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蒙毅封相
書迷正在閱讀:開往春天的地鐵(真骨科)、晚清風云之北洋利劍、斗羅之我千尋疾不能死、貧窮,使我無所不能、穿越斗破之稱霸天下、我是主角他老爹、一窩三寶:總裁喜當爹、十號酒館:判官、重生之霉妻無敵、天行映玥
秦軍凱旋,舉國同慶,始皇帝于咸陽宮內設宴犒賞三軍。 這天,蒙恬、扶蘇等一干人等回到朝廷復旨,在朝會大殿之上,群臣皆至,蒙恬和扶蘇身著巍然凜冽的鎧甲步履穩定的走到圣駕之前。 二人同時行禮道:“兒臣(微臣),叩見父皇(陛下),祝父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天,始皇帝心情大好,又見心腹大將和長子歸來,更可謂是雙喜增添,他爽朗地說道:“快些請起來!” 戰勝匈奴,鞏固大秦邊疆,其戰功之勛可謂功高無量。 二人各自起身之后,始皇帝說道:“這段時間,你們駐守北疆,修造長城,擊敗匈奴,朕身在廟堂,卻為你們捏了一把汗,而今你們不負朕之希望,朕為你們感到驕傲?!?/br> “陛下謬贊,保家衛國本就是大秦男兒應盡之義務也,臣之所作所為,亦不過是遵從本心而已?!泵商裾f道。 “蒙卿家莫要謙虛,爾等之功,豈是朕寥寥數語便可道盡的?!笔蓟实壅f道。 扶蘇、蒙恬和蒙毅三人組成的鐵三角組合,修造長城,鏟除王賁,擊敗匈奴,強軍建國此類之事,隨便拿出一件都是奇功一件。 他們三人組成的組合,真可謂是大秦國的福分啊。 將來這偌大的帝國交由扶蘇繼承,由蒙氏兄弟從旁輔佐,始皇帝也是可以寬心啦。 蒙氏兄弟的忠誠無需置疑,他們要是真有謀反之心的話,他們早就造反了,豈會等到今日。 當然,嬴政從來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蒙氏家族世代效忠大秦,更是說明了他們的忠誠和心意。 蒙恬尚武,保疆衛國,讓外地無可侵擾;蒙毅從文,建言獻策,乃千古之謀相也。 在始皇帝看來,蒙毅之才,縱然是甘羅重生,怕是也不及他十之又一,他總是能夠出人意料,想到好多旁人想不到的計策和觀點。 而今天下初定,盡管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可縱觀古今,那位開國皇帝不是如此呢?復辟舊制乃為必然。 而真正想要消除復辟舊制的方法,便是賢明之策,讓天下黎民百姓真正的感受到新朝的溫暖,這便是所謂的“治國”,天下易打,卻治國最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今朕設下豪宴,為你們慶祝,就此入座吧?!?/br> 始皇帝為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看重,更是在朝堂之上設下宴會,在身上的朝會之所設宴會,這可不是什么人都有的待遇。 于宋朝之前,無論是君王設下百宴,又或達官貴胄宴請他人,無不是分餐而制,顧名思義,便是每一個人都有著一張桌子,不似今日這般,眾人共聚餐桌之前,賞天空明月,詠傳世樂章。 蒙恬、蒙毅和扶蘇三人自然是居首位,畢竟他們的功勞最大,旁人也是無可厚非。 宴會當中,有著舞女助興,琴瑟合鳴,在朝堂中央的水池旁,舞女們翩然起舞,為宴會增添了幾分色彩。 隨著宴會進行當中,眾人皆的醉酒喝的微醺,卻唯獨一人跟沒事人似的,此人便是蒙毅。 “蒙毅,你小子的酒量真大,之前朕怎么從來都沒有發現?” 始皇帝心情高興,喝的意興闌珊,臉上暈上一抹淡淡的酒紅色,那王者的眼眸之中眼神渙散,兩眼沒有焦點。 蒙毅撓了撓頭,笑著解釋說道:“臣乃天生酒量,不過平時少是飲酒罷了?!?/br> “好小子,這酒朕每每飲之,頂峰便是一壇子就覺暈乎乎的,醉意涌上心頭,可你已是喝了兩壇子,依然神采炯炯,不得不讓人驚嘆?!?/br> 不否認,蒙毅的確是好酒量,可古代的美酒,其酒精度數著實太低,由于古代工藝的蒸餾技術根本就達不到現代要求。 因此他們制作的美酒當中,酒精含量低,比現在的啤酒度數還要低很多,像是蒙毅這種喝二斤牛欄山的人,再喝這些酒,莫說一壇子,就算十壇子也不足以讓他醉倒。 我們常說的武功,景陽岡怒喝十八碗烈酒,提拳打死猛虎,可在蒙毅的面前,也不算什么。 