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劉晉的考卷呢,拿過來給朕看看,這小子也不知道能夠想出什么鬼點子?!?/br> 弘治皇帝剛剛坐下,直接就點了劉晉的考卷。 他早就想給劉晉來點獎勵什么的,劉晉給他和太子做了很多事情,也給大明做了很多事情,按理來說以劉晉的功勞足以封爵了,不過劉晉不是朝廷中人,再加上明朝對爵位控制的非常嚴格,非軍功是很難封爵的,畢竟老朱同志這個人呢確實是刻薄寡思,對自己的子孫后代好得不行,對文臣武將嘛,吝嗇的很,也就成了一個傳統。 所以弘治皇帝想著的是給在科舉上給劉晉一些獎勵,考的不好也要讓劉晉排名靠前,不曾想劉晉一直都考的還不錯,現在到了最后的殿試環節了,也是終于到了他弘治皇帝發揮的時候了。 很快,有人找出了劉晉的考卷。 “改土歸流?” 弘治皇帝拿著劉晉的答卷,仔細的看了起來,看到開頭的四個字,頓時就充滿了疑惑。 接著仔細的看下去。 西南地區的土司制度形成于唐朝時期的羈縻制度的延續,其本質上是中央政權無力顧忌西南邊陲地區而采用的一種對土人頭目進行籠絡的手段,本質上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認土人首領的世襲制度,給予其官職和頭銜,以進行間接通知。 在這個土司制度下,土地和人民都歸土司世襲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個個勢力范圍,司法權、財政、軍事、行政權等等都可以自治,對當地土人掌握一切生殺大權,除了不能登基當皇帝之外,其它一切和皇帝沒有什么區別,而且只需要象征性的向朝廷繳納微薄的稅賦,而往往朝廷為了顯示皇恩浩蕩,又經常會免除,還時不時有各種賞賜下來。 這種制度在生產力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異巨大的情況下,曾經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土司時代為官,世襲罔替,獨霸一方,長期下來,土司制度慢慢變的日益腐朽落后,這些土司也都養成了驕橫跋扈、目中無人,就跟養不熟的狼一樣。 朝廷有恩賜的時候還好說,朝廷一旦恩賜少了,立即就露出牙齒來咬人,甚至于仗著自己手中有兵有人等等,還主動挑起事端,以此來要挾朝廷獲得賞賜。 其實這個問題,用后世的話來說,那就是慣的慣出來的,就跟后世的洋大爺、港燦之類的一樣,你對他越好,給他待遇越好,他就越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反過來一個個橫的不行。 他們是不會去想他們是否為這片土地做過任何的貢獻,是否為這個國家添磚加瓦過,只是不知廉恥,目中無人、囂張跋扈,說到底都是慣的。 只要一視同仁的對待,不要搞什么區別對待,該咋樣就咋樣的話,屁事都沒有,根本就不會出那么多的鳥事出來。 這土司也是如此,都是歷朝歷代慣的,慣出了毛病,慣的這些土司以為朝廷都好欺負,不給恩賜就鬧,只要鬧了就會有賞賜,這也就成了明朝歷任皇帝都非常頭痛的事情了。 安撫一下這些土司還能夠安分一些,但這是飲鴆止渴,這些土司的胃口越來越大,朝廷的負擔會越來越重。 可是不安撫的話,西南地區山地崎嶇,山川險峻,崇山峻嶺之間,你縱然是有百萬大軍也拿他們沒有任何的辦法。 這就是形成了現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了。 劉晉先是詳細的分析了一下土司制度的歷史、發展和現狀,指出了土司制度的根本所在。 弘治皇帝看完,也是不斷的點頭,劉晉和一般的朝中官員還真不一樣,朝廷之中的官員很少有人能夠將土司制度的歷史、發展和本質等等弄清楚。 “不愧是高人子弟,果然見識不凡,直透根本?!?/br> 弘治皇帝給出了自己的評價,接著就是看劉晉給出的具體方法和建議。 劉晉給出的改土歸流政策其實也就是照抄清朝時候的改土歸流政策,取消土司制度,設立府、廳、州、縣,派遣一定任期的流管進行管理。 “改土之法,計擒為上,兵剿為下,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制苗之法,固應恩威并用……” “好,說的好??!” 從頭到尾仔細的看完,弘治皇帝整個人都忍不住拍案叫絕,劉晉改土歸流的方案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西南地區的土司問題。 聽到弘治皇帝話,正在閱卷的眾人忍不住一個個都看了過去。 “你們看看吧,劉晉不愧是高人子弟,由此改土歸流之法,西南可定,再無憂也?!?/br> 弘治皇帝笑著示意大家都看看劉晉的答卷。 眾人一聽,頓時一個個都更加好奇起來,劉健最先拿過卷子,仔細的看了起來。 “高啊,實在是高,真高人子弟也,此策一出,西南再無憂?!?/br> 很快,劉健就看完,頓時也是忍不住捏著自己的山羊胡子贊道。 “透析本質、直指要害、根除禍源,此策甚秒~” 李東陽看完,也是一個勁的點頭。 “改土歸流,改土歸流,此策實施成功,西南再無憂?!?/br> 謝遷看完,同樣忍不住贊道。 連三位閣老都大加贊賞,其他人頓時就更加的好奇,弘治皇帝干脆讓蕭敬念給眾人聽,眾人聽完頓時也都紛紛拍案叫絕。 歷史上清朝時候的雍正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對西南地區進行改土歸流就徹底的解決了西南土司的問題,從那以后,西南地區再也沒有出過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