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于是又書信一封,許諾事成之后,便將閩地也許給蕭紀,連同嶺南一并由其子孫永鎮。 只是許諾是一回事,事后兌不兌現就兩說了。 什么!我都給了你一個許諾,你居然還要我兌現?太貪婪了吧。 與此同時,身處洛陽的高澄也終于得知了消息,他惱怒于蕭正德無能,白瞎了自己支援的錢糧、兵械,居然不堪一擊。 你哪怕多支撐兩天,扼守朱雀航,段韶等人也能渡江南下支援,一舉殺入建康。 但人都死了,再怎么破口大罵也無濟于事,他與蕭正德不過是利用關系,對于這個人的死,他是一點也不惋惜,甚至都恨不得親手給蕭正德插上一刀。 高澄慶幸蕭淵明替自己宰了那家伙,否則真讓他逃到北方,小高王還得捏著鼻子屈尊俯就,惡心自己。 對于長樂公主的遭遇,高澄滿懷同情,打算等她們母女抵達洛陽后,問清了心意,再做安置。 如今迫在眉睫的便是南方的軍力調動。 高澄收到消息的當天,即招來散騎常侍們商議,議后立即派遣三路使者南下,一路往建康吊唁蕭衍,怎么說小高王也是他的孫女婿。 其余兩路分別去往江州與湘州,聯絡蕭繹與蕭綸。 三路使者都會告知對方,齊軍絕不會趁蕭梁國喪,舉兵南下,為表誠意,高澄特意頒下詔令,命西線荊、鄂、郢三州戰兵由荊州刺史斛律光統率,移師襄陽駐扎,同時將荊州水師與揚州水師盡數調往漢水,準備水陸兩路并進,經上庸、新城二郡溯流而上,與宇文泰在漢中的守軍交換意見。 而東線淮南地區壽、揚、合三州戰兵也由合州刺史厙狄干統御,退往河南。 江漢之地與淮南之地只留了州郡兵駐防。 不讓蕭家兄弟放心,他們又怎么能為了皇位打起來。 高澄也不怕兩地空虛,梁人會趁機北上,哪怕淮南只有州郡兵,難道蕭綱就敢置蕭繹、蕭綸于不顧,出兵北伐不成。 蕭繹、蕭綸也不敢置蕭綱于不顧,進攻江漢平原,他們手里的每一分本錢,都是要用來爭皇位的。 昭德四年(551年),二月二十三日,第一路齊使抵達湘州,受到蕭綸的熱情迎接,齊使轉述了高澄對蕭綸的慰問,同時提議讓齊梁兩國親上加親,嫁北齊宗室之女給蕭綸次子蕭確。 相較于蕭綸行事荒唐的長子蕭堅,高澄更欣賞文武雙全,有志氣、工書法的次子蕭確。 之所以只是宗室之女,按照齊使的說法是高澄諸女中,年長的那幾個都許了人家,剩余之人年歲太小,雖說這次嫁的是宗室之女,但高澄會將其收為義女,冠以公主名號下嫁。 甭管高澄自己娶了蕭綱的女兒,又收義女嫁給蕭綸的兒子,這關系到底亂不亂,至少蕭綸是滿意得很,尤其是北齊陸續撤走前線戰兵更讓他看到了誠意。 對于高澄想要奪取漢中的想法,蕭綸是一萬個贊同,他也認為北齊應該對漢中享有主權。 其實蕭綸當然知道高澄打的什么算盤,但他自覺有長江天險,等自己入了建康,憑借這條大江,齊人也只能望江興嘆。 二月二十五日,第二路齊使抵達江州,蕭繹倒不在乎高澄的慰問,他反而關心起了自己被擄到洛陽的兒子蕭方智。 當初在江陵時,蕭方智之母夏氏為高澄所寵愛,回程之時,高澄讓蕭繹贖回了蕭方矩、蕭方略、蕭方規,獨獨把蕭方智帶去了洛陽。 齊使也沒瞞著,將蕭方智的情況如實告知,原來今年才八歲的蕭方智雖然沒有被高澄收為義子,但作為實際意義上的假子,小高王對他還是多有照料的,如今暫住金陵館,與蕭綱之女溧陽公主蕭妙淽作伴。 高澄親自作媒,為他與族兄上洛郡王高思宗之女訂下婚約。 蕭繹聽聞蕭方智的處境后,對待齊使的態度更為親近,此前他收到六哥蕭綸的密信,已經動心,只是礙于北齊威脅,才遲遲沒有動作。 如今高澄遣使南下,蕭繹如蕭綸一般,也趁機與北齊在私底下締結盟約,約定互不攻伐,祝愿高澄能夠在漢中之戰取得滿意的戰果。 二月二十九日,第三路齊使抵達建康,齊使奔喪,再一次轉述高澄對蕭綱慰問的同時,也向江南之人宣告,齊主高澄尚溧陽公主,齊梁便為姻親之國,如今江南正值國喪,齊國絕不會趁難興兵,為示誠意,齊國盡去江漢、淮南戰兵。 高澄之所以做出這番承諾,就是料定了南梁諸子爭位,不是短時間能分出勝負的,就算蕭綸、蕭繹進了建康,他們之間也會打起來,而嶺南的蕭紀更不會干看著。 打吧,打成一鍋粥,兄弟鬩墻,到時候就是他高澄應失敗者的邀請,吊民伐罪,渡江南下。 高澄派遣三路使者,獨獨遺漏了蕭紀,并非僅僅是因為他身處嶺南,不與北齊接壤,而是他覺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或許坐山觀虎斗的蕭紀最有可能笑到最后,況且蕭紀麾下還有一個陳霸先。 如今,南梁這場皇位爭奪戰之所以遲遲未發,都在等著高澄發兵漢中,與宇文泰再續前緣,一旦雙方交上手,確認他無暇南顧的時候,便也是江南時隔五十年,再度陷入大規模戰亂的時候。 第四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態 身處蜀地的宇文泰哪怕再是偏居一隅,消息閉塞,也知曉了北齊欲圖漢中的謀劃,也終于從云貴高原抽身,回師成都,召集心腹共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