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就詩論典
周胤微緩緩地作了個揖,爾后直起身,低著頭慢慢地折返回原位坐下,“父親若將此詩連同《禽蟲十二章》一齊寄給大哥,那意思便不算錯了?!?/br> 周惇道,“未必罷?!彼?,“譬如,頸聯中的那一句‘東陵人已仙’,取的是故秦東陵侯于漢高祖代秦后,淪為布衣,家貧賣瓜的典故,此典在詩中多喻隱居不仕之意,與你大哥眼下的境況不甚相符?!?/br> 周胤微的視線晃晃悠悠,不知落在了側旁的哪一處,“父親既說此典取自《史記》,為何卻不以《史記》原章之節為本意?” “依《史記》所載,昔年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其時,漢高祖已聞淮陰侯誅,遣使拜丞相為相國,令卒五百為‘相國衛’。諸臣聞之,皆往賀蕭相國,唯東陵侯獨悼?!?/br> “東陵侯因謂蕭相國,言其禍自此始也。昔漢高祖暴露于外而蕭相國守于朝中,未遇戰事之險而益封置衛,彼時淮陰侯新反,漢高祖置‘相國衛’乃為疑心之舉。東陵侯以此諫言蕭相國,并望蕭相國讓封勿受,以其家私財,悉佐軍務。蕭相國后從東陵侯之計,而漢高祖大悅矣?!?/br> “兒子以為,此詩頸聯中的‘東陵瓜’一典,理應取太史公的本意才是。東陵侯于漢時雖為一介布衣,卻能獻策蕭相國,除漢高祖之疑心,可見這不仕之人并非只得專于農圃一事?!敝茇肺⒌坏?,“大哥若讀此詩,悉查原典,必能有所感悟?!?/br> 周惇笑了起來,“我料想,你大哥大約不會想到這一層?!?/br> 周胤微道,“有父親您在定襄幫襯著提點,即使大哥……” 周惇接口道,“你這意思取得倒對了?!?/br> 周胤微斟酌著閉上了嘴,將沒說完的話咽了下去。 周惇道,“那便按你說的,將此詩與《禽蟲十二章》一齊送去瑯州給你大哥罷?!?/br> 周胤微一怔,爾后問道,“大哥在瑯州,可是……” 周惇“唔”了一聲,道,“你大哥說他一切都好?!?/br> 周胤微又是一怔,道,“可兒子讀邸報時,卻見瑁梁府尹連上兩道呈奏說今歲秋賦難收……” 周惇道,“是啊,”他笑道,“因此,你大哥竟想出了一個新主意,寫信來要我幫著一道參謀呢?!?/br> 周胤微抿了抿唇,道,“不知,大哥想得是什么主意,竟令父親欣喜若此?” 周惇笑了笑,道,“其實,你大哥的主意倒并不甚怎的,雖能在瑯州籌上些錢來,但終究不是什么長久之計,不過,”周惇微微笑道,“你方才的一番話,卻是提醒我了?!?/br> 周胤微微微偏過了頭。 周惇撫掌笑道,“你大哥呈策時,應以‘以財佐軍’之名上奏圣上,如此,無論圣上允還是不允,此策成還是不成,最終都不會叫你大哥輕易就落下不是?!?/br> 周胤微一凜,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周惇又笑道,“你大哥收到你作的詩,一定會很高興的?!?/br> 周胤微囁嚅了一下,沒接這話,而是問道,“父親以為,圣上仍想發兵元昊嗎?” 周惇道,“圣上若無發兵整軍之意,便不會如此大動干戈,一邊陡然叫?!东I’,一邊又下令以‘折色’收繳田賦?!彼D了頓,道,“雖然圣上一向雷厲風行,但此番動作,不免也露出了些急躁的意思來?!?/br> 周胤微道,“父親不令御史勸上一勸?” 周惇道,“圣上是志在必得,”他看向周胤微道,“誰勸都不頂用?!?/br> 周胤微抿了下唇,道,“兒子有一句話,不知……” 周惇接口道,“你且講就是?!?/br> 周胤微應了一聲,道,“依兒子看,無論大哥這回出的是什么新奇主意,也不管大哥在瑯州究竟能籌上多少錢,圣上的‘收復’之愿恐怕是……” 周惇漸漸斂起了笑容,“我知道,”他頓了一頓,似乎是遲疑了一下,“‘治大國,若烹小鮮’,軍務之事還須謹慎料理?!?/br> 周胤微點了點頭,道,“圣上未嘗不知這個道理,但以眼下的情形來看,莫說收復元昊,犁庭掃xue,就是維持軍力,以圖后效,都已經十分不易了?!?/br> 周惇道,“說你想說的罷?!?/br> 周胤微道,“兒子以為,圣上為國賦軍費計,定會再出清整土地之策?!?/br> 周惇聞言不語。 周胤微的視線依舊游離在別處,“雖不知圣上將出何一策,但兒子料想,圣上其策,必定同現下陡然叫?!