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
見路謙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祖宗氣得火冒三丈,恨不得奪過路謙的筆,幫他來寫。 直到路謙寫完這篇彩虹屁,準備精修之后再謄抄一遍時,祖宗抓緊時間道:“那這樣,你寫一篇我也寫一篇,用哪篇你說了算!或者索性一起交上去!” 這次,路謙總算是有反應了。 只見他一臉莫名其妙的問道:“我又不是不會寫,干嘛要你幫我寫?”彩虹屁??!他最擅長的文體??! 祖宗氣哼哼的道:“老子是為了你好!你這么寫壓根就沒辦法出頭!” 路謙一臉的狐疑,總感覺這老鬼有陰謀。 不過,為了耳根子清凈,他最終還是妥協了,前提是讓祖宗安靜一會兒,等他修改謄抄完自己這篇后再說。 等啊等啊等,祖宗等得望眼欲穿,只恨不得跟這混賬子孫同歸于盡時,路謙終于放過了祖宗也放過了自己,將彩虹屁先放在一旁等著墨晾干,又重新鋪紙研墨。 “行吧,你說,我幫你記錄?!币簿陀涗浟?,交是不可能交上去的,假如中間出現某些不和諧的言論,他直接就不會寫。 路謙想得很美,然后他就發現這次祖宗真沒打算坑他。 確切的說,祖宗是在發泄自己對吳家的滔天恨意。 哪怕理智上,前明遺臣都知道,明朝的覆滅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吳三桂肯定是有錯的,說他是賣國賊一點兒都沒問題。但真的是他害得明朝覆滅嗎? 講道理,吳三桂還沒那么能耐。 但人也好,鬼也罷,那總得有個出氣的點。又不能怨恨自己,也不能責怪大明皇室,對比敵人的狠戾,他們更恨的是自己人的背叛…… 總之,祖宗用盡他畢生的洪荒之力,將吳三桂全家包括他祖宗十八代,罵了個狗血淋頭體無完膚。 待路謙記錄完畢后,側過臉看了看放置在桌案另一邊自己寫的那篇彩虹屁,又轉過來看看跟前的這篇……呃…… 這個要怎么說呢?國罵?祖安文? 一時間,路謙相當詞窮,仿佛這些年來白讀了這么多書,愣是想不到一個合適的形容詞來描述祖宗口述他記錄的這篇文。 “怎么樣怎么樣?我寫的可棒了是不是?”祖宗可嘚瑟了。 其實,文寫的好不好一點兒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總算是將胸口的那股子悶氣出了。 吳世璠死得好??! 祖宗:……我舒服了。 他是舒服了,路謙卻是給糾結上了。 講道理,祖宗的才華肯定是沒問題的,因此就算是通篇罵人,那看著也是格外得高深,簡直就是讀書人罵人的經典之作。 但是吧…… “我覺得這兩篇要是都交上去,上頭該以為我瘋了?!?/br> 可不是瘋了嗎? 前一篇還在極盡贊美之詞頌揚康熙帝的英明、清軍的勇猛,下一篇畫風驟然變化,開始了祖安國罵。 “那就交我這篇!”祖宗昂首挺胸,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相信我,你這篇太容易撞文了,我這篇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那可不? 誰會像祖宗這般豁出去將吳家上下辱罵了個遍兒的? 路謙還是很猶豫,他認為國罵這篇絕對能夠脫穎而出的,可……他不要面子的嗎?! 思量了整整一天后,路謙決定放棄自己的面子。 面子值幾個錢? 那當然是前程來得更重要! 于是,他把兩篇文章都交上去了。 為此他還特地跟祖宗打了個招呼:“你放心,要是有人問起來,我就說是你寫的!我祖宗啊,在地底下見到了吳世璠,頓時高興不已,給我托夢了!” 祖宗:……風評被害! 他之所以能夠如此豁得出去,還不是因為篤定路謙不敢賣了他。結果呢?這混賬玩意兒居然還能想到托夢?托你爹的夢?。?! 最氣人的是,這文章還就真的送到了御前,并且被康熙帝看到了。 康熙帝是茫然的。 路謙那種彩虹屁的套路文,他已經看到過好多次了。旁的不說,當初京師大地震之后,路謙就將朝廷上下夸了一遍。但他從來不知道,路謙除了會夸人之外,居然還會罵人。 還罵得挺解氣的。 夸人真的不算啥,再說看得多了也乏味了。但這罵人…… 待大學士李光地過來后,康熙帝拿著路謙的這篇經典國罵文給他看。 看完,李大學士人都沒了。 不是……這文章還能這么寫?? “看得出來,這文的作者筆力不錯?!?/br> 何止不錯??!那簡直就是入木三分??!讓人看了就覺得吳三桂死得太早了,要不然真想讓他親眼看看,搞不好能直接將吳三桂氣到中風。 康熙帝當然不是來聽李大學士夸路謙的,他是有了個新穎的想法。 “這文兼具含沙射影、指桑罵槐以及直接開罵等等手法,既能讓讀書人看得痛快,又有部分淺顯易懂,且還朗朗上口……” 李大學士明白了。 這是準備摘取一些傳播出去,讓大家一起來罵吳三桂呢! 又轉念一想,這倒是相當得不錯,作為漢臣,他自是明白很多漢人都不滿清廷統治,眼下看似天下太平,實則不過就是發現硬剛不過,無奈選擇暫時妥協。但這不是臣服,哪天一旦有人揭竿而起,只怕又要再次鬧出大亂子來。 而禍水東引,確實是個不錯的法子。 