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沈瑜忍不住稱贊:“看了林老板的收藏,又聽了您的講解,真是讓我大開眼界?!?/br> 林老板說:“這乾隆的漆器寶盒不是原創。乾隆皇帝喜歡仿古,此種春壽寶盒的原型,出自明嘉靖時期。乾隆的盒型和雕刻,都與嘉靖寶盒十分相似,極力模仿其特征和神韻。 嘉靖皇帝尊崇道教,一心追求長生不老。寶盒上的“春”字帶“萬壽長春”的祈愿,“春壽寶盒”的稱號也是從此喻意而來?!皩殹弊謩t代表聚寶盆上的寶物,包括金錢、錠,珠寶,珊瑚,珍珠等珍貴物品?!按骸弊志哂幸荒陱褪?,萬物更新之意。 象征長壽和新生祥瑞的寶盒,也是乾隆皇帝在春節和慶賀大壽時不可或缺之的御用器物。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明清時期,中國的漆器發展到很高的工藝水平。 另外,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八年十一月初七日,刻字作:“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杰交春壽盒四件(雕漆),傳旨:將盒底下并排刻‘春壽寶盒’四字。欽此。于本月二十七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將春壽盒四件俱刻得‘春壽寶盒’四字,持進交太監胡世杰呈進訖?!?/br> 有了檔案記載,就使寶盒極具歷史價值。 我可不是炫耀什么,是給你看一個樣板,有了比對之后,你大概就能看出來問題所在。 這個剔彩的寶盒,在國內的拍賣會上出現過三次,價格都不低。但銅胎琺瑯彩的寶盒,只出現過一次,被拍賣會當做清末仿品拍賣。幾家大博物館中,也沒有此類藏品。 因此,大多數人對這種銅胎琺瑯彩的寶盒的評價,就是后仿。 于老師說到:“小沈啊,你也別因為這件事兒灰心。首先,你買的也不虧,另外,這件事也可以當做一個教訓?!?/br> 沈瑜知道二人是好意,于是委婉地說道:“謝謝于老師,謝謝林老板。我明白二位的好意。林老板,您說在拍賣會上,出現過銅胎寶盒的清末仿品,您這里還有當時的圖錄嗎?” 林老板見沈瑜不死心,也不在意,讓服務生從書架上找來一本圖錄。 他找到其中一頁,遞給沈瑜,然后說道:“你看看,就是這件東西?!?/br> 沈瑜結果圖錄,看到了詳細的介紹,果然和自己的寶盒很像。 不過,游戲地圖是不會出錯的。如何證明自己的寶盒是真的? 他仔細對比圖片與自己的寶盒,看到拍品具體數據的時候,發現了兩個不同的地方。 原來如此,他很快想明白真品與仿品的不同。 沈瑜迅速理清思路,對于、林二人說道:“于老師,林老板,我原本對自己買的這件寶盒,沒有太大的把握。不過,看了圖錄之后,反倒是有了十足的把握?!?/br> 林老板不置可否。 于老師問道:“說說你的想法?!?/br> 沈瑜說:“您二位請看,圖錄上的仿品,盒子內部用了點金工藝,而我的這個盒子,內壁就是琺瑯彩。點金的手法,用在這里有些畫蛇添足?!?/br> 于老師點頭:“的確不同?!?/br> 林老板開始重新觀察銅胎盒子的細節。 沈瑜說道:“其實,這兩個盒子,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彼檬直攘裤~胎盒子與剔彩盒子的尺寸區別?!?/br> 于老師仿佛想到了什么:“對了,盒子的尺寸差距很大?!?/br> 林老板看了看圖錄上的盒子尺寸,自言自語:“仿品是37.5厘米?” 沈瑜說道:“我買的這只盒子,直徑20.5厘米,如果這個銅胎的春節寶盒,是仿制乾隆時期的寶盒,為什么直徑相差這么大?” 他停頓了一下,給二人一點思考時間,然才繼續說:“假設這個寶盒是清末的工匠,仿制的乾隆朝的剔彩盒子,那么,他們完全可以做的無限接近真品?!?/br> 沈瑜指著圖錄說道:“這上面的盒子,應該就是這么仿造的,非常接近剔彩盒子?!?/br> 他又拿起自己的寶盒,“這只就不同了,比剔彩盒子小了一半,如果仿造,怎么會留下這么大的破綻?” 于老師問道:“小沈,你是想說,你買的寶盒不是清末仿品?” 林老板說:“各大博物館,都沒有銅胎春壽寶盒,沒有標準器,很難界定?!?/br> 沈瑜說:“這東西值得好好研究。剔彩盒子有標準器,銅胎掐絲琺瑯的盒子則十分鮮見。 銅胎掐絲琺瑯的制作工藝復雜精細,往往比剔彩漆器更為費工耗時,所以產量一定稀少。 另外——” 他指著盒子說道:“這只寶盒制作殊特之處,在于無論「春」字內的壽星,還是八個開光內的高仕人物,均以精鑄鍍金頭首,平底凸起與蓋面,除有畫龍點睛之效外,更令整器益見光輝、倍添綺華。 我手上這只盒子保存不太好,鍍金有磨損,反而能夠清楚的看到其工藝步驟。 乾隆時期的銅胎掐絲琺瑯器,以人物圖案為主題紋飾的非常罕見。 現在,同類的銅胎掐絲琺瑯春壽蓋盒,沒有出現在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內,但是,它在國外出現過的這兩次。 一件曾于1961年2月21日,出現在藍扽復蘇拍賣,當時的買家是腐國古董商。 另一件在1972年7月11日復現于腐國拍賣。 我曾經看過這個消息,今天在那家店鋪里看到了寶盒之后,就回憶起這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