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封禁東宮
徐寧走進山池院的時候,王杰正和那個今天伺候他起床的小宮女一起研究《孫子算經》。 小宮女名叫蘇敏兒,今年才七歲,放到現代正是上小學的時候,笑起來活潑潑的樣子,很可愛。王杰本著力所能及地普及義務教育的精神,對著蘇敏兒念了那道歷史上有名的“雞兔同籠”,“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蘇敏兒想了一會兒,道,“上置三十五頭,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減多,再命之,上三除下三,上五除下五,下有一除上一,下有二除上二,即得雉二十三,兔一十二?!?/br> 王杰不禁贊了一聲聰明,蘇敏兒得了王杰夸獎特別高興,但也還是道,“雖說君子六藝,但主子還是應當篤學四書、五經,那才是男子所研的治世之學?!?/br> 王杰翻到《孫子算經》的序言,念道,“……‘觀天道精微之兆基,察地理從橫之長短’,這如何不是‘治世之學’?” 蘇敏兒道,“這不過是巫醫百工一類的奇技yin巧之說罷了,男子本就善讀書、善文章,主子若分心于數術之上,可不是枉費了主子經世偉略之才?” 宮女蘇敏兒的這番話,讓在現代讀理科的大學生王杰啞口無言,一時竟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吐槽。 好在徐寧這時進來了,“儒者以六藝為法,博而寡要,勞而少功,主子確應通五經而舍六藝?!?/br> 蘇敏兒一看徐寧進來了,立刻找了理由出去了。 王杰收起《孫子算經》,道,“我看你不怎么喜歡蘇敏兒?”都是一個院子里的人,蘇敏兒見到徐寧就躲出去,可見私下里兩人關系不怎么好。 王杰本來還以為是徐寧不愿意除他以外的仆人接近自己,但是看徐寧的神情,好像又不是這樣。 徐寧淡淡地嗯了一聲,似乎不愿意多解釋,王杰也不勉強他,他覺得徐寧應該有更重要的事情。 果然,徐寧立刻道,“太子殿下從馬上摔下來了?!?/br> 王杰驚得一下子站了起來,“何時發生的?” “午后,就在東宮?!?/br> 王杰的心里轉過好幾個念頭,但是什么也沒想到,他掌握的信息實在太少了,徐寧趕忙接了一句,“據說,太子傷勢不明,圣上勃然大怒,下令封禁東宮、嚴審宮人?!?/br> “嚴審?”王杰抓到這個關鍵的字眼,“為何要審?” 說出這句話后,王杰的思緒順暢多了,“父皇難道認為太子是遭人陷害嗎?” 王杰雖然是個現代人,對君權的神圣性也是穿到這里之后才有深刻感受的。 太子是儲君,住在東宮,東宮里自有一套官員、后宮、內侍的編制。 也就是說,太子的東宮是完全獨立于內宮之外的系統,這套系統的直接領導是太子。 王杰頓時理解了安懋勃然大怒,有人竟然能在這套完全獨立于內宮和外朝的系統里安插人手企圖陷害太子,這還了得了?! 今天是太子落馬,明天就有可能跑到內宮來刺殺皇帝。 但是封禁東宮可就不是這么簡單了,王杰不由得再問道,“內宮中可有異動?” “并無異動?!毙鞂帗u搖頭,事實上這次他和其他內宮宮人知道消息的時間差不多,因為徐安跟在安懋身邊,此時還沒從東宮里出來,徐寧也探聽不到什么。 王杰有點忐忑,太子落馬的事情雖然和他沒什么關系,但是他總覺得這事隱隱會和他有關,他喃喃道,“究竟是誰?” 這個問題安煜也很想知道,他躺在床上,外面是醫監的說話聲,“凡跌打損傷,先用發散為主……川芎、枳殼、羌活、澤蘭、荊芥、防風、獨活、歸尾、干姜各一錢,加蔥白三莖,水煎服……” 安煜想起剛才從馬上摔下來的那一刻,看見這一幕的所有內侍和宮女全部撲上來墊在他身下,有個小宮女還被馬踩了一下,也不知道她有沒有受傷,估計現在已經被收押審問了。 而自己只是磕破了膝蓋上的一點兒皮,就作出一副重傷的樣子來醫治,外面的醫監已經講到了治破傷風的保安萬靈丹,“……茅蒼術八兩,全蝎、石斛、明天麻、當歸、炙甘草、川芎、羌活、荊芥、防風、麻黃、細辛、川烏湯泡去皮、草烏湯泡去皮尖、何首烏,各一兩;明雄黃、朱砂各六錢;上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丸五六錢,朱砂為衣,蔥白煎湯,乘熱化開,通口服盡,被蓋出汗為效……” 安煜想,馬是專門用來打馬球的波斯馬,是進貢來的,貢馬到達后經專人馴養,連每天喂什么都是有固定規格,失控的概率極小。 