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他指著工作臺上那張破損的畫:“這張畫,就要盡量用老一點的紙和絹去修補它。畢竟人家還要指著它保值。你明白這兩者的區別了?” 沈瑜說:“我明白大概的區別了?!彼睦锩靼?,在這里是找不到什么合適的材料了。 徐老師說的:“如果你想了解或收集這些老紙,是很難一蹴而就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存有大量的老紙,老絹?!?/br> 他指著身后的那一排架子,“這些修補材料,都是我在二三十年間,慢慢收集起來的。如果你想學修復,只能在平時多留心,偶爾碰到一點兒,就把它收集起來?!?/br> 沈瑜說道:“謝謝您指點?!?/br> 徐老師說:“不用客氣。你如果有興趣啊,咱們多交流?!?/br> 他又拿出另外的一個箱子:“剛才咱們看的是畫紙的部分,你看這幾片?!?/br> 沈瑜看到這里面是紡織品,應該是綾錦,有不同的形狀與花紋。 徐老師說:“這里面的,就是裝裱的材料,也有新舊的區別。有的時候,一些仿古做舊的畫,為了逼真,會用老的裝裱材料。 在過去仿畫的行業里,一些人會準備全套的老材料,讓人很難看出破綻,現在已經很難做到。 另外,有一些畫家、書法家喜歡用老紙。存世的老紙被逐漸消耗,已經很難買到了?!?/br> 徐老師拿出其中一片老舊的綾錦片,“你看,這是一張老的姑蘇仿畫的裝裱材料。那張畫已經徹底壞了,沒法修復,但是,我把裝裱材料留了下來。畫雖然是假的,但是裝裱材料是老的?!?/br> 沈瑜聽到徐老師的這番話,突然有了一點想法。但是,想法不完整,他只能繼續聽著徐老師的講解。 徐老師非常健談,一談就談了很多。 眼看到了中午,于老師說:“小沈今天剛來,我打算找個地方,給他接風,老徐你也來,咱們喝兩口?!?/br> 徐老師搖頭:“我就不去了,這張畫還要繼續修補?!?/br> 于老師把沈瑜帶來的禮物,拿了一些轉贈給徐老師。 沈瑜跟著于老師離開工作室。 于老師問到:“怎么樣,聽明白了?!?/br> 沈瑜點頭:“我的想法太天真了?!?/br> 于老師說:“五六十年的老紙,已經當做古董在賣了,上百年的吃,更難遇到。前不久有一次拍賣會,20年的宣紙,也開始拍賣了?!?/br> 沈瑜說:“只能等機會,或許能遇到老紙?!?/br> 第117章 另有收獲 魔都博物館是國內有名的博物館。 于老師帶著沈瑜從玉器展館開始參觀。 玉器展館里,從原始玉器到唐宋、明清玉器,藏品琳瑯滿目,讓沈瑜大開眼界。 參觀至瓷器展館的時候,于老師的展露專長,給沈瑜介紹唐代的越窯,宋代的青瓷,明清的青花、五彩等等。 沈瑜一邊看,一邊記這些文物的種種特點。 兩人看完了書畫館,發覺已經過了中午吃飯時間。 沈瑜意猶未盡的說:“我看的太粗略,沒有辦法細致觀察每一件藏品?!?/br> 于老師說:“有些藏品還沒有展出來,你如果真喜歡,建議你住下來,連續看一個月,差不多能看完全部藏品?!?/br> 沈瑜感慨:“這里面的學問太深,我還是慢慢來吧。等有機會,我可以在魔都住一段時間?!?/br> 于老師說走:“走吧,我領你嘗嘗本幫菜?!?/br> 兩個人離開博物館,經過廣場往東走,穿過十字路口。 于老師帶著沈瑜走進一條繁華的街道。 沈瑜看了路牌——中福路。 于老師說:“這是魔都的老商業街,也是本地的名片?!彼呑哌吔o沈瑜介紹,街道的歷史變遷。 兩人從中福路走入一條支路,來到進了一個二層的飯館。 飯館掛著招牌-興義齋。 于老師說:“這家飯館是父子二人經營,他們家三代人都做本幫菜,就是魔都菜。來了這里,要嘗嘗本地的風味?!?/br> 沈瑜說:“今天跟著于老師,可算開了眼?!?/br> 于老師熟門熟路的于老板打個招呼,然后問沈瑜說:“你有沒有特別想吃的?” 沈瑜說:“我不懂本幫菜,聽您的安排?!?/br> 他仔細聽于老師點菜,也想看看本地的特色。 于老師點了鍋燒河鰻、扣三絲,清蒸鱸魚,五香素雞,香糟豬爪,拌時蔬,又叫了一斤本地黃酒。 于老師拍開酒,沈瑜接過酒壇向杯子里倒酒。 于老師說:“吃本幫菜,要喝本地黃酒,味道才夠純正。當然,搭配紹黃也可以?!?/br> 飯店老板端來四碟小菜,熏魚、干果、小點心,分量少,做的十分精致。 等菜的時間里,于老師說起徐塵修復字畫的典故。 “老徐名聲不顯,但是他的手藝特別好。 他不管是補紙本的字畫,還是絹本的字畫,都能把紋路補的嚴絲合縫。 本地畫家中,還流傳著一個從老徐這里傳出去的秘訣。畫家落款的時候,偶爾寫錯了一個字,這一幅畫有可能就全白費了。于是,有的人就想辦法,把錯字的部分裁掉,重新補一塊紙。老徐的辦法最好用,補上去,裝裱起來,完全看不出來。你知道秘訣是什么嗎?” 沈瑜頓時好奇:“不知道,秘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