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20歲陷入泥沼(下)
行政命令,是民政部門發布的。有關條文特別多,規定得特別細。 蘭澤草草瀏覽之下,發現了為啥他早上不能坐校內通勤車的原因——無人駕駛校車的安全等級不夠。 安全等級的評定,另有一套復雜的規則。大體上和時速、車輛使用年限、維修保養情況、cao作者的有無、水平這些因素全都相關。 在這堆行政命令的綁定下,他的麻煩大了。 有關職業和福利的長篇大論,他暫時懶得看。先瀏覽的,是交通方面的規定。 大部分交通工具他算是坐不了了。飛機這輩子差不多算告別了;除非是高安全等級的用飛機,配最高級別的飛行員。他誰呀?還特意配個專機? 陸上交通工具方面,時速200k~八00k的差不多只有地鐵可以坐??绱笾?,以三馬赫以上超音速運行的飛鐵,這輩子算是告別了。時速20k~200k范圍,他有高安全等級的智能用車和城市大型公交系統可以選擇。 至于時速20公里以下的交通工具,他倒是可以隨便用——但這類陸上交通工具,到底能有什么用? 水面以上和以下的艦船乘用規定細則也有一堆。 就連公共海濱,也不再對他開放。除非身邊有高級別的救生員陪著。 對于專門不許他干這干那的規定,其實蘭澤有一項很棒的本能: 看見條條框框,他就不由自主地思考如何規避。 不能去公共海濱的限制,繞過去其實很簡單:可以游野泳嘛。 但要是這么玩的話,總覺得……有幾分幼稚。成年人,這樣胡來不好。 本校和突變攜帶者有關的一切內容,他讀得倒是挺仔細的。 校內的存在,大體上和民政部的行政命令互相拆臺。 比方說,校內有幾條實驗真空軌,是工學院的人一百多年前建好的。 除了線路偏了一點,車站都在工學院的室內,入口設置隱秘對外人不大友好,只適合工學院師生的日常移動之外,沒別的毛病。 他以前也偶爾坐過。 但就是這幾條軌道線,正式運行快滿一百年,從來也沒申請過安全評定! 所以,這幾條路線的安全等級,被民政部默認為“高?!?! 至于校內通勤班車。倒是有幾輛通過安全等級評定的。也就是說,大部分通勤車,根本不管安全評級那一套。 為什么學校要這么干,蘭澤好奇之下胡亂瀏覽,倒是也找到了答案。 每年總有學生拿校內的無人通勤車實踐自己的想法——包括但不限于工學院的才子們。 這些想法嘛,有的是設計方面的。實踐中狗屁不通的設計,在學校車場搞車輛維護的師傅們,還給你折騰回去。好用的設計就留下了,還在車內留下一張貼紙:某某、某某和某某某,某年月日對本車作了什么改進,諸如此類。 貼紙這種東西,時間長了,壞了褪色了都很正常。大學是鐵打的營盤、流水價學生,貼紙只是當時用來顯擺的。學生離校多年以后,檔案里記載有這點小事,也就不用惦記當年貼紙之勇了。 還有些學生熱愛藝術,給通勤車內外加裝飾。小部分外觀設計挺正常。但大部分設計是胡來的。 時不時會有一些特殊裝飾物出現在車身上。車在低速運行時性能影響微乎其微。速度高的話,裝飾物搞不好就改變車身風阻,破壞運行穩定性。 這些被歷屆學生發揮過才干的校內通勤車,能正常通過安全評級才怪。 這些都屬于“改裝車”。哪怕學生做出的改進,是在安全方面也不行,與出廠的配置不符。更離譜的是,有的車變動不止一次,不止一項。因此,全都被默認為“高?!?。 反正今后也還要繼續改著玩下去的。 在校內公共設施上面隨便瞎參和,這特么也算是本校一項傳統了。 校內的通勤車那么多,誰知道哪幾輛是沒動過的。只有沒被動過的車輛,才保留有廠家原來做過的安全評級。 這樣一來,蘭澤只能徹底放棄通勤車了。 在這些沒用的信息后面,蘭澤忽然發現了一條奇特的規定: 雖然校內的各種班車,他簡直是一種也用不了,但是呢,作為“重大有價值突變攜帶者”,——他可以向校方申請一個高安全級別的專職司機。 唯一的困難是,好像自己必須有車。 呃,這條規章制定的時候,校領導腦子進水了嗎?在枕頭上晃了晃腦袋,他的理智恢復了一點,于是,他猜:這一條,很有可能是針對教職員工的吧? 出于對自己體能的信任,蘭澤決定忘了專職司機這碼事兒。 有自行車,還要啥司機? 自行車這玩意,正常時速總在20k以下。他只要自己別蹬得太著急,隨便怎么用都是合法的。 一般同學在科技史館,只是打印點兒小玩意兒。他打印出來的自行車,算是個大家伙。指望這玩意結實是不可能的。本來就是個玩具。 蘭澤決定:等到自行車玩散架之后,校內移動靠自己跑步。 出汗有味兒怕啥?臉皮厚點,什么麻煩都沒有。 真正有問題的集體活動。 很自然,他不可能再參加集體遠足。高山與大海,以及路上的各種“不安全”的交通工具,都不再歡迎他的進入。 他不可能再和別人欣賞同一片天空,暢游同一片海。不可能和別人同進同出,且歌且哭,嬉笑怒罵。 他的成年和別人不同。 ——年滿20歲,蘭澤的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罩袠情w陸續崩毀,人生的真相暴露了出來。這分明是一個巨坑。 所有別人都需要學會:擔負社會責任,承受人生風險。 他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卻必須保護自己。 隨著成年,他失去的是作死的權利。別說跳四樓了,從一樓窗戶往外蹦,估計都能被當成“高風險行為”。 未成年人自由成長的代價是死亡指標。從0歲到20歲,總死亡率允許在5‰以下;平均下來,每年每四千個未成年人中,可以有一個死去。 而成年人是沒有死亡指標的?!运仨毐槐Wo起來。 身為“重大有價值突變”的攜帶者,這輩子再也用不著努力了——因為人生方向已經確定了。天賦再適合上天也不可能上天,只能留在地面生孩子。 這就是為啥蘭澤感覺渾身難受。 混吃等死,還不如直接去死來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