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羈旅同舟期共濟(三)
浪花和流水伴著兩岸綿延不盡的馬桑樹林緩緩移向身后,陽光間或從林間透到船上,讓原本就有些破舊的船身看起來更加斑駁朽爛。只有偶然出現在云端的一兩只蒼鷹追逐著自林中驚起的鳥群,能夠讓人提起一些抬頭的興趣。 這兩日過得頗為單調,但這樣單調的日子,卻讓船上的許王兩家親近了不少,連帶著廖四、王小六等人和許家的伴當都有了話說,原本就是簡單隔起的前后艙更顯得沒有了拘束。 兩日的交往,許成名知道了王星平是貴陽城王氏一脈,才剛剛十四的年紀,卻已是頂門立戶的少東,感嘆于命運多舛的同時,對這位還是半大少年的后生更是多了幾分敬重。 而王星平也知道了許成名家是赤水衛世襲的武職,他自猜得不錯,這位許老爺的確是衛學生員的出身,至于究竟是襲的何職,王星平不多問,別人也并不多說,矜持中帶著的城府,讓人小覷不得。 “想不到天成你竟是初次出遠門,真不知你這腦子里的東西是從哪里來的?!?/br> 許盡忠沒口子的稱贊著王星平的博學,他雖也在衛學讀書,但歸根結底還是武人世家的性子,這一路王星平歷數沿途地理歷史,兼論天下大事,連著許成名在旁聽了都不住點頭,暗暗在心中又為這少年記下了一筆。 “俗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以小弟看來,若是真能讀上萬卷書,也不比行萬里路稍差了?!?/br> “可小弟又想,這世上能夠行得萬里路的又有幾人?倒不如先讀萬卷書實在?!?/br> 王星平說完大笑,許盡忠也不拘束。 “可天成也稱得是學以致用了,你昨日說被薦了在陽明書院讀書,今日看來,倒真是傳承了陽明先生的衣缽?!?/br> 陽明書院正是王陽明的弟子為承心學宗旨而建,貴州龍場又是王陽明曾經的道場所在,故而此地的讀書人對于心學倒是都有極好的觀感。 王星平謙虛道,“學以致用卻不敢當,只是秉承了陽明先生的教導,能夠做到格物致知已是不易了?!?/br> “哦?天成可是于格物上有了什么心得?不妨說來聽聽,正好解悶?!?/br> 王陽明所言的格物在于一個格字,乃是窮究物理之意,但于此道中,確實比一般的學問要有趣許多,故而年輕人感興趣倒是正常。 許盡忠被勾起了意頭,他于心學也有所涉獵,只是對于這格物之說一直不甚明了,雖然對于面前的這位博學少年頗為敬重,但也不認為其小小年紀便能參破學究天人的陽明先生留下的功課,格物可是心學四句中的最后一層,境界自不必說。不過就如所言,權當解悶而已,以王星平這幾日展現出來的才學,想來說出的東西至少不會無趣。 卻聽坐在一旁的廖四道:“依我看,這有什么學問,就如這半邊橋的酒好,那便是真學問,別處學也學不來?!?/br> 廖四說這話聽著便知是醉了,王星平也不理會,笑道:“廖兄弟莫要聒噪,自去吃酒便好?!?/br> 說完又轉頭對許盡忠表了歉意,“小弟這點感悟也不敢稱是有所得,只是試著說說?!?/br> “為兄恭聽天成高見?!痹S盡忠說完先自飲了一杯,雖不算是充滿期待,也算是認真聽教的模樣。 就聽王星平慢聲道出了一句:“‘湖廣熟,天下足’?!?/br> 湖廣和貴州、四川隔著不過一省之地,尤其貴州的糧餉還要多靠湖廣出產的輸運,這一句如今即便在北方,都是百姓們耳熟能詳的俗諺,許盡忠若說沒聽過,那就只能是成心和王星平抬杠了。 “可這話若是在宋朝,卻是沒有?!蓖跣瞧节s忙補充,靠著借用名句引話題,最忌諱的便是打啞謎。 許盡忠正不知王星平話中意思,就聽站在船頭一直聽幾人閑聊的許成名先自答了出來,“宋季常說的倒是‘蘇杭熟,天下足’這句沒錯,那時的兩湖都還是遍地瘴痢之地,倒是種不出糧食?!?