君臣二人又商議了一番,終于有了個合適的對策。 之后不多久,以京城坊市為起始點,各處都開始傳開了關于吳家的童謠,明示暗示吳家有此報應乃是順應天意。 …… 路謙都懵了。 他把文章交上去后,就將這事兒拋到了腦后。因為這次跟上回地震一事是截然不同的,地震之后,朝廷迫切的需要安撫人心,自然對他這個有功勞者也樂得犒賞一二??扇缃?,吳家都徹底完犢子了,就算真把他們踩到了泥里,又如何呢?不過就是痛打落水狗而已。 于是,連著數日都沒聽到上頭喊他,路謙也沒往心里去,橫豎升官也不是一兩日的事兒,等來年又一批新人到了翰林院后,像他們這些老人自然會被安排妥當的。 結果,趁著休沐日,他陪著程表哥來京城坊市閑逛時,就聽到了特別耳熟的童謠。 這感覺要怎么說呢…… “真不愧是狗韃子皇帝??!他比我還不要臉??!”祖宗也是一臉的震驚,比不要臉,他居然輸了! 震驚之后,就是幸災樂禍。 “嘖嘖!瞧見沒瞧見沒?早就跟你說了,狗韃子不是個好東西!他用了你的東西,也沒見給你什么賞賜!這叫什么?用完就丟!……咋狗韃子跟你一個德行呢?” 幸災樂禍到最后,祖宗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覺得吧,應該是有什么皇帝就有什么臣子,難怪路謙自打科舉入仕之后,整個人就墮落了。 唉…… 想到這里,祖宗整個鬼都頹了:“謙哥兒你答應我,別學狗韃子那渣滓動不動就換媳婦兒。甭管咋說,我都是把閨女嫁到范家的,是不知道如今的范家是不是我閨女的后代,但總歸……你有沒有在聽我說話?!” 沒在聽的。 路謙已經被祖宗給鍛煉出來了,如今不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但起碼也不會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情而震撼了??傊?,在極為短暫的驚訝過后,他就淡定了。 至于康熙帝為何用了他的東西卻不給他獎勵…… 那帝王不要面子的呀? 以前還能夸他吹得好,咋地這次還能夸他罵得好?總之,只要他的好被康熙帝記住了,將來一準前途光明,像這種小細節就不用太在意了。 唯一可惜的是,他沒機會說出這是祖宗托夢告訴他的。 但事實上,路謙還是小瞧了康熙帝。 康熙帝壓根就不是為了發泄而故意派人散播童謠的,在京師重地倒還罷了,隨著童謠的范圍愈發擴大,影響也越來越大了。不久之后,就有急報傳來,只道那些原本對清廷心懷不滿的前明遺民開始仇恨轉移了。 仇恨這玩意兒,要消除很難,但假如只是轉移的話,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當然,仇恨轉移屬于典型的治標不治本,因為誰也不敢肯定,仇恨會不會再度回來。但可以肯定的是,拖時間的效果是不錯的。 康熙帝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清軍入關三十多年了,從一開始的不得民心,甚至如同過街老鼠一般的人人痛罵,到如今年輕一代逐漸接受了江山易主的事兒,更有看重前程的人愿意入仕,真的每一步都是極為艱難的。 但光有這些還是不夠。 漢家江山越美好,康熙帝就越覺得心下不安。 最重要的是,他們已經回不去了,要么坐穩江山,要么…… 甚至于,他恐懼的還不僅僅是這些。 當年為了能安撫前明的遺民隱逸,清廷在很多方面都是沿襲使用了明制的。他們是希望給漢人一個錯覺,告訴漢人,就算江山易主,你們的生活還是照舊。所有的衙門機構都是老一套,科舉流程一成不變,原先是怎樣的如今還是怎樣,包括在將來也一樣都不會有變化的。 且不論真假,這么做的一個最大的隱患就是,滿人也開始逐漸接受了前明舊制。 舉個例子,在以前的大草原上,滿人貴族的確是有好幾位福晉的,但所謂的福晉本身就是不分大小的,她們統統都是“妻子”。而在滿人的世界里,除了福晉之外的女人,那叫女奴,是奴才,像牛羊馬一樣甚至還不如牛羊馬的奴才! 然而,這才過去了多少年,再放眼看滿清貴族,一個兩個的都搞出了各種花樣來。有嫡福晉,有側福晉,還有亂七八糟的一堆女人。 康熙帝倒不是反感他們后院女人太多,而是他發現八旗子弟越來越像漢人了。 這也罷,先前就有人密報說,不少旗人開始給女兒裹小腳,只因為貴族們開始喜歡漢家小腳女人,他們希望將女兒培養好了高嫁…… 當時,康熙帝就震怒不已,下狠手收拾了一批人,將苗頭狠狠掐滅,還在八旗子弟之中明令禁止了這一做法,并申明再有類似的事情,禍及父兄。 這么一來,事情自是翻篇了,還因為發現及時,并不曾將消息外泄。莫說漢臣了,便是很多滿人都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兒。 可康熙帝還是心有余悸。 同化…… 就好比一群狼為了統治數量高達自身幾千上萬倍的羊群,故意使用了懷柔政策,裝溫柔裝賢良,甚至假裝自己壓根就不是兇狠殘暴的狼。 羊們相信了。 但狼崽子們也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