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開灤煤礦
“殿下,恭順侯吳惟英、新城侯王國興、新樂侯劉文炳、誠意伯劉孔昭、惠安伯張慶臻、宣城伯衛時泰、彰武伯楊崇猷在宮外求見!” “哦?宣吧!” 京營叛亂剛剛被拍死,他們忽然組團前來,這是要切腰子作甚??? 不過鑒于這七只勛貴在之前的朝會上還站在自己這邊,多多少少也很識相,某太子也就可以在百忙之中見見他們了。 再說要煉制磺胺所需的東西實在太多,內侍們連坩堝都沒準備好,其他所必須的物料差了不少,幺雞也只能將實驗順延了。 “臣叩見太子殿下,?!?/br> “免了,平身,諸位愛卿皆是顧全大局之人,本宮深以為然,不必多禮,來人,賜座!” 他們這七家之前每家都認購了五萬兩銀子的紫金債券,也算是繳納了保護費。 開始說是無償捐贈,分文不取,不過某太子也不會白吃白喝,給大家留下一個打家劫舍的不良印象。 這三十五萬兩銀子最后還是按照十年期存款來收納的,可獲利25,到期之后每家都能凈賺125萬兩銀子。 起初,太子如此安排,勛貴們也沒放在心上,更不打算要了,全當時花錢買平安了。 但后來發現掌管此事的東宮秉筆太監繼周還很用心,連存折都做得較為精致,而且宮城里的貴人、內侍、宮女們的認購總額已然突破五百萬兩大關。 再結合太子要在山棟北部沿海地區大舉采掘金礦,以此作為抵押,這金礦之利可是世人皆知,想來還真是確有其事,倒是可以連本帶利地還給自己,勛貴們也就徹底放心了。 眾人落座,恭順侯吳惟英在心中先是斟酌了一番陳詞,覺得差不多了,便首先開口“殿下,臣等聞訊京營叛亂,便心急火燎,無奈府邸無兵,每家僅有數十家丁,且不堪重用。幸好殿下統籌全局,又有黃總兵指揮得當,力保內城固若金湯,實乃國之甚幸也!” 京營叛亂把勛貴們也嚇得夠嗆,想去皇城向太子請安又怕無故給太子添亂,只能等到叛亂被縝壓下去之后,才敢組團過來探聽事情。 大局已定,幺雞向其透露一些戰報也不礙事了“呵呵,京營素來好吃懶做,疏于訓練,此番卻自不量力,膽敢以卵擊石,下場自然如跳梁小丑,不堪一擊。今掌握三大營的六位副將中的四位均已被誅殺,僅有兩人攜余孽在逃,已不足為懼!” 要是沒有這群雑碎主動作死,某太子還得自己找個借口去收拾那群視財如命的茶商呢,由衷的感謝京營發動叛亂…… 聽到京營已經被殺得七七八八了,大家這才心神大定,誠意伯劉孔昭立即拱手致敬道“臣等恭賀殿下一戰而定,還京城百姓一片安祥!” 他們這些人雖未徹底成為太子門下之犬,可如果京營攻入內城,定會向他們索要巨額銀兩,這是大家都不愿見到的情況。 新樂侯劉文炳根據他們之前商量好的價碼,順勢抬出了見面禮“今禍根已除,臣等無以為報,愿各出一萬兩銀子獻于殿下!” 他們是不可能空著手來覲見的,跟太子寒暄一頓,然后啥也沒留下,便拍拍屁股走人,那真是進宮來消遣太子了。 此言一出,其他六位勛貴也跟著附和,幺雞沒理這茬,而是自顧自地說起“不知諸位愛卿可否知曉如今京城煤炭價格呀?” 橫空出世的這個問題把七只勛貴當場砸暈,這到底是什么情況?太子怎么拐到煤炭上去了?七萬兩銀子難道不要了? 眾人面面相覷,惠安伯張慶臻倒是清楚一些,因為自家府邸最近吃的很是節儉,生怕被某太子抓住把柄“啟稟殿下,臣略知一二,木炭為百斤二至三兩,焦炭為百斤三至四兩!” 焦炭看著價錢挺高,其他賣炭的跟白居易時代差不多,賺得都是辛苦錢,從地里挖出來再煉制,累死累活的大老遠給到你家門口,一百斤才要三兩銀子,當真不多。 勛貴雖然披金戴銀,但也不是對柴米油鹽的瑣事全然不知,宣城伯衛時泰也跟著附和“惠安伯所言不虛,臣所致情況與惠安伯相似,此價格相差無幾?!?