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哪怕是不會術法的人得到此印,只需將誓約的內容寫下來,按上血手印之后再加蓋這方銅印,便可令誓約成為‘泰誓’?!?/br> “此印是姜太公留給后世歷代齊王的,畢竟就算是他的子孫后代,也并非每一個人都天賦異稟,都能夠修習術法掌握‘泰誓’,而‘泰誓’若是利用得當,便可成為王權最大的保障?!?/br> “只是如今呂齊王室已經斷絕,世間也早已沒有了齊王,誰也不知道這方銅印究竟藏于何處?!?/br> 第七百七十章 君子請自重! 等等? 聽到這里,吳良心中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巫女呼所說的那方銅印該不會就是他懷中的“太公印”吧? 許多細節都十分契合。 比如同樣是姜太公留給歷代齊王的寶物,只不過被齊哀公的家卷提前私藏在了齊哀公的陵墓之中,同樣能夠抵御一些害人性命的邪術,并且上面所刻的字與這個族譜封面上的字僅有三字之差。 產生了這樣的懷疑,吳良不動聲色的追問道:“呼姑娘,關于這方銅印的外觀細節,你家先祖的傳記中可有什么記載?” “具體的外觀細節我也說不好?!?/br> 巫女呼先是搖了搖頭,接著便像是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一般補充道,“對了,我記得先祖的船集中寫道,那方銅印上的文字與這族譜封面上的文字有些不同,族譜的封面上是‘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而那銅印上則只有八個字,好像是寫作……‘太公賜福,百無禁忌’,我雖然并未特意去記此事,不過應該錯不了?!?/br> “……” 這次不僅是吳良,就連旁邊的瓬人軍骨干亦是意味深長的相視一笑。 不會錯了! 吳良懷中的那方銅印正是巫女呼口中所說的銅印,起初通過《齊史與《穆公傳中的只言片語,吳良與眾人都將其當做一方能夠辟邪的銅印,如今經過巫女呼這么一解釋,“太公印”的另外一個更加強大的功用也終于呈現了出來。 不得不說。 這方銅印的確可以成為王權的最大保障。 擁有“太公印”就等于擁有了后世一部武俠中的“生死符”,只要使用它與身邊的臣子立下“泰誓”,雖不說一定就能夠保證臣子們的忠心,卻也足以令他們俯首帖耳,不敢生出反叛之心,否則不用自己出手,那些亂臣賊子便不會有好下場。 最重要的是。 “太公印”其實只是一枚具有效力的公章,而“泰誓”的內容卻可以根據擁有者的心思隨意擬定,完全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想不到姜太公還留下了這樣一個厲害的法器,也不知道這法器最終會流落到哪個幸運兒手中?!?/br> 吳良眼觀鼻鼻觀心,面色如常的嘆道。 這一刻他已經決定雪藏“太公印”,如今已經知道“太公印”的瓬人軍骨干就不說了,這些都是吳良絕對信任的人,并不擔心他們將“太公印”的事情泄露出去。 至于尚且不知“太公印”存在的瓬人軍兵士與巫女呼,自然也就沒必要知道了。 因為他完全可以想象的到,這玩意兒可以立下“泰誓”的消息一旦傳出去,尤其是進入到那些野心家耳中,必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將其占為己有,利用它來快速擴充自己的勢力,并且還是人世間最為穩固的勢力。 此刻吳良忽然明白為何巫女呼會將《泰誓稱作周武王伐紂成功的關鍵。 試想當時周武王發布《泰誓時,現場可有八百多個不招自來的諸侯,若是這些諸侯全部與周武王立下了“泰誓”,那么便等于將這八百多諸侯的勢力全部收到了自己麾下,并且永遠不必擔心這些勢力臨陣倒戈。 如此組成的伐紂大軍,戰斗力與忠誠度自然遠超商紂王那些主要由奴隸組成的軍隊。 據史書記載,當時商紂王的兵馬遠在伐紂大軍之上,之所以最終戰敗,便是與商紂王大軍前敵部隊臨陣倒戈有關。 而依照常理來講,真正的烏合之眾其實應該是周武王這邊的伐紂大軍。 畢竟他手下的兵馬有許多都來自各路諸侯,而且還是來自成百上千個不同勢力與地方的諸侯,通常情況下,這樣的聯盟軍隊往往都會因為各路諸侯的私心形如一盤散沙,戰斗力實在教人不敢恭維,更不要說同心同德……袁紹的關東聯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此前討伐董卓的時候,他們就各懷鬼胎,董卓才剛剛被趕到長安,關東聯軍便已經開始內訌,不久之后土崩瓦解。 接著等到董卓被呂布刺殺,其余黨郭汜、李傕等人發起反攻再一次把持朝政。 這個消息傳到關東之后,一時群情激奮,于是一些地方官員便生出了再度組建關東聯軍,發兵討伐李傕、郭汜,興復漢室的想法,這其中就包括當時的徐州刺史陶謙。 結果“毒士”賈詡只是略施小計,這次聯盟便更是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這便是聯盟軍隊最大的問題,人都是自私的人,一百個諸侯就會有一百個私心,一千個諸侯就有一千個私心,因此其中必然存在著許多投機分子與野心家,他們只是希望借聯軍與討伐的名義渾水摸魚,借機壯大自己的勢力罷了。 而“泰誓”的存在。 便能夠輕而易舉的斷絕這些投機分子與野心家的后路,使得他們不得不服從盟主的管束與命令,不得不遵守盟約,使得聯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同心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