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霹靂收威暮雨開(九)
在菲律賓這片海域中,只有鄭和島(注:巴拉望島新名)的風貌與呂宋截然不同。 在呂宋島上,無論立足于馬尼拉教堂的塔樓頂上抑或是三苗禮士山坡,都會看到成片錯雜相間的森林、草地、村舍以及田地,溪河與湖泊星羅棋布地點綴其間。綠色的海洋里不時會冒出一座教堂十字架的尖頂,或是石砌兵營的紅色瓦頂,提醒觀看者歐洲人在此近半個世紀統治留下的痕跡。 不過凡是有幸聽過梅學究講座或是看過鳳閣中歷史資料的元老們都很清楚,巴拉望島在他們穿越前位面的歷史上直至二十二世紀都是菲律賓最為蠻荒的土地之一,即便旅游也不是最佳的去處。于是自然在這個十七世紀初的世界里也就更加蠻荒了,除了偶爾前來收購燕窩的葡澳商船和幾名宗教熱情過于高漲的多明我會教士,似乎根本就不會有任何歐洲人踏足此間。 在伏波軍來到這個荒蕪島嶼之前,這里并沒有什么秩序可言,島南面的摩洛(注:西班牙人對菲律賓群島異教徒的蔑稱)海盜雖然不敢染指馬尼拉,但仍然會乘坐輕快的卡拉庫槳帆艇襲擊宿務周邊的港口,帶走成百上前的基督徒俘虜,偶爾心血來潮甚至還會去民都洛島轉上一圈。而在北面,來自呂宋和周邊的苦役犯們則在米沙鄢弓箭手的監督下艱難地為馬尼拉的主人開采水銀,使之成為為數不多能和中國絲綢一起抵達大洋彼岸的本地特產之一,盡管如此馬尼拉每年從澳門進口的此物也大大多于此地出產,叛亂和疾疫讓狹長島嶼上的礦產開采成本過高,剛剛上任一年的馬尼拉總督阿隆索(注:alonso fajardo de entenza)已經不止一次抱怨派往島上米沙鄢士兵總是跟不上死掉的數量,這位總督所不知道的是若不是去年伏波軍的情報失誤,繞了大半個地球趕來菲律賓上任的他恐怕沒有機會發出這番議論。 拖著西班牙大帆船的軍艦就在臺風來臨之前回到了位于公主港(注:普林塞薩新名)的海軍基地,說是基地也無非是在以往基礎上對碼頭略加整修,另外在港中修建了一座堡壘而已。勝利堡的樣式幾乎復制了椰城的凱旋堡,只是堡壘沒有修在烏魯甘灣中的河口,而是橫扼在了港口更南靠近島嶼狹長的蜂腰位置,那里是一處高地,堡壘旁邊不出意外的還新建了一座燈塔,一如思禮港的樣子。 勝利堡中的一處倉房內燈火通明,周圍全是荷槍實彈的伏波軍戰士,雖然身處堡中,還是警惕地不斷注視著周圍。 戰利品的清點和核對足足耗費了三天,結果自然也讓人欣慰,兩艘船上光是銀幣便接近250萬比索,折白銀有100噸了。這筆相當于兩百余萬兩銀子的財富足以讓許多工作都能順利開展,別的不說,醫院、學校的建設便能進一步加快,科技樹的攀升也同樣可以更加高效,更重要是有了這筆準備金,貨幣的發行工作又能有所提速了,是以戶部和禮部派來的元老個個都是眉開眼笑的樣子。 畢竟只要拿出這筆銀子中的十分之一便足夠讓元老院取代萬丹與和樂成為今后南洋奴隸貿易的最大買家,有了錢的因素,不用宣傳便會有人把‘貨品’送上門來。 除此之外,兩艘大帆船上的七十余門大炮和更小一些的甲板炮甚至火槍和冷兵器都是更為寶貴的資源,為元老院的銅和鐵提供了一筆可觀的庫存,帆布和木料則將在分拆之后改成更多的三角縱帆船,有了這許多資源,伏波軍自然就能加強早已計劃的對爪哇和交趾航道的巡查,往來于這些航道的中國商船以及其他愿意接受大宋庇護的船只都能得到伏波軍的保護,他們將幫助這些商人避免海盜的侵襲,當然前提是要前往元老院治下的港口貿易。 而無論是荒蕪的土地還是叛亂的異教徒,都使得鄭和島可以成為軍隊的天然練兵場,元老院自然也是這樣想的。而且已經完成了環島勘測的一支元老考察分隊在報告中聲稱發現了鎳礦礦脈,對于這種輔幣材料元老院自然不會放過,要在此地輸入奴隸也有開采鎳礦石的意圖在其中。 250萬銀比索中的五分之四將在此地新建的造幣廠中融化重鑄為大宋當一貫銀幣,而未來的一文、五文、十文的鎳幣輔幣也將在公主港試制,鑄幣廠建在如此荒蕪之地倒也方便。 白銀中剩余的部分則會熔為標準銀錠分別送往三亞和廣州,馬辰雖然同樣需要奴隸,但與公主港倒并不沖突,現下雖然雅可和夸克的船隊都匯聚到了附近海域,但只要打下了馬尼拉,他們兩位的分工就會有所變化。元老院打算把安汶附近劃給夸克,讓他順便sao擾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那邊的艦隊,而滿剌加附近他打算讓雅可的澳大利亞公司負責,當然他們主要的工作還是為元老院提供充足的奴隸。 