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小高王也不全是為了自己,孫思邈要是不學醫,難不成讓他高澄去寫《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新本草》、《明堂針灸圖》等著作,他可沒這本事。 在京試與醫校開設以后,高澄所面臨的便只有日常政務。 如今的齊王黨分為洛陽派系與晉陽派系,或者說鮮卑、漢人兩套班子文武殊途,各司其職,倒也沒鬧出什么大矛盾。 軍事層面,洛陽派系也有不少原京畿軍將領,如高敖曹等人,但依舊以晉陽鮮卑派系為主。 政治層面,晉陽派系也有許多高歡幕府舊僚,卻仍舊是漢族官員主導朝政。 細看如今三省六部主要高官,尚書令兼工部尚書高隆之、右仆射楊愔、中書令司馬子如、侍中竇泰、李元忠、封隆之、兼任此職的左仆射孫騰、吏部尚書崔暹、戶部尚書崔季舒、兵部尚書封子繪、黃門侍郎崔昂等人。 除孫騰與竇泰以外,清一色都是漢族士人,其中大部分出自河北,高隆之包含在內。 真正身居高位的鮮卑文官,只有孫騰一人,畢竟竇泰身上武將屬性更為濃厚。 在高澄麾下,形成了鮮卑主軍事,漢人主文事的局面。 鮮卑與漢人分事軍政,卻也沒人對此有異,畢竟早些年高家父子軍政分治,高歡在軍事上依靠鮮卑將領,高澄再政治上重用漢族文士,這樣的日子都過了十年,也都早就習慣了。 不過漢族軍事力量卻在悄然提升,一開始是高澄十年前在洛陽設立京畿軍團,吸納了不少漢人成為戰兵,后續更有2萬鹽兵,即如今的遼兵,以及5萬水師設立。 早些年高歡不準高澄插手六鎮鮮卑,高澄組建京畿軍團與鹽兵部隊只能從漢人之中招募。 掌權之后又有為南征做準備為名,設立五萬水師,也不可能從鮮卑將士中選拔。 悄無聲息的,高澄也積攢了不俗的漢族軍事力量,只不過占大頭的水師在北方可起不到多少作用,稍微能打的2萬遼兵,又鎮守遼州。 故而漢族軍事力量的提升,并未引起鮮卑將領們的重視。 高澄做這些事,并非是要與鮮卑派系對立,他清楚的知道,這群人才是自己的根基,只要善待他們,有高歡以及自己兩代人的恩澤,鮮卑將士們會是高齊政權最忠實的擁護者。 提升漢軍比重,只不過是為了能在將來更順暢的推行一系列政策,以實現漢族與鮮卑族的融合。 如今的時局已然清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可能會發生戰事,高澄也有意識地開始在各地州郡兵中裁撤老弱,減少開支,也是放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生產。 若非南征必須編練水師,高澄絕不會在養民休戰期間,增設這樣一支部隊,畢竟打造戰船也不是一筆小花銷。 第三百五十五章 十五年春 太昌十五年(546年),正月十一,初春時節,寒氣未消。 洛水早已融了冰,但哪怕是冬季,也有士卒鑿冰以供水師cao演。 河畔,一名虛歲五歲的幼童正因縱馬奔馳的叔父一箭中靶,而拍手叫好。 這幼童容貌生得柔美,若非知他身份,多半會將其當做女童看待。 高浚策馬走了過來,說道: “孝瓘,今日便先回去罷,你這般站著不動,容易受涼?!?/br> 曾經將大哥錯認為父親的高浚,如今也成了十四歲的少年郎,以十五歲即分田來算,到明年就算是成年人了。 “三叔,你幾時教我騎射?” 幼童便是高澄第四子,高孝瓘,他的三位兄長皆厭武好文,尤其是二哥高孝瑜,讀書敏捷迅速,可以一目十行,常受其父夸贊,唯獨這高孝瓘,貌柔心壯,獨鐘騎射,成天跟在他三叔高浚身后,央他教授。 高孝瓘對騎射的愛好,便是高浚這位三叔給帶出來的,也許是自己生父成疑,曾受人白眼,諸侄之中,高浚最寵生母不詳的高孝瓘,出城游獵時,總要將他帶上。 只是去年初冬時候發生的一件事,讓高浚不敢輕易答應教授騎射的請求,總是推脫,今日也是: “再過幾年,等你長大些,叔父定會教你?!?/br> 說罷,彎腰將高孝瓘抱上馬,在侍衛、奴仆的簇擁下,策馬慢行。 離齊王府還有一段距離,卻遠遠望見府前圍滿了人,里三層,外三層,還有慘嚎聲傳出。 高浚將高孝瓘抱下馬,由侍衛撥開人群,原來是有人在府前受杖責,牽了侄兒的手走近一看,高孝瓘便叫道: “是六叔、七叔身邊的小廝?!?/br> 高孝瓘的叫喊聲吸引了受刑小廝的注意,他們倒沒有請高浚為自己求情,而是哀求道: “永安公(高浚),你自小最受大王喜愛,快回去勸勸大王吧,他要將常山公(高演)與平原公(高渙)給打殺了?!?/br> 高浚聞言,臉色大變,趕緊抱起高孝瓘往府里跑,他自小就有氣力,抱個五歲幼童奔走起來毫不費力。 高孝瓘不清楚父親好端端的為什么要‘打殺’六叔、七叔,但高浚卻很清楚,高演、高渙他倆時常糾集輕薄少年,欺凌洛陽周邊郡縣,往日里有母親婁昭君出面瞞著大哥將事情押下去,這回只怕終究是傳入了大哥耳中。 還在回廊上奔走,沒進大堂院落,高孝瓘便聽見了祖母在哭喊: “高阿惠!你暗害了步落稽(高湛)還不夠,今日還要再打死你兩個弟弟么,要殺便連老身也殺了,讓老身去與你父王訴說你殘害手足的罪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