/br> 他們七個人里面就算有人不知道,只要跟著這倆人后面點頭就行了,再說堂堂侯伯,連做飯都不一定會,不知道炭價也沒啥丟人的。 幺雞之前已經問過身邊的內侍了,對木炭、柴火、煤、焦炭這四種燃料的價格已經算是了如指掌了,所以才這么問“嗯,本宮不知諸位愛卿可有意經營煤炭生意?” 某太子手里的大生意從來都不缺,就看你們敢不敢往里面砸錢了,這買賣不適合給朝臣們經營,只有兜里有足夠銀子的主才能摻和一腳,比如眼前這幾位。 新城侯王國興倒是樂意,可心中倒是有很多疑惑,便恭敬地說“殿下若是有意如此,臣自當愿意經營,可這煤炭……” 君讓臣賣炭,臣不得不賣炭! 太子想讓他們賣煤炭倒是可以,但起碼也得有個上貨渠道吧? 總不能張嘴皮一碰小嘴皮,大家就能搖身一變都成了煤老板??? 幺雞望著被自己繞到懵圈,都是一頭霧水模樣的勛貴,眨了眨眼道“本宮早有準備,諸位愛卿無需擔心煤炭來源,若是有意,可著手準備‘開灤煤炭集團’成立之事!本宮無意與珉爭利,但今后皇城、各衙門、各府邸以及主要商家,均會從‘開灤煤炭集團’購入煤炭用以做飯取暖,想來總數不會太低!” 某太子也不打算壟斷經營,好歹也得給賣炭翁留條活路才是,普通百姓依然可以從個體戶手里買炭買柴火。 但后邸、官方機構以及朝臣們家里和跟抱雞大腿的商人都要從“開灤煤炭集團”進貨才行,不進貨就是不給某太子面子了。 坐在太子左手邊的恭順侯吳惟英思前想后,仍舊對某些內容疑惑不解,只得主動詢問“殿下,愚臣不知此‘開灤煤炭集團’為何物?可否是販賣煤炭之機構?” 吳惟英認為這個名頭倒是不小,不過太子是不是有意想要成立一個專門販賣煤炭的衙門還不得而知,他也只能繼續聽太子的解釋才能了然于胸。 某太子忽悠土鱉那是手到擒來,屬于甩都甩不掉的特長“‘集團’即取‘集合、團結’之意,乃是由私人入股并控制的商業合作單位,猶如鏢局、茶鋪、酒樓等等,只不過是販賣煤炭的大型鋪子而已。不過這鋪子將采煤、冶煉、運輸、銷售等流程集于一身,為購買煤炭的顧客便捷服務,可以看作是放大版的賣炭翁!” 這么一解釋,勛貴們便都明白了,但還有一個問題很是要緊,不解決這個,那就完全沒法販賣煤炭。 幺雞也察覺到了大家眼中的追問之意,便繼續往下說“為何叫‘開灤煤炭集團’,因為煤礦就在永平府的開平至灤州一帶,淺層煤深度不足十米,煤層最厚之處可厚達百米,露天部分的可開采儲量約為一百五十億斤以上,井下部分的開采儲量約為七千五百萬億斤以上。不算井下部分,光是露天的原煤不加冶煉便運抵京城,每百斤售價一兩銀子,刨去礦工、運輸、繳稅等部分的支出,每百斤只能凈賺五分銀子,全部開采出來那么也將賺得七百五十萬兩!” 按照某太子這樣的計算,相信沒人不會動心,對天文數字般的儲量,勛貴們早已被砸得眼冒金星了,根本就記不住,他們唯一能記住的就是最后那個金額。 七百五十萬兩! 不算太子的部分,每家也能分到五十萬兩之巨! 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超級大好事,不但落在他們頭上,還要直接掉進嘴里。 白得幾十萬兩銀子,誰不會欣喜若狂? 換成是坐鎮一方的藩王,只怕也要為之動容。 “鑒于諸位愛卿前番出力頗多,本宮便準許你們每家出資兩萬兩銀子,每家可占煤礦一成股份,也就是份額,跟其他鋪子在募資時的份子是一個道理。煤礦余下三成的股份歸本宮所有,年底分紅也會按此比例來做,不知諸位愛卿意下如何呀?” 幺雞是想要他們出價五萬兩的,可由于之前人家都已經拿出這個數額,再用力敲竹杠的話,竹杠可能承受不住,所以就適當的減少一部分好了。 