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在路謙等漢臣毫無所覺之際,康熙帝暗中連下幾道命令,對旗人進行約束,命令旗人中的青壯年必須學習騎射狩獵,試圖用強制性手段讓年輕一輩們重拾當年祖上遺風。 假如祖宗在這里,就會告訴康熙帝,沒用的,真的毫無作用。畢竟,他已經試過了。 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太大太大了。 以前還在關外時,滿人莫說青壯年了,便是女子也都是擅騎射的。不會騎馬就仿佛不會走路一般,除非是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老人,不然誰還能不會騎馬狩獵呢? 可如今…… 看這偌大的京城,大街小巷皆是馬車、驢車,是有漢人不錯,但滿人也一樣。比起在馬背上風吹日曬,坐馬車它不香嗎? 更有各色轎輦橫行,這在以往那是想都想不到的。 在滿人的文化里,那就沒有轎子這個說法!哪怕是男婚女嫁,那也是牛馬相隨。哪怕是女孩兒又如何?在草原上策馬狂奔才是最尋常的滿洲姑奶奶! 如今,一切都變了。 時間真的是世間最殘忍的東西,不僅讓漢人們逐漸接受了上頭坐著的是個蠻夷異族,更讓他們這些異族人慢慢的習慣了漢家文化。旁的不說,皇太子胤礽已于今年開春后就正式開蒙,學的便是儒家文化。 可再一想,都已經這樣了,滿洲八旗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就決不允許江山再度易主! “傳朕口諭,命令禮部擇一個好日子,朕要親自在太和門受賀。盡快!” 十二月里,康熙帝太和門受賀,將平定三藩之亂一事宣捷中外。 之后,又為太皇太后、皇太后加徽號,大肆封賞后宮諸嬪妃。其中,晉佟佳氏為皇貴妃,封孝詔仁皇后之妹鈕祜祿氏為貴妃,晉惠嬪為惠妃,宜嬪為宜妃,榮嬪為榮妃,德嬪為德妃。 自此,康熙帝后宮四妃已定。 大封六宮之后,康熙帝又接連頒發恩詔,賞賜宗室、外藩,隨即又詔見直隸巡撫于成龍,稱其為“清官第一”。 …… 路謙望眼欲穿的等著。 他等啊等啊等,等到花兒都謝了,也沒等到康熙帝賞賜他。別說沒升官了,連丁點兒東西都沒賞,甚至連只言片語都沒有。 受賞的人那么多,加我一個又何妨? 看到路謙這么不高興,祖宗別提有多開心了,那簡直就是笑得滿臉菊花開。 一嘚瑟,祖宗就開始馬后炮:“我早就跟你說了,狗韃子皇帝就是個渣男!喜新厭舊,用完就丟!你呀,被渣了!” 路謙:…… 噢,我被渣了??! 邏輯是通的,可這話聽起來咋就那么不順耳呢? 第34章 清朝的社畜。 不對誒! 路謙猛的回過神來, 斜眼看向祖宗:“那文章不是你寫的嗎?” 兩篇文章,彩虹屁是路謙吹的,但如今在坊間流傳的祖安童謠卻跟路謙毫無關系。最多, 他也就是個代筆者。 祖宗的笑聲戛然而止,不敢置信的反手指了指自己:“我?對噢, 那是我寫的……狗韃子居然渣了我?” 路謙沉默了。 他的腦海里浮現了康熙帝的身形, 又抬頭看了看眼前即將原地爆炸的老鬼, 除了沉默還是沉默。 太可怕了。 竟還不如自己被渣了呢! 康熙帝這口味……嘖嘖…… 再看祖宗, 此時此刻他的臉色別提有多怪異了,不像是生氣,也不像是憋氣, 較為恰當的形容詞應該是……如遭雷擊?? 祖宗整個鬼都不好了。 都變成了鬼了,居然還會被人渣,渣他的居然還是康熙那個狗韃子皇帝??! “你啥時候去見狗韃子!我要在他頭上蹦跶!” 路謙倒是不反對這個, 沒能升官也就算了, 偏偏康熙帝嘉獎了那么多人,又是大封后宮又是大賞群臣的, 獨獨沒他的份,他是不敢說什么, 但讓祖宗過去蹦跶兩下怎么了? 他就問怎么了! “再等等吧,臘月里挺忙的,再不濟年后新人進來了,到時候我就該正式進入南書房輪值了?!?/br> 到了明年四五月間, 他就是滿了三年的老翰林了。還有就是, 依著以往的規矩,在新人進來之前,翰林院就會舉行一次散館考核, 他先前是覺得不關他的事兒,畢竟他是隸屬于明史館而非翰林院。眼下就有些拿不準了,萬一他也要參加的話,那還是得提前準備起來。 這么想著,次日上衙后,路謙主動去找了邵侍讀,詢問了相關事宜。 沒曾想,邵侍讀也拿不準。 “明史館的翰林官有兩種,一種是同我這般早已入仕多年的官員,另一種則是像路侍讀這樣初入官場的?!毖韵轮?,他們這些老翰林肯定是無需散館考核的,說白了這玩意兒本身就是為初入官場的新人準備的。 “那我們呢?”路謙又追問了一句,誓要個明確的答復。 邵侍讀猶豫再三,還是搖頭道:“這個我確實不知。這樣吧,抽空我幫你問一下?!?/br> “多謝邵侍讀?!?/br> 路謙很是放心的離開了。其實,他本身倒是不懼散館考核,假如是其他翰林,那么一旦沒辦法通過散館考核,面臨的就是離開翰林院被放外任的結果。但路謙不是,且不說明史館這邊一直缺人手,單說他如今的品階,就不會輕易放他去外任。 