但有鑒于隨著大宋勢力的擴張奴隸來源反而會越來越少,故而元老院對于奴隸使用的政策也都做了一些調整,奴隸同樣按勞計酬,只要完成三倍于身價的工作量便能獲得自由身份,自由民如果符合條件照樣可以歸化,甚至可以分田分地參軍入伍。 當然若是選擇回鄉海關也不會阻攔,不過若是再被捕奴隊抓住賣來,那就又要重頭再來了。 聽說這道命令公布之后,馬辰那邊礦山中的奴隸干貨便賣力了許多,不過對于西班牙俘虜卻要區別對待才行,至少在占領呂宋之前。而進攻馬尼拉的時間則還要在拖上一拖,按照兩位船長的口供,就在他們后面一兩個月中,還會有至少兩艘商船從阿卡普爾科抵達菲律賓群島,最快的一艘估計二十天內就會抵達,這樣一來文德嗣只好從文萊又將麒麟號和軍師號給調了過去繼續蹲點,只有香港記者號因為作用不好替代只得又要跑上一趟。 元老院的打劫目標只針對西班牙運銀船,對于去往馬尼拉交易的貨物他們感興趣的不多,那些物資既沒有多少急缺性,價值上也不值得耗費精力。 馬尼拉的作用實際就是一個轉口口岸,西班牙人利用美洲的白銀在這里大肆采購來自中國沿海的低廉手工產品,這樁生意讓參與其中的商人大賺特賺,也讓遙遠的帝國新西班牙總督區的土著們用更為低廉的價格享受到了來自天朝上國的商貨,馬尼拉甚至還能從中得到每年約7萬比索的稅收,唯一受到傷害的也只是那些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作坊主罷了。 毋庸置疑,若是沒有來自大洋那邊的白銀,馬尼拉對于西班牙統治者而言將毫無用處,除了那些狂熱的自以為是的多明我會修士之外。 雖然今年的貿易季節已經過去,但充斥著牙行和掮的絲綢市場卻并未關門,他們正等著來自新西班牙的財富抵達。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華人和來自米沙鄢的土著,在五月之前的交易季節他們大量吃進了來自福建和浙江沿海販來的絲織品,現在都在等著從大帆船的生意中狠狠賺上一筆,如果這場希望落空,恐怕將不是馬尼拉總督的幾句安撫能夠輕易平息。 混亂是元老院希望看到的,只有情況越來越糟糕,才會有更多人發泄他們的不滿,帶路的人越多對馬尼拉的攻略也就越發輕松,一如當年祖國在統一臺灣之前所做的那樣,因之再等上一陣也更符合元老院的利益。 兩日之后,文德嗣回到了文萊。 是日一早,在文萊城北一處臨海的小山丘上,一隊戰士正肅穆地站在一處墓地兩側,元老院七位參政竟是全都到齊了。墓園圍墻的龐大區域,范圍幾乎涵蓋了整個山丘。 淅淅瀝瀝的小雨當空,軍號聲如泣如訴,從方才二十匹高大軍馬拉著五輛炮車向這邊行進時四面八方的市民便被好奇心吸引了過來,自發在墓地外圍起了一個大大的圓圈,想看看首長們又在搞什么事情。 這些人中有為文萊府做工的土著,也有新來此地的行商,還有過去城中的貴人。 沒有哀樂,沒有祈禱和咒語,更沒有此地華人在葬禮中最為常見的吹打和紙人紙馬開道,有的只是莊嚴肅穆的氣氛。觀眾們明白,這種氣氛是從先前士兵們整齊而標準的持槍正步中而來,是從那五口薄木棺材上覆蓋的啟明星旗中而來,更是從那漿得筆挺的簇新制服和擦得油亮的米涅槍管上而來,節奏沉重的鼓點經過嘈雜人聲的過濾之后并不算大,聽在心頭卻強烈得讓人有些窒息。 白四可、帕埃契帕、澤迦帕、迦瓦、李三,這五個陌生名字的主人或許在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準確年齡的短暫一生中,并無任何跡象能夠顯示會在死后成為一群帝國歷史上特殊的存在,但大宋國立凌煙閣公墓的題名墻上的文字則確是以他們為始。 棺木被繩索兜扯著緩緩落入花崗巖雕砌的墓xue,這一切都是圍觀的百姓們前所未見,甚至就連馬蹄敲打在石板上的聲音都夾雜著敬意、欽佩與感動。 ‘舉槍!——放!’ 連續三次,七名士兵對著天空的整齊射擊讓槍聲在山坡上久久回響,四周此時已是一片寂靜,二十四個音節的熄燈號就在此時緩緩奏起,先前的那種感覺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真實在現場人群中傳播開去,就連《新華日報》的記者自己都沒能忍住默默流下的眼淚。 