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節
黃培勝白皙的臉孔上帶著笑意道:“我倒是佩服王將軍的快人快語呢,話說王將軍對大人還真是畢恭畢敬,畢竟是大人一手調教出來的?!?/br> 蘇錦笑道:“見笑了,其實他已經早脫掉奴籍,只是以前相處日久,有些感情罷了;如今同朝為官,便是平等相待了;我叫他搬出去他也不愿意,我又不能趕他走,所以便……哈哈……” 黃培勝打了個哈哈,心道:“跟我解釋這個有什么用,這王將軍便是當了一品大員,還不是你的家奴么?” “蘇大人似乎一點也不生氣,對此事,大人心里作何感想?” 蘇錦想了想道:“首先我很感謝黃總管對我蘇錦推心置腹,黃總管能冒著嚴寒從宮中趕來告訴我這一切,我蘇錦萬分感激?!?/br> 黃培勝擺手道:“說那話作甚?我和蘇大人是老交情,他張堯佐算個球?蘇大人的事什么時候輪到他來說話了?誰要是胡說八道,我黃培勝第一個不答應?!?/br> 蘇錦感激的道:“多謝總管大人看重,不過此事倒也無需在意,俗話說的好,不招人妒是庸才,我蘇錦為官這十余年來,哪一天不是在流言蜚語中渡過,說句實在話,我的耳朵里都生了老繭了,多他一個張堯佐不多,少他一個不少,讓他去吧,皇上自有明斷?!?/br> 黃培勝愕然道:“難道您竟然不管此事?” 蘇錦笑道:“我管什么?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他說我如何我便是如何么?我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可沒閑工夫和他胡扯?!?/br> 黃培勝沉默了一會道:“蘇大人胸襟開闊,實在教人佩服;但是此事可不是一般的誣陷,那是影射……影射大人有異心呢,再說了,張堯佐說西夏和吐蕃回鶻有聯合謀反之兆,還說此事若歸咎,便歸咎于大人頭上,這可不是簡單的污蔑,這是要置大人于死地呢?!?/br> 第九八六章試探(續) (感謝兩位書友的月票。跟兄弟們說一聲,如無意外,本書月底便將大結局,下本書大家想看什么類型的,可以留言給我。) 蘇錦微笑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皇上真要相信了他的話,此刻黃總管便不是空手而來了,恐怕是要帶上一壺毒酒了吧;所以他的話未經考證,便都不足為信;如果夏國和回鶻吐蕃果真有異動企圖,我蘇錦第一個帶兵去剿滅了他,誰敢動我大宋一根手指頭,我便毀了他一世?!?/br> 黃培勝咂嘴道:“蘇大人一片忠心為國,襟懷坦蕩,張堯佐知道了定要羞愧死了;既然大人已經胸有成竹,我也就放心了,也許這幾日朝中便有廷議,大人自己斟酌決定便是,我不能出來太久,須得回宮了,告辭了?!?/br> 蘇錦起身躬身行禮道:“多謝總管關愛,蘇錦著實感激,雪后路滑,總管行路小心些,我著人包了一包好茶葉給您帶上?!?/br> 黃培勝哈哈笑道:“那我便卻之不恭了,告辭了?!碧K錦親自替他開了廳門,送他到府門口,目送他登上馬車離去,這才陰沉著臉緩步踱回。 書房內,蘇錦召來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人通報此事,幾位夫人也匆匆趕來詢問緣由,蘇錦將黃培勝所說的話告知各位,眾人都大驚失色,馬漢趙虎等人若不是礙于幾位主母在場,怕是早就滿嘴污言穢語的罵個不休了。 “端云、阿貍,夏國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們也常去夏國,難道太后竟然真的有想法不成?如果要是真的話,那她可就太蠢了?!