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金葉此言是不差的,事實上,毛思嘉此時此刻就在被人獻殷勤當中。 出眾的人總是會更受青睞,孫繼東之前被女孩兒獻殷勤過。輪到毛思嘉身上,狂蜂浪蝶見的只會比孫繼東多得多。別的不說,光是她單位就有好幾個小青年暗示過她了。 只是她立場堅定,對人家沒意思都會拒絕,這才一直風平浪靜。時間久了,大家也漸漸當她是一朵‘高嶺之花’,大家看一看就好了。至于說去摘,還是讓等別的勇士吧。 不能說這些人沒有立場、毫無恒心,只能說身處這個年代,大多數的好感和喜歡都是很倉促、很淺薄的。這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有什么問題,純粹是習慣的不同。當所有人見幾面,覺得各方面合適就能計劃結婚,那么自然很少有人考慮‘非你不可’的愛情。 一開始就沒有這樣的考慮,后面放棄起來自然簡單。 “黃記者又來了?”辦公室里有人注意到外面走廊上的動靜,話是對旁邊的同事說的,眼睛卻看向了斜對面正在收拾東西的毛思嘉。 這個‘黃記者’是三天前才第一次來旅游公司的,他本身是報社記者,報社安排了任務,讓寫一篇關于外國人的報道。想要出國采風是不太可能做到了,就有朋友讓他去旅游公司采訪采訪。 旅游公司也是這個時候少有的能夠接觸到形形色色外國人的單位了。 于是他就找報社開了介紹信,來旅游公司這邊采訪。 這個時候的記者是非常牛的!當然,幾十年后官媒的記者依舊挺厲害(至于官媒之外的記者,自然衰退地厲害,經常一個稍微強一點兒的自媒體都打不過)。 只是這個時候的記者強,和幾十年后的記者強,那不是一個概念。常常說記者是‘無冕之王’,很多幾十年后的小年輕覺得言過其實。說到底,記者也就是一個受制于上司、受制于資本的存在。記者撼動什么大家沒怎么見到,反而見到恰了飯之后任人隨意擺弄的媒體。而這個時候說‘無冕之王’,那就真的是無冕之王!雖然不免依舊受到一些約束,但總體來說記者確實擁有能夠改變什么的力量。 這個年頭,凡是記者出門辦事,證件拿出來,那比一切身份都好用!沒有人想要被一個記者點名,然后借助報紙這種載體,被全國人民都知道(這里只是指壞的名聲被傳播,好名聲就是另一回事了)。 旅游公司自然也不例外,‘黃記者’證件和介紹信拿出來,自然是各種好招待,他想要打聽的都盡力配合。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接觸到了毛思嘉——毛思嘉似乎完全引起了他的注意! 托他的福,毛思嘉這幾天根本沒排班,遵從領導的指示,專門給黃記者答疑解惑就行了。 ‘黃記者’年紀在二十五六的樣子,人是個單身漢,大家都看出他對毛思嘉不止一點點的意思了——不得不說的是,‘黃記者’人賣相相當不錯,不只是記者身份,還有斯斯文文的長相也很加分。 他長的就很像民國劇里詩人的形象,看到他很容易想到《再別康橋》的徐志摩,《雨巷》的戴望舒之類。英俊不英俊先不說,關鍵是書卷氣很濃,特別有氣質,一看就知道是讀了很多書的那種人。 雖然說,這幾年大家都不怎么說讀書的事了,但審美這種事哪里那么容易改變呢!知青上山下鄉后當地找對象特別容易,說他們家庭條件好吧,不至于,很多知青家境普通,如果他們在農村結婚生活,家里是給不了什么幫助的。 知青所學的知識也很難讓他們在農村脫穎而出,這種情況下,婚姻問題依舊解決的佷容易,就只能說是本身本有魅力了。他們身上那種更文雅,更讀書人的一面,在這個時代依舊是加分點。 所以,像‘黃記者’這樣的,家長們喜歡不喜歡,這個不好猜測,各家情況不一樣。反正年輕姑娘們是很受歡迎的!就毛思嘉看到的,別說一般姑娘了,就是趙露,她可是從來對異性目不斜視的!也會在黃記者來的時候放下手上的事兒! 反正在這群同事看來,黃記者和毛思嘉看著就般配!也是因為這個,大家都樂于開毛思嘉的玩笑!這似乎是中國人的傳統了,總是熱衷于‘成其好事’的(除非要成全的人是情敵)。 毛思嘉什么想法呢...毛思嘉沒有太多想法。 她覺得‘黃記者’人真不錯,和他聊天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他讀過很多書,了解很多事,可以說是毛思嘉在這個時代認識的最博學的人了。而且他的情商也很高,從毛思嘉這里獲取采訪所需要的內容的時候,毛思嘉能感受到這一點。 