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節
書迷正在閱讀:[網王同人] 被關照的空巢老人手冢君、開在橫濱的異世界餐廳、論干掉BOSS級男友后如何HE[無限]、[紅樓同人] 逆轉紅樓之黛玉不還淚、農女致富記、農女辣翻天:相公,打野去!、我能看見狀態欄、五塊甜餅、[蓮花樓同人] 世間再無李蓮花、江山基業
哪一位弟子? 孟瑾棠聞言微怔,然后輕笑了一聲——因為行事風格異于常人,溫飛瓊就算不喬裝改變,素顏出街,旁人也未必相信這就是本人,看白云居弟子的態度,多半將他當做奉命喬裝成少主模樣的散花坊成員。 散花坊不算名門正派,白云居接待時,總得弄清來人的大致身份,卻聽溫飛瓊微笑道:既然掖州王在此,那在下無論是維摩城哪一位弟子,也都無妨。 白云居弟子:…… 這句話聽著還挺有道理的。 白云居內有身攜長刀的弟子來來往往,孟瑾棠看見一個小姑娘爬到了武器架子上,偷偷拖下了一柄比自己人還高的大刀,但還未來得及威風凜凜地舞動幾下,就被邊上的師姐給無情拎走。 杜靜若跟袁去非此時都不在居內,負責接待二人的是一位在江湖上聲名不大顯著的女孩子秦丹,對方行動時步履輕盈,且氣息綿長,功夫顯然極有火候,在知曉寒山掌門來意后,請示過居內長輩,便將孟瑾棠帶去書樓那邊,又取來了許多白云居士當年留下的筆記,隨她觀看。 這些筆記類似于游記,因為書寫者乃是江湖人士,中間也夾雜著一些對各門各派武功的點評,這些筆記從時間跨度上看,囊括了白云居士從少年到老年的經歷,孟瑾棠之時,慢慢發現,自己此前對這位武林大宗師的性情很有些誤解。 在傳言中,白云居的創派祖師年歲尚小的時候,就已家道中落,她沒多久便流落江湖,長大后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孟瑾棠本以為對方的性子里多少得帶些銳利之意,但筆記中顯示出的,是一位十分豁達樂觀的武林前輩。 這種心態伴隨了白云居士一生,無論遭遇怎樣的艱難險阻,都始終不曾改變。 ——也只有這樣的祖師爺,才能有袁去非、杜靜若那樣的后輩弟子。 以對方的武功之精深淵博,肯定也接觸到了習武之人苦苦追尋的天人之境,孟瑾棠翻看著對方老年時留下的記錄,再與青少年時的相比較,在心中默默思忖。 孟瑾棠在看書,溫飛瓊自然也在看書,他平時常與人談笑,讀書時倒安靜得很,最后還是邊上的寒山掌門率先開口說話。 她翻到筆記中的某一頁,指著上頭的內容與身邊之人道:凈華寺秘籍《千葉指》,自一指練起,逐步化二,化三,及大成時,可化為千指,乃維摩城‘落紅成陣’之敵。 溫飛瓊聞音知意,笑著介紹道:‘落紅成陣’乃是一招劍法,白云居士說,《千葉指》可為其敵,其實也不算錯,但終歸得看個人功力如何。頓了下,又道,不瞞孟掌門,這門指法雖然頗有玄妙之處,但就算從裴兄手中施展出來,在下也盡可以抵御得住。 孟瑾棠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溫公子武功高強,難怪連邪尊與李莊主都傷在你手下。 溫飛瓊微微一笑,手掌在案幾上輕輕一撐,旋即飄入庭院中,他尚未落地時,短劍已在手中,須臾間劍光展動,途中又忽然碎成無數光點,劍氣或聚或散,飄逸且不失凌厲,地上的楓葉被勁風掀動,不斷飛入空中。 他出劍,收劍,只在一瞬之間,當玉白短劍歸入長笛當中時,空中的楓葉終于片片飄下,溫飛瓊轉過身來的時候,一片紅色的葉子就恰巧點綴在這位白衣白劍的少年公子右肩上頭。 