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四國分羹
在葛巖看來,自己并不是入侵,而是解救那些受苦受難的人。葛巖的二百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直奔西南方而來。 在北方,蒙古出兵五十萬,大琻出兵七十萬。在正南方,大魏國更是癲狂,足足三百萬大軍朝著西北方向橫掃而來。 軍隊其實并不在多,而在精。葛巖一直奉行這個政策,所以軍隊的擴張始終有所節制。若非如此,依照西寧國的財力,擴張到軍隊五百萬也不在話下。 葛巖的大軍一共兵分三路,姜炎竇均帶著歸順的護龍堂衛將領一路,孫平海以及眾位長老一路,葛巖帶著小方以及天機閣一種年輕后起之秀一路。 三路大軍一路上是極為順利,外加上葛巖傳授了防御瘟疫的辦法,一路上也順便用火燒,或者是清理傳染源,瘟疫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最關鍵是,葛巖每占領一個地方,就會留下駐守軍隊,順便還會留下大量的糧食,進行賑災。 老百姓只要不會被餓死,他們立刻就會安定下來。 因為不斷占領還要留下駐防的兵力,葛巖的前線軍隊自然是越來越少。 一直占領了一百座城池以后,面積已經比之前足足擴張了五倍之多,這個時候葛巖的前線兵力已經不足三十萬了。 葛巖并不是一個貪婪的人,他知道如果繼續擴張,將會對自己不利。一口氣吃成大胖子,要么被人欺辱,要么就是被自己撐死。 葛巖停止了擴張的腳步,此時西寧的已經北面據太行山脈,南臨武當山脈,西臨川西山脈,東臨濤濤黃河。 足足一百二十七座城池,儼然成了一個四面屏障的天府之國。 葛巖止步不前了,并不代表別人會止步,北面的蒙古一路南掃,一直兵臨燕京城。失去援軍,失去信念的大遼國燕京城守軍,沒有堅持五天,就舉旗投降了。 蒙古順路南下,一直到了黃河邊,這時候黃河曲向南下的西面是西寧,再往東南面就是大遼國地界,正南面卻正好是大魏國北上的止步界限。 大琻的南下腳步同樣止步于黃河,五國居然橋面的匯聚,交匯點正好是古城洛陽城。 此時的洛陽城正好處于大魏國的境內,看起來大魏國似乎占了些便宜。 如果論起面積來說,這一次的大戰,正好將大遼國騰出來的面積分成了大小相差無幾的四份。 其實論起出兵的數量,大魏國和西寧出兵最多,照理可以占據更多的面積,可是葛巖有意放慢了腳步,大魏國卻是因為懼怕與蒙古和大琻對峙,所以據守黃河天險,而未曾北上。 蒙古和大琻作為死對頭,誰也不讓誰,居然靠著遠低于西寧和大魏的兵力,占據了兩塊肥沃的巨大領土。 可是蒙古和大琻卻是有一個致命的局限性,那就是兩國都是缺糧食,即便上次劫掠了大遼國,可是所得的糧食,想要填補新占領土地的窟窿,還是有很大的不足。 大魏國畢竟占據著南方的魚米之鄉,南方的糧食流往北方,就可以填補窟窿。 至于西寧,那更是有錢、有糧。葛巖占據了這些地方之后,立刻借著武當山脈、太行山脈、黃河,開始大規模的修建防御關隘和工事。 葛巖的西寧有的是錢,外加上原本西寧的人口就已經爆表,此時的西寧又開始了大規模的賑災,也是最快控制了瘟疫蔓延,恢復了生產的國家。 老百姓有飯吃有衣服穿,然后葛巖又將土地重新丈量,按每戶每個刃口均分一畝地的原則,剩下的土地部收歸國有,采取了兵力屯田制度,讓農業不至于因為戰亂和瘟疫的人口減少而荒廢。 如今整個西寧國,每一處土地都被火熱的翻種起來。農耕既然恢復,而且耕種面積到達了極高的地步,那么等秋收之后,整個西寧必定又是一派欣欣向榮。 雖然西寧比之其它幾國要好很多,但是畢竟經歷了那么長時間的戰亂和瘟疫,此時的人口已經十去六七。 整個西寧,依然還是需要更多的人口的。這也是葛巖為什么把剩余的土地收歸國有的原因。 這些多出來的土地,部都可以拿來安置更多遷徙而來的人口。 此時在蒙古和大琻的占領區里,一幕幕強取豪奪正在上演著。 慘無人道的外族軍隊,在面對占領區的百姓之時,是毫不手軟的。他們的屠刀揮舞之下,無數的人慘死在刀下。 無數的女子,更是受辱慘死。野蠻的游牧民族,始終是沒有長遠的眼光,于是乎龐大的遷徙難民,開始源源不斷的朝南而來。 因為大遼國已經封鎖邊界,他們自認為沒有國力養活更多的人,這些難民也是沒有指望了。 那些難民只有朝著大魏國和西寧涌過來。這時候大魏國還忙于治理瘟疫和解決占領區的饑荒呢,哪里還會顧及那些南遷的難民。 只有西寧對這些難民拋出了橄欖枝,西寧還拋出了優厚的安置條件,那就是每人可獲得半畝的土地。 這個安置條件,比之原本的西寧人有所不足,可是對于那些逃命的難民而言,簡直就是天賜的恩典。 這些難民,自然毫不猶豫的朝著西寧進。在短時間內,西寧足足吸收了大琻和蒙古南遷的漢人,足足有一千一百多萬。 這些人被葛巖安置了之后,整個西寧的人口變得充實了起來。 葛巖還是那句話,有人的地方才會有繁榮。 葛巖的五大機構,開始瘋狂的在西寧新占領的一百座城池,進行大面積的商業投資。 或許之前,葛巖的資本足夠的雄厚,可是多出來一百座城池的時候,這些資本就不夠了。 不過幸好,葛巖的五大機構,每一個都是在不停的賺錢的。如今有了這么大的領土之后,賺錢的效應更大了。 尤其是西寧城的工業體系,更是反戰迅猛。這次南遷的百姓當中,不僅有老實巴交的農民,也有各種有才干的手工業者,還有很多是有商業頭腦的商人。 雖然他們大部分的財富已經被蒙古和大琻洗劫了,可是他們還是隨身帶來了一些啟動的資金,開始從基層重新奮斗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