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盡管略有些意外,但因為這事兒本就與路謙無關,倒是接受良好。祖宗就有些受不了了,直道不過是黃口小兒開蒙罷了,何苦勞動大學士? 路謙:…… 我覺得你在內涵我,并且我有證據。 第30章 會說話你就多說點兒! 康熙帝的心態很好理解, 當爹的當然會在自身能力范圍內給兒子最好的一切,尤其這位太子剛出生就沒了親娘,據說康熙帝同原配發妻的感情至深…… 最后這一點是據說的, 畢竟太子上面還有一位大阿哥,底下的三阿哥、四阿哥等, 年歲差距也不大, 更別提還有好些個幼年就夭折的孩子。 這個夫妻感情至深, 就很他娘的扯淡了。 總之, 甭管祖宗如何叨逼,才剛開蒙的太子殿下就擁有了第一流的先生團隊。 過了沒多久,禮部奉命擇了好日子, 葬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于東陵昌瑞山陵。 這事兒本來是跟路謙毫無關系的,甚至跟整個翰林院都沒有任何關系,可架不住有人上趕著寫了悼文, 歌頌兩位皇后的高尚品德。只是這樣也罷, 居然還有人真的寫折子歌頌起了帝后的千古絕戀。 不是啊,那是兩位皇后??! 路謙用懷疑人生的表情, 看著同僚作死。 他以為自己為了拍馬屁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萬萬沒想到, 這世上居然還有人比他還無恥。 “不要懷疑自己,你比他們無恥多了?!弊孀诳闯隽寺分t內心的疑問,主動開口安慰道,“他們只是比你蠢, 論拍馬屁的能耐, 斷斷不如你。至于比無恥,你大可放心,放眼整個京城再無人是你的敵手?!?/br> “那范家呢?范文程呢?” 祖宗還是有理智的, 哪怕聽到這個討鬼厭的名字時,忍不住嘴角抽了抽,但他還是盡可能的保持平靜:“范文程是靠自身的能耐爬上來的,論拍馬屁的工夫,便是一百個他也斷然不是你的對手?!?/br> 路謙:…… 人不跟鬼計較! 他是決定要翻過這一篇了,誰知祖宗卻還在那兒叨叨著:“你說這韃子皇帝是不是克妻???” “克妻?什么鬼?” “你不懂,在我生前,常聽民間傳揚說某某女子克夫,那既然能有克夫,為何就不能有克妻呢?女子克死丈夫,常會被譽為克夫而淪落到極為悲慘的下場。那韃子皇帝都接連克死了兩任妻子,不是克妻又是什么?嘖嘖……他還停棺至今,愣是同時將兩任皇后一起下葬。路謙,你知道這說明了什么嗎?” 路謙不知道,他果斷的搖了搖頭,看向祖宗的眼神里充滿了求知欲。 “這說明,他知道他至少還要死一個妻子!一口氣都葬了都省事兒呢!” 路謙:…… 他為什么要給祖宗這個機會呢?明知道祖宗鬼嘴里吐不出象牙來,他怎么就非要上趕著配合捧哏呢? 想到這里,路謙轉身就走。 “別走呀!我給你說,就我觀察韃子皇帝的面相,一早就看出來他是個克妻命!還有啊,這才兩次又算得了什么呢?除非他以后再不封后,不然還得繼續死媳婦!” “不止啊,我覺得他不光克妻還克子,要不然先前怎么接二連三的死孩子?就算這些養大了的皇子,我看也沒個好下場!狗韃子皇帝,他必白發人送黑發人!” 路謙明白了。 祖宗哪里是會看相啊,他就是嘴欠??! “你可積點口德吧!” 祖宗越想越沒錯,他認真的回憶了上回看到康熙帝的情形,一臉篤定的說:“就算不是白發人送黑發人,那也必然會發生骨rou相殘一事,就好像……玄武門之變!” “我看你就是見不得人家好!”頓了頓,路謙又想起一事,“你倒是提醒了我?!?/br> 見祖宗不解的看過來,路謙一拍巴掌:“沒錯,白發人送黑發人!” 祖宗頓時一臉驚悚:“你別??!我說說沒關系,你要是真敢嚷嚷出去,咱們老路家就斷子絕孫了!” 