和雙商高的人相處總是愉快的! 對方對她的好感她也收到了,對方處理的很好,絲毫沒有讓她覺得不舒服——然而,這份好感只讓毛思嘉覺得遺憾。并不是黃記者不好,也不是這份好感不好。只是毛思嘉覺得,如果沒有這份好感的話,她大概就能擁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了。 和黃記者交流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明明才剛剛認識不久,兩個人就已經很合拍了。按照玄學一些的說法,這就是‘投緣’了。 但是現在對方表現了男女方面的好感,毛思嘉就只能放棄和對方做朋友了。 至于發展成男女朋友的關系,那就更不可能了——她現在已經有了喜歡的人了,當然就不會再考慮其他人。 至于說,黃記者會不會更合適?這是她不會考慮的問題。事實就是如此,她現在已經喜歡一個人了,不管另一個人是不是更合適,她都不會喜歡。她要喜歡另一個人,只可能是不喜歡現在這個人了。 對于毛思嘉來說,這個邏輯運行在很深的地方,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而最表象的是,她根本沒考慮過和黃記者發展。 當對方向她展現出好感的時候,她的反應就是不動神色地避開。 黃記者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當然不會看不出毛思嘉的回避。但是在他看來,這種回避可能是因為矜持,也可能是因為謹慎(畢竟他們認識的時間非常短,對對方的了解也很有限)??傊?,這才多久呢,完全不能蓋棺定論,說他就沒機會了。 毛思嘉也感受到了對方的態度,心里真的很遺憾...大概只要對方對她稍微明確一點兒表示,她就要直白拒絕對方了??梢韵胂?,到時候就真的沒有做朋友的機會了——買賣不成仁義在的終究是少數。 黃記者在辦公室門口敲敲門,對毛思嘉笑了笑:“今天又要麻煩毛同志了?!?/br> 毛思嘉搖搖頭:“說什么麻煩不麻煩的,都是工作——您等等,我馬上就收拾好了?!?/br> 今天不只是在單位聊一聊外國人,還要帶黃記者去外國人常去的幾個景點看看。雖然對于北京本地人來說,這些景點都是見怪不怪了的,但是結合外國人的感官,還是實地去看一次比較好說。 黃記者稍微讓了讓,讓毛思嘉走在了前面,這才微笑著跟上:“今天要整個北京跑一遍了...毛同志,我們是騎車還是坐車?” “坐車吧!”毛思嘉調整了一下包包的帶子,解釋道:“景點其實還挺多的,如果真的騎車的話,累先不說,關鍵是看不完?!?/br> 這個時候也不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電車和公共汽車相對要空一些,至少不會人擠人,向鐵皮罐頭一樣。 毛思嘉和黃記者做在一排,看著窗外,毛思嘉就開始和黃記者講起一些外國人的想法,和國人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聽著毛思嘉說這些,黃記者臉上的笑意更深了一些——他是真的很喜歡毛思嘉?;蛟S這種喜歡非常膚淺,畢竟他們認識的時間還是太短了一些,但喜歡的程度是很深的。 他對毛思嘉是一見鐘情的,見到毛思嘉的時候他就有一種莫名的感覺。這大概就是少年時讀《紅樓夢》,里面賈寶玉的那一句‘這個meimei我曾見過’。當時心里記下了,現在就應驗在了自己身上。 毛思嘉完完全全就是按照他自己詩歌里的樣子長的...是的詩歌,黃記者是一個典型的文藝青年,擅長寫詩。無論是中國傳統的詩歌,還是現代詩,都寫的不錯。不過這個時候也沒什么機會發表他那些清新婉約的詩篇,他只能記在自己的日記里。 他最得意的一篇現代長詩標題是《女神》,他花了許多小節描述這位女神,就像屈原在他的詩歌里描述的美人那樣。那位女神他原本也不知道長什么樣子,只是腦海里有一個模模糊糊的大概。 而現在,毛思嘉出現了,于是他知道該是什么樣子了。 只是這樣還不夠,在之后的相處中,他一次比一次更喜歡這個女孩兒。不只是外貌,事實上,在最初之后,他就很少注意她的外貌了——毛思嘉佩服他的博學,實際上黃記者才驚訝于她的眼界呢! 黃記者出身于一個高知家庭,父親是有名的大翻譯家,現在有很多外國文學作品的中國譯本,最出色的那一版就是他父親做的。