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張梁與嚴陸此前斷言,那四個置于石臺之上的尸首便是傳說中的“四岳”。 當時吳良并未多想,只想盡快前往驗證一番,也好領略一下傳說中的“四岳”的神采。 但現在。 吳良已經確定那四具尸首絕對不可能是“四岳”,于是便想起了另外一處古籍中記載過的細節:舜帝繼位之后同樣苦惱水患,于是便詢問“四岳”,有誰可以領導治水之事?“四岳”共同推薦大禹,于是舜帝封大禹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 這處細節實在容不得細想。 當時“鯀”才治水失敗,又偷了“息壤”被舜帝殛死于羽山。 那么大禹是什么身份與處境? 罪臣之后! 舜帝憑什么相信,父親“鯀”辦不成的事,大禹便能夠辦成? 而“四岳”又憑什么推薦大禹? 這其中如果沒有什么隱情是肯定說不過去的……而最重要的是! 那時“四岳”還在! 吳良研究過古籍,“四岳”并不是一種官職,不是換個什么人都可以叫做“四岳”,那就是自堯帝在位時便已經身負要職的四名扛鼎重臣的合稱。 而如果張梁與嚴陸此前在這處秘境中發現的甲骨文獻也是“事實”的話。 即是說。 丹朱當初修建這處地下秘境,原本肯定是要“四岳”葬于此處的,因為“四岳”推薦舜帝繼位,卻不支持他。 而這處地下秘境又是“鯀”盜來“息壤”助其修建。 那么“鯀”便是這處秘境的總設計師與總監工,將“四岳”制成實心rou并安置在四處石臺上的工作也理應由他親自負責。 如此一來,“鯀”便有了許多cao作的余地。 再加上“躺”在這間石室的石床上的并不是丹朱,而是“鯀”的木杖,這就更令人不得不懷疑“鯀”究竟在整個事件中起了什么作用了…… 而“鯀”的所作所為。 很有可能直接關系到“四岳”是否還有機會活著面前舜帝。 也很有可能直接關系到“四岳”向舜帝舉薦由誰來接管治水事宜。 如此說來。 這算不算得上是一盤彌天大棋? “但有一點我還是想不通?!?/br> 吳良微微蹙眉,沉吟著繼續問道,“依照你的猜測,‘鯀’要助大禹辦治水之事,可能還藏有私心,這些我都可以理解,卻理解不了他為何要盜取‘息壤’,為何要協助丹朱修建這處秘境,這些舉動看起來與后來的事似乎并無干系吧?” “emmm……” 甄宓好像被吳良問住了,沉吟了片刻才道,“怎會沒有干系?我聽文命說起過,自‘鯀’治水九年不成之后,舜帝為了平復民怨,已經打算命他自盡以謝天下,‘鯀’聽到消息便私自盜取了‘息壤’連夜逃回了羽山,待舜帝派人前來追殺時,‘鯀’早已沒了去向,就連文命也不曾見到父親最后一面,更不知‘息壤’的去向,再后來沒過多久,舜帝便對外宣布‘鯀’已經被他斬首,并將一具無頭尸首示眾鞭撻以謝天下,此時才告一段落?!?/br> “竟還有這樣一樁秘事?” 吳良驚奇道。 這么說起來,當時“鯀”便已經山窮水盡的地步,除了躲在某個人跡罕至的窮鄉僻壤了卻殘生,再也沒有機會拋頭露面去做任何事情。 若是如此。 他使用“尸解法”變換一個身份,有使些手段令自己的兒子大禹接任治水之事,協助其成為名留千古的治水英雄便也說得過去了。 但這“尸解法”應該肯定不僅僅只是變換一個身份那么簡單。 否則后世道教便不會有“尸解仙”這種說法了,若是沒有點拿得出手的本事,根本配不上“仙”這個字。 “那么……關于‘尸解法’你究竟知道多少,可否詳細說于我聽聽?” 如此想著,吳良又道。 “你不是知道么?” 甄宓卻側目反問道。 “不是說了我所知的那些只是些道聽途說,當不得真的么?” 吳良干笑說道。 “據我所知,這‘尸解法’的本質其實不過是延續壽命的緩兵之法罷了,倒也沒什么了不得?!?/br> 甄宓倒也不再與他理論,言簡意賅的說道,“夫尸解者,形之化也,這就是一種金蟬脫殼的手段,有些人明知壽命未盡卻要遇險,便可借助此法將魂魄封存于一物之中,從而摒棄rou身達到金蟬脫殼的效果,使得壽命得以繼續延續?!?/br> “就這么簡單?” 吳良一愣,這算什么“仙”,還不如此前在公輸冢中見過的已經與“河神”融為一體的公輸班呢。 好歹公輸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得到了永生。 而這“尸解法”卻僅僅只是摒棄rou身金蟬脫殼,卻依舊要收自然壽命的限制,如此化作一物茍活一世又有什么意思? 吳良當然不愿輕易相信這種說法。 畢竟方才甄宓還提到“鯀”變換成“參”的事情,這事恐怕就不僅僅只是金蟬脫殼那么簡單了。 “當然不可能只是我說的這么簡單?!?/br> 甄宓接著又道,“只不過我也只是聽涂山氏祖先隱約提到此法,至于使用了‘尸解法’具體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又會獲得什么樣的奇異本事,我只隱約聽到了‘辟谷’‘變化’之類,剩下的也說不太清楚,不過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尸解之后的人便不再是人了,至于究竟是什么尚不好說,因此就算你得到此法,在沒有充分的了解之前,也切記一定要慎用,否則極有可能反害了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