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其實吳良對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并沒有太多深入的了解。 他只知道兩者在宗教學說體系上最大的區別便是:小乘佛教以佛陀為導師而不是神,著重倫理教誨,不拜偶像;而大乘佛教以佛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無邊的法力,宣揚神異,造出各種偶像加以崇拜。 前世后世,吳良都是個不信教的人,不過非要從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中做出選擇的話,個人而言他更喜歡小乘佛教。 而如今小乘佛教便被鄯善國王室定為了國教。 因此扦泥城內規模最大數量最大的便是佛教的寺廟,而阿普丘也是小乘佛教的忠實信徒。 規模次之的則是拜火教。 據吳良所知,拜火教也叫作瑣羅亞斯德教,乃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 這個宗教起源于中亞地區,在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誕生之前,一直都是中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無人能出其右。 甚至。 這里還有一座雍仲本教的小型寺廟。 這雍仲本教可就厲害了,雖然這個宗教沒有佛教與拜火教傳播范圍廣,但古代藏族同胞原創的宗教,乃是久遠古老的藏族同胞文化的源頭。 即是到了后世,雍仲本教也依舊涉及藏族同胞生活與文化的方方面面,造就了當地別具一格的文化與風情。 也就是說。 早在這個時候,藏族同胞便已經到達了鄯善國,成了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而在這些個鄯善國存在的宗教中,最令吳良有認同與歸屬感的,無疑便是這個雍仲本教。 第四百二十五章 魔女! 等在扦泥城內安頓下來,一定得找個機會來一趟雍仲本教的寺廟,若是能夠與廟中的大師好好交流一番,在了解過雍仲本教如今的現狀與文化之后,將其中一些重要的東西記錄成文獻流傳至后世,這對吳良來說亦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不過這是后話。 現在最重要的便是帶領瓬人軍眾人前往阿普丘安排的住處,教大伙好好的吃喝一頓,再舒舒服服的休息上兩天,盡快洗去身體與精神上的疲乏才是正事。 這一路有多不容易,只有真正徒步穿越過白龍堆的人才能夠體會。 吳良真擔心手下這些一直生活在中原的兵士們因為無法適應此地惡劣的環境,不慎患上西北地區流行的熱窩子病,這種病病如其名,一個患病便能染一窩子,若是處理不好很容易便極有可能將他們一鍋端掉。 好在目前為止瓬人軍中還并未出現類似的病癥。 如今到了扦泥城,環境自是要比白龍堆好了不少,吳良懸著的那顆心也終于放了下來。 說話之間。 在阿普丘的帶領下,吳良等人已經來到了位于城北的一處院落。 阿普丘是個頗為靠譜的人,此前通過楊萬里了解到瓬人軍此行的人數之后,便特意挑選了一處規模比較可觀的院落作為安頓給他們的住處。 這處院落的院墻如同扦泥城的城墻一樣,同樣使用夾了紅柳枝的夯土層與土坯修建而成。 院子里面沒有四合院的復雜結構,就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口”字。 “口”字的北面、西面、東面都是同樣使用土坯修建而成的房屋。 這些房屋的屋頂皆為平頂。 里面使用粗壯一些的紅柳木比較細密的排列起來構建出屋頂的結構,再在這些紅柳木的上面對此土坯,并用泥漿將土坯之間的縫隙填補起來,如此便算完工。 這樣的屋頂修建方式,中原幾乎是見不到的。 因為根本就不防水,一旦下起雨來,屋頂的積水無法快速排除,土坯還會不斷的吸收水分變得極其沉重,很容易就會塌陷下去。 但在扦泥城中卻是極為普遍,也最為實用。 因為此地一年四季幾乎見不到雨,基本不需要考慮防水與排水的問題,反倒最需要防范的便是大風與高溫、嚴寒。 大風自是很難將如此厚實的屋頂掀飛,就算有些地方受到了風沙的侵蝕,帶上點泥漿上去便能夠輕而易舉的修復。 同時這種厚實的屋頂也能夠起到隔熱、保溫的作用。 眾所周知,泥土的導熱性其實是比較差的,這樣的屋頂就算被灼熱的日頭曬上一整天,也不會有太多的熱量傳到進入房屋。 而當熱量好不容易快要將整個屋頂曬熱的時候,不好意思,太陽也要下山了。 冬天亦是如此,室內的溫度也同樣不會快速流失。 除此之外。 屋內的結構亦是很有特點。 與中原不同,這里的房屋并非直接修建在地面上,而是先向下挖出了一米多的深度,然后才在這一米多深的坑洞上修建房屋。 也就是說。 這里的房屋乃是一半建在地下,一半建在地上,進屋就得下幾個臺階。 如此留在地面上的房屋結構就少了很多,這種結構同樣能夠抵抗風沙的侵蝕,畢竟承受風力的部分變小了許多。 同時,這種建筑方式也同樣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 這充分體現出了當地居民對抗風沙、酷暑與嚴寒的獨特智慧。 …… 當吳良等人來到這處院落的時候,阿普丘的仆人已經將這里收拾完畢。 簡單的帶著吳良參觀了一下之后,阿普丘又頗為熱心的教仆人們幫助瓬人軍搬運馬車上的物資,好生將他們安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