路謙怨念的瞪向祖宗:“上次給我取字‘忠賢’,這次又……我看你就是見不得任何人好!” 本來他還有些猶豫的,眼下就沒了。 最后一絲遲疑都被這個嘴欠的祖宗給磨沒了! 決定了,就寫這個了! 很快,祖宗就明白自己誤會這個混賬玩意兒了。路謙惜命得很,才不會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 ——《大明皇室之白發人送黑發人》 路謙寫的是朱元璋和他那個倒霉蛋兒子朱標。 縱觀歷史,倒霉成朱標那樣的太子還真是不常見。朱標他爹是皇帝,他兒子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他侄兒是皇帝,他…… 反正,他肯定不是皇帝。 就很苦。 特別方便路謙從各個角度闡述朱標的苦難人生。 明太子朱標為何會英年早逝呢? 當然是因為朱元璋造孽太多了……劃掉劃掉。 路謙很快就找了個說法,是因為朱元璋給兒子的壓力太大太大了。尤其吧,作為一個開國皇帝,朱元璋這人是那種鋒芒畢露的性子,且做事格外果斷狠戾,對待敵人自是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對待曾經并肩作戰的好兄弟,也絕不心慈手軟。 然而,就是這種爹,卻有了一個心慈手軟的兒子。 朱標是勸過的,不止一次的勸說了朱元璋不要這般極端??上?,沒卵用,朱元璋那人的意志堅定極了,畢竟他要是不堅定,也不能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了。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說服他的。 一個鋒芒畢露且性格極端、行事狠戾的爹,卻有這么一個同情心泛濫的兒子,注定父子倆是不可能和平共處的。 倒不至于翻臉,因為朱標不敢忤逆犯上,也因此他心情低落抑郁成疾,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留下一個后悔不已的爹。 白發人送黑發人??! 多么痛苦的經歷??! 所以,為什么非要對兒子那么狠呢?那是你兒子啊,不是你仇人??!但凡朱元璋稍微收斂一下鋒芒,哪怕只是分一點兒時間給兒子,說不定朱標就不用死。只要朱標沒死,就是借給朱棣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犯上作亂,搞不好明朝就是另一個情況了。 祖宗:…… 說不生氣是假的,但這次同以往每一次都不同,因為路謙重點刻畫的是朱氏父子之間那真摯的感情,尤其詳細的描述了朱元璋對兒子的愛,以及痛失愛子之后的悔不當初。 至于朱元璋那個行事作風吧,就算是祖宗都沒辦法反駁,因為那位就是這樣的。 “你想表達什么意思?”懵了半晌后,祖宗終于忍不住問了出來,“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倒是挺能刺激太.祖的,但韃子皇帝看了應該沒啥反應吧?” 康熙帝也失去過孩子,還不止一個。但那種情況是不一樣的,因為小兒夭折率一貫很高的緣故,三歲前的孩童都是不入族譜的,甚至不會將他們當成一個人。哪怕沒了孩子是傷心,但康熙帝到今年也不過才二十九歲,他會有很多孩子的,不可能出現當初明太.祖朱元璋那般的痛徹心腑。 說白了,朱元璋那么難受,也是因為他失去的是繼承人,如果是別的兒子……呃,也就那樣吧。 祖宗愣是沒明白路謙想干嘛。 路謙很快就收了筆,又認真的修改了幾遍,這才另外拿了紙來謄抄。 邊抄邊道:“我就是想讓圣上明白,對兒子好點兒,別太嚴格了,萬一把兒子逼死了,苦的是自己?!?/br> 見祖宗還是沒轉過彎兒來,路謙幾乎要嘆氣了:“你怎么就不懂呢?