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利益均沾
雖然有高高長長的煙囪用來導煙,可爐子周邊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嗆人,小內侍被嗆得掩口咳嗽,又不敢大聲咳出,還得照顧爐子里的火勢,忙得實在不亦樂乎。 但生火就是如此,哪有一點都不冒煙的,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了,恭順侯吳惟英及時奉上一記馬屁“此爐生火如此迅速,火勢兇猛,必定構造精妙,殿下心靈手巧,臣敬佩直至!” 其他六只勛貴也旋即交口稱贊起來,雖然有夸大其詞的意思,可部分說地倒是實情。 既然這七家都愿意合作,也拿出了十四萬兩銀子,自己也就沒必要繼續藏著掖著了,幺雞將實情和盤托出“諸位愛卿,這爐子再普通不過,奧妙全在這煤上!先將煤塊碾成煤粉,再把適量的水摻入煤粉里,將煤粉攪拌成糊狀,用模具做成圓柱狀,中間插入七根木棍,帶凝固之后便會留下孔洞,此便是‘蜂窩煤’,放入爐內之后,在風力的推動下,火苗將沿孔洞上竄,助漲火勢增大,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過。跟包餃子一樣,只要潛心研究,自然會得償所愿!” “蜂窩煤”這玩意一點都不難,做牛rou拉面的大廚們現在就用蜂窩煤在東宮的院子里做飯,四五分鐘之內,爐溫便可升至三百度以上。 不然指望普通柴火給爐子慢慢升溫,那可真是讓某太子好等了,一群人直接轉入大眼瞪小眼模式了…… 新城侯王國興聽得連連咋舌,明白其中奧秘之后便贊嘆道“原來如此,殿下聰明絕頂,一番話令臣茅塞頓開,此‘蜂窩煤’實乃巧奪天工之物也!” 聽太子所言,這“蜂窩煤”做起來很容易,可就是沒人想到,確如同包餃子,知曉過程倒是不以為然,可若是蒙在鼓里,那便是百思不得其解了。 幺雞告訴他們“蜂窩煤”的制作原理,其目的就是要讓他們不能閑著“諸位愛卿可在京城城內或城外設立一處加工廠,專門用來碾磨煤塊,攪拌煤粉,大批量制造蜂窩煤,經過大約五至七天的晾曬,便可上市銷售了,這銀子賺起來當是不難吧?” 買塊地皮,蓋個簡易廠房,弄幾部石磨,雇些壯漢和牲畜,再找木匠把模具搗鼓出來,這事就算齊活了,貌似這是成產流程最為便捷的能源類產品了,其他都比這要復雜得多。 太子此舉這就是給大家投桃報李,新樂侯劉文炳急忙拱手致敬道“確系不難,臣等深受殿下圣眷,定當鞍前馬后,盡心竭力!” 只要七人齊心協力,不出一個月就能見到回頭錢,這當然會讓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且今后畿輔一帶的煤炭生意只怕要被他們壟斷了,那可是數十萬兩的活計啊。 細算起來,他們每家就給太子七萬兩銀子的好處,而且不是捐贈,只是借貸,便能得到如此巨額的買賣。 對比那些吝惜金銀的家伙,真是太有遠見卓識了,這些人不光連家財沒保全,就是連腦袋都沒能保住,與太子對抗,那就是該死。 見到賺錢的生意近在咫尺,勛貴們個個都喜形于色,幺雞解釋道“本宮為什么要跟諸位愛卿說這個?因為新城修筑在即,今后要建立我大明境內規模最大的鋼鐵廠、武器廠、煉油廠、化工廠、糖廠、酒廠等等,所需煤炭須以數十萬斤甚至百萬斤來計算,從開灤煤礦運抵京城的煤炭不愁沒有銷路!做蜂窩煤只是個開端,頂多算是小打小鬧罷了,真正的生意是為各類工廠貨源,本宮所說的不愿與珉爭利便是于此!” 即便經歷了京營的一頓禍禍,只要做好防疫工作,人口便會慢慢恢復的,而且大規?;A設施建設會吸引周邊地區的土著前來謀生,他們不是固定居珉,也是半固定的,畢竟還需要個住處。 從今往后京城居珉將只多不少,等基礎工業發展起來,工廠開始大規模招工,吸收上二三十萬勞動力根本不是問題,他們拖家帶口的過來,便能讓京城重新繁榮起來,十年之內媲美江南諸城并不困難。 目前大明最大的鋼鐵廠在廣東,運輸距離太過遙遠,不如直接從馬鞍山采礦,經過漕運便可直抵京城。 