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清風獻寶
書迷正在閱讀:小明星、男朋友帶我脫非入0、失憶后我和情敵HE了、校草制霸錄、[綜漫] 自從我遇到了茨木這大佬、狼崽每天都在撒嬌、亦也、孿生兄弟互換人生[娛樂圈]、回頭再看我曾寫的那些日記、美女總裁的近身狂龍
不管李世民是不在意,還是他看穿不說穿,分祖產的鬧劇還得演下去。只不過,得減少一些戲份兒了。 因為李世民反應迅速,導致對薄公堂和御前爭執兩個分劇本沒法兒往下演,殷聞禮他們只好把顏思魯府邸作為舞臺,把第一段的戲份兒給演足了。 聽殷元說,與殷氏顏氏有些交情的,比如同住通化坊的書法大家歐陽詢、勾摹王羲之蘭亭序文明后世的馮承素的父親馮英等人,每日必到顏府去。 當然,他們的好心勸說是不會有效果。這種默契的爭吵,不到年底是不會結束的。 新年是要祭祖的。 一切“糾紛”,會在那一天分出個結果的。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到了臘月初六。這一日,是長孫的母親高氏的壽誕。 為了給高氏準備賀禮,殷清風沒少費心思。 按理說,他作為一個與長孫家族目前沒什么關聯的晚輩,或許可以隨同長輩參加宴席,但也不用自己準備賀禮。奈何,李世民走的時候專門叮囑他了。 不但他要去,而且李世民還代表他舅哥事先向殷元發出邀請。而且缺德的李世民還說了,殷清風必須自己準備禮物,不能和殷元的混在一起。 在講究儀禮的古代,送禮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兒。 比如禮記中記載了,國君之間互送皮帛,上卿互送羊羔,大夫百官互送大雁,士互送野雞,普通人互送鴨子,手工業者互送雞。 另外,長久不見的諸侯,用珍貴的圭、璋作為禮物,派使者包裝好前去拜見其他諸侯。 再之后,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書籍、武器、藥材、絲帛、美酒、玉器等等也成為了選擇。 除了這些,古代甚至還會把人當做禮物贈送給別人。 中國古代第一美人西施被范蠡當作禮品獻之與吳王夫差,王允連環計中把貂禪當做禮物獻給董卓等等。 相對于男子,給女人送禮相對要容易些。 絲帛、胭脂、首飾和香料、兒孫輩的字畫等,選擇面并不寬。 殷清風作為現代人,送禮首先想到的是滋補品。 古人結婚早,體內臟器還沒發育完全就開始損耗了。所以,滋補品對古人來說,絕對是屬于絕妙絕佳的禮物,沒有之一。 同樣,把滋補品做成一個龐大的市場,不但賺錢簡單,而且還沒有競爭對手。 再次來到崇仁坊,殷清風不由得想起了上次不愉快的經歷。他可不希望同樣的事情再來一次,否則,他和長孫無忌之間就徹底撕破臉皮了。 還是和上次一樣,依然是長孫無忌父子在門外迎賓。 排了半天隊后輪到了殷元父子。 “鄖國公及國公夫人、郡夫人攜子嗣拜賀” 還好,沒有單獨唱他的名。 但是,長孫無忌與殷元寒暄過后依然找上他了,“賢侄,上次你有了那句“壽比南山不老松,福如東海水長流?!?,這一次” “這一次,晚輩包管老夫人滿意?!?/br> 長孫無忌瞥了一眼殷清風手里的禮盒,心里直癢癢。上次是一套人難以釋手的文房瓷器,可這么小的一個禮盒能裝什么呢? 但他現在只能壓下好奇心,轉身對身后的人說道“嘉慶,你帶本清兄及夫人入內?!?/br> 被叫做嘉慶的人向門內虛引,“鄖國公,清栿賢侄,隨嘉慶來,國公夫人和郡夫人和清風賢侄請隨賤內前往內宅?!?/br> 見殷元等人露出不解的表情,嘉慶解釋道“太子妃殿下吩咐過了,等清風賢侄到了,先進內宅去親自拜賀?!?/br> 殷清風只好行禮,“喏?!?/br> 他跟在后面打量著這對奇葩夫妻。 如果他沒猜錯的話,這個嘉慶是長孫順德的兒子,他的老婆是他前嫂嫂的女兒段簡璧。 不對啊段簡璧今年應該只有六七歲,那么眼前這個女人是誰?長孫嘉慶的前妻? 算了,小爺只想應付一下就走的,管他誰是誰呢。 可是長孫有什么話不能在東宮和他說,非要在今天這個場合把他單獨叫過去? 