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沒有一個實力超然于眾藩王的中央政府,削藩談何容易。 正月十四,南梁太子蕭綱在群臣擁護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同時下詔,不許藩王進京奔喪,就在屬地內服孝即可。 這皇位還沒坐穩,蕭綱擔心有兄弟借奔喪為名,領軍向建康爭位,故有此詔。 凌晨時分,便有探子將建康的消息傳向江北,蕭淵明這條走私路線的存在,對于北齊來說最大的利處還不是偷運的收益,如今早沒了當初的暴利,而是方便了探子傳遞情報。 新任揚州刺史高岳得知消息的時候,蕭綱正在舉行登基大典,他不敢耽擱,火速遣人快馬向洛陽報信。 而隨同建康動亂的消息一并被走私船隊送來揚州的,還有長樂公主母女。 高岳不敢考驗自己的軟肋,趕緊為二人準備馬車,遣人護送去洛陽。 高澄可不知道蕭淵明以己度人,把他想得那般卑劣。 沒錯,他是玩得野,姐妹如李祖娥與李祖猗,元靜儀與元玉儀;姑侄如大小爾朱氏;元明月與元仲華。 但他真沒干過那種事,小高王自覺他還是有點道德底線的。 馬車內,惴惴不安的長樂公主母女并不知曉,她們到了洛陽,才算真正過上了安生日子。 若是留在建康,以她們母女的姿容,作為罪眷,誰又知道是個什么下場,畢竟長樂公主哪怕誕下一子一女,如今也才三十多歲的年紀。 第四百三十章 聯絡 高澄與南梁諸王之中,最先得知蕭衍病逝的是湘東王蕭繹,他鎮守江州,離得最近。 太子蕭綱即皇帝位,不許藩王進京吊孝的旨意接踵而來,蕭繹有心順江東下,問鼎輕重,但一江之隔,坐鎮郢州的侯景虎視眈眈,讓他不敢動作,只得拍欄長嘆。 侯景如愿獲封王爵以后,現在是一心一意給高家賣命。 梁人將他早年間聯絡的密信送往洛陽,想要離間高澄與侯景這對君臣,但高澄看都不看,盡數付之一炬,并去信安撫侯景,認為是自己疏忽了他,才讓侯景為了當年的一點小事,心生恐懼,并表示自己處在當時侯景的位置,以為結怨世子,也會考慮退路。 這場表演也徹底讓侯景歸心,再也沒有了那些亂七八糟的小心思,如今整日在安陸城下cao演兵馬,就盼著大軍南下之日,為王前驅。 建康朝廷的使者經過江州,很快便抵達高澄異父異母的親兄弟,邵陵郡王蕭綸所在的湘州。 蕭綸得知三哥蕭綱不許他進京吊喪,怒不可遏,他是真的傷心。 年輕時候,但凡受了蕭衍的責罵,蕭綸就去給人當孝子、哭喪,甚至找與蕭衍相同年紀的老人家cos paly,讓人穿著天子袍服被自己毒打。 蕭綸是個暴脾氣,要不是與七弟蕭繹、八弟蕭紀關系都很差,他真要聯絡兩個弟弟領兵往建康問一問新即位的蕭綱,為何不許他們為父皇奔喪。 與蕭繹之間的過節,起源自年輕時候蕭綸作的一首詩,名為《戲湘東王詩》: ‘湘東有一病,非啞復非聾。相思下只淚,望直有全功?!?/br> 眾所周知,蕭繹這輩子最恨的便是旁人拿他獨眼說事,偏偏蕭綸還寫詩譏諷,這兩兄弟哪能處到一塊去。 而與八弟蕭紀的矛盾,則純粹出于嫉妒心理,宇文泰南下以前,蕭紀主政蜀地,緩和漢僚矛盾,使蜀中經濟得以恢復,多有政績,再比較蕭綸給人披麻戴孝、抬棺哭喪的荒唐行跡,蕭衍在責罵蕭綸的時候,總拿其弟蕭紀說事。 蕭綸為此憤憤不平,時常抱怨: ‘武陵王(蕭紀)有什么功勞,官位竟然在我之上?朝廷昏憒,哪里懂得用人!’ 話傳進了蕭衍的耳朵里,又受了一番責罵: ‘武陵王有體恤百姓和開拓疆域的功勞,你蕭綸有什么本事來爭功?’ 蕭綸與蕭紀的關系又哪能好得了。 坐在王府里,蕭綸左思右想,發現他與剛當上皇帝的三哥蕭綱仇怨更深。 沒錯,與蕭繹、蕭紀只能說是矛盾、過節,但與蕭綱那確確實實是仇怨。 大哥蕭統當太子,蕭綸是一萬個服氣,可惜蕭統落水病故。 對于繼蕭統之后被冊立為太子的蕭綱,蕭綸是橫豎看不過眼,還親自帶兵埋伏在路上,準備截殺蕭綱,事情敗露卻也不了了之。 蕭菩薩嘛,不會真有人以為蕭衍舍得殺兒子吧。 四年前,蕭綸獻上毒酒百壇,打算把父兄一起毒殺了,蕭衍多少也有察覺,讓宮人先喝,宮人喝下鴆酒毒發身亡,嚇得蕭衍連夜增加宮廷侍衛,就這樣,蕭綸還是沒有受到責罰。 蕭衍的一次次縱容,養成了蕭綸無法無天的性子,如今他自覺蕭綱不可能放任自己手握湘、益、寧等荊南諸州,遲早要奪他的權,自己必須得搶先發難。 可七弟蕭繹治下的江州擋了路,欲向建康發難,要么滅了蕭繹,要么與之聯合,共向建康。 蕭綸當場提筆行文,為當年寫詩譏諷一事向蕭繹鄭重道歉,并鼓動蕭繹與他一同起兵,到時候進了建康城,奪了鳥位,兄弟倆一個做大皇帝,一個做小皇帝,豈不美哉。 當然了,原話不可能是這樣,說得是一人為天子,一人為丞相。 蕭綸也沒忘了八弟蕭紀,雖然他遠在嶺南,與建康山水隔絕,吃翔都趕不上熱乎的,但他也怕這個小老弟在自己背后捅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