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地球的腦機接口,讀取不到這個最終落地的意念,但可以勉強區分之前那些意念區間。 只要能找到一個可用的量子標尺,幫助顧長熙完成這個意念決策過程,那么,他就可以通過在心里唱歌的方式,輸出自己對歌曲的每一個具體想法,從而cao控電子聲帶發聲。 到這里,似乎離目標更進一步了,樓清焰卻愈加絕望。因為這個量子標尺,根本就不可能找到。 量子標尺的作用是幫助決策,它坍縮的方向直接決定輸出的行為值。對于真人來說,量子標尺等同于一個概念,就是人類的思想。 試問,如果顧長熙的量子標尺是一個隨機的、外置的存在,那它輸出的行為,還是顧長熙自己的行為嗎? 人類的量子標尺,似乎只能攥在人類自己手里,不可能從外界任何一個地方找到。 就算去問問星際時代的機器人,誰愿意把自己的量子標尺交到別人手里? 以上還只是概念性困難,物理性困難連講都不要講,樓清焰一往這個方向去想,都覺得是在笑話自己。 地球上根本還沒有成熟的量子計算機??! 要想建立全面的行為域,量子標尺上必須疊加一個堪稱恐怖的數值!地球能同時構建的量子比特還不到一百個呢!這是在開什么星際玩笑??! 事不可為,事不可為! 那天晚上,樓清焰實在打算放棄這個方法了。 因為想得太累,他隨便點開一首顧長熙以前的歌,躺在一片黑暗里靜靜地聽,企圖放空思緒。 可是,聽著聽著,他怔住了。 莫名其妙的,在顧長熙的歌聲里,他回憶起了小時候的一幅畫面。 “我能聽懂他,我完全能聽懂他?。?!”他抱著顧長熙的專輯,站在一群少年里驕傲地宣布。 “我也能,我才是最懂他的!” “你們都讓開!我都和他合二為一了好嗎!” …… 一個匪夷所思的、天方夜譚的、堪稱瘋狂的想法,不可遏制地占領了他的腦海。 你是否有過那么一個瞬間,發現自己的心靈,與另外一個人無限的貼近? 你感受到了他所想的、他所追求的、他所執著的,你理解了他,你懂得了他,你們的思想通過某種特殊的方式聯系在一起,共通共鳴。 哪怕只是一個瞬間、哪怕只在一個細節,哪怕對方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你一定會有的。因為這就是只有人類才擁有的——理解、共情、和愛的能力。 十年過去了,這世上依然還有對顧長熙念念不忘的人嗎?他們還記得當年聽懂顧長熙的感受嗎?他們還能以愛作為紐帶,將自己與顧長熙連接在一起嗎? 他們還愿意回憶起當初那種那種熱愛,愿意全力以赴地去理解顧長熙,去聽懂和貼近他嗎? 人類本身已經是最精密的量子結構,歌迷們各有不同的想法,他們的基數足夠滿足量子標尺的多態疊加。 只要顧長熙愿意,只要歌迷愿意,只要他們的心靈與顧長熙足夠貼近,只要將他們的腦電波進行實時統合、實時演算…… 那么,顧長熙的量子標尺——那種不可能存在的量子標尺——也就找到了。 一個從遙遠星空穿越而來的超前算法,一個渺小地球生命的夢想,一群滿懷摯愛的粉絲,他們能夠產生多么神奇的有機結合? 誰都不知道。 所以樓清焰說,顧長熙需要一個小小的奇跡。 顧長熙花了整整兩個小時,才聽懂他所講的概念。 他為那種撲面而來的浩瀚宇宙和人文情懷震撼得無以復加。 不管這個辦法行不行得通,他終于明白了,這世上真的有種東西,可以拆除一切不可抗的外力,可以一往無前,所向披靡。 如果科學技術不行,就再加上愛。 第28章 鬼畜前奏 邏輯捋通了, 執行起來卻依舊困難。 首先是收集顧長熙對一首歌的所有意念,建立行為域。再將粉絲群體作為量子標尺,從行為域中選擇一個值。這個值輸入電子聲帶, 就可以控制某一個發聲細節,所有發聲細節組合在一起, 就完成了唱歌的過程。 顧長熙的意念決定了行為域, 粉絲對他的理解決定了量子標尺,兩者共同參與決策, 才能最終選出歌曲的唱法。 顧長熙的意念越強烈、粉絲對他的理解越貼近, 歌曲就越接近他本身的想法。 意念的強度決定了行為域的可用性。如果意念不夠清晰, 會導致行為域誤差過大,每一個行為區間大小都差不多,被選擇的概率也差不多。這樣根本不是唱歌, 只是隨機聲音合成。 所以,在正式唱歌之前,他需要先把這首歌在自己腦海中演唱無數遍, 直到意念無比強烈,機器能夠建立準確的行為域為止。 這一個極其枯燥乃至于恐怖的過程, 意味著他從這一刻起必須時時刻刻活在自己腦內的音樂聲中, 哪怕聽吐了唱吐了,也要強按著自己, 把這些歌聲烙進靈魂。 顧長熙聽了,反而笑著寫道:“有什么不好?別的歌手是從丹田發聲, 我可是從靈魂里發聲啊?!?/br> 量子標尺的建立同樣困難, 因為是把所有歌迷當成一個整體的量子結構,所以必須收集所有人的腦電波,來進行統合計算。 歌迷的腦電波不需要精準, 只要基數足夠,就可以彌補準確度。市場上一些高端商用意念讀取器,都可以滿足要求。這是一大筆錢,退居幕后寫歌十年的顧長熙,大概是出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