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江畔阻擊
接下來的五天,傅宗龍經歷了人生中最為漫長的噩夢,攻陷大昌的賊軍迅速向西急進,先克開縣,后陷新寧,接著強渡通川江,僅耗時不足兩個時辰便占領達州。 官軍折損兵馬不下五千,三城被掠錢糧無計,由于賊軍需要迅速轉進,以甩開身后的追兵,所幸城內百姓并未遭到大規模的屠戮。 如此短的時間,便將偌大的夔州府從東到西徹底打穿了,讓傅宗龍大吃一驚,內心更是不寒而栗,若非有兩位同僚鼎力相助,單憑手里的川兵,根本無力對抗如此強悍的賊軍。 而后,賊軍先過果江,后渡巴江,繞過營山,打算在“鄧家渡”過嘉陵江,然后直取誠都東南方向最大軍事重鎮南充,得手之后便一路南下,力爭奪取鍾慶,再東進殺回湖廣。 如若該計劃得逞,將把泗川及湖廣的所有官軍兵馬把玩于鼓掌之間,而且由于川兵孱弱,不堪一擊,己方屢戰屢勝,士氣高漲,很多賊軍將領都希望再多逗留一會兒好撈些錢糧。 不過為首的羅汝才與張獻忠均認為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大軍就在身后窮追不舍,義軍已經連勝五陣,沒必要在這個時候貪得無厭,當須見好就收,否則將萬劫不復。 已經成了官軍細作的薛成才將義軍首領們商議的大致計劃遣人轉給了賀人龍,賀人龍等秦軍四總兵所轄皆為馬卒,且兵力不足五千,尚不具備與賊軍進行決戰的實力。 于是他們便將情報與東線的四總兵楊御藩、牟文綬、唐通、姜名武,以及川軍將領秦良玉和張令相商,經過反復權衡,最后決定在鄧家渡設伏。 由于攻城耗費時間頗多,讓在后方追趕的官軍有了反超,乃至在前方截擊賊軍的機會,實際雙方已經處于齊頭并進的位置。 而且官軍處于南側的“內圈”,只要賊軍按照計劃攻打南充,必然要比官軍多走些路程。 由于各地接連失守,負責追擊的諸多總兵官也意識到己方不能再“光追不打”了,追擊千里卻寸功未立,或有“養寇自重”之嫌了。 在與川軍會師之后,官軍也有了與賊軍一決勝負的實力,秦軍約四千馬卒,東軍約一萬一千,川軍兩部約三萬五千,總兵力達到五萬。 對面的賊軍,根據薛成才的了解,兵力最多不到兩萬,雙方兵力對比已達到兩倍半,官軍占有,且具有情報優勢,得到線報之后,南充守軍也加強了防御。 賊軍選擇在鄧家渡這里渡江,也是問過當地人的,嘉陵江流經此地時正好呈現出一個“幾”字灣,鄧家渡就是一塊水滴形的沖擊平原,或者說是三面環水的半島。 此段江水趨于平緩,而且水深不大,可供大軍快速橫渡,且南向不遠便是戰略重鎮南充,非常適合賊軍實施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官軍搶先半天時間,在鄧家渡布陣,張令部的五千兵士戰力較弱,被安排在對岸的鄧家渡半島進行防御。 為防止賊軍在其探馬發現官軍在此設防之后,選擇轉戰他地,或者提前在上游渡江,秦軍的四千余馬卒也被部署在西岸,隨時準備擊殺在附近渡江之敵。 留在東岸作戰的是由秦良玉所指揮的三萬白桿軍和東線四總兵所部,總兵力四萬有余,相當于賊軍的兩倍,即使得不到秦軍馬隊的支援,自保也問題不大。 等到義軍大隊人馬于五月十三早上出現在鄧家渡東北方向位于對岸位置的燕子窩時,陡然發現面前出現了大量的官軍,貌似對方已經在此地恭候多時了。 想折回去已經不大可能了,身后的追兵已經大幅度縮短了與他們的距離,洪承疇派出的五千馬卒距離義軍負責斷后的部曲還不足十里。 在其身后便是由洪承疇、孫傳庭、傅宗龍所統率的九萬余官軍,正以漫山遍野之勢向義軍席卷而來。 “驢球蛋!這定然是有人泄漏機密!” 