/br> 王星平暗自感謝了許老爺的配合,呵呵笑道:“許兄可知這‘天下足’是如何從蘇杭到了湖廣?” 許盡忠擺出一副愿聞其詳的模樣,也不多話,就聽王星平娓娓道來。 “其實不止湖廣,再早一點,天府之國說的是關中,可到了八王之亂,晉室南渡,這天府二字才又給了四川,這都是滄海桑田之變,正好應在了陽明先生的格物之說上?!?/br> 這一說倒也不稀奇,若是沒有千里沃野,秦漢兩朝如何會定都關中?可換到現在,陜西出得最多的卻是流民。 “宋時湖廣有西南夷,各處土地也多沼痢瘴氣,若要說能成為如今的魚米之鄉,那也是到了本朝才有的氣象?!?/br> “小弟也曾查訪過往來貴陽的商販,更是對比過嘉靖以來公開的各地公文,以蘇杭為例,其地的上田年產谷是六石,折米當在三石,加上一季的春花也有一石半,總計就是四石半的出產?!?/br> “而長沙府嘉靖初時上田也才兩石半的出產,可到了如今,已經多有一年能收七石谷子的好田,折成糙米也有三石半了,換在五十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br> “再說廣府,許兄和先生可知南??h的上田隨隨便便一年便有五石精米的出產?” 許成名沉思片刻,道:“這個倒是聽廣里來的商賈提起過,兩廣的田地如今多是三作?!?/br> 明代以前,稻田一年一作都是常態,明時南方兩作開始普及,但三作的水稻還是要更南面的廣東才能做到。 王星平接著道:“那廣南與湖廣比更是煙瘴地面,可現在也是物阜民豐的好去處了?!?/br> 許盡忠道:“是了,聽說外洋的紅夷在廣州城也多有居停,還帶著不少好貨品?!?/br> 能夠視遠如近的千里鏡,他聽人說起過,可是一直無緣得見,心頭也癢過一陣。關于外夷不能隨便拘留城中的規定,王星平并未予以糾正,但只要將話題引了出來,便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許成名也道:“說起來郭撫尚在任上時也多提及泰西的學問?!?/br> 郭撫說的自然還是郭子章,隆慶開海以來,隨著沿??诎锻庖臐u多,在國內又有利瑪竇這樣的泰西‘大儒’和李之藻這樣的虔誠信徒推動,西方的格物之學早已在士大夫中興起了一股風潮,前任貴州巡撫郭子章向以務實著稱,對于泰西的諸多學問也是一向推崇,這在貴州的讀書人中并不算是什么秘聞。 王星平聽了便不失時機的介紹起他所知悉的格物之學現況,“確實如此,聽聞京中徐贊善也在燕郊屯田,用的正是泰西的農法?!?/br> “方才聽天成你一番說,難道你這格物之學是著落在洋夷身上?” 許盡忠對于新奇的想法從來不會覺得奇怪,尤其是從這位天成賢弟口中出來。 倒是王星平老成得很,如今他雖然喜好宣揚見識和自家的格物之學,可終究只是為了揚名,那是張汝霖傳給他的科場法門,正與日后的營銷之術暗合??梢诖藭r揚名可不比后世,那得是實打實的好名聲,若是給人留個喜好空言的惡名可就不妥了,故而說話也要有所依據。 “圣人說過,禮失求諸野,在這格物之事上想也是一般道理?!?/br> “許老爺世居這赤水河邊,川南和黔北一帶的田地出產當是清楚的?!?/br> 許成名點頭道,說著實情:“上田也就一兩石,中田許多一年的產出都不滿石?!?/br> 王星平自然知道,即便到了清代,各地的田產依然是靠天吃飯,貴州土地貧瘠,每畝產糧不足四川的一半,這是水肥與氣候的緣故,倒不是農戶們不勤勉,實在是環境使然。而要改變現狀,就只有依靠科技一途,王星平詢問貴州田地的畝產,也是要引出下面的話題。 “真要說起來,貴州乃至播州,歸附中國也就是憲宗朝以后的事情,即便如今,地方也多是羈縻之制,漢民比起土人稍好一些罷了,還懂得積肥燒荒,但比起江南還是差得多了,再說兩廣和湖廣自宋代拓植到現在也有五六百年了?!?/br> “朝廷想要改土歸流,官府想要保境安民,根結還在錢糧上,若是能夠引入泰西的農法,讓職方所出能供職方所耗,自然也就不用擔心再有漢民外逃他省,這也實是一樁好事,我與張學憲都是一般說的?!?/br> 改進農法,這是快速提高糧食產量的不二法門,如何獲取土制的氮磷鉀肥,王星平多少知道一些,再加上此時西方農法的書籍多少也有一些傳入,并不擔心無所依仗。但話還必須要借著洋夷的口說出來,否則是沒有人會去相信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兒來說什么農事,要知道即便是如今,王星平也是個尚未下過田的富家少爺,真以為有人會去信什么‘天授之才’不成? 最后王星平自然還不忘把張汝霖給抬了出來,逢人便說自己是學政官的門生,那是賣弄,但如他這樣潛移默化的點出一段關系,那就是高明的提醒。其實關于他與張汝霖的關系,許盡忠的伴當之前便從廖四那里‘打聽’到了。對于許成名的身份,王星平心頭也有了個大概,看言談就不會是什么不入流的,只是不說破罷了,但既然好歹沒有穿越到一般的破落戶人家,他便更要好好將自己包裝一番,而緊扣實際恰恰是其生平最大的優點。 許成名是武職,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不會不懂,赤水衛當著水西北上永寧的官道,不是尋常地方。這么些年,安家尾大不掉,可不是因為官軍不想做事,實在是一旦沾上軍事,便處處離不得一個錢字,是以西南的改土歸流才會艱難。 “我倒是知道泰西的火器犀利無匹,比之我大明的火銃,威力更甚?!?/br> 不出所料,許老爺成功的將問題從糧草扯到了軍械上,這也是此時士人對于軍事的態度,后勤自然重要,但做起來太難,好在此時無論官軍還是土酋,都是一般做派,倒不如退而求其次的輕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話連說書的都懂。大明工部所造的火銃,不光威力不足,質量更是堪憂,光是炸膛一項便能讓人敬而遠之,故而雖然從國初時火器便已經裝備軍中,但越是到了后面的幾位皇帝,用得倒是越少了。 “那是因為泰西的工匠用了新的法子?!?/br> 王星平接話很快,重要的話語不需太多,能夠點到關鍵才是。 許成名聽了王星平的話,果然眼前一亮,“天成?難道你知道泰西火器秘法?” 許老爺不像自家兒子,識人的本事不差,一路行來,自然能夠清楚眼前的少年學識非凡,既然天下地理都能如在掌中,不知從什么地方讀到過泰西的火器秘法也就不算是多么讓人驚訝了。 王星平自然知道大明的火器和此時最先進的槍械區別在何處,作為軍事人員之一,這些相關的技術史料他可沒少涉獵,但之所以沒有對人宣揚,還是有著要待價而沽的心思在。 “可惜,星平不過一商人,私造火器在大明可是死罪?!?/br> 許成名那瞬間燃起的心情似被少年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當頭澆滅,但馬上便發現的話中的重點。 面前的少年分明在說——在商言商,私造火器在大明的確是死罪不假,可若是官造呢?王星平等著對方揭開神秘的面紗,同行了這幾日,眼看離著合江越來越近,正好試探一番。 可王星平的心中決計沒有想到,許老爺此時心頭冒出的一句正和以前評價過他的那人一樣。 ‘真是只小狐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