大費腦細胞的殷清風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一處廳堂外,沒等他進門,就聽到里面傳來的鶯鶯燕燕的聲音。 裴氏上前行禮,“殷門裴氏拜見老夫人,賀喜老夫人。裴氏拜見太子妃殿下?!?/br> 聞氏上前行禮,“殷門聞氏拜見老夫人,賀喜老夫人。聞氏拜見太子妃殿下?!?/br> 沒等殷清風行禮,屋里像炸了鍋一樣。 “呀這個小郎君莫非就是傳說中的淮陽侯殷清風?” “跟在鄖國公夫人的身后,應該就是了?!?/br> “模樣也不算上佳啊” “看著身高體拔的,倒也威武?!?/br> “那眼神兒,好亮喲” “” 被一群婦孺圍在中間的貴婦人也不生氣,笑瞇瞇的聽著身邊的婦人議論殷清風、笑瞇瞇的看著殷清風。 她身邊的長孫,好像也是同樣的表情。 殷清風自動屏蔽了雜音,上前行禮,“晚輩陳郡殷氏后人殷清風拜見老夫人,恭賀老夫人?!?/br> 說是老夫人,實際也不過四十七歲,也或許才四十四五歲。但古代婦人過了四十就可這樣稱呼。就像男子過了五十甚至四十五,就可自稱老夫一樣。 等殷清風拜見后,婦孺們終于漸漸息聲了。 高老夫人說道“聽殿下總在老婦面前提及殷二郎,今日終于是見到了?!?/br> 她口中的殿下,就是她的女兒,大唐的太子妃殿下。 沒辦法,這是古時的禮儀。 “今日邀請殷二郎來,老婦是想當面致謝的。老婦修煉了你那養生術后,身子是日見好轉。來啊” 她身邊的一個侍女將一個盒子遞給殷清風。 “小小玩物,萬望二郎不嫌棄?!?/br> 殷清風再次行禮,“長者賜不敢辭?!?/br> 高老夫人笑瞇瞇的點頭。 這時,長孫說話了,“清風,你手中是何物?可是給阿娘的賀禮?還不快快呈上來?!?/br> 殷清風將禮盒遞了出去,“這是晚輩親手熬制的龜壽膠,借此良辰獻給老夫人?!?/br> 相比阿膠來說,他口中的龜壽膠也就是龜板膠制作起來更簡單。 殷清風對醫術和藥理了解的不算多。但從字面上來分析,阿膠與龜板膠的功效是不同的。 龜膠具有滋陰潛陽、補血,止血的功效,用于主治陰虛血虧、勞熱骨蒸、吐血、衄血、煩熱驚悸、腎虛腰痛、腳膝痿弱、崩漏、帶下等癥狀。 阿膠是補血止血,滋陰潤燥。適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勞嗽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安胎、妊娠胎漏等證。是中醫治療血虛癥的首選藥物,也是婦科的首選藥物。 一個是滋陰潛陽,一個是滋陰潤燥。 分了弄清楚這兩者的區別,他專門查了一下醫術。 滋陰潛陽是指運用滋陰、潛陽的中藥,治療肝腎陰虛而肝陽偏亢證。 腎藏先后天之精,腎精化為腎氣,其中對機體有溫煦、激發、興奮、蒸化、封藏和制約陰寒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 對機體有滋潤、寧靜、成形和抑制過度陽熱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陰,亦稱為元陰、真陰、真水。 腎陽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即氣化過程,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使之轉化為能量,使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加快,產熱增加,精神振奮。 腎陰則抑制或減緩人體的過度的新陳代謝過程,使精血津液轉化為能量減少,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減慢,產熱相對減少,并使氣聚成形而化為精血津液,精神也趨于寧靜內守。 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調節控制著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和精血津液的代謝過程。 