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丁峰的困局
一邊是咄咄逼人的蒙古和大琻,另一邊是蟄伏隨時要出手的大魏國,一邊是已經箭在弦上的西寧國。 此時的大遼國可謂四面楚歌。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大遼國皇帝謹慎緊繃。 前方剿匪的信息不斷的傳回燕京城。 因為有南院王丁峰回調剿匪,那些缺乏軍紀和訓練的匪兵,終究還是一群烏合之眾。 這些人在丁峰面前,畢竟是不夠看,可是有了葛巖的暗中支持,丁峰想要剿匪也沒有那么容易。 于是乎,雙方鏖戰了近兩個月,匪兵開始由明轉暗,依舊四處流竄,大部分都成了山匪。 如果這些匪兵是占據城池,丁峰剿滅起來還方便一些,如果他們鉆進了大山里面,丁峰想再要完剿滅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在軍中,目前也只有丁峰才有壓制太監們的威信,只有他坐鎮,或許還能調動一下大遼隊的凝聚力。 大遼國有四大天王,東西南北各有一位。如今北院王已經在上一次蒙古入侵之時,被蒙古人給殺了。 東院王如今接替北院王,鎮守北疆,防御蒙古和大琻,不敢有任何松懈。 西院王已經年近七十,老將一名,早已失去斗志,如今只是混吃等死的勛親,難堪大任。 如今青壯年之中,又得皇帝信任的也只有這南院王丁峰,外加上他文武雙,幾乎已經成了整個大遼國的頂梁柱。 只要南院王丁峰的車馬到了哪里,那些匪兵聞訊,早就偃旗息鼓。 可是南院王丁峰畢竟只有一個人就,連帶他部下的上千家將一起,勢力也實在是有限。 丁峰立刻成了整個大遼國的滅火將軍,疲于奔命,甚至連休假回家的機會都沒有。 此時的丁峰已經剿匪了兩個月,原本紅光滿面,桃花泛紅的面容,此時已經滿是疲倦之色,頭蓬松,依稀還能看到一絲絲的白。 此時他端坐在營帳之中,目光迷離的看著賬外的夕陽。 這已經是他第三天呆呆的看著夕陽了。那些匪兵無比的狡猾,只要他去了哪里,哪里就是息事寧人,見不到半點蹤跡,等他走了,立刻又是鑼鼓喧天的鬧事。 他奔波了這么久,已經倦怠了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這樣奔波究竟有什么意義。 最近不光是軍餉不及時了,甚至是軍糧也有些拖延,將士們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大家的怨言已經越來越大。 丁峰知道,這些人如今還忍著,完是因為自己的強行壓制,他們才忍氣吞聲。 可是個人的壓制能力是極為有限的,如果軍餉和軍糧再不及時,只怕是軍中就要嘩變了。 丁峰也知道皇帝那邊很難,如今整個大遼國,已經是窮得底朝天了??墒嵌》逡仓?,自己的軍餉和軍糧為什么遲遲到不了,也和那些太監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自從太監監軍之后,這些太監好不容易掌握了權利,自然是作威作福,可是自從丁峰從西北回來,太監們原本的權利又被剝奪了,如今監軍的太監主要負責運糧等后勤工作。 這些太監看著丁峰,自然是沒有什么好眼色。即使燕京城那邊調撥錢糧,到了這些太監手里,拖延那是肯定的事情了。 丁峰被這些事情牽扯著,心很累很累。 他曾經上書多次給皇帝,想要回京城探望家眷,可是都被皇帝給無情的駁回了。 理由很簡單,匪患未除,主將不可離。 理由是非正確,可是卻有些不近人情。 丁峰最近這一年來,南征北戰,幾乎達到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境地。此時的他,甚至不知道家里究竟生了什么,尤其是自己的家書,已經有一個月沒有收到回信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在他的心頭環繞。 丁峰甚至有種丟下一切,甩手就走的沖動。 此時遠在西寧的葛巖,卻是春風得意。因為知道丁峰已經去了剿匪,葛巖已經回了西寧城,好好休養了兩個月的時間。 如今的葛巖,動了大遼國境內龐大的天機閣網絡,不斷的給那些匪兵提供丁峰大軍的動向訊息。 這些匪兵有了這些訊息,或許會打不過丁峰,但是一定可以避開他。這也是為什么丁峰始終無法剿滅匪患的原因。 丁峰若是知道這些原因,只怕是立刻就要從營帳里面跳出來。 西寧新城,經過了這么長時間的建設,已經初具雛形,現在的新城,面積和之前建設的城區,足足大了三倍。如果將來新城投入使用,可是支撐西寧城到達一千萬的人口。 這是周邊幾個國家,都沒有的大城市,這也是第一次的嘗試。光管理這么一個大城市,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大城市卻是有大城市的好處,那就是這個城市,將會帶來巨大的協作效應,將效率提到很高。 葛巖如今回到了邊境,這兩個月以來,葛巖不停的安排審查邊境的那些難民,讓他們分批次,涌入到西寧國來定居。這些難民并沒有任何扶持,因為只要給他們一口飽飯吃,他們目前已經感恩戴德。 葛巖安排商業組織們,不斷的招募這些人投入到西寧國的建設當中去。 葛巖始終相信,人是創造價值的最佳力量。如果沒有人的國家,注定都是消亡的。 兩個月的時間里面,葛巖足足吸收了大遼國六百萬的難民。 這些難民經過了層層嚴格審查,都是實打實的難民,確實是誠心投奔。 葛巖本著善良的本意,將這些難民部安排了,也算是給自己的罪孽,找了個恕罪的機會。 有了這么多的勞動力不斷的涌入西寧,西寧的建設度又加快了很多很多。 關鍵是這些人涌入之后,只要吸收得當,立刻就能轉化為兵源。 雖然這些兵源不見得能夠上陣入侵,但是作為防御兵,還是效果極佳的。 葛巖又收編了足足五十萬的防御兵,有了如此龐大精良的防御兵體系,那些貴胄富商,更加心安了,整個西寧固若金湯,這些人已經漸漸的把這里當成了家了。 俗話說安居則樂業,有了這么多的資本在西寧運轉,稅收自然是少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