我是想讓圣上溺愛太子??!” 祖宗:→_→ 我看你是腦子有病。 路謙才不是腦子有病,他這是在搞鋪墊。 他如今已經是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了,寫下的文章但凡遞交上去了,都能被康熙帝看到。又因為康熙帝還是挺在意《明史》的修撰進度,但又不好總是催促,看到路謙送上來的文章,快速的翻閱了一遍后,長嘆一聲。 “可憐天下父母心,便是那雙手染滿鮮血的朱元璋,也是一片拳拳愛子心??!” 畢竟大家都是了解歷史的,知道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后,扛住壓力將朱標之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并將皇位傳于他。這要不是真愛,肯定做不出這事兒來的。 感概之后,康熙帝當時倒是不曾想那么多,只是回頭看到太子胤礽挑燈夜讀時,還是忍不住慈父心態發作,命人傳話給張、李二位大學士,示意可以放緩教學進度,別把孩子逼那么緊。 這些事兒,路謙和祖宗自是不知情,宮中也不曾給反饋,好似完全沒看過他的文章一般。 路謙并不在意,他回頭又開始翻閱資料,在四月里又再度送上一篇文章…… 一篇將祖宗氣得恨不得掀了棺材蓋的文章。 這回路謙終于放過了那天可憐見的朱氏父子,改成了吃朱棣的人血饅頭。 媽呀,老朱家的人血饅頭真好吃。 寫朱棣就很方便了,主要是批判起來特別容易。反正一個謀朝篡位的帽子是肯定摘不掉的,爭奪皇位,還是搶了自己親侄兒的皇位,把人直接逼死……當然也有可能沒逼死,不少野史都說朱允炆跑路了。 但搶了皇位總是真的吧?沒法狡辯吧? 路謙還提前讓尤嬸給他做了一副隔音耳塞和耳罩。耳塞是棉布包棉花的,直接塞耳朵里;耳罩其實就是個冬日里常見的大面帽,只是一般人戴的帽子主要是護住腦袋的,路謙讓尤嬸做了一個超長版本的,將耳朵保護了個嚴嚴實實的。 總之,全副武裝之下,路謙開始了批判永樂帝朱棣。 祖宗一開始沒明白他在干啥,等后來意識到了,大吼大叫已然沒用,就索性趴在桌上,試圖用這種方式來干擾路謙。然而還是沒用,因為鬼是半透明的,盡管眼前的情況很詭異,但路謙還是堅強的挺過來了。 朱棣??! 那就是個謀朝篡位的壞胚子! 祖宗很難受,他是成化年間生人,經歷了正德年間,但真正入仕為官卻是在嘉靖年間。也就是說,嘉靖帝朱厚熜對他有著知遇之恩。 但其實這個不重要,反正結果都是一樣的,這些人都是永樂帝朱棣的后人。 多難受??! 他怎么就有這么個混賬后代呢?哪壺不提開哪壺,哪里難受往哪里扎心。 關鍵是,他還不能說謀朝篡位沒有錯…… 更氣鬼的是,路謙非但沒有絲毫愧疚之心,還堅定的表示,是祖宗提醒了他,給了他寫這兩篇文的靈感。 “白發人送黑發人對應的是上一篇朱氏父子,可這個呢?我說什么了我?” “你說的玄武門之變??!”路謙像看傻子一樣的看向祖宗,“你還說皇阿哥會手足相殘,我尋思著,叔叔殺親侄兒不也一樣很慘?還死無葬身之地呢……唉,人家李世民好歹讓他兄弟入土為安了?!?/br> 所以呢? 他應該替李建成和李元吉感謝李世民讓他們入土為安? 祖宗陷入了無盡的悔恨之中,他就不該多這個嘴??! 路謙還不光是寫了這么一篇文章,明史的皇室部分已經修到了建文帝,而對于這位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最大的疑問是他究竟死沒死,怎么死的,以及死在了哪里。除開這些,像他在位四年之中做了什么事兒,反而倒是有很多資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