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東瀛浮波隨心動(四)
轉眼已是十月,這些天平求圣看著手中的一摞請柬,頓覺沒奈何,仿佛時光又回到穿越之前在單位替領導擋酒的那些日子。 最近的一場酒席已是抵達日本后的第五次宴請了,沒想到本是要在平戶建個商館,現在卻倒讓這名聲成了醫館一般。 先是歐陽華容的老子歐陽華宇,本就是因為得了急癥臥床不起,連李旦的南下船隊都沒能參加,結果在長崎被平求圣略用了些藥便給治好。 接著來到平戶,幕府的英國顧問三浦按針也因為病勢沉重反復了好幾回,又是他出手相助,靠著本來給自己準備的藥劑真正做到了藥到病除,其實都只是最為常見的瘧疾,不過是因為當世并無抗生素和抗瘧特效藥一物的緣故,而立竿見影的療效也頓時讓平元老聲名大噪,松下屋的澳洲神藥一時間甚而讓平求圣帶來的其他貨品都遜色不少。 其實若不是這幾位身份特殊他也不想浪費寶貴的戰略資源,自然可以免得這一場尷尬了。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br> 每當平求圣對他的‘醫術’加以否認,便有人指著這松下屋的字號說事。 既取了這名字還說你不會醫術?久而久之他都懶得解釋了,每每遇到此事他便覺得還是任天堂的名號更好一些。 近兩個月時間,各處的拜帖和邀請應接不暇,是以平元老干脆決定順坡下驢,就借李旦的宅子召開一場酒會算是將之前的訪們全都回謝一道,順便也是為李旦接風,在呂宋耽擱了個把月李大幫的船隊總算也回來了。 時間就選在了10月15日,漢歷九月初九重陽。 聽聞了這個消息,歐陽華宇大病初愈便專程從長崎趕來,還特地送上一大簇南海紅珊瑚作為謝禮。 三浦按針沒有那么豪奢,只將自家佩劍奉上。 還有幾位得平求圣施治的有的送上名刀,有的送上寶貨,更有見平東主身邊沒個女眷服侍居然給他送來兩名侍妾的。其他倒是能夠照單全收,就只這最后一項的兩個妹子不能私自接受,只能等著下次送回文萊進行甄別與凈化之后才能歸在自家名下,甄別還好,聽說五島這里的女子生活浮浪得很,要是不小心沾個什么不好啟齒的隱癥便讓后方的元老們笑話了,且若是占用了這兩個名額以后的女仆排號就要再次延后他也要考量一二的。 當然,這些禮物中最讓他驚訝的還是傅小飛的到來。 傅老師是私自決定北上的,就在收到李旦船隊準備回日的消息后他便搭乘萬通行的商船在福建與他們匯合了,他離開三亞自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著更深一層因由。 一則經過兩年時間的發展,海南島的工作已經步入正軌,三亞的人口早達到了兩萬人,其中歸化民已有了六千多,如果算上往來暫住的商賈則已經快要達到三萬之數了。榆林堡自然是裝不下這么許多人,除了五百掛在那名千總軍額下的駐軍之外,歸化民則都按照二百五十戶一都保分別安排在三亞周邊的十余處聚居地,圍繞著工廠、學校和軍營,已經頗有了番樣子,比之婆羅洲許多新附的港口與據點發展也算是相當快了,單論人口三亞所屬的崖州州治此時也不過如此的。 如今瓊州南面這個港口的名聲已經漸漸遠播,不少崖州本地與兩廣的商也都慕名而來,劉香在香山澳也是竭力延攬福建私商前往那里,但因之一個突出的問題便顯了出來——教會發展得有些快了。 不得不說耶穌會的教士的確是身兼博學與苦修之人,即便元老也沒有他們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從抵達三亞開始便不斷有人前往黎母山中向土人傳教,如今倒是已經有三十余個村落都有他們的傳教據點了,奉教的土人也是越來越多,就連回回的番村中都出現了改宗者,因此元老院也決定提前開始對宗教領域進行收緊,總體來說是一個稍微苛刻但教會尚能接受的方案。 