新樂侯劉文炳在激動之余,急忙起身拱手施禮“殿下宅心仁厚,寬宏大量,臣感激不盡,只是如此一來,殿下利益必將受損,若殿下不棄,臣只愿占半成份額!” 這可不是太子給你多少,你就敢吃多少的,誰知道是不是坑,做臣子的要懂得取舍和退讓才行,適當的讓出一部分利益,雖然心里有點難受,這這樣才能活得更好也更為長久一些。 “臣亦愿意!” 劉文炳話音未落,其他六只勛貴也紛紛表示贊同其觀點,太子領著他們賺大錢,再貪得無厭就太不懂事了。 這買賣每家都能落袋數十萬兩銀子,可你啥也不說就吞到肚子里去了,過后讓太子如何看你? “……好吧,那你們每家占7的股份,總計49,本宮占51的股份,擁有對煤礦的控股權,年底分紅照此比例來實施。每家派駐煤礦兩位董事,一位負責列席當地煤礦的董事會,另一位負責在在煤礦與京城之間傳遞命令與消息?!?/br> 這年頭的董事可不像后來,某太子給他們兩個董事席位就是讓他們聽個樂呵而已,董事根本就沒有投票的資格和權力,因為也不需要投票,某太子擁有控股權,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要利用這七只聽話的勛貴給大明的藩王們看看,順我者不但能喝酒吃rou,還能大把賺銀子。逆我者不但要被弄死,而且將死無葬身之地。何去何從,你們自己選好了。 幺雞順便解釋了一下讓勛貴們出錢的主要目的“你們七家募集來的十四萬兩銀子也有大用,一來要給予被征地之農戶補償,二來也要招募礦工用以發薪,三來還要作為采購運輸工具,如有必要興建碼頭和港口。開灤煤礦距離沙河與灤河很近,從河邊裝船便能直接入海,運到天金再進入漕運,這樣便可將煤炭直接運抵京城,比陸路用馬車運輸成本會降低很多?!?/br> 海運的距離比較遠,可即便是繞路,運輸成本也會比馬車低不少,這也是某太子力主采掘開灤煤礦的原因之一,此礦距離京城較近,還能吸收永平府一帶的閑漢,可以從間接層面穩固山海關的后方。 此時勛貴們滿腦子都是成箱子的白銀了,太子說什么,他們都認為是對的,誠意伯劉孔昭“一切皆以殿下安排為準,臣等聽從殿下吩咐!” 看來太子將大事小情幾乎都籌劃好了,他們幾乎就是來吃白食的,年底坐等分錢便是了。 地圖上的煤礦位置赫然顯著,勛貴們也都毫不懷疑太子所言之內容。 如今外朝堆積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太子實在沒必要為了十四萬兩銀子就用一座根本不存在的假煤礦來欺詐他們。 “有件事,諸位愛卿還真能幫得上忙!” 這七只都是純種的本地土著,讓他們脫關系賣煤肯定能行。 幺雞讓兩個小內侍抬上來一個鐵皮做的爐子,上面還插了一個兩米左右的煙囪。 另有一個小內侍則用雙手吃力地捧著一個木質托盤,盤子上擺著四坨圓柱形的黑色東西。 “開始演示吧!” 聽到太子的吩咐,小內侍們便忙活起來,其中的一個打開爐子下方的小門,先是塞了些枯草和干樹枝,再將黑色東西放在上面,然后點著了燃燒物,待火勢漸大,才開始扇風。 蜂窩煤早就開始制作了,因為一直在晾曬,昨天才差不多算是徹底干透了,還不到一盞茶的工夫,爐子里的火苗便有躥出爐臺之勢,看得勛貴們都目瞪口呆。 他們不是沒見過自家府邸的廚子們生火做飯,可太子這里的爐子未免太過神奇了,生火速度超乎想象,火勢更是大得嚇人,難道秘密就在這爐子和那坨黑色物件里? 幺雞只得讓小內侍坐上一壺水,準備燒開了泡茶。 別特么提牛rou拉面,要是算上這頓,就要連吃三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