碧K錦皺眉問道。 阿貍惶惶不安道:“奴家也不知道真假,奴家向來不太愛管這些事情,夫君快想想辦法吧,如果大宋真的要攻打我夏國,那可如何是好啊?!?/br> 野利端云咬著嘴唇道:“這件事我敢斷定九成是假,夏國去年擴充兵員確實是為了為了應付吐蕃和回鶻的滋擾,這一點夫君也是知道的,但擴軍也僅僅在四十萬之內,這是在大宋允許的范圍內,除此再無多出一兵一卒;太后不會那么傻,放著宋國的大腿不抱,卻去和什么回鶻吐蕃聯合;那鐵器交易之事也肯定是胡說,夏國自身的鐵器都很緊缺,夫君同意開禁出口的鐵器也只限于生鐵農具,數量也有限,哪來的多余鐵器供應他國?這一定是造謠?!?/br> 蘇錦擺手道:“先別妄下定論,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端云將手頭的事情放一放,年前回一趟夏國,跟太后傳達我的意思,要趕緊查清楚這件事,如果沒有,那便最好,如果有,要她趕緊停止,并且要來汴梁跟皇上解釋;這等事絕不能發生,你要明白,朝中早有動議要將夏國納入版圖,以如今大宋實力,滅夏在彈指之間;之所以沒動手,還不是因為我在臺上,而阿貍和端云是黨項人,大家都給我留著點面子呢;但給面子的多,找茬子的也多,一旦抓到把柄,我便不可能出來說話了,那樣會連我自己都搭進去,你可明白?” 野利端云點頭道:“妾身明白,妾身明日便動身,自助者天助,如果姑母表哥他們自己不想活,咱們再幫他們也沒辦法?!?/br> 阿貍含淚道:“表姐,好好勸他們哈,叫他們別糊涂,不要讓夫君難做?!?/br> 野利端云點頭道:“放心吧,我相信咱們野利家不會做蠢事?!?/br> 王朝道:“公子爺,那張堯佐和韓絳詆毀你功高蓋主之事怎么說?要不我去跟包大人他們說一聲,明日早朝上給他好看?!?/br> 馬漢道:“對,老子明日要不扇的他爹媽都不認識他,我便不姓馬?!?/br> 張龍趙虎也紛紛鴰噪,蘇錦罵道:“你們想公子爺早點完蛋就去鬧!張堯佐我都奈何不得他,你們幾個便成?” 馬漢道:“他不就是皇上的叔丈人么?有什么了不起!皇上干什么無視公子爺辛辛苦苦的cao勞,聽這個鳥人的話!干脆找個機會一刀宰了這兩個鳥東西算了?!?/br> 蘇錦瞪眼道:“住口,休得胡說,你以為誰都能一刀宰了一了百了不成?我辛辛苦苦cao勞為了什么?為了將大宋搞亂?搞得人心惶惶?再說了他的話也并非沒有道理,功高震主,我本該想到這一節,皇上不管信與不信,總是心中埋下了種子;而且我這幾年也確實過于投入,沒有考慮到皇上的感受;皇上畢竟是皇上啊,我們始終都要在他的眼皮子下做事,我們以為天下是百姓的,皇上一定是認為天下是他一個人的,這便是矛盾所在啊?!?/br> 眾人默然,晏碧云輕聲道:“夫君不必煩惱,這樣的事又不是頭一遭,皇上會明察秋毫的,不會因為張堯佐和韓絳的一面之辭而如何;此事也給咱們提了個醒,夫君今后行事可以多站在皇上的角度想一想,盡量避免便是了?!?/br> 蘇錦點點頭道:“看來我們是真的要尋些后路了,哎,真累!” 趙虎道:“這回多虧了黃總管,想不到黃總管對公子爺倒是夠朋友,還巴巴的趕來報信?!?/br> 眾人點頭,蘇錦冷笑道:“夠朋友,哪有那么好的事,你們難道沒看出來么?” 眾人道:“怎么?” 蘇錦道:“黃培勝是皇上身邊的人,他跟我確實關系不錯,但是,絕對不會為我冒如此大的險,我和他的交情還遠沒到那一步;皇上何等精明之人,身邊的人和和什么人結交,同什么樣的人關系深淺他會不知道?黃培勝若是跟我真的交情深厚,甘為我冒險的話,那他早就被皇上宰了,皇上豈會允許身邊有耳目存在?” 眾人愕然道:“那他來這里作甚?