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川東失守
商定當下的轉戰方向之后,兩股義軍便合兵一處,向西南方向急行軍,目的地是川東重鎮大昌。 轉戰四百里之遙,還都是山路,前行著實艱難,但對義軍來說,目前形勢嚴峻,若想反敗為勝,必然要在暴明的薄弱之處有所作為才行。 不過聽說川兵孱弱,好打得很,巴蜀富饒,錢糧充足,只要破城,銀子與女人盡可取之,這才讓將士們牢sao滿腹的消極情緒有所緩解。 四天之后,大軍便抵達了位于大昌東南部的橋頭堡——觀音巖,此地由官軍副將邵仲光領兩千人馬駐守。 然而就像義軍上下聽說的那樣,川兵士氣低落,紀律散漫,在義軍的猛攻之下,稍作抵抗便全線崩潰了,直接將這座水寨拱手相讓。 這讓身后負責追擊的八位總兵官始料不及,沒等他們率軍與當地守軍來個前后夾擊,守軍便已經在賊軍的重拳打擊之下,煙消云散了。 其中也有判斷失誤的原因,賊軍合兵進軍之后,尾隨追擊的官軍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 秦軍的四位總兵官引四千馬卒在前,而楊御藩、牟文綬、唐通、姜名武等領萬余馬步軍隨后。 然而觀音巖的迅速失守讓追擊賊軍的官軍極為震驚,他們還打算在雙方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從背后殺出,繼而重創賊軍。 沒想到賊軍只攻了一次,此地的守軍居然就不想據守,主動放棄營寨,選擇落荒而逃了,簡直令他們感到不可思議。 翌日,賊軍在初戰告捷之后,并未就地修整,反而是趁著士氣正旺,打算圍攻西北方向的軍事重鎮大昌。 但讓羅汝才、張獻忠等人沒想到的是,此地守將張奏凱聽說觀音巖失守,賊軍數萬大軍直撲自己這里,居然嚇得帶著五千守軍放棄城池,跑到山上去避戰了。 這使得義軍不戰而勝,兵不血刃地奪取了大昌,將城內的錢糧搜刮一空,甚至連百姓都懶得屠戮,便帶著大量戰利品從此地撤離。 取代前任巡撫邵捷春的傅宗龍就坐鎮與大昌不足百里之遙的奉節,接到戰報頓時暴怒不已,要立斬這兩個怯戰之將。 旋即命令總兵方國安率本部五千兵馬,力爭迅速奪回被賊軍攻陷的大昌。由于賊軍進兵迅猛,等到方國安率部抵達大昌時,此城早已被兩大都帥所部收復。 傅宗龍也知道方國安所部戰力有限,很可能被賊軍擊敗,但當下必須如此這般,否則等到川東大片地區失守,自己固守奉節便是笑談了。 更何況奉節有瞿塘關作為依托,此處乃至天然屏障,歷來易守難攻,縱使數萬賊軍來犯,只要固守待援,便可令賊軍無可奈何。 由于前任總兵官羅尚文侵占糧餉,導致方國安麾下的人馬長期受制,兵器簡陋,衣著襤褸,盔甲稀少,即便剛剛有所補充,也的確難堪大用。 方國安率部到了大昌之后,對于向西追擊去往開縣方向的賊軍就不那么主動了,馬卒跟步卒一個行進速度,完全是在消極抗命。 傅宗龍此時所能倚仗的就只有由一品誥命夫人、都督同知、太子太保秦良玉所率領的兩萬白桿軍,以及張令所部的人馬了。 在蜀王被錦衣衛帶走之后,蜀王府邸里囤積的所有錢糧也暫時重做軍需物資了。 由于巴蜀只有一個藩王,最近的瑞王朱常浩也在漢中,所以經過數百年的積累,從蜀王府及隸屬于蜀王朱至澍的宅院里的錢糧全部被搬運一空。 清點之后幾乎可以養活整個川中的兵馬了,年已六十六歲高齡的秦良玉便得益于此,在圣旨的特批下,得以將白桿軍擴充到兩萬。 加上秦良玉自行招募的一萬溪峒土兵,總兵力達到三萬。白桿軍也是整個南方地區,唯一一支被朝廷允許大規模擴編的官軍。 