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書迷正在閱讀:隔壁的jiejie們、情欲加勒比海、全能狂少、夜鶯、世家、素錦落繁、我真的是幕后黑手、天作之合【高H,繁】、我創造了巫師、重生之異能王妃
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一種作物,隨便哪個旮旯里都能生長,但一畝地只有一百來斤,這就沒必要全國推廣了,因為根本無法解決糧食危機。 朝堂臣子聽這位御史說辭,先還撇嘴,覺得這貨有點不識時務啊,這個時候你還來顯擺你那大器晚成的出仕史,不過聽他說完,倒都沒意見了。 確實。 說起農事,這位四十歲才中第,十年間便成了御史的老進士,恐怕還在戶部尚書夏原吉之上。 畝產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朱棣笑瞇瞇的,“畝產量么,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東郊實驗田那邊的產量,一畝是三千到四千多斤,若是全國推廣,普通老百姓受限于技術和時間,大概產量要低一點,但再怎么低,畝產量也該在兩千斤以上,諸位愛卿知道這意味著什么罷?!?/br> 奉天殿頓時一片嘩然之聲。 就算是不諳五谷的漢王和趙王等王孫子弟,也知道這個畝產兩千多斤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從今以后,大明子民不會再挨餓! 不挨餓。 三個字,說起來簡單,但哪怕是富得流油的大宋,都沒做到這一點,用句超越時空的觀點來說,這三個字還是在十九世紀下葉才實現的。 一位侍郎出列,“如果真能達到這個產量,還能作為主食,這個番薯難道可以取代水稻和小麥?” 朱棣搖頭,“這當然不可能?!?/br> 人怎么可能不吃米和面粉。 所以這個番薯產量再多,也不能完全取代水稻,最多就是作為輔食,或者在災害年歲作為主食,畢竟朱棣深有感會,昨夜吃了紅薯后,其實新鮮感過后,胃上感覺不是很好。 沒有大米的那種舒適感。 朱棣又道:“諸位卿家還有意見沒有?有意見的話自己去東郊的實驗田去參觀,朕心意已決,明年開春之后,將在全國推廣紅薯的種植,為此朕打算成立一個農業部,將農桑事務從戶部剝離出來,專門負責農業事務,按照九寺五監的地位設立,第一任農業部左部長,任命為黃昏,至于農業部其他人手……嗯……”朱棣眼睛一亮,看著先前那位大器晚成的御史,“由鄭鈞御史權兼農業部右部長?!?/br> 御史鄭鈞大喜,這個農業部雖然只是九寺五監的地位,但他隱然有種感覺,這個農業部有會像六部一樣成為朝堂中樞部門,自己現在雖然是副手的右部長,但黃昏這人不會一直留在農業部,也就是說自己將來很可能成為一位尚書級別的大佬。 立即行禮,“微臣領旨!” 朱棣頷首,“蹙尚書,關于這個農業部的結構,你們吏部迅速拿出方案來,鄭鈞,待吏部那邊拿出方案后,你自己親自去六部、都察院、九寺之中挑選合適的人手,湊齊這個部門……” 咳嗽了一下,“蹙尚書,看著辦啊?!?/br> 這是不放心。 深恐蹙義給弄一個復雜的部門來,到時候人手又要捉襟見拙。 蹙義領旨,“微臣知曉?!?/br> 朱棣大笑道:“諸位卿家還有事否,有事啟奏,無事退朝?!?/br> 這是把狗兒的工作搶了過來。 由此可見,今兒個朱棣的情緒是有多高漲。 …… …… 黃昏沒去參加大朝會,請了假。 其實黃昏出仕這么多年,參加大小朝會的次數并不多,小朝會他還有興趣,而作為宣布小朝會議論定下來事情的決定的大朝會,黃昏更不想參加。 反正各種瑣碎政事,朱棣都能處理好,自己去了大朝會也就是旁聽者。 沒甚意思。 至于擔任了一堆頭銜,因為沒參加大朝會,是否會影響吏部那邊的考核問題,黃昏也從來不擔心——除了漠北總府都督僉事,他就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官職。 吏部那邊要降他的級,貌似也很難。 軍器院、醫療改革司、貨幣改革司這三個部門的職務,黃昏都是必須之人,其他人也做不了他的工作,漠北總府的都督僉事,這個吏部又管不到。 所以黃昏懶得去大朝會。 一大早去了一趟時代商行下轄的“電力商行”,著令電力商行改組,重新定名為“時代電網”,并親自寫了牌匾,讓人裝裱懸掛在公司總部。 其后召集時代電網的各部門負責人,交代下去,可以推動全城鋪設電網的項目了,并讓時代銀行那邊和時代電網接洽,以保證資金的運轉,確保時代電網的各個項目正常運行。 忙完這件事,已近晌午。 黃昏帶著阿如溫查斯去臨近酒樓喝了點小酒意思意思,然后出城去東郊實驗田,就昨晚復盤的內容,把推廣紅薯的詳細步驟和梁大等人商量了許久。 一天就這么過去。 在回到黃府時,發現有客人,黃昏知道這個人,但沒見過:都察院御史鄭鈞。 于是請到會客廳。 不出意外,果然是蹙義的吏部拿出了農業部的結構文書,而黃昏才知道,原來這位大器晚成的農夫進士,竟然是自己農業部的副手。 很是欣喜,咱朱老板還是知人善用。 有這個深諳農事的于是來權兼副部長,自己又可以偷懶。 鄭鈞此來,主要是就農業部的人員人選咨詢黃昏,黃昏目前在朝中并沒有絕對的立場,所以對人選沒有任何意見,讓鄭鈞全力主責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