難道是……” 蘇錦道:“如我所料不錯的話,應該是皇上故意叫他來探聽我的口氣,只有偽裝成通風報信者,才能套出我心里的話;所以剛才我將王朝訓斥了一頓,便是怕王朝說話不注意漏了話去?!?/br> 王朝羞愧的道:“對不住了公子爺,差點上了那閹奴的當?!?/br> 晏碧云思索道:“如果按照夫君所言,黃培勝奉皇上之命前來探聽口氣,豈不是說明皇上對夫君有所懷疑了?” 夏思菱道:“是啊,那豈不壞了,皇上對夫君起了疑心,定是相信了張堯佐的鬼話了?!?/br> 蘇錦冷笑道:“皇上對什么人都懷疑,又何況是我;張堯佐去不去,他都會對我懷疑;我甚至覺得他有時候連自己都懷疑;只不過皇上還算有涵養,他不會輕易的去捅破,他喜歡迂回,即便是他自己要做的事情,他也會暗示其他人替他去做,這就是他為什么要冒著眾人的反對提拔張堯佐的原因。你們以為他不知道張堯佐是個庸才?他心里清楚的很,正是這種人他才可以通過暗示他的行為達到目的,當年的杜衍,現在的張堯佐,都是這樣的人?!?/br> 野利端云道:“我就不明白,皇上為什么要這么做,他就不希望朝廷上下團結一心讓國家更加的強大富裕么?” 蘇錦道:“他當然想,而且他比任何人都想;但身為一個還算精明的皇上,他不僅希望他在位能夠四海升平四夷臣服,他還希望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功勞,當有人奪了他的功勞,他一樣會不舒服,這便是他性格中的矛盾之處?!?/br> 王朝等人聽不明白蘇錦要表達的是什么,晏碧云的話倒是給了很好的總結:“也就是說,皇上既希望國家富強百姓安樂,又想要大家都承認這是他的治理之功是么?奴家真是不懂,他已經是天下之主,又何須貪戀這些功勞,真是奇怪?!?/br> 蘇錦道:“這就是為什么有人無欲無求,有人爭名,有人多利,有人偏要名利雙收之故;就目前而言,皇上對我產生不滿之心那是肯定的了,但要說嚴重到什么程度,我覺得倒也無需太過擔心,他是在試探我的反應,如果我表現出絲毫的不敬,他會毫不留情的給我打擊,韓范等人先例在前,我絕不會懷疑他會另尋一個朋黨的帽子或者是什么其他的帽子給我扣上;想想真是心寒?!?/br> “夫君,咱們辭官不做算了,咱們家的身家,吃喝十輩子都不愁,何必受他的氣?!卑⒇偺煺娴牡?。 蘇錦微笑道:“天下之大,都是皇上的領土,他要找你麻煩,你做不做官他都會找你麻煩;再說了我還有不少事沒有做完,等我做完了自己想做的一切,我會想辦法的?!?/br> 眾人聽出蘇錦話語中似乎有隱退之意,均覺的吃驚,公子爺如日中天,正是大展宏圖之時,難道真的會選擇放手么?而且正如他自己所言,天下之大,又能去向何方存身呢? 第九八七章反制 (感謝馨格格的打賞。) 御書房內,黃培勝垂手立在書案邊,一五一十將去蘇府試探的情形說與趙禎聽,趙禎眉頭緊鎖,沉吟不語。 “皇上,蘇大人好像并非如張大人韓大人所言心有鬼胎,否則,老奴說了此事,蘇大人為何毫不生氣,也不做解釋,只說皇上自會明察秋毫,老奴看不出他有何激憤之色?!?/br> 趙禎的臉在燭光下忽明忽暗,吁了口氣道:“也許蘇錦根本就是無心之失,又也許他已經察覺到異狀,故而裝作寵辱不驚的淡定模樣,如果是前者到也罷了,若是后者,那倒教人著實擔憂了?!?/br> 黃培勝道:“皇上,老奴覺得,蘇大人不似那種侍功自傲之人,對皇上雖有不敬之處,但縱觀其言行,對皇上還是忠心耿耿的,皇上是不是多慮了?!?/br> 趙禎喝道:“大膽!你是說朕多疑么?這等事何時輪到你來下結論?蘇錦給了你什么好處不成?” 黃培勝趕緊跪倒磕頭,惶恐道:“老奴該死,老奴多嘴,老奴也是為皇上著想,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蘇錦是難得的相才,軍政上頗有些手段,皇上慧眼發掘其于草莽之中,不就是為了今日能用他為左右手,協理國務么?