷,而一臉悲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趕回馮翊已經來不及了,若某所料不差,相國已經兵??!哎呀,這兵荒馬亂的,也不知相國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