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想到這里林如海悚然一驚, 自己家也是四代列侯, 到自己這一代雖然是科舉出身, 可是根子上也算得上勛貴。自己年近半百才得了一個樘哥兒,還是身子弱得風吹就要去的,真的是巧合嗎? 林如海眼里閃過一絲狠厲, 最好是巧合,要不然他這個做臣子的,真不知道自己為了保全自己的子嗣,會做出什么樣的事兒呢。 完全不知道林如海被自己刺激的半黑化,賈珠自覺已經在林府安頓下來,便往京中寫了一封信,只有一封,大家湊一起看還能增進感情不是。 接下來的日子,賈珠便跟著林如海每日上衙,跟他一起見人,看他與揚州乃至整個江南省的官員們、鹽商們斗智斗勇。要說林如海為官是真有兩把刷子,他在江南巡鹽,等于是從鹽商與當地官員口內奪食,京中還有皇子們虎視眈眈,可是人家愣是做出了游刃有余的感覺。 甄家如今在江南勢大,官場之人絕大多數都由甄家出面,拉到了四皇子陣營,就這林如海還能在層層阻礙之下,將鹽稅保持至每年略有上升的水平,不得不說這智商是足夠用了。 賈珠在旁邊看的即佩服又有些心酸,這樣的能臣,已然被皇帝做了棄子,架到火上去烤不說,最后連自己的一絲血脈都沒保住,說出去怕是沒人會相信。 賈珠覺得,自己既然來了揚州,想要多收集物資,那就從鹽開始好了,這東西末世很是需要,就算不能直接利用,也就是多進行幾次置換反應的事。不過想要收集鹽,就得增大鹽的產量,不然這個鹽產量極低的時代,他這邊把鹽都收集走了,百姓們都要變成白毛女了。 為了讓曬鹽法出現的名正言順,賈珠不得不悄悄尋到了一個做偽高手,歷時兩個月完成一本“蟲吃鼠咬”殘破不全的古書,在這本古書上,赫然有曬鹽的法子。 “如獲至寶”的賈珠,將這書獻到林如海面前:“姑父,這法子若能成的話,鹽價必能大跌,也就不用再擔心私鹽了。而鹽產上去,鹽稅也能隨之增加,不會因為鹽價下跌導致稅銀減少太多?!?/br> 林如海將那書翻來覆去看了又看,搖頭道:“有些記載已經被蟲鼠嗑食了,還要試過才知是否可行?!?/br> 賈珠本來對曬鹽也只有大致了解,所以做這本“古書”的時候才會出現蟲吃鼠咬的現象?,F在聽林如海說要試驗,自是主動請纓,要帶著人去試驗將煎煮取鹽改成曬鹽。 林如海卻沒有第一時間同意賈珠去馬上試驗,而是先寫了一封密折上報給皇帝。賈珠這才發現,自己官場經驗有欠缺——不是所有利民之中都利國,是不是利國,家國天下的時代,要由皇帝說了算。 好在皇帝是個好名的,得了林如海的密折之后,知道如果曬鹽之法能成,自己在青史上必會得到濃墨重彩的一筆,欣然同意讓林如海悄悄試驗。 得到皇帝批復的時候,已經是十月過半,江南雨季雖過,太陽卻也沒有那么足了,并不是曬鹽的好時機??墒腔实鄱寂鷱土?,盡早將鹽曬出來就不是個人心愿,成了皇命,時機不成熟也要完成。 賈珠辭了身體已經漸好的賈敏,帶了兩個小廝和林如海給的十個健仆,來到了一個叫射陽的地方。這里本就是產鹽之地,不過現在用的還是煎煮之法取鹽,即耗人力產量又低,朝庭要鹽還有期限,鹽戶苦不堪言,時有逃走的。也有外地犯事之人,跑到射陽加入煮鹽之列。地方官只要有鹽收,對流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大去查人的來龍去脈。 為了防止自己等人被人當成流民,或被抓去煮鹽,賈珠讓人大張旗鼓的買下射陽縣城的一處大宅子,又買了十幾個看上去健壯的下人,更是一出手就買下了一大片海灘。 上至縣老爺、下至射陽城里的百姓,都知道自己縣城里來了一位大家公子,出手闊綽,就是人有點傻,不說買房子買良田,倒買下大片海灘,難道是為了趕海不用跟人搶地盤? 想是如此想,好些人家卻對這位賈公子動了心,有意結交一二。不想賈公子為人有些古怪,到了地方不拜見父母官也就算了,還不睦鄰拜友,天天跟著那些下人去自己買下的海灘。 若只是去海灘上看景也無人納罕,大家全當他內地來的,沒見過海要看個夠,可是他竟帶著下人,種地一樣把海灘給推平、疊堤,就讓人覺得這位腦子不好使——海灘皆是細沙,寸草不生都不為過,難道他還想在里頭種地? 別是有銀子沒處花去了吧。 就在大家議論賈珠人傻錢多的時候,賈珠終于帶著拜帖,去拜見了本縣父母袁縣令。袁縣令本想擺一下官架子,師爺忙勸道:“這位賈公子,買海灘的時候用的是京里榮國府的名頭,說不得是榮國府的親戚?!?/br> 雖說江南官員大多倒向甄家及其后的四皇子一黨,袁縣令卻還沒有那個資格——甄家眼界很高,縣官雖為一縣父母,可是射陽雖然產鹽,可是這幾年林如海盯的緊,鹽稅很難下手,袁縣令也就入不得甄家的眼。 可是榮國府與甄家是老親,袁縣令還是知道的。若這位賈公子真是榮國府一脈,哪怕只是旁枝側脈,也能借他跟甄家搭上關系。到時候袁縣令的官兒,可就好做了。 “快隨要本縣迎一迎?!痹h令是放得下身段的人。 師爺聽了微微一笑,請袁縣令先行,自己尾隨著到了衙前,見一青年公子,長身玉立,身著寶藍蜀錦直裰,腰系的玉帶脂膩光華,說不出的風流富貴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