三亞特別市的方針其實也就放在了人與錢的控制上,所謂人的爭奪,尤其是那些信教之后隨著傳教士們來到三亞的黎民,對于他們市府施行的還是吸納歸化民的法子:未成年人不得進入宗教場所,需得先在三亞的學校中識字并學習基礎科學知識,只有這樣以后才能獲得歸化民資格也才能夠在元老院的‘企業’中工作并獲得各種福利。至于成年者,通漢語懂漢字依然是一個硬性的學習標準,無論信仰如何也是要完成的目標。 而另一條便是按照約定取消了持續將近兩年的宗教機構免稅許可,新建教堂要交宗教場地稅,招納信徒要繳社會撫養稅,如元老承諾三亞的確保障了宗教信仰的自由,但一系列的手段下來似乎入教的趨勢開始放緩了。 而作為三亞特別市的締造者和首席行政官員,以陸若漢為首的教士們遇到問題自然要找上傅小飛‘上訪’,他北上平戶便有了點躲瘟神的意思。畢竟要不了多久馬尼拉無血開城的消息便會傳遍整個南洋,到那時相信耶穌會也會認清形勢了,一套更加強力的管理班子即將抵達三亞,傅小飛也是給對方留出了一些空間與時間。 二則明年就又是外察之年了,這兩年在三亞他與潘知州合作頗為愉快,因為有了三亞的存在潘老爺的政績很是斐然,不僅在傅小飛的幫助下肅清了黎亂與海匪,三亞周邊的許多村莊更是完成了‘改土歸流’,樂安城也算立穩了下來,潘知州便多生出些想法,元老院也有意做成。 過去因為黎母山中瘴癘既多,朝廷官吏皆不愿深入,即便是潘大熙當初代署州事時也是借助全瓊軍勢加以威壓,再對黎民輔以魚鹽安撫,但種種好處最后都被為朝廷委以的土舍峒主所據,回過頭來又挾眾黎民要挾官府,是以樂安城新建時周圍黎民并未盡服。 往往情形都是此撫而彼叛,彼撫而此叛,至于那些土官土舍,但有差使則官派一而私派十,官取百而私取千,于中上下其手。更還有那等利用朝廷對黎民的優待,將熟黎數萬陰作生黎,就連傅小飛看著都覺眼熟,實在是太像后世漢人為得政策將戶籍自改為少民的cao作。 有這種種亂象,再加地理遐遠,這亂也就眼見得平不清靖,縱然已經剿滅了抱由、羅活二峒,又有廣西的苗兵藥弩手數百把住險要,但依然是戰戰兢兢,直到‘澳洲海商’前來屯田…… 兩年前,傅小飛向潘大熙承情之后便帶著軍隊將附近和歧等幾個峒子一一清剿,但每回都只誅土官土舍,對于普通黎民則是盡量懷柔,又派出醫療隊和傳教士對每個峒子進行懷柔工作,很快便控制了這些地方。 潘大熙見澳洲人能不避瘴癘行此大好之事自然變得十分支持,傅小飛這兩年又幫著州里將許多生黎轉為熟黎,崖州全境光是在冊丁口便多出了兩萬余戶計四萬九千余口,這些人口的稅賦自然被傅小飛談了包攬,自此連那些jian猾胥吏也無法插手進來了,漸漸連周邊的感恩、陵水兩縣都不再有黎民前往sao擾了,而三亞籍著這包攬稅賦的名目手也越伸越長了。 因此傅小飛便希望順道也去天津一趟,看看能否動用一些京中關系將潘大熙運作到瓊州府內更高的職位上,潘的年紀不小加之只是舉人出身,瓊州知府是不要想了,但若是去臨高當一任知縣或是在府城任個掌實權的佐貳官倒頗可行。 好在有王星平的鋪墊,京中許多相關的勢要如今都有門路,這邊倒也不必著急。 至于第三則于他本人早就想來日本游歷一番,許多戰國名將他都想見上一見,究竟這些老家伙是不世出的武者還是在學村長打架,用自己的眼睛看看才是最說得過去,且在三亞悶了許久也的確需要出來放放風了。 關于廣州站派往貴州的一支商隊的情況平求圣便是從傅小飛處知曉。 王星平與顧子明在天津分別之前提出需要一批高產作物的種苗在軍屯使用,另外就是希望能有元老去貴陽幫忙協助,這兩點顧子明當時并未馬上答復,但看傅小飛所言終究是成行了。 