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雙線得利
給予葉辰的物資,其中有一大半都是西寧國庫統一購買西寧國國內產品,然后運送到天道盟占領區的。 除了西寧國庫不斷的給予協助之外,葛巖個人也每個月投入八十萬兩,買大量的軍備和物資送到葉辰那邊去。 前前后后,葛巖支持葉辰已經達到千萬兩的規模。 這些雖然不是給的現銀,但是卻是從西寧國的工坊購買了東西,運送到了前線去的。 葛巖的這一行動,外加上西寧國庫的采買行為,一定程度上大大彌補了西寧國的產能過剩。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西寧國大規模支持天道盟的事情,在西寧國打通叢林運輸線才三個月,就已經被大魏國皇族知道了。 大魏國很迷茫,他們始終無法想象,為什么一向都對大魏國不錯的西寧國,為什么要去支持一支反叛起義軍。 大魏國派出了使節團到了西寧國,西寧國給出的答復是,誰給錢就賣給誰,只是買賣和生意而已。 這個回復無可厚非,讓大魏國朝廷都無可反駁。 他們也搞不清楚,究竟天道盟有沒有出錢買這些物資。沒有實際的證據證明西寧國是無償援助起義軍隊,也就沒有辦法指責大魏國什么。 西寧國說別人了給了錢,就是給了錢。 大魏國皇族最后沒有辦法,只能加大了西寧國的采買訂單,以此來對抗日益強大的起義大軍。 那邊天道盟是無償獲得的物資,這邊大魏國朝廷,可是真金白銀買來的,價格還不低。 西寧國兩邊討好,還能賺錢,簡直何樂而不為。 大魏國也意識到,西寧國可能就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的幕后推手。西寧國的目的也很好理解,那就是希望大魏國打仗,然后不斷的采買西寧國的物資。 在大魏國看來這也是一筆生意而已。大魏國也意識到了,自己國家的工坊體系無法供給的情況下,一切需要去西寧國購買,就會處處受制于人。 可是等大魏國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想要恢復這些工坊體系,卻發現本國居然沒有工匠可用,整個國家也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支撐整個工坊產業鏈。 因為之前百業凋敝的時候,大量的工匠,都被西寧國一股腦的挖走了。 沒有像樣的工匠,即便大魏國皇族,憑借國庫的資本,開設了一些工坊,可是質量堪憂,價格卻是比西寧國還要高。 即便如此,大魏國還是不斷的投錢,希望能夠恢復一下工坊體系。 可是如今的大魏國皇族發現,自己的這個國家似乎已經變得只有皇族一家玩的結果了。 原因很簡單,錢要么被西寧國卷走了,要么就在大魏國皇族和國庫里面,民間根本沒有幾家有余錢,家家戶戶都為了溫飽而奔波,也沒有精力去經營這么復雜見效慢的工坊。 當大魏國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時候,此時整個大魏國已經竭澤而漁了。所有的百姓們,都在不斷的生產初級材料,然后能夠迅速的在西寧國派來的收購商那里換錢,然后拿著這些錢,去解決這幾天的溫飽問題。 所有的大魏國國民,都在為填飽肚子和穿衣服這種基本的需求而拼命。 大魏國皇族終于意識到了兩國國力的巨大差距,更加沒有了和西寧國叫板的信心。 此時的大魏國,只有加大投入,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掉葉辰領導的天道盟叛亂,可是越是心急越是吃不了熱豆腐。 更何況天道盟擁有這么強大的西寧國作為后盾,更是后勁十足,幾乎難以短時間平定。 雖然天道盟在整個南疆屬于毒瘤,可是天道盟擁有江湖基礎,天下江湖勢力,都是擁護天道盟,這些江湖中人的數量,都有四五十萬。外加上一些從天道盟獲得巨大利益的平民加入,造成了整個天道盟龐大的群眾基礎。 整個天道盟驅動著巨大的利益鏈條,以魚rou百姓為生存條件,讓整個南疆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其實論道義來說,葛巖和西寧國支持這么一股勢力,是不占仁義道德的。 可是相比較讓西寧國將士去直接和大魏國血拼,葛巖更傾向于讓這群天道盟的人渣打前鋒。 更何況,大魏國在不斷的清剿天道盟的過程中,天道盟的也在不斷的傷亡,傷亡的數量也在急劇的上升。 倘若將來葛巖的西寧國真的占領了大魏國的地盤,天道盟始終都是一個后患無窮的大禍害。與其到時候自己花大力氣去平定,不如讓大魏國和天道盟狗咬狗。 只不過眼下卻是苦了南疆的百姓們,身受戰火和天道盟的雙重蹂躪。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或許為了統一和和平,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宿命吧。 葛巖給大魏國派出了一個使團,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給大魏國國庫放血。 擺在大魏國皇族面前,只有兩個選項。 要么就是選擇付出四千萬兩的買斷協議,那么西寧國徹底的斷絕和天道盟的來往。 要么就是不出錢,西寧國繼續賣東西給天道盟,大魏國依靠大量的時間,最終把天道盟耗死。 如果大魏國選擇第二個方案,大魏國皇帝魏佶閉著眼睛都知道,這將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 可是如果選擇第一個方案,就等于白白送給西寧國四千萬兩,與此同時斷掉了天道盟的不給之后,大魏國依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清剿負隅頑抗的天道盟,不過這個時間可以大大的縮短。 大魏國在這次長達一年的平亂大戰之中,已經消耗了大量的錢財了,保守估計都是千萬的數量。 如果再打個一年半載的,這四千萬隨隨便便就揮霍掉了。 或許付出四千萬兩,來買這么一次更為容易獲得的勝利,是一件合適的買賣。 大魏國朝廷,經過激烈的論斷之后,終于敲定了這次協議的可行性。 雙方在南陵城簽訂了一份協議,不過這份協議的價格提高到了五千萬兩,附加了西寧國派出五萬燧發槍軍隊協助,加快對天道盟的進攻。 協議雙方簽訂后立即生效,這次卻是太子魏構擔當了救世主的角色,一力承擔了這五千萬兩。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