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百官考(1)三公九卿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你失寵了、楓城舊事、悸動漸眠(1V1校園,偽骨科)、萬人嫌的二流貨色師妹生涯(仙俠 np)、娘子苑(sp sm 黃暴 不平等h 調教 追妻)、癡情女配下崗后被強制愛了(nph)、殊途同歸(NP)、能讀檔后我無敵了、紅顏亦是少年郎、溫柔似晚風
1秩萬石月奉三百五十斛 11上公 111太傅 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導,無常職。世祖以卓茂為太傅,薨,因省。其后每帝初即位,輒置太傅錄尚書事,薨,輒省。 111大司馬 東漢末年于三公之外別置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 12三公 121太尉 公一人。本注曰掌四方兵事功課,歲盡即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亞獻;大喪則告謚南郊。凡國有大造大疑,則與司徒、司空通而論之。國有過事,則與二公通諫爭之。世祖即位,為大司馬。建武二十七年,改為太尉。 屬長史一人,千石。本注曰署諸曹事。 掾史屬二十四人。本注曰《漢舊注》東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屬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蛟?,漢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則為百石屬。其后皆自辟除,故通為百石云。西曹主府史署用。東曹主二千石長史遷除及軍吏。戶曹主民戶、祠祀、農桑。奏曹主奏議事。辭曹主辭訟事。法曹主郵驛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轉運事。賊曹主盜賊事。決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貨幣、鹽、鐵事。倉曹主倉谷事。黃閣主簿錄省從事。 令史及御屬二十三人。本注曰《漢舊注》公令史百石,自中興以后,注不說石數。御屬主為公卿。閣下令史主閣下威儀事。記室令史主上章表報書記。門令史主府門。其余令史,各典曹文書。 122司徒 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謙儉,養生送死之事,則議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視氵翟,大喪則掌奉安梓宮。凡國有大疑大事,與太尉同。世祖即位,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屬長史一人,千石。掾屬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屬三十六人。本注曰世祖即位,以武帝故事置司直,居丞相府,助督錄諸州,建武十八年省也。 123司空 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大喪則掌將校復土。凡國有大造大疑,諫爭,與太尉同。世祖即位,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屬長史一人,千石。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四十二人。 13將軍 將軍,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重號將軍,即前、后、左、右將軍。 初,武帝以衛青數征伐有功,以為大將軍,欲尊寵之。以古尊官唯有三公,皆將軍始自秦、晉,以為卿號,故置大司馬官號以冠之。其后霍光、王鳳等皆然。 成帝綏和元年,賜大司馬印綬,罷將軍官。世祖中興,吳漢以大將軍為大司馬,景丹為驃騎大將軍,位在公下,及前、后、左、右雜號將軍眾多,皆主征伐,事訖皆罷。 明帝初即位,以弟東平王蒼有賢才,以為驃騎將軍;以王故,位在公上,數年后罷。初置度遼將軍,以衛南單于眾新降有二心者,后數有不安,遂為常守。 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馬防行車騎將軍征之,還后罷。 和帝即位,以舅竇憲為車騎將軍,征匈奴,位在公下;還復有功,遷大將軍,位在公上;復征西羌,還免官,罷。 安帝即位,西羌寇亂,復以舅鄧騭為車騎將軍征之,還遷大將軍,位如憲,數年復罷。 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寶為大將軍,常在京都。順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繼為大將軍,如三公焉。 長史、司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馬主兵,如太尉。從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職參謀議,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三十一人。本注曰此皆府員職也。又賜官騎三十人及鼓吹。 