在朝廷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一萬兵馬,秦良玉認為并無不妥之處,圣旨寫明自己可以將所部的作戰兵力增至兩萬,負責運輸糧草的輔兵另算,這暗示就很明顯了。 從新任泗川巡撫傅宗龍那里領到了三十萬兩餉銀以及五萬石糧草之后,老將軍在自己財力允許的范圍內,將所部兵馬規模擴充到了一個較為可觀的水平。 由于秦家世代忠良,為大明南征北戰,戰績彪炳,且秦邦屏與秦民屏先后在討伐東虜與進剿反賊時戰死沙場,故而某太子才特意賜予了秦良玉比傅宗龍的品級還高的官職。 其子馬祥麟以及侄子秦翼明、秦拱明三人均被封為總兵官,秦佐明與秦祚明晉升為副將,孫子馬萬年、馬萬春被封為游擊。 某太子賜予秦良玉尚方寶劍,武將之內,不論何人,甚至總兵官,只要被其視為進兵遲緩,或臨陣脫逃,皆可先斬后奏。 白桿軍每到一處,可獲得兵器及糧餉方面的優先補充,各地官員必須預計積極配合,違令之人,一旦被核實情況,均嚴懲不貸。 對于秦良玉一部就拿走了接近三成的餉銀,傅宗龍也認為并無不妥之處,放眼整個川中,唯一能征善戰的部曲,也就要數白桿軍了。 倘若自己手里沒了這張王牌,光靠他部那些毫無足恃的兵馬來拒敵,賊軍一旦入川,便如入無人之境了,屆時官位不保,腦袋也保不住了。 到任之后,接到某太子指示的傅宗龍在了解了川東的情況之后,結合賊軍可能入川的方向,進行了富有針對性的部署。 主要是在長江沿線以及誠都一帶設防,前者是防御川東,后者則是要防御腹地。 尤其是要將精銳部署在川東地區,避免該地區的各州府遭到賊軍的大面積攻占。 之前傅宗龍的部署是邵仲光領兩千人馬守觀音巖,張奏凱率五千士卒守大昌,方國安部據守奉節,秦良玉的白桿軍進駐云陽,張令所部防守萬縣。 可是觀音巖與大昌的迅速失守讓坐鎮奉節的傅宗龍瞬間感到措手不及,賊軍攻打觀音巖用了不到半個時辰,拿下大昌更是兵不血刃。 原本傅宗龍的計劃是只要這兩個地方的守軍固守待援,能夠阻敵三天,最多三天,上萬援軍便會趕到為其解圍。 但是邵仲光與張奏凱這二位的表現顯然有負巡撫的重托,一個只是裝模作樣的招呼一會兒便潰敗下去了,另外一個連打都不打就率部跑路了。 無奈之下,傅宗龍只好派出飛騎,將前方的戰況迅速告知秦良玉與張令,讓兩人從云陽和萬縣出兵,對深入川東的賊軍進行圍追堵截,務必不能使其推進至南充一線。 本來傅宗龍還想說阻敵于達州以東地區,可一看地圖,從時間上來掐算的話,賊軍說不定已經過了馬家寨,再穿過彭溪便是開縣。 開縣以西是新寧,新寧的西北方向便是達州,傅宗龍估計官軍是來不及阻止賊軍進攻達州了,能在閬中與南充一線遏制住其攻勢就相當不錯了。 其他各部的戰力孱弱,主將更是畏敵怯戰,眼下傅宗龍所能指望的就是三萬白桿軍以及張令所率的五千兵馬了。 傅宗龍原先的計劃是主動防御,讓白桿軍作為機動部隊,對進攻某處節點的賊軍進行攻擊,但之前的計劃都因為戰況的變化而化為烏有了。 本地的官軍從主動防御變成了被動追擊,而且必須要比賊軍的推進速度更快才行,否則真讓賊軍過了嘉陵江,逼近誠都,那里可是沒有多少守軍來防御的。 在連續得到兩個猶如晴天霹靂般的壞信息之后,傅宗龍總算是得到了一個令自己甚感安慰的好消息,那便是秦軍與洪承疇麾下的上萬兵馬也順勢入川,尋殲賊軍了。 除此之外,孫傳庭與洪承疇在近百里的后方引領近十萬大軍,不日將至,打算與傅宗龍聯手,竄入本地區的賊軍在巴蜀一帶悉數殲滅。 這讓以為自己獨木難支的傅宗龍不禁豁然開朗起來,有了十萬大軍的鼎力支持,想要圍追堵截,乃至聚殲掉接連攻城略地的賊軍就不是空談了。 不到三天,雙方在竹箘坪會師,洪承疇攜馬科、馮舉、楊國柱、劉國能等四總兵前來,留李萬慶駐防谷城,苗有才駐防樊城,羅岱駐防襄陽。 