況且,關于蘇大人的奏報也大多是傳言并無實據,皇上又何必擔憂過甚?” 趙禎斥道:“當年是當年,現在是現在,人都是會變的,人心隔著一層皮,你可以看見他的動作聽見他的言語,又怎知他腦子里想些什么?再說朕又非故意尋其瑕疵,你瞧瞧,這是大臣們給朕的密奏,厚厚的一大摞,都是說民間對蘇錦如何愛戴,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在給他立生祠,建廟宇了,這樣下去,將朕置于何地?也許不出三年,天下恐怕真的如韓絳所言,只知蘇錦而不知朕是何人了?!?/br> 黃培勝道:“但這些事終歸不是蘇大人自己所愿,平民百姓的行為屬于自發自覺,總不能因此便怪罪于蘇大人吧?!?/br> 趙禎道:“確實不能怪他,但是焉知他不會因此產生其他的想法,太祖當年杯酒釋兵權,有人妄言什么高鳥盡良弓藏,但朕現在很理解太祖的行為,我宋室江山如何才能穩固,一則強國御外辱,二則安內除jian佞,太祖做到了這兩條,方能高枕無憂,如今朕卻是睡不安寢;朕承認,也許過于多慮,但是朕不能將江山社稷押寶賭注,一旦輸了,朕九泉之下何顏見列祖列宗?” 黃培勝明白了,皇上這是防患于未然,對于任何威脅到皇權的苗頭,皇上都不會聽之任之,就算是蘇錦,為大宋立下天大之功,在此事上也無回旋余地,那是底線。 “黃培勝,朕要你派人時刻關注蘇錦的言行,朕不要你捏造,但也不準你隱瞞,你要朕不信大臣們的話,那朕就信你的話,另外朕不得不告訴你,行事萬萬要小心,我大宋軍中將官大多出于蘇錦西北軍屬下,朕不想激怒蘇錦,從而鬧出事端來?!?/br> 黃培勝躬身答應,心中矛盾不已,他自然是忠于皇上的,但對蘇錦其實印象也不錯,皇上現在這么對蘇錦,以蘇錦的脾氣,一旦被他知道皇上在暗中的調查他,真不知道會鬧出什么事來。 數日后,蘇錦早朝上提出一項墾田返利的措施,以矯枉近來商業重于農事的弊端,群臣皆附議,趙禎卻一反常態的將之駁回,稱墾田經商乃民之自愿,朝廷無需以利相誘。 蘇錦心里明白,趙禎開始正式吹響對自己打壓的號角了,蘇錦對趙禎已經近乎絕望了,這個人外表謙和仁厚,實際上自私無比,而且多疑的很,當然這都是他身處的位置所決定的,但他既要國富民強,又擔心皇權式微,自己沒本事治理好國家,又擔心賢能的人搶了他的風頭,這就叫,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整個一個糾結之人。 當初的范仲淹和韓琦就是他這種心態的受害者,現如今輪到自己了,要說當初蘇錦對他還有些幻想的話,自打自己去西北苦心經營,他卻派人去查明珠城的中廂之事起,蘇錦便已經對趙禎失去了尊敬。 蘇錦之所以還要做這么多事情,完全是不想浪費自己穿越客的才能,有鑒于百姓生活困苦,民智愚昧麻木,蘇錦只想做一些應該做的事情,能夠讓百姓生活的好一點,民智稍微開啟一些,便已經是自己的夢想了。 而且身為華夏兒女,心中總是有個強國之夢,自己知道歷史車輪的軌跡,他不愿看到大宋最終被蒙元的鐵騎踐踏,被蠻夷之族將歷史糟蹋的面目全非,他能做的便是盡可能的讓大宋強盛起來,也許會改變歷史的走向,在西夏,在遼國,他都做到了這一點。 但蘇錦不是范仲淹和韓琦,他不會像范仲淹韓琦那樣逆來順受,被趙禎拋出去當替罪羊卻屁都不放一個,蘇錦的底線是,一旦趙禎想拿自己當猴兒耍,自己便立刻讓他付出代價;蘇錦暗自冷笑,自己來自一個壓根沒有皇上的地方,那里的人都知道,沒有人比其他人天生高貴,那一套天之子,授命于天的理論在蘇錦看來比立交橋下端著小凳子替人看手相的神棍們還要低劣。 