其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長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軍司馬一人。又有軍假司馬、假候,皆為副貳。其別營領屬為別部司馬,其兵多少各隨時宜。門有門侯。其余將軍,置以征伐,無員職,亦有部曲、司馬、軍候以領兵。其職吏部集各一人,總知營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稟假掾史主稟假禁司。又置外刺、刺jian,主罪法。 2秩五千石月奉百八十斛 21太尉領 211太常卿 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禮儀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禮儀;及行事,常贊天子。每選試博士,奏其能否。大射、養老、大喪,皆奏其禮儀。每月前晦,察行陵廟。 丞一人,比千石。六百石。本注曰掌凡行禮及祭祀小事,總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隨事為員,諸卿皆然。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時、星歷。凡歲將終,奏新年歷。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丞一人。明堂及靈臺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靈臺。靈臺掌候日月星氣,皆屬太史。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仆射,中興轉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渡袝啡?,歐陽、大小夏侯氏?!对姟啡?,魯、齊、韓氏?!抖Y》二,大小戴氏?!洞呵铩范?,《公羊》嚴、顏氏。掌教弟子。國有疑事,掌承問對。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國祭祀,掌讀祝及迎送神。丞一人。本注曰掌祝小神事。 太宰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俎饌具之物。凡國祭祀,掌陳饌具。丞一人。 大予樂令一人,本注曰掌伎樂。凡國祭祀,掌請奏樂,及大饗用樂,掌其陳序。丞一人。 高廟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守廟,掌案行掃除。無丞。 世祖廟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如高廟。 先帝陵,每陵園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園,案行掃除。丞及校長各一人。本注曰校長,主兵戎盜賊事。 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望晦時節祭祀。 右屬太常。本注曰有祠祀令一人,后轉屬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后省并太史。中興以來,省前凡十官。 212光祿勛 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宮殿門戶,典謁署郎更直執戟,宿衛門戶,考其德行而進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獻。丞一人,比千石。 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本注曰無員。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無員。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無員。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唯議郎不在直中。 左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左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無員。 右中朗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右署郎。中朗,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無員。 虎賁中朗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虎賁宿衛。左右仆射、左右陛長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仆射,主虎賁郎習射。陛長,主直虎賁,朝會在殿中?;①S中郎,比六百石?;①S侍郎,比四百石?;①S郎中,比三百石。節從虎賁,比二百石。本注曰皆無員。掌宿衛侍從。自節從虎賁久者轉遷,才能差高至中郎。 羽林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羽林郎,比三百石。本注曰無員。掌宿衛侍從。常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補。本武帝以便馬從獵,還宿殿陛巖下室中,故號巖郎。 