东I’一般,物議沸騰,后患紛紛,各地官員皆私心不平……” 周惇道,“我明白了,”他淡淡道,“你的意思是,若是你大哥現下就出言贊成‘以財佐軍’,待圣上后策一出,即使眼下你大哥未得落下不是,往后卻再難有斡旋的余地了罷?!?/br> 周胤微輕輕地點了下頭,道,“不僅如此,就連父親您若想出言規勸,恐怕也再無立足之點了?!?/br> 周惇滯了一滯,道,“這也難說?!?/br> 周胤微道,“是不好說,”他淡漠道,“歸根結底,這亦不過是兒子自己對時政的一點猜測而已,圣上究竟會不會再出清整土地之策,也尚無定論呢?!?/br> 周惇看了周胤微一會兒,道,“好,你既這么說了,我便再想一想罷?!?/br> 周胤微側了側身,似是往周惇的方向覷了一眼,又像是將目光移到更虛無的一處去了,“兒子以為,大哥在外為官,行事須以‘穩妥’二字為上才好。上回圣上說要發兵時,三皇子便出言反對,若是這回父親再……” 周惇道,“我說了,我會想一想的?!?/br> 周胤微點了點頭,沒再說下去。 周惇默然片刻,伸手拿過周胤微方才賦詩的紙,道,“既然你作詩的意思是對的,那尾聯的‘葵戍’一典也不必再改了?!?/br> 周胤微一怔,下意識地應道,“是?!?/br> 周惇反手拿起方才被周胤微擱下的筆,道,“我只替你換個詩題就是了?!?/br> —————— —————— 1“東陵侯”就是秦末漢初的邵平 《史記》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 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 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 諸君皆賀,召平獨吊。 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 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原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br> 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西漢十一年,陳豨謀反,劉邦親自率軍到了邯鄲平叛。 平叛尚未結束,淮陰侯韓信又在關中謀反,呂后采用蕭何的計策殺了韓信,此事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 劉邦已經聽說韓信被殺,派遣使者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五千戶,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國的衛隊。 為此許多人都來祝賀,唯獨邵平表示哀悼。 邵平原是秦朝的東陵侯,秦朝滅亡后,他淪為平民,家中貧窮,在長安城東種瓜。他種的瓜味道甜美,所以當時人稱它為“東陵瓜”,這是根據邵平從前的封號來命名的。 邵平對相國蕭何說“你的禍患從此就開始了,皇上風吹日曬地統軍在外,而您留守朝中,未遭戰事之險,反而增加您的封邑并設置衛隊,這是因為現在淮陰侯剛剛謀反,皇上對您的忠心有所懷疑的緣故?;噬显O衛隊保護您,并非是寵信您,希望您辭讓封賞不受,把家產、資財全都捐助軍隊,那么皇上就會高興?!?/br> 蕭何聽從了邵平的計謀,劉邦果然非常高興。 2“葵戍”的典故 《左傳》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 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br> 期戍,公問不至。 請代,弗許;故謀作亂。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連稱,奉齊襄公之命和管至父戍守葵丘。 兩人是瓜熟時去的,齊襄公與他們約定,在第二年瓜熟時派人替換。 一年后,齊襄公違反了約定,既不派人去接替,也不許他們離開戍地。于是,連稱、管至父連同齊襄公的堂弟無知謀亂殺死了齊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