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用人得當
“……無論這仗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兒子以為,”周胤微側坐著,仍是習慣性地低著頭,“父親不該在這時表明立場?!?/br> 周胤微說完,又往另一邊側了側身,即使低著頭,又垂著眼簾,他依然有意識地盡量別開目光,看向自己右腳邊的一小片陰影上。 周惇道,“我知道?!?/br> 周胤微道,“再者,三皇子曾經在圣上面前明確說過,‘輜重三之一,因須征民夫十數萬,一旦發兵,后方將難以為繼’。如今,果真應了三皇子的話了,父親此刻再讓御史上疏說徭役過重,豈不是打了圣上的耳……” 周惇打斷道,“我說,我知道了?!?/br> 周胤微閉上了嘴。 周惇瞥了他一眼,翻開書桌上原本擱著的一本折子,“圣上是仁善人?!?/br> 周胤微默然不語。 周惇道,“而且,徭役確實苛重,”他抬起頭,看著周胤緒的側臉,“有道是,‘人主自臧,則眾謀不進’,矯人主之非為卿大夫之本責,更何況,圣上從不是‘自賢’之君?!?/br> 周胤微道,“父親說得是,國非家也,國君虛懷若谷,乃得天下治矣,若是‘賢之則順而有福,矯之則逆而有禍’,長此以往,豈非國無類乎?” 周惇笑了起來,“好一個‘國非家也’,臧隱,你難得同我這么說話?!?/br> 周胤微一怔,就聽周惇繼續道,“你與你大哥,真是越來越像了?!?/br> 周胤微的喉結微微動了一下,沒作聲。 周惇道,“‘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贊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若是人人都‘阿諛求容’,圣上又如何作得明君呢?‘君暗臣諂,民不與也’,這道理,你也不須我再講一遍了罷?!?/br> 周胤微幾不可見地點了點頭,他沉默了片刻,道,“父親現下看的,是大哥的折子嗎?” 周惇不由抬起了眼,只見周胤微垂著頭,目光似聚焦在一個虛無的點上,“是大哥的請罪折子罷?!彼f著,身子又往旁邊側了側,“父親是為了大哥,才想上這道折子罷?!?/br> 周惇斂起了笑容,“從瑯州到定襄的路可長著呢?!?/br> 周胤微淡淡道,“大哥一聽到消息,便與同僚商議,極力斡旋后,連夜寫了折子,用軍馬發八百里加急送到定襄,大約就是這時候罷,父親該收到了?!?/br> 周惇的下巴繃了繃,“你知道的可真仔細?!?/br> 周胤微道,“大哥自小就人緣好,眾人都愿意同大哥交往,大哥能與瑯州同僚相處融洽,并不稀奇?!?/br> 周惇笑了笑,“你哪是在說你大哥人緣好,你是在說,你大哥其實什么本事都沒有,全是靠我的名頭,憑我周旋,否則,現下他連半分進退的余地都沒有了,對不對?” 周胤微又閉上了嘴。 周惇等了片刻,沒等到周胤微的回話,他又抬起頭去看周胤微,映入眼簾的,是周胤微沉默的側影。 周惇忽而意識到,周胤微不回話,是因為從剛才到現在,他都低著頭,根本沒見到自己臉上的笑容,也沒察覺到自己的表情變化,周胤微聽到的,只是自己平靜的語調罷了。 周惇剛想開口安撫一二,就聽周胤微道,“父親,無論如何,您都不該上這道折子?!彼D了頓,著意補充道,“無論是為誰,都不該上?!?/br> 周惇道,“若是為了你呢?” 周胤微一滯,隨即斬釘截鐵道,“即使此刻作瑁梁少尹的是兒子,父親也不該為此冒險?!?/br> 周惇道,“仕途為‘顯’途,亦是‘險’途,本就是,該冒一點兒險的?!?/br> 周胤微的嘴唇顫了顫,沒應聲。 周惇道,“我召你來,是想問你,你認為,此事由誰上參最好?” 周胤微道,“殿中侍御史葛行衡?!?/br> 周惇不置可否道,“葛執均不是還在養傷嗎?” 周胤微也不辯解,只是反問道,“不知父親中意何人?” 周惇道,“我在想,”他的語氣里帶有明顯的猶豫,“這道折子,如果讓陶靖節來上的話,效果會更好一些?!?/br> 周胤微的身形動了動,往周惇的方向側過來了一點。 周惇道,“上回他為徐知讓受笞的事鳴不平,圣上留中不發,我便想,或許,此次事件,于他而言,未嘗不是一個難得的良機?!?/br> 周胤微囁嚅了一下,道,“他若愿為天下百姓說句話,也無人去攔他?!?/br> 周惇道,“是啊,他若不愿,也無人會去勉強他?!?/br> 周胤微道,“父親為大哥,真是費盡了心血?!?/br> 周惇笑道,“我方才說了,若是此刻作瑁梁少尹的是你,我也會讓人上這道折子?!?/br> 周胤微道,“但兒子不會讓父親冒這樣的‘險’?!?/br> 周惇又笑道,“你倒自信?!?/br> 周胤微的睫毛顫了顫,“父親不信?” 周惇一怔,隨后說話時便帶了點兒笑音,“我信?!?/br> 周胤微的眼瞼動了動,他似乎是想抬起眼看一看周惇,就聽周惇繼續道,“你大哥去瑯州赴任之前,也說過類似的話,我自然,都是信的?!?