羽林左監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左騎。丞一人。 羽林右監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右騎。丞一人。 奉車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御乘輿車。 駙馬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駙馬。 騎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本監羽林騎。 光祿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凡大夫、議郎皆掌顧問應對,無常事,唯詔令所使。凡諸國嗣之喪,則光祿大夫掌吊。 太中大夫,千石。本注曰無員。 中散大夫,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諫議大夫,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議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謁者仆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為謁者臺率,主謁者,天子出,奉引。古重習武,有主射以督錄之。故曰仆射。常侍謁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主殿上時節威儀。謁者三十人。其給事謁者,四百石。其灌謁者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掌賓贊受事,及上章報問。將、大夫以下之喪,掌使吊。本員七十人,中興但三十人。初為灌謁者,滿歲為給事謁者。 右屬光祿勛。本注曰職屬光祿者,自五官將至羽林右監,凡七署。自奉車都尉至謁者,以文屬焉。舊有左右曹,秩以二千石,上殿中,主受尚書奏事,平省之。世祖省,使小黃門郎受事,車駕出,給黃門郎兼。有請室令,車駕出,在前請所幸,徼車迎白,示重慎。中興但以郎兼,事訖罷,又省車、戶、騎凡三將,及羽林令。 213衛尉 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宮門衛士,宮中徼循事。丞一人,比千石。 公車司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宮南闕門,凡吏民上章,四方貢獻,及征詣公車者。丞、尉各一人。本注曰丞選曉諱,掌知非法。尉主闕門兵禁,戒非常。 南宮衛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南宮衛士。丞一人。 北宮衛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北宮衛士。丞一人。 左右都候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劍戟士,徼循宮及天子有所收考。丞各一人。 宮掖門,每門司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宮南屯司馬,主平城門;宮門蒼龍司馬,主東門;玄武司馬,主玄武門;北屯司馬,主北門;北宮朱爵司馬,主南掖門;東明司馬,主東門;朔平司馬,主北門凡七門。凡居宮中者,皆有口籍于門之所屬。宮名兩字,為鐵印文符,案省符乃內之。若外人以事當入,本官長史為封詔傳;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右屬衛尉。本注曰中興省旅賁令,衛士一人丞。 22司徒領 221廷尉 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平獄,奏當所應。凡郡國讞疑罪,皆處當以報。正、左監各一人。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平決詔獄。 右屬廷尉。本注曰孝武帝以下,置中都官獄二十六所,各令長名世祖中興皆省,唯廷尉及雒陽有詔獄。 222太仆 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車馬。天子每出,奏駕上鹵簿,用大駕則執御。丞一人,比千石。 考工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作兵器弓弩刀鎧之屬,成則傳執金吾入武庫,及主織綬諸雜工。左右丞各一人。 車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輿諸車。丞一人。 未央廄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輿及廄中諸馬。長樂廄丞一人。 右屬太仆。本注曰舊有六廄,皆六百石令,中興省約,但置一廄。后置左駿令、廄,別主乘輿御馬,后或并省。又有牧師范,皆令官,主養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興皆省,唯漢陽有流馬菀,但以羽林郎監領。 223大鴻臚 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其郊廟行禮,贊導,請行事,既可,以命群司。諸王入朝,當郊迎,典其禮儀。