何況偏偏在馬球賽前失控。 安煜想到這里就不免有些心煩意亂,他摔下來的那刻就知道害他的人根本不想取他性命。 能有本事在東宮里安插人手,取他的性命就可以用別的不那么大動靜的方法,比如投慢性毒藥,這樣比驚馬來得簡單有效多了,何必繞那么大一大圈,用一個成功率還不高的方法呢? 所以,這個人的目的,是要讓太子落馬受傷,而不是取太子性命。 安煜的思緒轉過了好幾個人,從內宮到朝廷,牽一發而動全身,太子落馬的后續影響肯定很大,受惠的人實在是不少,安煜竟然一時半刻理不清到底是誰。 不過他這會兒卻很安心,他已經受傷了,圣上已經下令封禁東宮,他可以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名正言順地不參加任何活動,包括讀書和政事。 也包括公主訂親、對元昊發兵。 這兩件可是最容易站錯隊、最容易留下話柄的事情。 安煜這么想著,翻了個身,面朝床里閉上了眼睛。 ———————————————— ———————————————— 1蘇敏兒學數學是一個梗在古代,大家都說男人擅長文科;在現代,大家都說男人擅長理科。 其實男女對文理科的能力是相等的,主要是看社會的上升通道和財富集中的領域在哪里,男人就擅長什么。 男女左右腦發展不平等的理論是偽科學,是為了貶低女性、不讓女性進入理工科行業以及掌握權力和社會財富而存在的, 女生學理科也是棒棒噠 2君子六藝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br> 3《史記·太史公自序》“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br> 意思是,儒家學者學說豐富,但不得要領;花了力氣卻只收到微小的效果然而他們強調的等級秩序是不可改變的。 所以儒家一開始并不是我們現代人看到的那也死板、不知變通的樣子 一開始提倡的是“通五經而貫六藝”, 從漢朝董仲舒開始,就注重儒家那一套講禮儀秩序上下等級的那部分, 從宋朝重文輕武和重視科舉開始,才漸漸演變成重視四書五經,忽視六藝了 從明清閉關鎖國開始,就開始越來越提倡宋明理學、神化孔子、朱熹。 挺諷刺的一件事孔子、朱熹在他們生活的年代都是終生郁郁不得志,但是兩個人都被后面朝代的統治者奉若神明。 其實最開始的儒家是很講究全面發展,也是很風雅、很有情趣的,孔夫子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思想很先進的老頭兒,并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4雞兔同籠是小學一元二次方程的經典例題,這道題特別經典,后來傳到日本,變成“鶴龜算”。 南宋秦九韶則進一步開創了對一次同余式理論的研究工作,推廣“物不知數”的問題。 德國數學家高斯于公元1801年出版的《算術探究》中明確地寫出了上述定理。 公元1852年,英國基督教士偉烈亞士將《孫子算經》“物不知數”問題的解法傳到歐洲, 公元1874年馬蒂生指出孫子的解法符合高斯的定理,從而在西方的數學史里將這一個定理稱為“中國的剩余定理”。 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人其實在數學、科學領域,原來的成就是超過外國人的en 5“發散方”和“保安萬靈丹”的配方出自《救傷秘旨》,一本清代趙廷海寫的傷科專著,比較有臨床實踐經驗的一本醫書,概括的是少林寺學派治傷的臨床經驗。 其實以前的中醫也并不是現在這樣弄得神乎其技,不講科學的,以前的中醫也是講臨床驗證,總結經驗那一套辯證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