文德嗣親自念誦著祭文,抑揚頓挫的語調聲討著十天以前婆羅洲中部山區一個豬蠻部族的祭司恩將仇報的卑劣故事,元老治好了祭司的病癥,祭司卻對元老的‘神力’產生了忌憚。在他的煽動下,這個部族對文萊派出的工作組發起了突襲,五名忠誠的戰士為了保護元老而被殘忍殺害。 祭文沒有詳細描述事件的經過,也沒有透露還有兩名元老也因此受了重傷,如今還躺在納閩島上的重癥病房中沒有醒來。 憤怒的軍隊踏平了村子,將祭司、族長連同這個當日部族中動手的武士一起掛在了思禮港的燈塔上,提醒著世人誰才是此地真正的主人,同時也是提醒著元老中的‘圣母病’患者,局勢還遠沒有到十人左右的小隊能夠在婆羅洲內陸的雨林中隨意亂跑的程度。而他們的族人將被送去馬辰或是其他什么地方,用苦役抵償對元老院犯下的罪孽。 “當真只是幾個當兵的死了?” 烏理瑪站在人群當中,壓低了聲音向身邊土人打聽,然而他低調的衣著似乎并未引起旁人的在意。 “你沒聽說,是為了保護首長而死,不過死了能這樣風光也沒算白活?!被卦捘侨孙@然從別處聽懂了文德嗣的話,在烏理瑪面前表現出nongnong的優越。 “真是會收買人心啊?!?/br> 烏理瑪沒有理會那人的感嘆,的確就如人群中七嘴八舌的議論一般,沒有雕刻的木頭偶像,也沒有激烈的斗牛獻祭,若以本地的喪禮而言,其實算不得隆重,除了那些來看熱鬧的人外整個儀式都簡簡單單。 但經書上也同樣沒讓在葬禮上搞偶像崇拜,以道理而言宋人的這套東西才更符合圣人的教誨。 他終于發覺不知不覺之間已經被一種情緒左右到了,說不出是擔心或是羨慕,他明明知道這是短毛們在收買人心,卻抑止不住情緒的翻涌。老國王哈山在年初去世時他尚能在葬禮上盤算著自家的生意,但這一次他卻真的莫名感動了起來。 這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自他為渤泥的君上服務經年后開始便不曾再有過,但如今卻讓他壓抑而難受,如窒息了一般。 他猛然轉醒過來,如今這里的百姓不正是如此么,如同中了瘋魔一般的追隨起短毛,還有那些每天都在增加的來自海外的移民也是同樣,那種發自內心對短毛的崇敬仔細想來似乎并因那一份份捷報傳來而成。 反倒是從其他什么地方點滴積累所致。 那些在田間地頭教導農民種地的短毛,每片豐收的稻田都是見證。 那些在作坊船廠教導民夫做工的短毛,每艘下水的大船都是見證。 那些在軍營cao場教導士兵打仗的短毛,每個整齊的方陣都是見證。 點石成金,這是過去人們常在他耳邊談論的,現在他反倒覺得元老們在街上對那些平民的一個點頭微笑或許更加接近事實的真像。 婆羅洲會變得如何,南洋會變得如何,烏理瑪不敢再想,他試著收了收就要留下的眼淚,默默轉身離去了。 和烏理瑪同樣鼻子有些發酸的文德嗣滿意地看了看周遭的百姓,感動源于真是的情感流露,但收買人心這四個字也是他真實的想法,看來效果不錯。 “走,去軍營看看……” 1、《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merbsp;14501680》anthony reid 2、《海語》黃衷 3、《南洋年鑒》 4、《十六世紀后期至十七世紀初期中國與馬尼拉的海上貿易》李 金明 5、《17世紀上半葉的澳門——馬尼拉貿易》趙文紅、吳應權 6、《珠城周咨錄》嚴從簡 7、《the rise of ayudhya》chavit kasetsiri 8、《南洋華僑史》陳碧笙 9、《aese in southeast asia》victor purcell 10、《略論十六——十七世紀中國與歐洲列強關于東南亞事務的沖突》何愛國 11、《十六、十七世紀中國移民對東南亞語言及日常生活的影響》鄭甫弘 12、《statistibsp;for ship arrivalsaures 156515(by year and by decade)》 13、《alphabetized list of galleonsand other ships(with voyagedates)》 14、《summary in form atn of galleon arrivalsaures 1565 through 15》 15、《the manila galleon》jason s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