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君子四為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你失寵了、楓城舊事、悸動漸眠(1V1校園,偽骨科)、萬人嫌的二流貨色師妹生涯(仙俠 np)、娘子苑(sp sm 黃暴 不平等h 調教 追妻)、癡情女配下崗后被強制愛了(nph)、殊途同歸(NP)、能讀檔后我無敵了、紅顏亦是少年郎、溫柔似晚風
陳琳說道“年前,康成先生所鑒,《咸有一德》,乃是時人偽作?!?/br> 董訪到底年輕,壓不住氣,急忙反駁道“《古文尚書》五十九篇流傳已久,或有謬誤,但也絕非通篇偽作。再,太史公所著《殷本紀》,便有‘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后?!司浔阒浮断逃幸坏隆?,如何會是偽作?” 姜泫聽到這,來了興致,關于《咸有一德》的真偽,以及其與另一篇《尹誥》之間的關系,他泫是與鄭玄有過深入探討的,最后也是他和鄭玄意見相同,都認為《咸有一德》是后人偽作的。這其中的論證,卻不知這個文章通達、天下聞名的陳琳能不能說出來。 陳琳才思敏捷,只見他略微沉吟一番,便說道“太史公著《史記》時,《古文》出壁不久,難為天下信。太史公不錄,也是史家常理。而今時,康成先生引《禮記·緇衣》,又以訓詁之學,證‘咸有一德’四字出自《尹誥》,《尹誥》如今只存殘篇,今《尚書》所錄《咸有一德》,則是先秦偽作。難道,仲道以為,康成先生錯了?” “這……”董訪年輕忠厚,哪里經得起陳琳用鄭玄這個權威來壓人,不敢承認鄭玄錯了,也不好意思說是自己弄錯了,一時啞口無言。 董訪不知所措,正要認輸,壇下又上來了一人,看穿著,并不是太學生。這人連鬢短須、體長肩闊,是個武人身材。然而眉目俊秀,倒是與董訪頗為相似,姜泫想來,便是董訪的長兄董昭了。 這人正是董昭,與陳琳頗為相熟,登上杏壇指了指陳琳,笑道“好你個陳孔璋,竟欺舍弟忠厚,步步緊逼?!?/br> 陳琳捋了捋胡須,也笑了笑,說道“哈哈,公仁說笑了,辯經者,當明析真偽是非,何談相欺?公仁可不能護短??!” 董昭補了一禮,等陳琳還了一禮,這才正色說道“康成先生雖然名士大儒,然終為一家之言,安能無過?” “呦呵!”姜泫心里頗為不爽,這個董昭竟然指責自己的老師,正要準備上壇駁倒董昭,便見陳琳繼續說道“公仁休要大言不慚,康成先生乃是當世圣賢。既以康成先生有誤,當詳言指教,也讓天下學子受教一番?!?/br> “指教卻是不敢??党上壬v為圣賢,然圣賢便會無錯?《咸有一德》與《尹誥》是否為一篇,又是否真偽,以愚見,皆非要旨!” 儒學經典的真偽,怎么能不重要?陳琳感覺董昭在胡攪蠻纏,有些不高興了,說道“若真偽非為要旨,又何為要旨?” 董昭展了展衣袖,說道“《咸有一德》,在于敦促君主修德,君位有德者居之!夏桀惡德則失其位,商湯純德則天下從。此孔子《春秋》微言之大義,亦是《尚書》主旨?!?/br> 陳琳說道“符合《尚書》大義,未必便是真作,世間亦不乏趨炎附勢之文章,安能混為一談?” 董昭笑了笑,又說道“此篇上可規勸君王,下可教導萬民。便當流傳后世,研究注疏。我等學子,當曉之大義,何必尋章摘句、究文字之真偽?” “善!”董昭此言一出,贏得了一片贊譽,壇下士人紛紛稱善。 陳琳見壇下風向已經偏向了董昭,兀自不服,說道“難道公仁以為,既是行大義之事,便可不辨真偽、曲折是非?公仁就不怕愧于天地、悖于祖宗、害于后人?” 陳琳多少有些氣急敗壞,已經開始扣帽子了,可是董昭渾然不懼,說道“我輩行事,但求無愧己心。