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再說了,大伙現在都是位面之子,一個個身嬌rou貴的,就等著未來瓜分地球了,誰還腦子有病去鉆林??缪┰??摔斷腿怎么辦? 于是穿越勢力正式的大山頭之——海軍陸戰隊司令錢鐵山,在那段時間里成了真正的光桿司令,論壇上每天都有人在發帖刺激他:今天你夠了嗎? 就在錢鐵山一籌莫展的時候,上帝出現,他老人家一揮手,錢鐵山就從鐵箱里扒拉出來了他的副司令:杜德威。 杜德威是蘇里南華裔,南美某游擊隊成員,被林場發現的時候已經受槍傷奄奄一息,適逢去林場裝人的曹川用直升機將他救走,傷養好后就被送到明朝。 依舊保持著所有雨林作戰能力的杜德威,還沒弄明白情況就被某人宣布為陸戰隊副司令,當天任命書就下來——大辦公室也不愿意看到辛苦扶持起來的陸戰隊被壞蛋們晾在那里…… 這之后錢鐵山又從新來的勞工和陸海軍學員里挑了幾個隊員,包括村里的土著少年,攏共湊了10來個人,七八條槍,隊伍這才算開張。 一旦走上正軌,陸戰隊各種豪華單兵裝備的優勢就迅速體現出來。即便是只配發經典“十八剁”叢林砍刀的土著隊員,在大員的夜晚,也一樣算是神出鬼沒——因為他們同時還配發戰術耳機和夜視鏡。 尖兵走在最前,身后背著紅色的冷光燈源,一些穿著熒光背心的人間隔在隊伍中,肩頭上安著夜視鏡的軍官們前后維持。17世紀的濱海泄湖,夜晚在里面休憩的琵鷺并沒有被岸邊路過的隊伍驚醒,士兵們默默前行,沒有交談,只有手勢和耳麥里傳來的短促命令,幾道拳頭粗,紅色的圓柱形光源從部隊頭頂掠過,指引著方向。 …… 兩星期后,三軍通用的無人機系統,終于在商館東南角的機房里安裝完畢。東南角的炮臺,之前就被改成電信機房,露臺上架設著穿越眾熟悉的鋼架電信塔,只不過是袖珍型的?,F在電信塔上又多了一桿折疊式的電子天線和一部六角形,無人機專用的數據鏈天線。 炮臺下方是機房,現在里面專門辟出一塊地方用來安放無人機地面控制站。 兩架藍白色涂裝,形狀有點怪異的無人機,已經在商館后方一條砂質跑道旁待命了。 這兩架無人機來自于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科技公司,出廠型號是“m-70”,來到大員的當天,為了比肩著名的“全球鷹”,穿越眾已經把“大員鷹”惡搞綽號安到了它們頭上…… “大員鷹”機身是尖錐體,形狀很像被削尖的木樁,全長只有2.6米;兩邊機翼安裝完成后長5米。這是一款軍民兩用機,不但能地質勘查,森林防火,還能用來戰場偵查,火炮校準——取決于飛機當時搭載的設備。 定制的這兩架“大員鷹”是蓄電池推進,所以巡航半徑只有150公里,剛剛能到海峽中線;飛機的載荷也不高,只有25公斤。不過這些性能,用來在海峽偵查已經足夠……150公里之外的船隊,平時由電信塔上的導航雷達負責。 大朝明的上空沒有衛星,所以無人機上的gps設備全部取消,機上的設備主要是合成孔徑雷達和一套tcdl數據鏈傳輸系統。 由于這套戰術數據鏈系統體積較小,所以處理能力不夠,達不到情報級數據系統的要求——“大員鷹”傳回的偵查圖像,是沒有經過處理的,需要地面站組織人力篩選情報。 不過這都不重要,這里是17世紀,不是分秒必爭的中東戰場,穿越眾有足夠的時間分析情報。 兩架無人機試飛成功后,大辦公室立即向位于新港溪以北的麻豆,蕭垅兩社土著下達了最后通牒:限兩社頭人三日內來大員報道,逾期不至,后果自負。 通牒是由新港社的一個土著帶過去的,是用漢語書寫,文化低的人,很難搞清楚信上寫得什么,至于麻豆人的話……呵呵。 第132節 動真格 最后通牒發出三天后,對方依舊毫無反應,看來麻豆這幫人屬于冥頑不靈,要徹底走上對抗王師的不歸路啦! 很好,大辦公室隨即發出命令,責成臺南剿總司令部對麻豆和蕭垅兩社按計劃發動治安戰,與此同時,一并組建配套的民政工作組,準備接手戰后事宜。 韓小波接到命令后,下令所有參戰部隊開始休整,然后協調陸戰隊前出敵占區偵查,最后放飛無人機,觀看傳回來的數據情報。 在臺南偵查,無人機根本不需要飛到幾千米高度,300米高度就足夠,通過這種慢速低空偵查,大員鷹傳回來的圖片能精確到0.1米,土人露在外面的蛋蛋清晰可見。 麻豆和蕭垅兩社的規模比較大,歷史上荷蘭人統計人數時,麻豆社的總人數是超過4000人的,蕭垅社也差不多。而新港社只有1000多人,這也是新港社急于和外來勢力妥協的原因:戰略局面非常險惡,北方強鄰完全可以在今后的幾十,一百年內徹底滅絕他們。 隨著無人機的偵查,坐落在后世臺南麻豆區和佳里區的土著村落,一一在電腦屏幕上顯現出來。目標和新港土著的村落沒有什么不同,只是規模更大一些,村落里的人口更多一些。 所有穿越眾軍方人士這幾天都會在指揮站里分析情報——村落不是問題,問題在于道路。敵方的大型村落都分布在曾文溪以北,如果部隊從窯區基地出發的話,就意味著首先要渡過新港溪,然后在植被覆蓋區徒步8公里,再渡過臺灣第四大溪流曾文溪,再徒步5公里以上,才能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