及郡國上計,匡四方來,亦屬焉?;首影萃?,贊授印綬。及拜諸侯、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臺下鴻臚召拜之。王薨則使吊之,及拜王嗣。丞一人。比千石。 大行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諸郎。丞一人。治禮郎四十七人。 右屬大鴻臚。本注曰承秦有典屬國,別主四方夷狄朝貢侍子,成帝時省并大鴻臚。中興省驛官、別火二令、丞,及郡邸長、丞,但令郎治郡邸。 22司空領 221宗正 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遠近,郡國歲因計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當髡以上,先上諸宗正,宗正以聞,乃報決。丞一人,比千石。 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其余屬吏增減無常。 右屬宗正。本注曰中興省都司空令、丞。 222大司農 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諸錢谷金帛諸貨幣??臅r上月旦見錢谷簿,其逋未畢,各具別之。邊郡諸官請調度者,皆為報給,損多益寡,取相給足。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太倉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受郡國傳漕谷。丞一人。 平準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知物賈,主練染,作采色。丞一人。 導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舂御米及作乾e05f。導,擇也。丞一人。 右屬大司農。本注曰郡國鹽官、鐵官本屬司農,中興皆屬郡縣。又有廩犧令,六百石,掌祭祀犧牲雁鶩之屬。及雒陽市長、滎陽敖倉官,中興皆屬河南尹。余均輸等皆省。 223少府 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諸物,衣服寶貨珍膳之屬。丞一人,比千石。 太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諸醫。藥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藥丞主藥。方丞主藥方。 太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御飲食。左丞、甘丞、湯官丞、果丞各一人。本注曰左丞主飲食。甘丞主膳具。湯官丞主酒。果丞主果。 守宮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丞一人。 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苑中禽獸。頗有民居,皆主之。捕得其獸送太官。丞、尉各一人。 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法駕出,則多識者一人參乘,余皆騎在乘輿車后。本有仆射一人,中興轉為祭酒,或置或否。 中常侍,千石。本注曰宦者,無員。后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從入內宮,贊導內眾事,顧問應對給事。 黃門侍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從左右,給事中,關通中外。及諸王朝見于殿上,引王就坐。 小黃門,六百石。本注曰宦者,無員。掌侍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內宮,關通中外及中宮已下眾事。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則使問之。 黃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省中諸宦者。丞、從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從丞主出入從。 黃門署長、畫室署長、玉堂署長各一人。丙署長七人。皆四百石,黃綬。本注曰宦者。各主中宮別處。 中黃門冗從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黃門冗從。居則宿衛,直守門戶;出則騎從,夾乘輿車。 中黃門,比百石。本注曰宦者,無員。后增比三百石。掌給事禁中。 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掌后宮貴人采女事。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暴室丞主中婦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貴人有罪,亦就此室。 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侍使。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御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作中衣服及補浣之屬。