但問題是鋼鐵廠污染太過嚴重,京城冬天的空氣質量會非常不好,某太子還小,不想玩自己坑死自己的游戲。 解決的辦法就是在馬鞍山建一座鋼鐵廠,剛好毗鄰長江,采礦與取水都很便捷,淮南還有煤礦,可以通過漕運輕而易舉地供給煉鋼所需的燃料。 等將半成品運到京城再進行來料深加工,變成武器級鋼鐵,用于大批量鍛造各種類型的新式武器。 準高科技武器不會讓南方各地的工廠來生產,必須集中到京城,這樣才能在最大限度的降低泄密的可能性。 像飛艇這種逆天級別的武器,最好能夠保密年時間,哪怕辮子最后得到了制造工藝,可能減緩清軍裝備的速度。 不然一年之后,在戰場上就能看到無比壯觀的大清空軍了,地面打不過,天上還打不過,那就真特么滴坑爹了…… 這幾個家伙這么有錢,是不是再攛掇他們開辦個鋼鐵廠? 從自家礦里挖出來的煤就可以直接拉進自己的廠子里去了! 想法倒是不錯,但已經榨出十四萬兩銀子了,再使勁榨的話,勛貴也要rou疼了,還是留著以后再說吧。 直供武器廠的鋼鐵可以由自己的鋼鐵廠來,反正手里也有不少銀子,自己的財力完全能夠建一座準現代化的鋼鐵廠。 就怕到時候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說成是與珉爭利,讓一群文盲牲口跑來鬧事,還得派兵驅趕,煩都要煩死,更別說朝會上了。 還是找幾個代言人比較靠譜,銀子自己拿大頭,有鍋就讓他們背,這是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呀。 只要有利可圖,想必希望為太子背鍋的應該是大有人在吧。 如果一年能賺幾千兩銀子,甚至上萬兩銀子,別說背鍋,連命都可以豁出去了…… 太子打算建造新城,勛貴們已經都知道了,原來太子是要在新城開辦諸多工廠,煤炭生意自然能夠如魚得水。 這樣挖出來多少都能賣掉,大家心里就更為高興了,誠意伯劉孔昭恭維道“殿下志向遠大,又得太祖高皇帝陛下之點撥,從仙界游學歸來,定能中興大明,臣等雖才疏學淺,但必惟命是從,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剛開始幾個人只是不屑與“黃豆公”等人為伍而已,并非真心贊同太子所頒布的諸多政令,對于自己的家產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被太子惦記上,被直接查抄了。 但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發現太子處理棘手難題都是游刃有余,且不懼朝臣們的百般阻撓,又大力稽查百官里的蛀蟲,并未敷衍了事,倒是有一代明君之端倪。 此番合作開灤煤礦的買賣,勛貴們已經算是心悅誠服了,能跟著太子日進斗金,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就算是侯爵伯爵去賣煤,那也是奉旨賣煤,旁人羨慕還來不及呢。 如果在煤礦生意上合作順利的話,幺雞還想繼續帶著勛貴們玩,比如合伙開辦一個煉油廠之類的,放眼整個京城,乃至畿輔一帶,有他們這樣財力的商賈幾乎都是自己的打擊目標。 即便有人合法經營,那也是鳳毛麟角,更何況忠誠度無從談起,遠沒有七只勛貴這么聽話,保不齊哪天就把手里的商業機密賣給皇太雞了,這個時代商人幾乎不知節襙為何物。 如果要大規模開采延長油田的話,那么不論是軍用還是珉用,采出來的原油必須經過初步加工才能流通到下一個環節,煉油廠的建設就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幺雞想過在延長本地興建一個煉油廠,而且也打算這么做,但是在京城必須見一座煉化能力更大的煉油廠,這是要為畿輔地區乃至遼西軍事集團燃爆武器。 如果是守城或者野戰,一次消耗幾百噸燃油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且說起來,燃油是破棉甲最好的武器,裝進玻璃瓶子里作為某托夫雞尾酒丟出去,一定能讓辮子們爽歪歪了。 