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不過這樣一來的話,對水泥的需求只怕會增加很多吧?!?/br> “的確會增加不少?!?/br> 王承恩說道:“先前川??倳沁?,已經將水泥所產技術,售賣出去一些,都是經受住錦衣衛考察的人。 這些人在京畿一帶,籌建起一批水泥窯。 此外,皇莊這邊,也選了一批新區域,正在加緊籌建……” 想要提升生產力,就必須要發展成規模產業,這一時期的大明,需要這樣的產業,哪怕是會出現剝削,也要走。 崇禎皇帝心里清楚,一旦有民間資本介入,必然會形成剝削,不過想要改善這一切,也唯有形成規模后,才能推動著相應的立法。 大明需要改變,就必須經歷一些事情才行。 “此后,內廠這邊,要安排一批人手,秘密調查那些購買產業技術的群體,在各地的實際情況?!?/br> 崇禎皇帝想了想,對王承恩伸手道:“是否存在苛待,欺壓,盤剝的情況,必須要暗查的清清楚楚。 可以找一些民間的人,聘用他們,暗地里去做這些事情,朕要了解這方面的情況?!?/br> “喏!” 王承恩當即作揖道。 這次微服私訪的時間,雖然不長,所看的地方,也主要是阜財坊幾個地方,不過對崇禎皇帝來講,卻瞧出不一樣的變動。 至少在朝堂爭權奪利,算計不斷的前提下,地方上開始出現相應改變了。 崇禎皇帝很想看看,等盧象升圍繞北直隸這邊,形成體系的建設,那直隸又將會迎來怎樣的改變。 甚至徐光啟這邊,所培育的紅薯、玉米、土豆等高產作物,等到明年,開始在民間進行推廣后,那屬于大明的糧荒危機,也將會迎來相應的改善和改變吧。 第二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的不甘 淮安府。 作為南北漕運的重要樞紐,淮安這個地界,遠比其他地方要富庶的多,其地方所附帶的政治屬性,亦比其他地方要強。 “提督,咱們接下來怎么辦?” 吳襄神情嚴肅,坐在官帽椅上,看向沉默不言的祖大壽說道:“這運軍謀改一事,李總督的態度是明確支持的,只是一不增派兵額,二不調撥糧餉,凡事皆要我等來做。 可是這一路南下,各地涉及運軍的衛所,地方駐軍,可謂是錯綜復雜,想籌設八省運軍重鎮,談何容易啊?!?/br> “是不容易啊?!?/br> 祖大壽輕嘆一聲,眉頭緊皺,“但是也該有所行動了,時下漕運總督之下,分管漕運的南北中提督漕運分署,都開始逐步籌建之中。 唯獨咱們提督運軍衙門,至今沒有任何行動。 倘若再這般僵持下去,只怕陛下就會怪罪下來,真等到那個時候,咱們的處境只會更加被動?!?/br> 正堂內,陷入到安靜之中。 相較于運軍謀改的困難重重,更叫祖大壽心里所憂的,是祖大樂、祖寬等一批遼將,奉天子旨意,離遼赴陜參與平叛一事。 雖說祖大壽離遼前越來越遠,不過私底下的書信往來,卻從沒有跟遼前斷過,只不過時間間隔有些長。 等祖大壽了解到這一情況時,祖大樂、祖寬這批遼將,早已統領著關寧鐵騎,在李邦華的隨軍監管下,快趕赴到陜西境內了。 大明地域性質的所謂將門,一旦相隔的距離遠了,想要再形成有效的掌控,就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提督,您說陛下他……是不是發現什么了?” 吳襄面露憂色,講出心中所憂,“從調到京營赴任,再到提督運軍,一步步叫我等遠離遼前。 末將這心里總覺得很不安。 現在遼前的情況怎樣,我等了解的并不多,可是孫承宗在遼前的威望,還是有一些的。 如果說他想要做什么的話,就剩下的那些人,真的會是孫承宗的對手嗎?” “這個……本督亦不是很清楚?!?/br> 祖大壽皺眉說道:“倘若真是發現什么的話,那咱們就不可能執掌運軍,天子的性情怎樣,我們都是清楚的。 與其擔心這些事情,不如想想,怎樣盡快實控八省運軍重鎮。 咱大明的漕運命脈,就是這數萬眾不起眼的運軍,倘若咱們能掌控住這些兵馬,就算天子真發現什么,那也要考慮考慮。 不說了,本督即刻去總督府一趟,向李侍問言明離淮巡察各處,先明確所轄八名總兵官再講!” 說著,祖大壽站起身來,快步朝堂外走去,吳襄見狀,忙起身跟在身后,二人朝漕運總督衙署而去。 時下遼前局勢的不斷改變,朝堂格局的不斷變化,加之赴任淮安府以后,所面臨的重重困境,叫祖大壽心里的危機感,是愈發強烈了。 他不清楚,天子這般處心積慮的,將他一步步跟遼前隔絕,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但祖大壽心里明白,他不能坐以待斃,什么事情都不做。 倘若遼東將門的事情,真被身居紫禁城的天子,發現了什么,至少他要有自保的能力才行。 “讓你秘密調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樣了?” 去往總督衙署的途中,祖大壽低聲詢問道:“徐州、淮安、揚州等府,那幾位知府,有什么特殊癖好? 咱們想盡快籌設八省運軍重鎮,這南直隸才是重中之重,只要這邊順利籌建起來,剩下的就好辦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