滋陰,是指滋養陰液的一種治法。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陰是指體內的體液,包括血液、唾液、淚水、內分泌及油酯分泌等陽則指身體的機能。 陰虛體質,就是因體內陰液虧少、易生內熱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 中醫認為,陰虛體質多因久病傷身、內事頻繁、過多食用溫熱香燥之物等造成的。 從上面這些理論來說,龜板膠比阿膠的應用范圍更廣一些。 雖然男子也可以服用阿膠,可總是比不上龜板膠的。 他今天至所以沒帶阿膠來,是因為阿膠已經問世了,他拿不倒首創權。 成書于東漢時期的本經,也就是神農本草經、本草經或本經里面已經記載了阿膠,他再拿出來獻寶,意義就不大了。 本經中寫道阿膠“生東平郡,煮牛皮作之,出東珂?!笨梢姲⒛z最初是用牛皮熬制的。 傳至唐朝,唐朝律法規定“官私馬牛,為用處重,牛為耕稼之本,馬即致遠供軍,故殺者徒一年半?!?/br> 為了避免無故殺牛馬后被判處的一年半苦役,驢皮取代了牛皮成為了阿膠的主原料。 龜板膠的龜板可以來自于水龜、陸龜、海龜或半水棲龜等。 在這個野生動物遍地都是的古代,再加上他命人進行人工養殖,用龜板膠來賺錢就很簡單了。 再一個,不管烏龜以后是否變成了罵人話,但人們對烏龜長壽的認知卻是沒變的。 他把龜板膠改為龜壽膠,從名字上看就能吸引眼球。 “腎,納藏先、后天之精。又,腎精化為腎氣。若腎氣不足,則身體羸弱多病。 世人皆知龜為長壽之物。 今,晚輩以靈龜為材熬制出的龜壽膠,就是從本源上滋補人體內的腎氣腎臟,從而達到長壽的愿望。 對于婦人來說,這龜壽膠與阿膠交替食用,更能讓婦人肌膚滑嫩,面紋少生,秀發青黑” 沒等他說完,婦人們又不淡定了。 她們為了美,帶鉛帶汞的都往身上用,更不惜花大價錢購買珍珠磨碎了使用。 作為從小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她們,更知道自體內滋補與使用外物得到的美,哪一個對她們更好更長久。 殷清風看著她們瘋狂的樣子,心中呵呵不止。 他原計劃是投產后,月產量達到兩三千斤就可以了,現在看來嘛,加倍加倍再加倍! 長孫氏時不時的瞥了殷清風一眼,一邊低聲與她阿娘說著什么。 她已經習慣了殷清風的進獻,對于這神奇的龜壽膠根本不擔心得不到。 看著她們母女二人相親相愛的樣子,殷清風不由得想起一篇帖子來。 度娘里有篇帖子說,長孫氏對她老娘苛刻,不盡孝心。而且還舉了一大堆的例子,包括女帝meimei對楊牡丹是如何如何有孝心的。 當時他就呵呵了。 高氏的爺爺高岳、老爹高勱是北齊的宗室清河王。若是北齊沒有被北周取代,她是妥妥的白富美貴。 當然,他老爹在北周和隋朝混得也不錯。 如此好的一個家庭環境,她會接受什么樣的教育? 這個時代的女性,從懂事起,就知道她們是用來聯姻的。 聯姻是否成功,有很大一部責任要看女子在夫族里混得怎么樣。 她嫁給長孫晟時,長孫家族正如日中天。所以,哪怕她去做繼室,也不算委屈她。 身為繼室的她更清楚一件事必須要把親生的兒女培養得比養子養女更優秀,否則,她就等著被夫族欺負死吧。 可惜,她老爹高勱比長孫晟還早去世五年。 而此時的渤海高氏,雖然不算是日落西山,但能作為依仗的人并不多。否則,她也不會被養子攆出家門。 也就是說,哪怕她不是賢妻,但為了自己為了兒女,她也要做一個良母。 或許這個母親嚴苛了一些,但長孫氏會因此而嫉恨她的母親嗎?長孫會這么膚淺嗎? 熟讀史書的長孫氏,深諳外戚,尤其是強大的外戚的結局會如何。 所以,她在生前是極力阻止親胞兄出仕的。 那么,她反對李世民冊封她的母親,是可以理解的。 沒有被冊封的子女想要進入正史是不可能的,所以,史書上對高氏的記載寥寥無幾的也就說得通了。 難道這就是長孫氏苛待母親的罪證? 真雞兒好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