孫傳庭則帶著白廣恩、擊斃白貴的龍在田,以及率部趕至的榆林總兵、羌漢總兵趙光遠赴約,留孫顯祖、李守榮、薛敏忠、祖大弼等四總兵收拾均州一帶的賊軍。 洪承疇所部人馬較多,大致有五萬五千余人,孫傳庭所率人馬較少,可也達到三萬五千,總計不下九萬官軍,連營十余里。 相比之下,只有傅宗龍較為尷尬,在當眾處斬了失守防區的邵仲光與張奏凱之后,收拾兩部人馬,加起來不過七千人而已。 方國安所部已經裝模作樣的西去追擊賊軍了,可傅宗龍對該部期望不大,暫時只能仰仗遠道而來的兩位同僚了。 “二位少保,在下打算在閬中與南充一線阻擊賊軍,若是追擊迅速,或可與其在營山一帶交戰!” 見面之后,鑒于觀音巖與大昌相繼失守,傅宗龍也不打算,也不敢在兩位知兵的同僚面前說本地官軍可以固守達州了,萬一達州真丟了,那就顏面掃地了。 “……不知此一線兵力如何?” 孫傳庭看過地圖之后,便詢問起來,以賊軍的攻勢以及本地兵馬孱弱來推測的話,光憑守軍只怕收不住這條防線。 “閬中有羅萬象所部兩千人馬,南充有韓光榮所部兩千兵馬,南部與蓬州各有劉貴與譚繹的千余士卒,方國安已率本部五千兵馬前去追擊賊軍,秦良玉與張令亦分別從云陽與萬縣向北出擊?!?/br> 這么一算川中地區對付守軍不下一萬兩千,加上傅宗龍親率的就接近兩萬了,但分攤到細長的防線上,那就真不夠看的了。 “不知閬中至南充一線的守軍可固守幾日?” 洪承疇一聽,心里就涼了半截,每地要有四五千守軍還行,只有一兩千,那根本無法阻止賊軍的猛攻,這完全就是一條紙糊的防線啊。 聽說駐守大昌的張奏凱帶領本部五千人馬居然不敢迎戰賊軍,直接跑路上山躲避,可想而知川兵是何等的不堪入目。 “……或可抵擋兩三日吧!” 傅宗龍被問得無比尷尬,也不好往多了推測,只能說了一個較為符合現實的時限,這還是在守軍不會主動脫逃的前提下。 “嗯!” 洪承疇也清楚這位同僚的處境,換成自己,縱然計劃周密,指揮有方,可手下都是一群貪生怕死之徒,怎么可能擋住窮兇極惡的賊軍呢? 固守兩三日興許還是往多了說,閬中、南部、蓬州、南充這四處重鎮,每一處都抵擋不住賊軍的進攻,而且是一點突破,便會全線崩潰。 “但愿可以阻賊于此道防線!” 孫傳庭從薛成才那里得到的情報與傅宗龍揣摩的大致相近,賊軍確實打算進攻開縣、新寧、達州一線,之后的目的地暫時還不得而知。 只要賊軍侵占達州,就只能選擇繼續西進,進攻誠都,或者北上廣元,進而出川入陜。孫傳庭是不相信賊軍會取道重慶,繼而攻入饋州的。 兩位都帥與一位巡撫經過簡單商議,便不打算再在此地耗費時間,在合營之后,立刻宣布西進追擊賊軍。 由本地馬卒帶隊,先行出發五千精騎,力爭縮短與前方尾隨賊軍的八位總兵官所部取得聯系,然后伺機從側翼包抄賊軍。 這樣跟在賊軍屁股后面追擊,若是賊軍攻城消耗不少時間倒還好說,守軍都像大昌這樣,賊軍可以盡取城內錢糧,又不花甚子時間,那對官軍的形勢便不容樂觀了。 傅宗龍此前已經嚴令各地守將率部固守防區,若有怯戰潰逃之行為,定要嚴懲不貸,可是川中的將領都畏敵如虎,根本不拿巡撫的命令當回事。 有了邵仲光與張奏凱這兩個混帳,保不齊往后不會出現第三個違抗軍令之人,對于能否在閬中與南充一線成功阻擊賊軍,傅宗龍也心里沒底。 跟兩位同僚談的內容都是他所擬定的計劃,先頭在川東防御賊軍的計劃也如期實施了,效果堪稱一塌糊涂,連給朝廷上奏的戰報,傅宗龍都不知如何下筆…… 明末黑太子9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藍色中文網”,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