孟瑾棠瞧見溫飛瓊含笑望著自己,似在等候點評,下意識柔聲道:好。頓了下,又笑吟吟道,溫公子好劍法。 除了翻看白云居士所留筆記外,孟瑾棠這幾日也常與居內的弟子閑談,白云居的《太微心經》自《補天神訣》中衍化而出,她又是看過全本《補天神訣》的人,隨意提點幾句,無不切中肯綮。 某一日,秦丹回想著這幾日所聊的內容,偶有所得,過去客院那邊尋找寒山掌門,她還未走近,就聽見遠處有琴聲隱隱傳來。 客院外楓林如火,這些樹木宛如天然的屏障,隔出了兩個空間,寒山掌門在一邊看書,維摩城少主則在另一邊彈琴,秦丹忽然看見,孟瑾棠放下書卷,輕輕唱了兩句:垂螺拂黛清歌女,曾唱相逢。秋月春風,醉枕香衾一歲同。 秦丹聽見,心中先是因為曲中之意而沉醉了一下,隨后便是一凜——她縱然不在江湖上行走,也聽過無情劍冷酷狠辣的名聲,對方時常彈琴,旁人若是有幸聽得他演奏,千萬莫要語涉輕薄游詞,免得惹得溫公子拔劍砍人。 她下意識觀察兩人的反應,有些替孟瑾棠著急,想著要不要喊師長過來壓陣,卻見寒山掌門端然靜坐,一派正人君子風范,仿佛剛剛唱歌的不是她本人,至于那位白衣公子,則始終保持著低眉彈琴的姿態——雖然在江湖傳言中,無情劍動輒于談笑間翻臉殺人,但他此刻明明沒有在笑,但落在秦丹眼中,卻無端端覺得對方似連衣角處的陽光都洋溢了柔軟的笑影。 這位白云居弟子凝望了許久,不知為何,竟不忍破壞林中那等安寧柔和的氛圍,慢慢從楓林邊緣退出——都說無情劍此人瞧不出喜怒,此話委實不假,反正她看的時候,只覺對方每時每刻心情都好得異乎尋常,就連身邊那只空了的茶盞里,都似盛滿了一樽歡喜。 在看完白云居士的筆記后不久,孟瑾棠便與居中的弟子們作別,兩人又去七星觀走了一趟,讀過七星子道長留下部分醫書后,便正式轉道維摩城。 很多人都知曉,維摩城溫公子在外出游歷時,之所以時不時就會喬裝改扮,去河上彈琴,是因為散花坊周圍確實有水道環繞。每到夜間,畫舫繡船上的燈光映在河面上,泛起粼粼碎光,就像是銀河,從天際流淌到了人間。 寒山掌門抵達時,尚未入城,就被溫飛瓊邀上了船,白衣少年笑道:孟掌門放心,溫某水上功夫固然不及檀侯,但總不至于把船上的客官給劃進水里。 船篙在水中一點,掛在蓬沿下的紗燈一陣晃動,木船離開岸邊,輕輕向河心飄去。 第217章 河上有風,吹得船身一蕩又是一蕩。 孟瑾棠青色的袖子輕輕晃動,她目光輕轉,看見船艙的墻壁上,刻著木制的浮雕,她瞧了一會,伸手拔出浮雕身側的劍柄,發現后面果然接著一截鋒利的劍刃。 溫飛瓊介紹:人邊上那朵花,若是按下去,就會有暗器發出。 這些清理細致的雕刻看似裝飾,實則暗藏殺機,孟瑾棠望了墻壁一眼,又望了溫飛瓊一眼,心中忍不住劃過物似主人形五字。 無情劍溫公子神色如常,仿佛沒意識到寒山掌門在想寫什么,笑吟吟地倒了杯茶給她。 他遞過茶杯時,手忽的一松,茶杯直墜下去,杯底上附有一縷真氣,這只盛有茶水的杯子輕輕落在桌面上,卻沒發出半絲聲響。 在茶杯下落的同時,溫飛瓊的右掌自杯側穿出,疾點向孟瑾棠小臂,寒山掌門毫不意外地做出應對,她五指斜拂,如撥琵琶,兩人見招拆招,都沒以內力相拼,然而動作快捷異常,須臾間已翻翻滾滾拆了四十多招。 他們變招的速度實在太快,從動手到現在,手臂竟一直不曾相碰過。 河面上除了這艘木船外,還有別的游船畫舫,晚風冉冉渡水而來,船上的木窗忽然被吹開一線,偶然經過的游人,側身時意外瞥到里面的白衣公子。 維摩城周圍的江湖人士,因為前車之鑒過于慘痛,一貫不敢以貌取人,他們并未因為那位白衣公子長得跟維摩城少主一樣,就當做是無情劍本人親至。 