/br> 周胤微應了一聲,隨即復別開目光,“父親若是下定決心,此事便事不宜遲?!?/br> 周惇道,“我知道事不宜遲,可上邶州經略使的謀反案,不會輕易了結,若是一勘數月,豈不是,”他斟酌了一下用詞,“給他人作了衣裳?” 周胤微道,“父親且安心,兒子料想,圣上必定比父親更加關心此案,有圣上督點,不怕制勘官們不盡力?!?/br> 周惇道,“那可不一定?!?/br> 周胤微一怔,他一下子不知道周惇這句話說的是安懋還是制勘官,“父親何出此言?” 周惇合起手邊的折子,“圣上想知道的,與我們想得到的,可不大一樣呢。若是那紀鵬飛三緘其口,我還真沒甚法子去治他?!?/br> 周胤微肩膀動了動,似乎又往邊上側了一些。 周惇道,“尤其,經了上回杜懷珠的事,圣上對制勘官私自動刑,頗為不滿。再者,現下疑案未定,紀鵬飛仍是有功名在身的官員,于治獄事上,我是……真沒什么辦法?!?/br> 周胤微道,“兒子私心里想,圣上是不喜酷吏趁機‘起獄奪人位’罷?” 周惇一滯,不禁抬起頭來,周胤微恰坐在逆光里,周惇看到的,一道靜默的剪影。 周胤微道,“昔年新舊黨爭之時,蔡持正嘗治‘太學獄’,自翰林學士許沖元以下皆逮捕械系,令獄卒與其同寢處,飲食旋溷共為一室,設大盆于前,凡羹飯餅胾舉投其中,以杓混攪,分飼之如犬豕,然……” 周惇打斷道,“然宋高宗即位后,所與濫恩,一切削奪,當此之時,天下快之?!?/br> 周胤微沉默片刻,慢慢開口道,“父親,蔡持正治酷獄,是為留存王荊公所授新法,是利民之舉?!?/br> 周惇道,“官自民中來?!?/br> 周胤微幾不可見的搖了一下頭,“父親,于獄寢處治之,非是用刑也?!?/br> 周惇默然不語。 周胤微繼續道,“且,那紀鵬飛出身寒門,必定自矜倨傲,如今身陷囹圄,以此治之……” 周惇淡然道,“我亦是寒門出身?!?/br> 周胤微的眼瞼又動了動,他似乎想再認真地勸幾句,就聽周惇道,“不過,我也為蔡持正入《jian臣傳》而不平,王荊公之新法實為利國之策,蔡持正為新法治獄,卻因黨爭遭貶,可惜了他的一身才華?!?/br> 周胤微應了一聲,又垂下眼簾,“父親說的是,黨爭無對錯,由黨爭‘辨jian’,實為不公?!?/br> 周惇道,“世事皆有不公,就比如,上回對杜懷珠動刑,姚世祉分明也有參與,圣上卻以為是由葛執均主導,圣上這樣以為,我也不好再說什么?!?/br> 周胤微蠕動了一下唇,低聲道,“是,上回,葛行衡確實是做過了頭?!?/br> 周惇道,“我知道,他其實……只是看不得我重用杜懷珠,”周惇說完這句話后,頓了好一會兒,才輕輕問道,“對罷?” 周胤微道,“對?!?/br> 周惇深深吸了一口氣,道,“他既與杜懷珠不合,此案他便不好參與。待他養好了傷,仍讓他回御史臺供職,只是不再經管勘問一事,如何?” 周胤微道,“父親用人得當,兒子欽服?!?/br> —————— —————— 1《資治通鑒》衛侯言計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子思日“以吾觀衛,所謂‘君不君,臣不臣’者也?!?/br> 公丘懿子日“何乃若是” 子思日“人主自臧,則眾謀不進。事是而臧之,猶卻眾謀,況和非以長惡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贊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君暗臣諂,以居百姓之上,民不與也。若此不已,國無類矣!” 2《資治通鑒》子思言于衛侯曰“君之國事將日非矣!” 公曰“何故?” 對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為是,而卿大夫莫敢矯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為是,而士庶人莫敢矯其非。君臣既自賢矣,而群下同聲賢之,賢之則順而有福,矯之則逆而有禍,如此則善安從生!《詩》曰‘具曰予圣,誰知烏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3《宋史》太學生虞蕃訟學官,確深探其獄,連引朝士,自翰林學士許將以下皆逮捕械系,令獄卒與同寢處,飲食旋溷共為一室,設大盆于前,凡羹飯餅胾舉投其中,以杓混攪,分飼之如犬豕。 久系不問,幸而得問,無一事不承。 遂劾參知政事元絳有所屬請,絳出知亳州;確代其位。 確自知制誥為御史中丞、參知政事,皆以起獄奪人位而居之,士大夫交口咄罵,而確自以為得計也。 吳充數為帝言新法不便,欲稍去其甚者,確曰“曹參與蕭何有隙,至代為相,一遵何約束。今陛下所自建立,豈容一人挾怨而壞之?!狈ㄋ觳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