這個時候翻譯作品可不是幾十年后,準入門檻非常高! 事實上,他父親也確實是建國前就有留學背景的知識分子,學術水平相當高。 至于他的母親,本人是大學里教歷史的教授。而往上追溯,傳了幾代的書香門第了! 現在是不興這些了,但是曾經的過往依舊會體現在家族的成員身上,所以黃記者才會看起來那么不一樣。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一家人,父母、兄弟姐妹,還有其他的親戚,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是能夠隨口討論文學、音樂、美術,各種藝術。當然,科學方面的也可以,全都是高水平的。 黃記者小時候并不知道這是難得的,因為他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等到更多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了,他才隱隱約約意識到,大家是不一樣的——后來,很多和他一樣的孩子沒有堅持住這種不一樣,但他卻始終如一。 現在看到毛思嘉,和他成長經歷完全不一樣的女孩兒,卻可以跟上他的思路,甚至在某些方面分明比他更高明。這種感覺首先是挖到寶了,然后就是愉快!不管怎么說,有一個可以無礙交流的人總是令人愉快的。 特別是他已經很久沒有和人這么交流了。 這更堅定了他想要追求毛思嘉的決心。 “法國人的思路和英國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下了電車之后,毛思嘉給黃記者舉例說明一個觀點,忽然停了下來。 “怎么了嗎?”黃記者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 “大概是看錯了,我以為有個熟人在那兒?!泵技我灿悬c兒摸不著頭腦。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2-22 23:57:24~2020-02-23 23:56:3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卡卡10瓶;一步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8章 等到毛思嘉收回了視線,孫繼東才從站牌后出來。 他沒站穩,踉蹌了兩下,最終是靠扶住路旁的一棵老樹才站住——眼前發暈,呼吸不過來,渾身緊張地不受控制,甚至額頭冒出了冷汗,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他有什么疾病。但事實是,他非常健康,從小到大感冒都沒有過幾次。 這種反應與其說是身體上的疾病,還不如說是精神上的病。 旁邊的行人注意到他的不對勁,熱心地詢問他需不需要幫助。他沒有精力回答這些行人,而是平復呼吸,穩住自己,然后向毛思嘉離開的方向走去——躲開毛思嘉的視線是本能,她身邊站的那個人是他唯一的噩夢,他沒法不躲。 可與此同時他也本能地意識到毛思嘉到底處在怎樣的危險中,他不可能眼看著毛思嘉陷入危險的...他寧可自己去死,也是要保全喜歡的那個姑娘的。 他跟了毛思嘉和黃記者一路...他現在才知道,原來毛思嘉和黃耀升這么早就認識了——對于1971年現在的孫繼東來說,黃耀升是個陌生人,但是對于1980年的孫繼東來說,這就是個再熟悉不過的人了。 不過,他本來以為毛思嘉之所以和對方認識,是因為對方父親的關系。 黃耀升的父親是大翻譯家黃宗海,毛思嘉一直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翻譯家。對于她來說,黃宗海是非常崇拜的人。后來毛思嘉成為旅游公司的骨干,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得到了去黃宗海先生身邊學習的機會。 原來不是這個原因,是巧合,還是先認識了黃耀升,才被特別關照,得到黃宗海先生的指導? 孫繼東的腦子從沒有這么亂過,各種各樣相關的、無關的念頭通通冒了出來。而他什么都不能處理,事實上,他可能已經喪失了處理這些信息的能力,現在他整個人更類似會自己行走的軀殼。 