何況他們也從未見過,像今夜這樣的溫飛瓊。 一個浪花迎面打來,船頭隨之一翹,孟瑾棠借著環境變化,順勢切向溫飛瓊手腕。 河中的流燈閃爍,仿佛一朵朵火做的蓮花。 如此明麗的光芒,卻沒能掩住蒼穹上的月色。 掌風襲來,溫飛瓊上身微斜,他本能躲過,卻偏偏慢了一拍。 武者的本能讓孟瑾棠直接抓住對方的破綻,欺身而上,將人一氣拿下,她右臂前探,反手扣住了溫飛瓊的左腕。 浪花消逝在水中。 木船又是一跌,船身來回晃動,溫飛瓊順勢向后欹倒,跌進繡墊之中,他身下白色的袍袖一層疊著一層,仿佛玉樹徐徐傾頹。 天上掛著一輪滿月,月光映在他眼里,化為了兩輪溫柔的弦月。 被晚風吹開的木窗又重新被風合起,昏黃的燈光不語不言,從縫隙中靜悄悄地泄露出來。 今夜除了常見的游船外,還有人在水上搭臺奏樂,清揚的琴聲襯著水聲,越飄越遠,河上畫舫無數,竟都未能掩住琴音的佳妙之處,臺上的樂師越奏到后面,四野就越是安靜,大部分船上的人都癡癡迷迷,不由自主地迎著歌聲劃去,唯有一艘木船,慢慢遠離了河中的燈火。 有人打聽得,今夜奏琴的樂人是散花坊那邊的弟子,這些人等閑不會到外頭來,如今居然會出現在此,難道是維摩城少主派出來的? ——溫飛瓊難得如此興致高昂,倒似遇見了什么好事一般。 * 身為散花坊的繼承人,溫飛瓊一向來無影,去無蹤,一整年下來,也不知能在城內安分待幾天,他時隔數月,難得在城內弟子前公開露面,卻是出城迎接寒山派孟掌門。 看著眼前的這一幕,旁人一定很難相信,孟瑾棠與他在三百米外才剛剛分開。 孟瑾棠看著走到大門口卻偏偏要繞路過去歡迎一下自己的無情劍,想起對方在江湖傳言中,一向有行事難以預測的說法,感覺有關對方的流言怕是又會多出那么幾條。 維摩城與其余江湖勢力不同,城中帶著一股近乎紙醉金迷的溫柔風流意象,孟瑾棠剛剛進城,就看見不遠處有人在搭臺唱戲。 河岸旁的柳樹已然凋盡了碧葉,但柳條依舊有著一種依依之態。 維摩城弟子擅長樂理,外貌又大多出色,其中卻少有成婚之人,這全然是因為他們有更加值得醉心之事,那是否有眷侶相攜,倒顯得沒多么值得在意。 戲臺上的人全幅披掛,正咿咿呀呀地唱著,極盡悲苦離合之態,待孟瑾棠一行人走過時,忽然翻出兩把銀戟,隨著水袖倒飛出去。 對方出手如此突然,周圍卻無人訝異,孟瑾棠短暫思考了一下溫飛瓊遭遇同門暗算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的結論是,這種較量方式,應該算是散花坊中的常態。 無關人士稍稍撤離幾步,將空間留給兩人,那位穿著戲服之人出手時,氣息間幾無斷續之處,顯然是一位武林宗師。 銀戟撞上一道劍影,兩條水袖隨之劇震,這件戲服明明質地柔軟,此刻卻發出了金石般的響聲。 銀光白光須臾交錯,在空中環繞飛旋不休,忽然聽得鏘然兩聲,銀戟自中間猝然折斷,兩條水袖也隨之倒卷回去。 那穿著戲服之人落地時,身不由己地向后踉蹌幾步,整個人如同醉酒,又仿佛剛剛清醒過來,面上有些迷迷瞪瞪的恍惚之意。。 衣衫拂動,玉白的光芒一閃而沒,重新歸于笛中,溫飛瓊提氣一飄,落在孟瑾棠身側,微微笑道:方才那一戟叫做‘夢里春秋’,我以前縱然能夠接下來,但總是不如今日。 孟瑾棠忽然道:那你剛剛用的劍招呢,叫做什么? 溫飛瓊頓了一下,他在寒山掌門面前,一向有問必答,如今也不例外,緩緩道:叫‘曲終人散’。 以曲終人散對夢里春秋,的確足夠合適,孟瑾棠心想,江湖中不同門派的武功各有獨到之處,維摩城的武學,也自有其了不起之處。 