丞、織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 祠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典中諸小祠祀。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鉤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諸近池苑囿游觀之處。丞、永安丞各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宦者。永安,北宮東北別小宮名,有園觀。苑中丞、果丞、鴻池丞、南園丞各一人,二百石。本注曰苑中丞主苑中離官。果丞主果園。鴻池,池名,在雒陽東二十里。南園在雒水南。濯龍監、直里監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濯龍亦園名,近北宮。直里亦園名也,在雒陽城西南角。 中藏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丞一人。 內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宮中布張諸褻物。左右丞各一人。 尚方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上手工作御刀劍諸好器物。丞一人。 尚方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為中書謁者令,成帝用士人,復故。掌凡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 尚書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署尚書事,令不在則奏下眾事。 尚書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署尚書四人,分為四曹常侍曹尚書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書主郡國二千石事,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客曹尚書主外國夷狄事。世祖承遵,后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六曹。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掌錄文書期會。左丞主吏民章報及騶伯史。右丞假署印綬及紙筆墨諸財用庫藏。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本注曰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令史十八人,二百石。本注曰曹有三,主書。后增劇曹三人,合二十一人。 符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為符節臺率,主符節事。凡遣使掌授節。尚符璽郎中四人。本注曰舊二人在中,主璽及虎符、竹符之半者。符節令史,二百石。本注曰掌書。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本注曰御史大夫之丞也。舊別監御史在殿中,密舉非法。及御史大夫轉為司空,因別留中,為御史臺率,后又屬少府。治書侍御史二人,六百石。本注曰掌選明法律者為之。凡天下諸讞疑事,掌以法律當其是非。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察舉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違失舉劾之。凡郊廟之祠及大朝會、大封拜,則二人監威儀,有違失則劾奏。 蘭臺令史,六百石。本注曰掌奏及印工文書。 右屬少府。本注曰職屬少府者,自太醫、上林凡四官。自侍中至御史,皆以文屬焉。承秦,凡山澤陂池之稅,名曰禁錢,屬少府。世祖改屬司農,考工轉屬太仆,都水屬郡國。孝武帝初置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別主上林苑有離官燕休之處,世祖省之,并其職于少府。每立秋貙劉之日,輒暫置水衡都尉,事訖乃罷之。少府本六丞,省五。又省湯官、織室令,置丞。又省上林十池監,胞人長丞,宦者、昆臺、佽飛三令,二十一丞。又省水衡屬官令、長、丞、尉二十余人。章和以下,中官稍廣,加嘗藥、太官、御者、鉤盾、尚方、考工、別作監,皆六百石,宦者為之,轉為兼副,或省,故錄本官。 xxx 少府、宗正、大司農、 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后將軍、左將軍、右將軍 太子太傅、執金吾、河南尹、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秩真二千石月奉百五十斛 后漢書未記載有“秩真二千石”及其官職,或言真二千石即為二千石。