似乎是一從天津南下顧子明便已經通過電臺與文萊做了溝通,等他回到廣州相關的準備也都好了 帶去作物種子與幼苗以及水利專家,而且指明了不要傳教士,王星平的態度似乎是與穿越者接上頭之后產生的變化,在那之前他對澳門的耶穌會可是眼饞得很的,但現在嘛自然又是一番情形了,能不牽扯宗教最好不過。 要人這要求倒是讓顧子明頗感為難,畢竟每位元老都是集體的寶貴財富,王星平的事既只在小范圍內為人所知,同時專門的人才各部肯定也不會輕易放手,且貴州如此荒遠萬一路上有事也是棘手。 如此一來就只能在理論型人才中尋找,陳之江便是此時進入了高層的視線。 穿越以來他一直都在納閩島上負責一些日常管理,但于農市上的理論水平絕對不低,王星平也說只要能夠對他加以提點,并不要參與太多實務。 說起來陳之江的大明身份還是傅小飛靠著潘大熙的關系在崖州落的籍,尋了個名目謂之新附熟黎。 兩人走在通往李旦寨子的町中小路上,平求圣忽而關心道:“如何?這里的氣候比起三亞舒爽多了吧?!?/br> “如果綠區也能給配上空調倒是比這里更好,畢竟是自家地盤,就是人少了些?!备敌★w看來對自己一手建立的三亞特別市倒也頗有感情,反問起平元老的安排來,“難不成你真打算去四國?這一步跳得可有點遠了?!?/br> “前期不用我們的人過去,支倉托人帶信來說已經找到了一家商號,覺得非常合適?!?/br> “哪一家?” “泉屋,是京都的一家煉銅所?!?/br> “京都的商家?這家真愿意去四國那種地方?你應該沒告訴他別子銅山的事情吧?” “他家東主的確覺得四國銅料所產不多,并不是太情愿的樣子,別子銅山的事情我連支倉都沒有交底又如何會透露給他人?!?/br> “那不就等于沒戲?”傅小飛笑道。 “也不是如此?!逼角笫フf著便講起之后傳來的事情,那泉屋的少東主在之后私下又找到支倉,表示他對四國的生意頗感興趣愿意加入,說起來那小子年紀尚不到十三,支倉居然正兒八經將此事傳與了平元老且還請伊達政宗派了橫澤將監(注:橫澤吉久)協助此事,而平求圣也居然就真當成了一件事情在想了,卻只因為這位少年的名字叫做住友友以。 “四國的事情要是真能如愿,臺灣開拓團也就要開始組建了吧?” 傅小飛會作此問自然是因為四國的地理位置,若真是要從宇和島外海運銅錠南下,琉球和臺灣則是必要的中轉,沒什么比將此地握在手中更讓人放心了,只是臺灣不比琉球如今還是土人遍地之所,沒有足夠的人力恐怕難以成行,而眼下不過為建一中轉元老院也不會投入過多資源,終歸還是要靠日本站自己解決。 “你消息倒是挺靈?!?/br> “聽貽蔭妹子說的?!?/br> “朱貽蔭這妮子管著電臺,平日連保密工作都這般隨意,看來回頭得好生敲打敲打了?!逼角笫タ纯锤敌★w,忽又笑了,“其實也不算什么機密,今天這招待會不就是為了此事么?!?/br> 1、《日本風土記》侯繼高 2、《伊達政宗年譜》 3、《藩史總覽》兒玉幸多、北島正元 4、《別冊歴史読本 江戸三百藩 藩主総覧 歴代藩主でたどる藩政史》 5、《大名の日本地図》中嶋繁雄 6、《江戸三〇〇藩 バカ殿と名君 うちの殿さまは偉かった》八幡和郎 7、《シリーズ藩物語 宇和島藩》宇神幸男 8、《人物科學史 粗銅から銀を分離する「南蠻吹き」を開発した―蘇我理右衛門》もりいずみ 9、《泉屋業考》向井方彥 10、《伊達家史談》伊達邦宗 11、《江戶時代庶民生活》張海萌 12、《さつま人國誌 戦國近世編 2》桐野作人 13、《日本近世武家政權論》村川浩平 14、《和國志》元重舉 15、《戰國人名辭典》 16、《福島正則改易事件に就いての一考察》白峰旬 17、《丹波內藤氏と內藤ジョアン》福島克彥 18、《高山右近》海老沢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