蘇錦告病了,據說是cao勞過度,上了折子請求告假一個月,隨即便離開了京城。 張堯佐等人高興的差點蹦上天,蘇錦一走,他們便可以決斷朝中之事了,他們立刻趁著蘇錦不在的當口,提出出兵西夏,打擊西夏和回鶻吐蕃聯盟的設想;可現實卻是給他們一個大耳光,夏國派兵討伐回鶻的消息傳來,將那個不存在的聯盟的傳言擊得粉碎;同時針對傳言的夏國將鐵器拿來和回鶻吐蕃交易之事,夏國派使者前來,列了一長串的物品清單,隨著清單帶回的是幾年來所有從宋國交易給夏國的農耕鐵器,夏國的意思很明顯,你們給我們的東西都在這里,別在冤枉我了。 夏國使者還帶來了野利太后的信,請求關閉兩國鐵器換戰馬的交易,免得有別有用心之人從中挑撥鼓吹,強調了夏國永為大宋屬國的事實,請求趙禎不要聽信謠言。 張堯佐被趙禎大罵一頓,覺得臉面無光;一個月后,蘇錦依舊未回京城,送來折子說,病情并未好轉,依舊要將養一個月。 趙禎派人去探病,結果發現蘇錦呆在在明州海邊的一棟豪宅里,天天和一干好友游山玩水出海觀景,過的不知多么自在逍遙,趙禎氣的鼻子都快歪了,傳了口諭言辭激烈的訓斥蘇錦,要求他急速返回京城。 蘇錦不為所動,干脆上折子告病辭官,朝廷上下震動,大小官員絡繹不絕的往明州去求見蘇錦,請他收回成命,因為在蘇錦不在的這兩個月里,發改司主使李重也告病了,原本井井有條的各項政務,一下子沒人接手了,蘇錦和李重搞得那些東西別人又統統不懂,趙禎發了狠心讓張堯佐暫時代管,張堯佐哪里會搞這些,當月國庫債券有三千萬貫到期,購買投資的商賈們跑到發改司衙門討要,張堯佐頓時傻了眼,他壓根就不知道這錢從哪里出,也不知道蘇錦用來辦大事的錢是如何融資,如何運作。 商賈們本來就是沖著蘇錦去投資的,這一下都炸了鍋,鬧鬧哄哄的吵得沸反盈天,張堯佐無奈,只得向趙禎坦誠無能為力。 趙禎不肯低頭,他雖然沒有同意蘇錦的辭官之請,但卻不斷的調派人手處理蘇錦離去引發的恐慌,不惜動用國庫存銀,將商賈的國債墊付償還。 第九八八章反制 接踵而至的消息讓趙禎更為措手不及,西北四路派人來討要下半年的俸祿,說蘇大人已經不再支付四路兵馬的俸祿和糧餉,因為蘇大人說他已經辭官了;緊接著西北的馬場也來要錢,說蘇大人不再提供為朝廷擔負飼馬的精料既相關費用;再接著兵器司上折子說蘇記礦山停工休息,鐵器石炭暫停銷售,下半年的盔甲兵器無從著手;再接著發行大宋全境的明珠報???,最后一期上隱晦的透露出蘇大人一心為國cao勞成疾,卻為人所猜忌的意思來,一時間全國震動,輿論如沸。 人心開始浮動,有消息開始謠傳,蘇大人辭官后,原來主持的政策都將會被廢除,這樣一來,更加引發的百姓的恐慌,人們如驚弓之鳥,到處打聽內幕消息,因為發改司的政策一旦廢除,很多人將一夜回到貧困的從前,鼓勵經商讓很多人脫離了土地,鼓勵開墾讓很多人有了自留地,國道和水利建設潤資了近三億貫的國家債卷,這些蘇錦在朝中自然是處理的水潤幼滑,蘇錦一下臺,可找誰去? 趙禎怒不可遏,朝廷上下鬧哄哄的全無章法;晏殊老邁,也沒有精力和辦法去處理,張堯佐等人根本沒本事和威望去處理,這幾年財政大事和基本的利民建設政策都是由蘇錦和李重兩人通過發改司發布,其余人也根本不懂如何運營,這兩人一告病,政事一下子便成了吊毛炒韭菜——亂七**糟。 趙禎如何不知道,這一切都是蘇錦在對他示威,朝廷上下的言論也漸漸對自己不利,很多官員不知從何種途徑得知張堯佐和韓絳讒言蘇錦之事,均為蘇錦打抱不平;蘇錦的功勞對這些官員而言只能仰望,難以企及,沒想到皇上竟然會對蘇錦懷疑,兔死狐悲,眾人不免為蘇錦感到委屈,雖然沒人敢公然談論,但辦事上卻大多消極怠工,無精打采之極。 