看到官軍嚴陣以待,似乎早有準備,“整十萬”黑云祥立刻意識到首領里面必然有叛徒,這個進兵計劃只有當時商議的首領知曉而已。 “哎?‘一條龍’呢?” “掃地王”張一川陡然發現前來相會的首領里好像少個人,想了半晌,才對上號,原來沒見著“一條龍”。 “必然是他走路風聲!說不定早已成了官軍的細作!” 張文秀由此推斷出薛成才倒向官軍,起碼明面上的理由是很充分的。 “……速速派人去找!” 羅汝才面沉似水,在情況尚未核實之前,他也不好說什么,畢竟“一條龍”是他帶來的。 “報~!適才有人見到‘一條龍’帶著麾下士卒向東疾馳!”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得令出去尋覓薛成才的手下便回來稟報了一個不那么利好的消息。 “若能生擒此賊,必要將其碎尸萬段不可!” “混世王”武自強最痛恨別人背叛自己,若是自己背叛別人,那就另當別論了。 “當下莫要分心此事,當須先行想出對策,方可解除此等大患!” 張獻忠可沒心情關心已經見不到人影的“一條龍”,再在此人身上浪費時間的話,身后的一群追兵就要將己部吞沒了。 “大哥以為該當如何?” 黑云祥沖鋒陷陣可以,痛罵薛成才也行,但論排兵布陣就不是他的強項了,只能聽聽“曹cao”的看法和見解。 “……當面之敵雖多,不過以羅某看來,能趕在義軍之前設防,多半為川兵,戰力難以與身后洪賊、孫賊所率兵馬相比。額軍若能先發制人,迅速擊潰當面之敵,渡江至西岸,或可轉危為安!” 羅汝才是不想與洪承疇或孫傳庭所部進行鏖戰的,據他估算,身后的追兵起碼有五六萬之多,是義軍的三倍左右。 刨去這些天來的戰損與傷病,眼下義軍可戰之兵也僅有一萬五千多而已,面對三倍于己的官軍,委實沒有必勝之把握。 “大哥所言有理!” 黑云祥第一個表示贊同,經過這些天來的實戰積累,他發現川兵是異常的好打,就跟紙糊泥捏一般弱小,否則義軍也不會在這些天屢戰屢勝了。 “額也認為當須如此!” 張一川緊跟著附和,跟孫狗賊打仗,初戰就被打光了步卒,次戰差點喪命于山谷,再跟這狗賊玩下去,只怕自己的性命就要玩沒了。 “沒說的!額跟大哥走!” 武自強就擅長仗勢欺人,恃強凌弱,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他可不想跟身后那倆大殺才硬碰硬,殺敗當面的川兵再好不過了。 “……那邊按‘丞相’所言行事吧!” 其他首領都同意了,張獻忠在權衡利弊得失之后,也就沒有歧義了,這時候分兵進軍也要被官軍圍追堵截,還不如破釜沉舟,孤注一擲。 眾人商定,便各率本部人馬迅速南下,待兩軍對壘時,諸位首領來到陣前,向對面眺望,只見四個五千人左右的大陣最為醒目。 “吾視川兵猶如糞土!唯懼女賊之白桿軍也!” 張獻忠放下千里鏡,橫刀立馬,捋著長須,不以為然地評價,在他看來,對面那軍陣也就是個樣子貨而已,戰力遠不如白桿軍,所指的“女賊”便是秦良玉。 “八大王”排出了兩個兩千人的步陣,每個步陣之后還有一千馬卒負責沖陣,步陣由張化龍與王定國指揮,馬隊由馮雙禮與王自羽統率。 三子張文秀自率一支千人馬隊負責接應,張獻忠認為如此安排算是萬無一失了,因為并未瞧見對面有類似白桿的武器,其旗號也是“楊”字,故而不認為當面之敵可以對抗義軍。 羅汝才、黑云祥兩部人馬在張軍右翼,張一川與武自強兩部則負責左翼安全,如此全軍壓上,眾志成城的話,川軍在奮勇殺敵的義軍面前自然必敗無疑。 眾人都同意先行對付川軍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本地的土兵并未裝備那種一次齊射便能殺傷數百士卒的犀利火銃,否則義軍也要繞道而行了。 “八大王”等首領坐在馬上觀望了半晌,都沒瞧見有類似的跡象,根據前番的作戰經驗,川軍還真可能都沒列裝此等火銃,這就大大的放心了。 于是,在張獻忠與羅汝才等人的喝令下,鼓聲大作,號角齊鳴,義軍將士口中疾呼“殺!殺!殺!”邊喊邊進,可謂氣焰熏天。 以步陣推進的方式向對面不足一里的官軍壓了過去,等到兩軍短兵相接,再放出己方馬隊,便可一戰而定了。 “母親!賊軍將至!” 一名盔明甲亮的中年將領見到賊軍毫無懼色地將己方逼近,眉頭緊鎖,急忙請示身邊的白發女將。 “不急!我軍長于近戰,短于追擊,賊軍如此行事,便是自投羅網!” 得益于某太子的旨意,白桿軍已然不是之前窮困潦倒的悲慘模樣,如今糧餉充足,又將鍾慶囤積的軍械裝備至全軍,讓秦良玉大感欣慰。 為了誘敵深入,秦良玉還特意向楊御藩借來了數面將旗,用來掩人耳目,且命全軍士卒將白桿長qiang用樹葉、藤條等植被覆蓋上,避免讓賊軍提早覺察到。 兒子馬祥麟倒是說的在理,白桿軍若有一萬,賊軍或可試探,白桿軍若滿三萬,若非指揮失當,則必敗等數之賊。 如今在嘉陵江東岸防御的官軍有四萬多,而面前的賊軍僅有己方的一半左右,若不是示弱的話,只怕賊軍可能繞路而行。 白桿軍多步少馬,全軍馬卒不過兩千,追擊賊軍絕非明智之舉,只能采取陣戰誘敵深入之策,方可大敗賊軍。 “我當是誰?原來是獻賊!” 秦良玉見到對方的大纛旗上繡著一個碩大的“張”字,想來在諸多賊首之中,也僅有張獻忠而已。 在五年前,正是張獻忠攻陷奉節,聞聽白桿軍馳援而來,便率部不戰而走,恰巧撞上回援的馬祥麟,結果被母子倆部前后夾擊,敗退至湖廣。 如今在此地狹路相逢,可謂冤家路窄,不知“故地重游”的張獻忠發現當面之敵居然是白桿軍,而且數量如此之多,會作何感想…… “母親若要擒殺此賊,孩兒愿身先士卒!” 馬祥麟麾下就是全軍的兩千馬卒,也只有這支部曲可以追上張獻忠的潰兵。 “獻賊狡猾,我兒務必小心行事,是役若能聚殲獻賊步卒,為母便甚感欣慰了!” 秦良玉并沒有奢望可以一戰擊殺張獻忠,只要能夠斷其雙臂,聚殲掉賊軍步卒,她就非常滿意了。 白桿軍的戰力不低,面對士氣高漲的賊軍也不會懼怕,然而其他各部的官軍戰意如何就難料了。 鑒于往昔的諸多不快之事,秦良玉只能讓己部浴血奮戰,他部如何就無暇多顧了,能夠齊心協力圍殺賊軍自然更好。 白桿軍左翼為楊御藩、姜名武所部,右翼為牟文綬、唐通兩部。如此安排是因為前二者麾下多為南兵,擅泳者居多,所以靠近江邊迎戰賊軍。 秦良玉并不確定賊軍是否會下決心與官軍死戰到底,是選擇強行渡江,還是見勢不妙就向東南方向逃竄,得交鋒之后才能知曉。 “川中之官軍不堪一擊!兄弟們跟額沖!殺翻狗官兵!” 張化龍騎在馬上高聲呼喊,用來鼓舞士氣,希望一鼓作氣,將面前的官軍大陣殺到崩潰,這樣才能避免遭到前后夾擊,尤其是身后的洪賊與孫賊是極其可怕的家伙。 “殺!殺!殺!殺!” 受到屢戰屢勝的影響,“八大王”麾下的四千步卒打了雞血一般,向官軍步陣一路狂奔而來,誓要一舉將對方殺得屁滾尿流不可。 在眾人看來,川兵確實就跟首領們說的一樣,完全沒有戰意,見到義軍,要么掉頭就跑,要么裝模作樣招呼幾下就鳥獸四散了。 想來面前這支部曲也就是那么回事,所謂的大陣就是個嚇唬人的玩意,真到了以命相搏的時候,還不是要奪路而逃。 兩百步! 一百步! 五十步! 干! 居然放箭了…… 白桿軍以長qiang兵為本,但并非拘泥于此,也是配備了相當數量的弓箭手的,倒是少有裝備重型火銃而已。 面對突如其來的箭雨,義軍這邊被打得猝不及防,瞬間便有不下百人應聲倒地,還以為沖過去就能砍瓜切菜了,沒想到對方居然如此陰險??磿呐笥?,你可以搜搜“藍色中文網”,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