存疑 秩二千石月奉百二十斛 地方長吏郡守、州牧 諸王國屬官國相、國傅、(王國)御史大夫及諸卿 大長秋、太子少傅、將作大匠、度遼將軍等諸雜號將軍(驍騎、樓船、伏波、龍驤等) 秩比二千石月奉百斛 少府屬官侍中、中常侍 光祿勛屬官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奉車都尉、駙馬都尉、 騎都尉、光祿大夫 北軍中侯監領屯騎校尉、步兵校尉、越騎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 將軍部曲大將軍營五部校尉 諸王國屬官中尉 司隸校尉、屬國都尉、使匈奴中郎將、護烏桓校尉、護羌校尉、城門校尉、都護將軍 秩千石月奉九十斛 將軍府屬官將軍長史、將軍司馬 太傅府屬官太傅長史 三公屬官三公長史 少府屬官御史中丞、尚書令 廷尉屬官廷尉正、廷尉左監 光祿勛屬官太中大夫 大長秋屬官中宮仆 太子少傅屬官太子率更令、太子家令、太子仆 城門校尉屬官城門司馬、平城門屯司馬 北軍屬官屯騎司馬、步兵司馬、越騎司馬、長水司馬、胡騎司馬、射聲司馬 諸王國屬官郎中令、仆 諸侯國屬官諸侯國相 地方長吏縣令、湯沐邑令、道令 將軍部曲偏將、裨將 秩比千石月奉八十斛 太常屬官太常御 太仆屬官太仆丞 廷尉屬官廷尉丞 衛尉屬官衛尉丞、宮門司馬、掖門司馬 宗正屬官宗正丞 少府屬官少府丞 大司農屬官大司農丞 大鴻臚屬官大鴻臚丞、 光祿勛屬官光祿丞、謁者仆射、 執金吾屬官執金吾丞 將軍部曲軍司馬、別部司馬 秩六百石月奉七十斛 將軍府屬官從事中郎 太常屬官太史令、太祝令、博士祭酒、太宰令、掌故、大予樂令、高廟令、世祖廟令 光祿勛屬官光祿左仆射、光祿右仆射、左陛長、右陛長、羽林左監、羽林右監、中散大夫、諫議大夫、議郎 衛尉屬官公車司馬令、南宮衛士令、北宮衛士令、左都候、右都候 太仆屬官考工令、車府令、未央廄令 廷尉屬官廷尉左平 大鴻臚屬官大行令 宗正屬官公主家令、主簿、仆、私府長 大司農屬官大司農部丞、太倉令、平準令、導官令 少府屬官 ·守宮令、上林苑令、太醫令、太官令、黃門侍郎、小黃門、黃門令、掖庭令、永巷令、御府令、 祠祀令、鉤盾令、尚方令、中藏府令、內者令、符節令、蘭臺令史; ·尚書令屬吏尚書仆射、六曹尚書(吏曹尚書、二千石曹尚書、三公曹尚書、民曹尚書、 南主客曹尚書、北主客曹尚書); ·御史中丞屬吏治書侍御史、侍御史 執金吾屬官武庫令、左中候、右中候、 大長秋屬官大長秋丞、中宮謁者令、中宮尚書、中宮私府令、中宮永巷令、中宮署令 太子少傅屬官太子中庶子、太子門大夫、太子倉令、太子食官令 將作大匠屬官將作丞、左校令、右校令 城門校尉屬官城門門候 司隸校尉屬官都官從事、功曹從事、別駕從事、簿曹從事、兵曹從事、主簿、門亭長、 門功曹書佐、律令師、孝經師、月令師、律令師、簿曹書佐 掌監北軍北軍中侯 度遼將軍屬官度遼將軍長史度遼將軍司馬 地方長吏州刺史、郡丞、邊郡長史、右扶風京兆每次縣令 護烏桓校尉屬官擁節長史、司馬 護羌校尉屬官擁節長史、司馬 秩比六百石月奉五十斛 太常屬官(博士祭酒屬吏)博士 光祿勛屬官 ·五官中郎將屬吏五官中郎; ·左、右中郎將屬吏左中郎、右中郎; ·虎賁中郎將屬吏虎賁左仆射、虎賁右仆射、虎賁左陛長、虎賁右陛長、虎賁中郎; ·謁者仆射屬吏常侍謁者; 將軍部曲曲軍候 太子少傅屬官太子洗馬 諸王國屬官(中尉屬吏)治書、大夫 秩四百石月奉四十五斛 太常屬官太常掾 少府屬官 ·黃門署長、畫室署長、玉堂署長、直里監 ·尚書令屬吏尚書左丞、尚書右丞、尚書侍郎 光祿勛屬官給事謁者 大長秋屬官中宮謁者、中宮藥長 太子少傅屬官太子庶子、太子廄長、太子衛率、太子中盾 地方長吏縣長、湯沐邑長、道長 縣令屬官縣丞、縣尉 秩比四百石月奉四十斛 三公、將軍府掾東曹掾、西曹掾、主簿 光祿勛屬官五官侍郎、左侍郎、右侍郎、虎賁侍郎 諸王國屬官謁者、禮樂長、衛士長、醫工長、永巷長、祠祀長 秩三百石月奉四十斛 太常屬官太史令丞、太祝令丞、太宰令丞、大予樂令丞 光祿勛屬官羽林左監丞、羽林右監丞 太仆屬官考工丞、車府丞、長樂廄丞 大鴻臚屬官大行令丞、大行治禮郎、廩犧令丞、楫棹丞 宗正屬官公主家丞 大司農屬官太倉令丞、平準令丞、導官令丞 少府屬官 ·守宮令屬吏守宮令丞 ·永巷令屬吏永巷丞 ·祠祀令屬吏祠祀丞 ·太醫令屬吏太醫藥丞、太醫方丞 ·黃門令屬吏黃門丞、黃門從丞 ·內者令屬吏內者左丞、內者右丞 ·御府令屬吏御府丞、御府織室丞 ·鉤盾令屬吏鉤盾丞、鉤盾永安丞 ·掖庭令屬吏掖庭左丞、掖庭右丞、掖庭暴室丞 ·太官令屬吏太官左丞、太官甘丞、太官湯官丞、太官果丞 ·中藏府令屬吏中藏府丞 ·上林苑令屬吏上林苑丞、上林苑尉 執金吾屬官武庫丞 大長秋屬官中宮私府丞、中宮永巷丞、中宮署丞、中宮復道丞 將作大匠屬官左校丞、右校丞、 州刺史屬官治中從事、別駕從事、簿曹從事、兵曹從事、主簿、門功曹書佐、簿曹書佐 諸王國屬官(國相屬吏)長史 地方長吏(?。┛h長 秩比三百石月奉三十七斛 三公、將軍府掾戶曹掾、奏曹掾、辭曹掾、法曹掾、尉曹掾、賊曹掾、決曹掾、兵曹掾、金曹掾、 倉曹掾 郡守諸曹掾史功曹史、戶曹史、奏曹史、辭曹史、法曹史、尉曹史、賊曹史、決曹史、兵曹史、 金曹史、倉曹史、五官掾、五部督郵、曹掾、主記室史 少府屬官中黃門 光祿勛屬官五官郎中、左郎中、右郎中、虎賁郎中、羽林郎、灌謁者郎中 衛尉屬官公車司馬丞、公車司馬尉、南宮衛士丞、北宮衛士丞、左都候丞、右都候丞 秩二百石月奉三十斛 少府屬官 ·符節令史、 ·尚書令屬吏尚書令史 太常屬官(太史令屬吏)靈臺丞、明堂丞、太史令史、太史掌故、待詔 少府屬官(鉤盾令屬吏)鉤盾苑中丞、鉤盾果丞、鉤盾鴻池丞、鉤盾南園丞 太子少傅屬官太子舍人 諸王國屬官(郎中令屬吏)郎中 地方長吏諸邊鄣塞尉、諸陵校尉長 縣長屬吏縣丞、縣尉 秩比二百石月奉二十七斛 三公府屬官御屬 將軍部曲屯長 光祿勛屬官節從虎賁 秩一百石月奉十六斛 三公、將軍府屬官閣下令史記室令史、門令史及其余令史 縣屬吏鄉有秩、三老 斗食(月奉十一斛) 佐史(月奉八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