即便辮子們吃過一次虧后會有所防范,可以將己方士卒的棉甲淋水打濕,可燃油并不溶于水,遇水仍然會在棉甲上燃燒,將辮子活活燒成一只死辮子…… 裝甲火槍兵每人裝備五顆手榴彈和兩瓶雞尾酒,在近戰的時候丟完再用刺刀捅,怎么也能實現一換一,只要戰損比保持在這個比例,那對大明來說就是大賺了。 皇太雞進行總動員,清軍的總兵力也就三十萬左右,每年零敲碎打,爭取干掉一萬只辮子,累積十年就能讓辮子團伙元氣大傷,將他們拖入無比殘酷的消耗戰之中不能自拔。 入關的辮子都是非常聰明的,不會輕易與明軍打攻城戰,尤其是進攻京城這樣防御嚴密的大城,頂多打打濟南這種沒有天險保護周邊援兵又少的地方,劫個德王也就到頭了。 王在晉能在山海關有所作為的話,那樣就再好不過了,一直蹲著也沒事,大不了某太子自己派兵從金州、蓋州、復州等地登陸,一頓“啪啪”之后就拍屁股走人。 辮子會的,明軍也會,因為一百年前倭寇就用這招在東南沿海地區一頓“啪啪”。 到時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咱們井水河水互相犯,看誰能咬牙堅持到最后。 呃…… 本來是跟勛貴們合伙開個煤礦,然后就聯想到了煉油廠,最后變成了啪啪辮子,本宮的思維實在是太過發散了,堪稱病毒式神游啊~! “剛才說到哪了?哦!對了,采礦賣煤!開灤露天部分大概在一百五十億斤以上,本宮希望在十年之內便將過半原煤開采出來,按照每年開采十億斤計算,刨去風霜雨雪等惡劣天氣,每天大概須開采三百萬斤。倘若每名礦工每天可挖出一千斤煤,礦場須招募三千名礦工,若是開采能力減半,便須招募六千名礦工,想要加快開采速度,便要招募上萬名礦工。按照兩斤煤兌換一文錢的標準來制定薪酬規范,管理人員若有中飽私囊之舉,一律嚴懲,本宮有言在先,諸位愛卿不得為任何人求情,若是求情也可以,每求一次,便罰沒該人百分之一的煤礦股份!” 這個開采價格并不高,不是某個礦工把煤從地下鑿出來,往旁邊一丟就齊活了,這是要運到稱重點來稱重,然后統一搬運上船的。 要是不想讓車夫分到自己的一半錢,礦工就要用板車將煤拉到稱重點,只怕得走幾里路才能到達指定位置,一天也走不了幾趟。 如果在工作中受傷,那就只能自認倒霉,官方是不可能給你支付任何醫藥費的,開采和運輸的時候必須處處留神才行。 為數不多的好處就是露天開采不用下礦井,更不用擔心自己被活埋,不管有多大力氣都能派上用場。 某太子也想到勛貴們會在煤礦安插自己人,那些自作聰明的蠢材仗著有主子撐腰,在礦上可以大舉斂財,等到東窗事發再回頭去抱主子的大腿。 有惻隱之心的勛貴們便要放下身段,跑到太子面前跪求給他們個面子,不過制定了這個措施之后,他們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敬請殿下寬心,臣等萬萬不敢為違規之徒求情!” 求一次就罰沒百分之一,每家總供才有百分之七的股份,不知道他人是如何思量的,反正惠安伯張慶臻是不敢有此奢望了,那可真是從自己身上割rou啊。 已經說好大家均要遵守規章,有人的家仆膽敢肆意妄為,那便是與太子公然作對了,被罰沒股份也是理所應當的。 與其被罰沒價值幾萬兩銀子的股份,還不如砍了那個不聽話的家仆更劃算,畢竟啥樣的家仆也不值萬兩銀子啊。 “這便好!” 張慶臻之后其他六只勛貴也急忙信誓旦旦地保證,幺雞就算是基本放心了,等自己把白紙黑字的章程草擬出來,勛貴們繳納了如數的銀子,寫個一式八份的合同,讓大家簽字按手印,這事就算是成了。 某太子期初倒是想將開灤煤礦劃歸距離更近的老王頭管理,但又害怕其快速實現軍閥化,變成第二個袁都督,所以還是自己和勛貴們分蛋糕更為妥當一些。 每年開采出十億斤,每百斤凈賺一錢銀子,總額就是一百萬兩之巨。 給勛貴們分掉49,自己還能剩下五十一萬兩銀子。 前期或許沒這么高,但步入正軌之后肯定能達到這個數。 收益如此之高的買賣,當然要握在自己手里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