而他的靈魂,完全是漂浮在身體上空,看著身體自己行動,而束手無策的那一個。 唯一支撐他動作的是不能讓思嘉和黃耀升單獨呆著!雖然他很清楚,這個時候的黃耀升其實并不危險。他所謂的危險,要到很久以后了...如果不是這樣,最后發生那樣的事也不會讓所有人措手不及了。 這個時候能夠一直跟蹤而不被發現,只能說對面兩個人確實一點兒防備都沒有。以及,當年他做警察的時候,追蹤與反追蹤方面的功課確實做的很好。 毛思嘉陪著黃記者到處走走停停,中間當然也有吃飯,就這樣到處逛了一天。 最后黃記者當然是非常有風度地送毛思嘉回單位了。 “真是特別謝謝您!”黃記者笑著從公文包里拿出一個筆記本:“今天采訪工作就完成了,這幾天太麻煩您了...昨天您說您學習西語的時候遇到了麻煩,正好我爸爸是做西語翻譯的,這是他年輕時候的筆記。不嫌過時的話,就拿去用吧!” 其實黃宗海先生會數門外語,就像近代歷史上那些牛氣的學者一樣,精通多國外語只是標配!至于西語文學翻譯,只是人家的手藝之一。 毛思嘉當然不知道黃記者的爸爸是誰,本來打算拒絕的。倒不是她不動心,既然人家能拿出這份筆記,就說明人家爸爸是個大佬(那個年代精通外語的,怎么可能不是大佬)。只是她已經知道對方對她有那個意思了,那肯定要小心一些的。 接受一份筆記看起來只是小事,但可能會給對方錯誤的暗示,這是毛思嘉一點兒也不想的。 但是看清楚筆記本上的名字的時候,毛思嘉愣住了。 對于普通人來說,黃宗海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毛思嘉上輩子可是以翻譯家為理想學習奮斗的!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翻譯家中的佼佼者、明星人物,黃宗海這個名字對于她來說簡直不能更熟悉了! 毛思嘉有好些外國文學作品,最喜歡的譯本都是黃宗海先生譯的! 這可是黃宗海先生年輕時候親手寫的筆記...這...這要怎么拒絕? 這個時候毛思嘉才真正覺得可惜,雖然之前因為黃記者可以是和好朋友已經夠可惜了。但是這種可惜顯然比不上知道對方爸爸是黃宗海先生時深刻...如果對方不是對她有男女之間的喜歡,他們可以順利成為朋友...說不定她還能有機會見見黃宗海先生呢! 這是一種粉絲面對偶像的心情。 毛思嘉生活的這個時代,北京其實有各行各業很多名人,其中不少在幾十年后都是教科書上的人物。其實毛思嘉也有幸在一些場合見過其中一些,不過那都是公開大場面里,她能看到大佬,但大佬完全注意不到她的那種。 認識名人的兒子,這還是第一次!而認識了名人的兒子,認識名人本人還遠嗎? 如果是別的名人,毛思嘉的反應不會這么大。畢竟那些寫進教科書里的人就算是再有名氣,對于她的生活來說也沒有太大意義。當她逐漸適應這個時代之后,對那些知名人物也就習以為常了。 就像她曾經生活的幾十年后一樣,和她同時代一樣有很多必定會出現在未來教科書上的人。但對于當時的她來說,也不會因此對這些人有太大的興趣。 但是黃宗海先生又是不一樣的了,這可是她一直崇拜的人,是精神導師一樣的存在!當時她最遺憾的事情就是,等到她了解到黃宗海先生的時候,黃宗海先生剛好去世。 當時她正讀高三呢,黃宗海先生去世的新聞出現在了一篇小豆腐塊當中。 大概是翻譯家不如作家更容易出名,黃宗海先生去世產生的影響并不太大。之所以會出現在小豆腐塊中,也是因為她那個年代新聞媒體太多了,任何一點兒小的風吹草動都能炮制出新聞來。 而黃宗海先生確實是著名翻譯家,總比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更能成為一篇新聞稿。 毛思嘉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接過了這冊筆記...就當是接受對方的感謝了!黃記者他也沒說錯啊,這幾天他的確是麻煩她了。這忙來忙去的,還不都是為了他的新聞稿么! “不用謝的,都是為了工作...我幫助黃記者你也是領導安排給我的工作?!辈]有別的什么意思。 黃耀升像是沒有聽到其中的潛藏臺詞一樣,微笑了起來,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小圓眼鏡:“毛同志似乎知道我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