趙禎派晏殊去勸了蘇錦幾次,蘇錦不是請他嘗海鮮,便是請他去海邊垂釣,關于政務只字不提,晏殊知道蘇錦的脾氣,睚眥必報倔強到底,皇上的面子都不給,自己的老臉更是不值一提。 晏殊自覺愧疚,加之年事已高,新年一過,隨即告病致仕;這一下雪上加霜,朝廷連倒兩座大山,朝中更是無重臣主事;趙禎欲啟用夏竦,但夏竦居然拒絕了,想來也是因為蘇錦之故。 張堯佐讓張貴妃在皇上耳邊吹風,要謀求宰相之位,趙禎正在氣頭上,他可不笨,他知道可以讓張堯佐攪攪局,但這樣重大的位置決不能讓無能之輩擔當,張貴妃剛說了幾句,便被趙禎踹下了龍床,哭的昏天黑地。 形勢越來越混亂,趙禎心中雖痛恨,但他不得不低頭,蘇錦稍微一發力,他便知道整個大宋的命脈便掌握在蘇錦手中,無論是軍事物資還是財政資源,蘇錦足以讓他手中的社稷倒退十年,想想十年前百姓饑荒,流民遍地,盜跖橫行,外敵入侵滋擾的情形,趙禎不禁不寒而栗。 無論趙禎心里多么的不愿意,他也要向蘇錦低下頭顱,他只能先穩住蘇錦,然后找機會,而且是最適當的機會,才能將蘇錦這座塊壘從心中移除,如果說在蘇錦告病的這兩個月之前,他對蘇錦還只是忌憚和嫉妒的話,如今的趙禎對蘇錦的感覺便是恐懼,必須要除之而后快了。 皇佑五年二月初三,早朝上趙禎第一次正面面對目前的危機,他也第一次主動在早朝上問群臣該如何平順目前的混亂局面,以及晏殊致仕之后的相位人選。 沒有人給他答案,滿朝文武一片死寂,趙禎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心里都在想蘇錦的事情,誰也不愿當出頭鳥。 寂靜中,開封府權知包拯上前奏道:“皇上,相位之選只有一人可用,其他人均無力擔此大責,此人便是蘇錦;眼下亂局,蘇大人只要回歸,立刻便可平息,還請皇上為了社稷之重,禮賢與人,不要受營茍之輩的挑撥;大宋能有今日,不僅是皇上英明,還需要臣子戮力同心,眼睜睜看著大宋亂成一團,皇上您需要自省啊?!?/br> 也只有包拯敢叫皇上自省,也只有他敢這么說話了,趙禎沉默不語,半晌方道:“朕不知蘇錦為何辭官,朕自認待他不薄,除蘇錦之外,朝中再無他人可替了么?” 包拯暗自嘆息,皇上這時候還死要面子,實在是不明智,尊嚴不是自己要來的,而是別人給的,如今此事一出,皇上威嚴掃地,還不如趁此機會搏個謙遜的美名為好,偏偏還要說這種話。 “皇上自行斟酌,臣只有此奏,皇上若覺得他人可替,可忽略臣之言?!卑幌攵嗾f了。 大慶殿上下尷尬萬分,從沒有哪次朝會氣氛如此尷尬,也沒人愿意多說話,不是沒事可奏,所要奏議之事太多,發改司停擺之后,大小事務堆如山積,這些事誰又能解決的了呢? “好吧,朕愿意親自去請蘇愛卿出山,包愛卿可愿意隨朕前往?”趙禎終于不再掙扎,強烈的屈辱感涌上心頭,他幾乎要當庭咆哮了。 “臣愿意隨駕前往,皇上圣明?!卑?。 張堯佐尖著嗓子道:“蘇錦的架子也太大了,這還是人臣么?這樣的人如何能入朝?君臣之倫何在?皇上,您不能低這個頭啊,否則還有何權威可言?” 包拯怒斥道:“張大人,禮賢下士古來有之,豈不聞三顧茅廬之事?再者說,你有何資格在此說話?說到底此次風波皆是你進讒言所致,你這等小人,我大宋正在蒸蒸日上之時,蘇大人殫精竭慮為國cao勞,你這等小人在后面捅刀子,你到底有何企圖?說起來老夫便氣不能抑,我恨不得食汝之rou,喝汝之血!” 包拯越說越氣,往張堯佐身邊欺近,張堯佐嚇得后退道:“你待怎地?皇上在此,你想如何?” 包拯將手中的玉笏丟向張堯佐,正砸在他的頭上,張堯佐頭上見血,那玉笏也摔成兩半,張堯佐哎呀一聲坐倒在地上叫道:“包拯殺人啦,包拯殺人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