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所謂“尸解仙”,便是要遺棄rou體凡胎,只假托一物遺世而升仙,這物品可以是一身衣裳、一柄長劍、一柄木杖等等。 甚至基于遺棄rou體的手段與假托物品的不同。 “尸解”的方式甚至還出現了許多分類,諸如火解、水解、兵解、杖解、劍解、衣解等等,可謂五花八門,只是萬變不離其宗罷了。 而結合在這間石室中看到的情況與甄宓方才口述的那段離奇往事。 吳良似乎已經明白了什么! “你的意思是,‘鯀’用了這個‘尸解法’,那柄木杖便是他假托遺世的遺物,而那個協助大禹治水的叫做‘參’的工匠與‘鯀’可能就是同一個人,因此他才對洪水泛濫的九水了如指掌,才會全盤否定此前治水時使用的‘障水法’,才能夠根據經驗提出更加合理的治水之法,才會盡心盡力協助大禹完成治水壯舉,才能夠在成事之后抹除所有人的記憶,深藏功與名?” 吳良下意識的追問道。 “你竟也對尸解法有所了解?” 甄宓則是面露意外之色,開口反問。 她方才就提到,這“尸解法”乃是她很小的時候聽涂山氏祖先含糊提起過的一種遠古巫法,并且這種巫法早在那個時候便已經失傳。 但吳良的表現,尤其是他問出的問題卻明顯像是知道“尸解法”的一些特點一般,這自會令甄宓感到意外,甚至覺得吳良有些深不可測。 “只是些只言片語的道聽途說罷了,怎能說得上了解?” 吳良含糊的解釋道。 “這就更怪了,我歷經數千年,關于此法也只在涂山氏祖先口中聽到那么一次,你活到如今也不過二十余載,又能去哪里道聽途說?” 甄宓顯然不信他的解釋,蹙眉打量著他,最終卻又并未追究下去,只是說道,“你現在不想說便算了,誰又沒有點秘密呢,我也懶的逼問你,還是言歸正傳……不錯,我正是懷疑那個‘參’便是‘鯀’使用了‘尸解法’之后,故意變換身份出現在文命身邊,協助文命治理水患,直到完成生前未盡的事業之后才悄然離去?!?/br> “完成生前未盡的事業……” 吳良覺得這個話題有些大,同時也對“尸解法”的功用更加好奇。 道教將使用了“尸解法”的人稱為“尸解仙”,認為這樣的人已經成仙,即是“仙”自然便應該有一些非同凡響的“仙跡”。 而“參”與“鯀”是同一個人,這便是一種難以解釋的“仙跡”。 摸出所有人的記憶,亦是一種后世科技都無法實現的“仙跡”。 所以。 成為“尸解仙”之后,具體究竟能夠擁有什么樣的能力,還能夠展現出哪些“仙跡”,吳良亦是很想徹底搞清楚。 “可能也并非完全沒有私心吧?!?/br> 甄宓卻又說道,“‘鯀’治水不成,曾遭堯帝斥責治罪,百姓亦是怨聲載道,后來文命又繼任治水之事,若是依舊不成,恐怕也要似他一般受人唾棄,如此他們父子與整個有崇氏便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生永世難以翻身。而也正是‘鯀’助文命辦成了此事,文命才成了人們敬佩稱贊的‘大禹’,舜帝年邁時才不得不將帝位禪讓與他,哪怕舜帝的子嗣商均不服奪位,天下諸侯亦只擁護‘文命’一人,只愿追隨于他,誰又能斷言此間沒有因果呢?” 甄宓這番話亦是說得有理有據,吳良也不得不表示認同。 與舜帝當初接受堯帝禪讓時一樣,甚至完全就是同一個模板。 舜帝繼位之后,堯帝的子嗣丹朱不服,最終逼的舜帝又將帝位禪讓給了丹朱,結果天下諸侯不理會丹朱,于是不久之后,舜帝又重新拿回了帝位。 而大禹則是在接受舜帝禪讓之后。 同樣遭到了舜帝的子嗣“商均”的排擠,最終又將帝位禪讓給了“商均”,結果天下諸侯又是不理會“商均”。 于是不久之后,大禹也重新拿回了帝位。 然后夏朝正式建立,大禹的子嗣“啟”同樣經過一番爭奪之后,終于坐穩了帝位,天朝正式由“公天下”進入了“家天下”時代。 通過這些幾乎雷同的事情可以看出。 爭權奪利便是人類永恒的詛咒與主題,早在上古時期這樣的事情便已經在不停上演,而且樂此不疲。 只不過不只是丹朱與商均能力不行,還是手段不夠,他們均已失敗告終。 最終只有“啟”辦成了此事,將天下變成了一家的天下。 誠然。 早在大禹稱帝之前,他的身邊便已經有了涂山氏與涂山女嬌這只九尾狐妖協助,影響力肯定小覷,但從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跡來看,涂山氏與涂山女嬌應該并沒有直接參與治水之事。 而若是治水不成。 大禹定然只會落得他的父親“鯀”一樣的結局,責罰、貶職、降罪,那帝位自然也絕對不可能落入他手,自然也就沒有了后來的夏朝,更加沒有他的兒子“啟”什么事情。 而如果那個叫做“參”的工匠就是使用了“尸解法”之后的“鯀”所化。 那就有不得不令人聯想,“鯀”除了關心治水之事之外,其實也在下一盤不為世人所知的大棋! 除此之外。 吳良還忽然想到了另外一個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