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集 爭論不休
書迷正在閱讀:精靈世界夾縫求生、被小首富偷偷看上以后、穿成古早反派后我崛起了[快穿]、我的極品女老板、木葉之式神召喚、從大佬到武林盟主、毀掉綠茶人設、雖然人設選好了,但是沒入戲怎么辦、總裁寵妻套路深、他讓白月光當外室
“其中琢玉有老工和新工之分,所謂老工是指傳統的制作工藝,用的器具也是以前傳下來的,其特點是制作精致精細,比較費時費力,體現在于活靈活現。 “新工則是指將現代工業技術引入琢玉中,其優點在于精確快速,在控制對稱、尺寸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現在較精致的玉器都是老工結合新工制成,琢玉的好壞直接決定玉器的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一件好的玉器必須是在布局對稱,線條刀法,打磨拋光俱佳的作品?!?/br> 店主苦口婆心,九龍卻越聽越糊涂,沒有熟悉的石友帶路,要他直接下手,確實還沒有這個膽。 不過,店主這么辛苦介紹也不容易,他就在撿漏區,買了幾方百元左右的青白玉和墨玉玩玩,也算是對店主有個交待。 隨后,九龍和何鋼倆人又逛了幾家店,奇怪的是,基本上見不到賣金絲玉的。 莫非是走錯地方了?應該不會呀,這金絲玉的名聲雖然不是特別響,可也不至于連產地都沒人經營吧。 一路走著,仍然沒有見到什么金絲玉的店鋪,九龍不免有些失望。 他抬頭見到了一家大型的銷售克拉瑪依玉的店鋪,覺得很奇怪,克拉瑪依玉是什么鬼?不如進去看看吧。 這間店很大,近二百平方,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專門銷售一種叫克拉瑪依玉的,店主見倆人進來,看到九龍和何鋼漢人打扮,只禮貌性的打了個招呼,然后整理貨柜上的石頭去了。 九龍不以為意,仔細看了起來。 怎么回事?這克拉瑪依玉怎么和聽說的金絲玉一模一樣。 這些石頭,并沒有水沖黃蠟石的水沖度,倒是被風沙沖刷的很光滑,九龍趕緊問道:“老板,這些是不是金絲玉?” “那是廣州人的叫法,我們這里叫克拉瑪依玉?!?/br> 店主回答。 九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老板,把金絲玉的寶石光籽料拿來看看?!?/br> 九龍繼續說道。 九龍掃了整個柜臺一眼,沒見到有起熒光的石頭,不免有些失望。 “這貨有,這邊來?!崩习迓牭骄琵埖暮奥?,知道懂行的來了,趕緊把他們叫到一個保險柜前。 老板姓祝,名山川,典型的新疆維族人,穿了一身領口和胸前繡圖案,白顏色的民族服飾。 他按了幾個密碼,把保險柜打開,里面各種閃著熒光的約一指粗大小的小石頭展現在九龍面前。 這些粉紅、粉白、淺白色帶有熒光效果的寶石光籽料,極少部分呈“米字型”貓眼效果。 金絲玉中的寶石光材質極其稀少,難怪要放在保險柜里。 “老板,你這些玉是哪里來的?” 要買玉,自然要問出處,九龍對新的品種,向來都很謹慎。 “在新疆克拉瑪依附近魔鬼城一帶的戈壁灘上來的,那里散落分布著這種質地細膩溫潤、色彩豐富的石頭,極品甚至可以散發出璀璨光芒。 “據說,早在數千年前,它就是樓蘭古國的裝飾用品,但因為樓蘭古國的莫名消亡和戈壁灘人跡罕至,這種美麗的石頭在隨后的幾千年時光里無人問津。 “一直到21世紀,偶然的機緣讓它重新出現于世人的視野中,并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從漂亮的石頭到尊貴的克拉瑪依玉的華麗變身,價格更是從幾元一斤扶搖直上到每克萬元!” 祝老板不無自豪的介紹道。 “到底是什么機緣,讓它烏雞變鳳凰呀?” 九龍問道,黃龍玉之所以突然暴漲,和廣西商人有關,這克拉瑪依玉,應該也離不開有人慧眼識珠吧。 “確實和某些人有關?!?/br> 祝老板老老實實回答,據他介紹,這事要從2003年說起。 2003年的一天,廣州藏家余俊無意間在廣州芳村的一個小攤檔發現了一塊非常具有玉質感的“小石頭”。 出于好奇,他花50元錢買了下來。 回家好好保養一番后他發現:這塊“小石頭”雖然具有非常堅硬的質地,但外觀卻呈現出田黃籽料的特質,顯得又黃又潤。 他回到小攤檔打聽,老板把所存的一小盒同類“石頭”都拿了出來。 那真是個五彩的盒子。 紅、黃、白、黑……每種顏色都有諸多種層次,好看極了。 余俊毫不猶豫地又掏出200元錢,把這盒10斤左右的石頭全買了下來。 2004年,余俊以1斤7元的價格和石農簽訂了采購協議。 石頭開始源源不斷地從戈壁灘運來廣州。 到了2005年底,余俊花了五六百萬元,收了幾百噸。 余俊根據這些石頭具有玉石般的溫潤,同時又有著類似壽山田黃的特殊條紋的特點,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金絲玉”。 請人加工成飾品,許多顧乘興買回家,但沒幾天就回去要求退貨。 都是被周圍的玩家嘲笑了,說是買到了假石、假玉。 “怎么會這樣?”九龍不解地問道。 “都是那些狗屁專家害的?!?/br> 祝老板憤憤不平地說道。 這些專家搬出所謂的理論依據來證明“金絲玉”不是真玉。 某地質大學張專家說什么“金絲玉”它有優點,但也有缺點。 “金絲玉”屬于玉髓類,是廣義的玉石品種。 “金絲玉”與和田玉這樣的“真玉”有著本質的區別,以“玉”命名并與“玉”進行比對,會混淆人們對于玉的科學本質的學術認識,將玉學學術探討混同于文化層面的認字掃盲。 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管子開始,“玉有九德”的玉德學說(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智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藏華光澤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聲清團徹遠,純而不殺,辭也。) 代表了人類對于真玉的完整認知。很多人認為這僅是一種簡單的審美表述。 但在20年前,通過利用現代礦物學、寶石學和材料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張專家說他發現,2600年前的古代智者對真玉的界定,實際上是非??茖W而且嚴格的,鑒賞標準可以同現代寶石學和材料力學的科學語言描述實現完美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