靠近城門的所在極盡風流氣度,但越往里走,環境反而越是幽靜,有一種繁華落幕后的凄清之意。 孟瑾棠忽然想到,當日那位被稱為無目啞師的蘭水山,對方不像許多武林中的絕頂高手那樣,尋地閉關潛修,但一貫不言不看,以此作為修行磨練的途徑。 她既然想到此處,就索性問了溫飛瓊幾句,后者承認了寒山掌門的猜測,又表示,蘭水山當日除了不視,不語外,還考慮過不聞,不動,直接坐寂滅關,只是功力未到,只得暫且罷了。 維摩城中樹影重重,樹冠如云,人行走于其中,仿佛走在深山之內,四周時不時又點綴了些假山花木,布局看似隨意,實則自成陣勢,若無人帶領,怕是不好過去。 孟瑾棠忽然感到前方不遠出現了一團強烈的存在感,這是高手靈覺帶來的反應,但她卻沒能聽見與之相稱的絲毫動靜。 那人與桑儀明氣質迥異,但顯然也是一位同等級的高手。 她轉過假山,終于瞧見了一個盤膝坐在湖邊巨石上用刻刀雕石頭的人,對方穿著件質地上佳的柔軟棉袍,但腳上踩著的,卻是雙打了補丁的布鞋,那人不算光頭,但也沒留長發,而是像現代人一般,生著一層半短不長的發茬。 孟瑾棠想了想,覺得懶得按時剃頭有些破壞氣氛,又佩服對方的武功境界,就把他的定位變作不在意虛妄表象的高人。 若只以外貌看,此人仿佛只有二十許歲,雖只是隨意坐著,卻顯出一股悠然的舒展之態,他注意到孟瑾棠目光落在手中石雕上,笑道:小姑娘要是感興趣,便帶一套走,自己刻著試試。 溫飛瓊走過去,行禮問候:師父。接著介紹道,這是寒山派孟掌門。 那人本來對一個出現在此的陌生高手并不特別在意,在曉得是孟瑾棠時,才回頭看了她一眼。 溫飛瓊介紹得簡單,而那人也似不用徒弟多說什么,笑著贊道:江湖傳言不虛,掖州王果然是一位卓爾不群的少年英才。一指溫飛瓊,孟掌門大駕光臨,有什么想看的,就吩咐這孩子陪你四處逛逛。 孟瑾棠深施一禮:那便叨擾了。 那人大笑:無妨,無妨,你們同輩之間,正要多多來往才好。 * 拜會過散花主人之后,溫飛瓊帶著她大略逛了下維摩城,最后到了捧香樓那邊——此地是城主一脈的居處,如今崔拂云跑去做了和尚,就只有溫飛瓊一人住在里頭。 這座樓的名字有些艷麗之意,內里的裝飾卻頗為清雅,一間屋子的墻壁上懸著各色樂器,另一間則懸著許多兵刃,還有一件屋子,里頭畫筆林列,柜格中所以擺著許多外人難得一見的顏料,墻上則掛滿了許多活靈活現的人物肖像。 溫飛瓊以掖州王身份貴重為理由,把他在捧香樓中的寢室讓了出來,自己則跑去住了客房。 散花坊中收藏有許多傳世的曲譜,外人難得一觀,孟瑾棠雖然獲得了隨意翻看的允可,但以她音樂方面的領悟力,實在難以從中獲得什么武學上的收益。 幸而有溫飛瓊時時演奏講解。 維摩城內輕歌曼舞,猶如世外桃源,孟瑾棠身邊又有溫飛瓊陪伴,對方見聞廣播,談笑令人解頤,若說旁的大門派是用樸素的生活條件,使門中弟子能把精神盡量集中于武道上,那維摩城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溫飛瓊出身于此,卻有無情劍的名號,委實有些不可思議,孟瑾棠回想他們毆打李非儒的時候,對方那與雨夜幾乎融為一體的暗襲,其劍勢固然飄逸風雅,但也散發著一種森冷無情之意。 孟瑾棠常與溫飛瓊切磋,自然能感受到他劍意中的微妙變化,只是不曉得這種變化對對方而言,究竟是好是壞。 她在維摩城待了一月有余,等到天上開始飄雪,才告辭而去,轉道新羅山城。 新羅山城也是孟瑾棠回掖州前的最后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