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伴隨這一聲怒吼,洛陽上空的陰云更加劇烈翻涌起來。 父子三人兵發司馬門。 司馬門守軍還未清醒便被控制。 此時蔣濟、司馬孚也堪堪趕來。 “武庫!武庫!”蔣濟氣喘吁吁道。 司馬孚淚流滿面,朝著皇宮的方向跪伏,“皇天在上,我司馬氏不得已而起兵,只為撥亂反正,人神……” “叔達大事要緊?!笔难赃€未說完,就被司馬懿打斷了。 蔣濟弄來一輛軺車,司馬懿上車之后卻向司馬師道:“同乘!” 司馬師毫不猶豫的上車,揚起韁繩,“駕!” 兩千余死士緊隨其后。 皇城在西北,武庫在東北,中間隔著大將軍府。 司馬懿司馬師共乘一車,直奔武庫而去。 但正月時節,洛陽拜訪親朋好友之人絡繹不絕,也許是天意使然,司馬懿、司馬師的車駕正好被堵在大將軍府之前。 司馬師當機立斷,跳下車揮劍驅趕人群。 此時大將軍府敵樓之上,曹爽帳下督嚴世拉動重弩瞄準司馬懿,卻被副將孫謙拉住,“事未可知也!” 反復拉扯三次,重弩終未射出,而司馬師驅趕了人群,死士護著車馬沖過這道最后的關卡。 占據武庫之后,三千死士披甲持刃,司馬懿召來高柔王觀,以司馬孚、司馬師守司馬門,以司馬昭領兵入永寧宮,求取郭太后罷免曹爽黨羽的懿旨。 拿到詔書之后,司馬懿笑言:“文惠今日當為周勃!” 遂以高柔代行大將軍之事,接管城中禁軍。 以郭太后懿旨命桓范行中領軍事。 桓范接近曹爽,原本也只是為了接近權勢而已。 在曹爽集團也沒得到重用,以他的性格,自然是有怨氣的。 正欲應命,其子力勸桓范,言皇帝在曹爽手中,大有可為。 桓范不顧屬下的勸阻,執意出城奔高平陵而去。 蔣濟驚慌失措道:“智囊往矣?!?/br> 司馬懿不以為然道:“爽與范內疏而心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br> 遂以王觀行中領軍之事。 王觀、蔣濟、高柔三人皆居九卿之位,年紀比司馬懿還大,皆是四朝老臣。 從起兵至此,兵不血刃,朝臣、將吏無一反抗。 只有大將軍參軍辛敞在其姐辛憲英的鼓勵下,領軍殺出洛陽,投奔曹爽。 其后,司馬懿與蔣濟領兵屯住洛水浮橋之上,切斷高平陵與洛陽之間的聯系。 當著洛陽眾將、眾官的面盟誓:“皇天后土,洛神明鑒,我司馬懿迫不得已行今日之事,只為匡扶大魏,絕無他志,大將軍曹爽,乃宗室勛親,其父有大功于社稷,只要其退大將軍之位,絕不加害,否則人神共棄!” 魏晉之際,玄學盛行,河洛的地位舉足輕重。 司馬懿堂堂太傅,四朝老臣,如此重誓,讓在場的人無不感動。 蔣濟大為振奮,還以個人名義去信給曹爽,勸其投降。 第一百八十七章 投降 曹爽得到洛陽之變的消息后,立即在伊水之南修建營壘,伐木為鹿角,發屯田兵數千人以為衛。 “今大將軍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則專權……離間二宮,傷害骨rou,天下光洶洶,人懷危懼……臣輒力疾將兵屯洛水浮橋,伺察非常!”洛陽的使者在魏帝曹芳面前宣讀了司馬懿的信。 這封信名義是寫給曹芳的,何嘗不是寫給曹爽和他親信的? 尤其是最后一句,司馬懿親自領兵阻斷洛水浮橋,帶來的心理震撼無以復加。 換作其他任何人,曹爽絕不會猶豫,當即就領兵殺回。 但如果對手是司馬懿,就另當別論了。 司馬懿縱橫天下數十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只在諸葛亮手上一敗一平,余者皆大獲全勝。 四十年赫赫軍威,仿佛刀子一樣抵在曹爽以及所有人的心坎上。 使者隨后又宣讀了郭太后懿旨,廢除曹爽大將軍之職,要求曹爽以列侯的身份護魏帝回返洛陽。 曹爽一言不發的聽著使者宣讀,肥碩的臉上涌出一滴滴冷汗。 往日沒事就要叫喚幾聲親信們,此時一個個鴉雀無聲,惶恐不安。 連曹爽的弟弟們都垂頭喪氣。 沒有往日的囂張跋扈之氣。 但司馬懿的手段不止于此。 得知曹爽屯兵伊水之南,立即讓司馬孚派人進獻、帳幔糧食、器具等御用之物。 司馬懿的井井有條,讓曹爽越發驚懼。 一日之后,尚書陳泰、侍中許允前來勸說曹爽放棄抵抗,將洛水之誓公之于眾。 許允為高陽名門之后,也是洛陽最負盛名的名士之一,還是夏侯玄的密友。 陳泰為曹魏重臣陳群之后,為人穩重,素來干練,在士族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一個名士,一個士族重臣,無疑是在給曹爽吃定心丸。 到了下午,曹爽最親信的部曲將尹大目持蔣濟之信而來,只是免去大將軍的官職,列侯身份繼續保留,不傷其性命。 一連串的手段,讓曹爽的斗志與決心都在慢慢瓦解。 曹爽在此望向自己的兄弟與親信,但他們眼中只有驚懼,比自己還手足無措。 而他們在聽到司馬懿的信和郭太后的懿旨后,都抱著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