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放在京城里倒是不算什么??梢坏┓帕送馊?,按照京官高一階半品的規矩,那他就要當五品外放官了。 五品外放官代表著什么意義? 各府的同知、直隸州的知州那可都是屬于五品官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路謙自認為的老家是在金陵城下屬州縣的蔚縣轄內,但其實金陵城只是大家平常說的,實際上在滿清正式的各省府州縣一覽表中,金陵的正確說法應當是江寧府。 江寧府的一把手是知府,屬從四品外放官。而同知即知府的副手,也就是所謂的二把手。 他何德何能??! 路謙才不擔心自己考劈叉了會被放出去,想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翻過年也才十八歲,男子二十才及冠。況且他還沒成親呢,在朝廷里也是有默認規則的,所謂先成家后立業,哪怕不會攔著沒成家的先立業,但實際上卻不會安排未成家的去做一些要緊的事兒。 怎么算都得讓他在明史館里待滿兩屆才成。 洋洋得意的路謙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兒,上頭的確不可能將他調去外放,但誰說散館考核就不能參加了? 得了邵侍讀提醒后,朱大人很快就做出了決斷。 明史館的新人也要參加翰林院統一的散館考核,但介于明史館的特殊性,但凡通過者另有褒獎,若是不曾通過,則繼續留在明史館內修書。 路謙:…… 這跟說好的不一樣??! 所以他從今個兒開始就要備考了嗎? “哈哈哈哈哈哈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祖宗本著你開心我就不開心,你不開心我就特別開心的原則,笑得鬼身搖曳,花枝亂顫。 路謙滿臉都寫著不高興。 沒人會喜歡考試的!就算考砸了也沒關系,他還是不喜歡! 早知道,他就不去提醒邵侍讀了,唉! “老話說的好,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我覺得啊,你接下來肯定還要倒霉!”祖宗一錘定音,基本上就確定了這個年,路謙一定不好過。 “你可閉嘴吧!” 路謙怕死了祖宗那張嘴,以往的經驗告訴他,祖宗倒不是鐵口直斷,而是典型的“好的不靈壞的靈”,俗稱烏鴉嘴。 果不其然,考核的消息下來后沒多久,路謙就感覺有些不對了。 這臘月都過半了,也該放假了吧? 為此,他還特地回了書房仔細尋了一遍去年寫的文章草稿。他有存草稿的習慣,一般還會在末尾標注上日期和時辰,當然謄寫的時候不會這么做,只是習慣了在草稿上做摘要。 這么一翻,就翻出了去年臘月里寫的年終奏表。 日子是前兩日。 路謙差點兒沒把草稿瞪出個洞來,他分明記得去年年終奏表遞交上去后沒兩日就放假了,而且按理說在放假之前都是有預兆的,因為要將其他瑣碎的事情收尾,再將來年的大概計劃安排弄出來。無論怎么看,今年都特別奇怪。 這次,他倒是沒去找邵侍讀。畢竟,倆人只是名義上的平級,實際上邵侍讀是管著路謙的,總找上峰說這事兒那事兒的,總歸不太好。 可找誰呢? 尋摸了一圈,路謙找了個詞科之前就當了十年官,但自從進入明史館后就再沒升官的倒霉蛋來解疑答惑。 其實這種人挺多的,因為除了先前那位幸運的高侍讀之外,也就只有路謙一個人嗖嗖的往上竄了,其他人都是原地踏步。 三年在原地不動彈才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是路謙??! 總之,盡管費了點兒工夫,但路謙還是從同僚口中得到了一個驚天噩耗。 哦不,是兩個。 第一個是,今年要加班到年二十九。 第二個是,明年初八就要提前上衙了。 路謙當時就木了,兩眼直勾勾的看著這個被他暗地里稱之為倒霉蛋的同僚,滿臉都寫得震驚。 “路侍讀不知道嗎?”對方很是驚訝的挑眉,“今年是科舉年??!” 他當然知道今年是科舉年! 就算他一點兒也不關心這玩意兒,人在明史館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別忘了鄉試那陣子,翰林院人手緊缺,他還被調撥過去幫了半個月的忙,甚至還去南書房輪了一天的值! 再說了,還有程大少爺二度落榜一事呢,也算是變相的提醒了路謙今年是科舉年。 于是,路謙瞪著死魚眼看向同僚:“科舉年又如何呢?鄉試都已經結束好幾個月了!”這個時候加班,你們是不是遲鈍??! 同僚看起來更驚訝了:“還有會試呢?!?/br> “二月初九就是會試,各地舉人們只需提前一天進入貢院即可,咱們可不信,要提前做很多準備的。對了,邵侍讀你不用監考嗎?如果要監考的話,到時候你還得住在貢院里?!?/br> 晴天霹靂??! 五雷轟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