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國學四門:記、誦、用、解】
“張心馳和李神往不在,書法和國畫暫時不用比!”周伏虎瞥了一眼右邊兩個空座位,繼續盯著洪荒,斗志昂揚的說道“我們先比國學和國術……” “在國學上,我們‘全能二班’沒有人能夠比得過玉菲!所以,我們派金玉菲同學出戰……”周伏虎說完后,眼神看向坐在第一排的金玉菲,臉色有些發紅,羞澀的問道“玉菲,你……愿不愿意?” “樂意之至?!苯鹩穹普酒饋?,微微一笑,不是看著周伏虎回答,而是看著洪荒回答。 “……”周伏虎胸口一堵,郁悶至極,轉過頭去,憤怒的看著洪荒,恨不得把他撕碎,好像被他搶了媳婦似的,幾乎把滿腔怒火全都噴在他身上,大力的拍打自己的胸膛,雙眼血紅,咬牙切齒道“在國術上,我派我自己出戰!” “神經??!”洪荒看著周伏虎一副擇人而噬的恐怖模樣,愣是嚇了一跳,在心里暗罵一聲,嘴上卻笑著說道“好,今天下午正好有兩節班會,我們就在教室里面,先比試國學,至于國術,我們到cao場上再比!” “好!”周伏虎大聲說道,他是城主的兒子,在班級里面,說話非常有威信,他說派自己出戰,根本沒人敢反對,也無法反對,誰叫他是班中最厲害的國術高手呢?當然,如果現在他的死對頭秦雄偉在場的話,他就不會這么如意啦! “媽,待會兒讓你看看我怎么打敗你的小情郎!”金玉菲嘻嘻一笑,俯身在母親白香茗的耳邊悄悄說道。 “……”白香茗臉色緋紅,懶得理她,死丫頭,真是越來越沒大沒??! “明老師,在國學上,你想怎么比呢?”金玉菲挺直身子,笑意盈盈的看著洪荒,出聲問道。 “初來乍到,客隨主便?!焙榛墓首髦t謙君子,面帶笑容的說道“玉菲同學,依你看,你想怎么比?” “一直以來,中醫有‘望、聞、問、切’四診,英語有‘聽、說、讀、寫’四法……我始終覺得,我們國學其實也有‘記、誦、用、解’四門……”金玉菲終于恢復才女本色,看著洪荒,洋洋灑灑,笑著說道“所以……我們就以此為題,分別給彼此出四道題目,看誰能回答的最出彩、最正確,誰就是贏家!” ?;ㄒ怀鍪?,就知有沒有! 憑此獨到見解,金玉菲當之無愧國學天才! “好一個國學四門記、誦、用、解!”洪荒一臉欣賞的看著金玉菲,點頭微笑道“既然如此,那么請玉菲同學出題吧!” “既然老師初來乍到,為避免落人口實,說我欺負老師,我覺得還是請老師先出題吧!”金玉菲對答如流,優雅從容的說道。 “不,我是老師,你是學生,還是讓你先出題吧!”洪荒一再禮讓,笑著說道“更何況,這四道命題是你出的,想必你心里早有主意!” 其實洪荒現在還沒想好到底要出什么題目比較精采絕艷,否則以他無恥的性格,肯定先發制人,而不是受制于人,為今之計,只有見招拆招,隨機應變,反正哥有系統傍身,走遍天下都不怕! “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先來吧!”金玉菲點頭微笑道,心里贊賞有加,對洪荒的謙遜有禮非常滿意。 “第一題,主要考核國學四門‘記、誦、用、解’中的‘記’?!?/br> “所謂‘記’,其實就是‘博聞強記’?!?/br> “一個真正精通愛好國學的人,肯定對我國古典文化奇聞異事了如指掌,肯定對我國古代詩詞歌賦、名篇佳作倒背如流!” “我也不想特別為難老師去背一些《春秋經》《金剛經》《道德經》等晦澀難懂的文章!” “不過既然你是老師,那么肯定能夠輕易背出韓愈的千古名篇《師說》吧?” 說真的,金玉菲給出的這道題合情合理! 一個老師如果連《師說》都不會背,還怎么為人師表? 可是,現在卻有很多老師不會背《師說》,甚至連語文老師都不會背! 這是何等荒謬之事??! 以前金玉菲就曾經拿這道題目去考核過一個新來的國學老師,最后那個老師站在講臺上,臉色漲得比猴屁股還紅,愣是背不出來,于是引來全班同學的鄙夷和嘲笑,然后不待學生們把他轟走,他就灰頭土臉屁顛屁顛的跑回家去,整整花費一天的功夫,背完《師說》后,才敢來重新上課——“教書育人”。 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大家都一臉幸災樂禍的看著洪荒,希望能夠看到他出丑的樣子! “《師說》?嗯……不錯!背誦這篇文章確實沒什么難度!”洪荒笑著說道,其實他更希望金玉菲能夠考核他《道德經》等晦澀難懂的國教經典書籍,不過《師說》卻更符合此時的氛圍! “……”大家看到洪荒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臉上頓時一陣失望! “……”洪荒走下講臺,在教室中徘徊沉思片刻后,忽然清了清嗓子,終于高聲念道“古之學者必有師?!?/br>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br>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br>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br>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br> “嗟乎!”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br>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br>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br>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br>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