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在城市的變遷中,這些老建筑的所屬幾經變遷,曾經的住戶在這里藏了一些東西,你能否將其找出? 沈瑜看明白任務,覺得十分為難。 有藍點存在的老建筑,一共有兩棟,想要找出其中的東西,就只能進去查看。老建筑或者是公有產業,或者是私人產業。自己想要進去查看,要么租住,或者干脆買下來。 沈瑜找到了老建筑周圍的幾家房產中介,詢問老建筑房產信息。 幾個中介很熱情的接待了他,但是他們聽到沈瑜提出的要求后,紛紛建議沈瑜,不要考慮購買這些老建筑,因為麻煩重重。 沈瑜詢問的這兩棟老建筑,其中一家是公有產權,沒有所屬信息。另一家倒是私人產權,但是屬于幾戶人家共同持有。 今年,濱海市臨海一線的房價,已經達到均價一萬有余,這些老建筑的房價更貴。 沈瑜算了算,自己目前的資金,只能購買其中的一兩間,如果把錢全搭在上面,極有可能造成資金困難。 力不能及的情況下,只能暫時把任務停下來,幸好這任務沒有期日期限制。 老建筑的任務,陷入停滯。 沈瑜準備盡快進行技能升級。 他數了數個人技能面板中的分類。此時,書畫、玉器、漆器、琺瑯彩、料器、古籍善本,法器鑒定,七種鑒定技能達到了初級,還差三種就可以把整個鑒定技能進行提升。 他想了想,自己的資金還是不夠,手中的幾樣文玩,應該找個機會出售。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資金,購買新的文物。 沈瑜立刻聯系了萬利拍賣行在濱海的機構。 萬利在濱海拓展業務,正準備在舉行第一場拍賣會。 沈瑜與對方約定,明天見面。 第二天。 沈瑜背著背包,來到銀海大廈,站在樓下,用手機撥通了一個號碼。 “喂,您好!我姓沈,咱們之前聯系過?!?/br> 這時,旁邊一個穿著短袖襯衣的年輕人,舉著電話走了過來。 “是沈先生嗎,您好,我是彭峰。萬利拍賣業務三組的經理?!?/br> 兩人握手。 彭峰說道:“沈先生,最近,我們在一直征集藏品。今天,我們公司的鑒定師,還有本地的幾位收藏夾家都來了。如果您的藏品想要上拍,今天是個好機會?!?/br> 沈瑜跟著彭峰,乘坐電梯到了九樓一個大廳。 大廳被布置成鑒寶場地。 北面擺了一排桌子,那是專家席位。六位鑒定師,正在品評藏家帶來的藏品。 大廳的另一側,要送藏品上拍的人,正在排隊等待鑒定。 彭峰安排沈瑜坐下等待,就去忙別的事情。 沈瑜數了數,自己前面還有七個藏家。 藏家們帶來的東西,如果被鑒定為真品,而且是有拍賣價值的藏品,經雙方同意,便可以進入萬利拍賣行的夏季拍賣會場。 沈瑜看向專家席位。 鑒定師的桌子上,擺著專家的名牌。 他在專家席里,看到了兩個熟悉的人,一位是濱海收藏家協會會長——王問。另一位是文物商店的鑒定師何年,他們估計是被臨時請來當鑒定師。 藏家們帶來的物品有真有假,幾位專家鑒定的效率很高。 看到沈瑜走過來,王問與何年同時愣了一下,他們很快想起了沈瑜購買文物的事情。 第11章 不是銅胎,是金胎 萬利拍賣行的鑒定現場。 專家席中,一位穿傳統唐裝的老人對沈瑜說:“您好,請坐。您有什么文物要送拍賣呀?” 桌子上有幾位專家的名牌,穿唐裝的老者是鑒定組的組長,名叫楊柏。 沈瑜先拿出了裝著詩經的盒子,打開盒蓋,推了過去。 楊老將清代刻本詩經取出查看,又給周圍的幾個鑒定師輪流看了一遍。楊老沒有猶豫,點了點頭,對沈瑜說:“刻本詩經不錯,大概是清朝后期,市場上估價大概五百元一本。這一套比較完整,品相略微受損,好在是完整的一套?!?/br> 他用看向身邊一位中年人。 中年人是估價師。他說道:“從近幾年的成交記錄看,清代刻本詩經,起拍價可以定在在兩、三千元左右。 沈瑜點頭說道:“可以?!?/br> 等在一旁經理彭峰急忙說:“沈先生,咱們現在就去簽合同?!?/br> 沈瑜說:“不著急,還有?!?/br> 接著,他拿出了金剛杵,擺在了幾個鑒定師的面前。 楊老說:“哦,銅器、法器,這個可是李老師的專長?!?/br> 他看向旁邊一個干瘦中年人。 李老師拿起了鐵杵仔細觀察。 他放下鐵杵,對沈瑜說:“東西不錯,鐵鋄金銀獨股杵。制作年代,大概是明朝晚期到清朝早期吧?!?/br> 其他幾個人輪流看過鐵杵以后,都同意老李的意見。 沈瑜斬釘截鐵的說:“這是明朝永樂年間的宮廷供養法器?!?/br> 老李與幾個專家的臉上,都露出了笑意。 收藏者都會認為自己的東西很寶貴,他們已經習以為常。 老李問道:“我們鑒定的時候,都會謹慎的做判斷。 永樂年間的法器很難鑒定,您是怎么判斷出,這件法器是永樂年間的法器?” 沈瑜說:“鐵杵的花紋有部分脫落。原本是個缺點,可是脫落之后,露出來鐵質工藝,還有鋄金銀花紋的辦法,都是永樂時期的工藝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