天地可有為?祖宗可親言?至于后人,非我輩所能見,何必在乎?” 董昭才不管那些,天人感應那一套董昭不信,自然覺得天地無為,不會干涉人的行為。祖宗先賢都早就死了,也不能親自起來教導指摘。再說等后人出來,自己都成了祖宗,成了一抔黃土,還管得了許多? 如此,董昭所言,雖然挫敗了陳琳,但言語間可是有些大逆不道、叛逆倫理的意思,壇下萬眾面面相覷,耳語交談聲此起彼伏。想要出言辯駁,輩分大的覺得不能輕易失了身份,年輕一輩卻不覺得能駁倒董昭??扇羰欠Q善叫好,卻是不敢。 當此時,姜泫站起身來,在壇下沖著壇上朗聲說道“公仁敢言,膽魄過人,實非常人。然,愚見公仁此言差矣!” 董昭一轉身,看向壇下挺立如松柏的姜泫,雖然是反駁自己,但覺得眼緣可喜,也頗有好感,便客客氣氣地說道“這位同學若有高論,還請上壇指教?!?/br> 姜泫昂然走向杏壇,底下的史阿大為興奮,叫醒了已經睡著了的荊韋,說道“易之!易之!姜君登壇了!”荊韋一激靈睜開眼睛,見姜泫走向杏壇,終于等到這一刻了,也是大為振奮,立馬就清醒了。 姜泫登得杏壇之上,向壇上三人作揖行禮,又向臺下圈揖,說道“在下漢陽姜泫,于公仁之言,不敢茍同?!?/br> “姜泫……”陳琳沉吟一聲,突然說道“可是康成先生高徒、沖齡智退鮮卑的姜伯霈?” “正是在下?!?/br> 一聽是素有神童之名的姜泫,董昭不敢輕敵,被激起了斗志,做好了準備會會這個神童。 只聽姜泫說道“卻問公仁,若是自以為大義,利于天下,便可不計成敗,不計謗譽?” “正是!” 姜泫暗道一聲好,便開始給董昭下套了“公仁以為,太祖高皇帝與楚霸王,熟人更合彼所言?!?/br> 董昭想了一想,總感覺不太對勁,但又沒覺得哪里不對。想著如果回答劉邦,怕姜泫給自己安個大不敬的罪名,便說道“自然是楚霸王?!?/br> “緣何此說?” “項羽坑秦卒、焚阿房、宴鴻門、劃界河,其行其為,但論本心、不計風議而已,雖終功敗垂成,亦為誅秦之首功!” “項羽確為誅秦首功,然其至功,當為垓下自刎!” “額……”董昭疑問道“伯霈何意?”董昭想不明白,為何項羽最大的功勞,竟然是垓下自刎。 “項羽婦人之仁致使后敗,顧及人言而大封諸侯,何及公仁之所言?倒是高皇帝,拋妻棄子、易妝潛逃、分父桮羹、輕薄腐儒,才是所謂不畏天地、不畏祖宗、不畏人言!如此,方撥亂反正、扶定乾坤,有這炎漢萬世之天下?!?/br> 董昭一想如此說來,還真是,剛要想好說辭繼續辯駁,姜泫可不給他機會,緊接著說道“設使項羽得天下,弒殺義帝,大封諸侯,復辟六國舊貴,無有郡縣一統,如今便是東周四百年之禮崩樂壞、兵戈征伐,何來此太平盛世?高皇帝諸多不畏,卻是為后人著想,擔一己之污名,換后世之安康!如此,方真英雄也!” “善!”壇下一片歡呼,董昭倒也坦然,既然已經失了勢,再辯駁也是無用,還徒失顏面,便坦然認輸,下拜說道“伯霈年幼于昭,卻當為吾之師也!” 姜泫趕忙扶起董昭,說道“何必如此?”將董昭攙扶了起來,又說道“泫有四句,以為當為天下士人標榜?!?/br> 董昭在姜泫的攙扶下起身,感佩地說道“但請告之天下學子!” 姜泫直起身,環視一圈,朗聲說道“我輩君子,讀圣賢書、行忠義事,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善!”這次滿堂彩,不僅是場地內無數學子稱贊,更是引得許多人站起身來作揖行禮,更有甚者歡呼雀躍為其叫好。自此之后,姜泫的才名,必將通過太學,傳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