被始皇帝夸贊酒量大,蒙毅也只能悻悻然的報以笑容回應,他總不能說,你們的酒根本就是喝白開水,一點兒都不帶勁。 估計這話被人聽來,一定是拉仇恨的話,尤其是古人最喜歡的便是酒文化,只要喝了酒的男人,沒有不喜歡吹牛的。 現在有句話說得好,給你一瓶酒,你可以吹出整個世界 始皇帝現在是對蒙毅越看越喜歡,要是自己有這么個兒子,他早就將皇位傳給他了,可惜他是人家的孩子。 待酒宴散掉,所有人都喝的酩酊大醉,就連駐扎城外的秦軍,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允許將士們適度喝酒吃rou,但不能喝醉,否則軍法處置。 這對于那些呆在軍營之中,數年沒有沾酒的人而言,無疑是天大的恩賜。 這天時間,咸陽城內外所有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當中,可在千里之外的滎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事情。 自從陳勝吳廣起義之后,他們率領的起義軍隊迅速占領滎陽,當地遭受秦國壓迫的百姓,紛紛響應他們。 為了壯大隊伍,陳勝吳廣他們每占領一處地方,幾乎都對外面進行嚴格的消息封鎖,防止消息泄露,遭到秦軍的阻殺。 現在的他們已經揭竿起義,可還不足以對抗龐大的秦帝國,唯有讓自己的羽翼豐滿才是上上之策。 兩個月來,陳勝吳廣自立為王,已經占領了滎陽、九江郡,直逼函谷關。 其速度之迅速,令人瞠目結舌。 …… ------ ------ 消息被封鎖,龐大的秦帝國沒有收到遠方出來的消息,殊不知危險正在一步步迫近當中,他們還沉浸在戰勝匈奴的喜悅里面。 戰爭結束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論功行賞,犒賞三軍,他們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此乃他們應該得到的。 朝廷根據每個將士立下的功勛,分別得到了對應的賞賜,或金銀珠寶,或是封為百夫長、千夫長等等,總之每個人都得到了他們對應的賞賜。 而大將軍蒙恬和長公子扶蘇,他們早已是位極人臣,加官進爵對他們已是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始皇帝也就賞賜了金銀珠寶以及稀奇之物。 對此,沒有任何的異議,可唯獨一個人的封賞,引起了所有人的轟動。 自是不用多說,此人便是蒙毅。 他的封賞與其他人不同,沒有奇珍異寶,始皇帝對他的封賞只有三個字:“左丞相!” 這短短的三個字,卻足以說明一切,而今蒙毅年紀輕輕便是位列上卿,已然是少見,可官拜丞相的話,讓很多人為之不滿。 小小年紀官至丞相,根本就是聞所未。 無論是右丞相馮去疾,還是曾經的左丞相李斯、王綰,那個不是人到中年才委以重任,而蒙毅這般年紀,在他們看來不過就是乳臭未干的小毛頭,僅是憑借了些許功勛便被封為丞相,讓他們很是不滿意。 所以,在始皇帝宣布對蒙毅的封賞之后,群臣上下,反對聲音如海浪一般彼起此伏,可見一斑。 “陛下,如蒙毅這般年紀,怎么升任左丞相?還請陛下三思,收回成命?!庇腥苏f道。 “蒙毅小小年紀,心智尚不成熟,若由他來擔任丞相的話,豈不是將帝國的命運視同兒戲?此舉萬萬不可啊?!?/br> “臣也覺得此封賞欠妥?!?/br> …… 一時間,反對的聲音可謂是充斥著整個朝堂,對于這個結果,始皇帝也早就是猜到了,畢竟丞相的職位實在是太重要了。 丞相位列三公九卿之首,更是百官之首,由蒙毅擔任,那些老資歷的大臣怎可能會服氣?于是,他們反對本就在情理之中。 等所有人都說完之后,始皇帝才緩緩的開口,道:“你們都說完了嗎?要是說完,那朕也說兩句?!?/br> 陛下說話,眾人就算想說也得憋回去,只聽到嬴政說道:“方才爾等皆言,蒙毅不能勝任左丞相之職,其緣由無非是年紀小,心思不成熟而已?!?/br> “可你們莫不是忘記了嗎?郡縣制、科舉制、水車、天花病、三國會武等等,敢問你們這些事情你們能夠做到嗎?” 蒙毅所立下的功勞豈止這些,而始皇帝所列舉的不過是其中幾樣罷了,可隨便拿出來幾樣功勞,便是奇功一件。 這些功勛同時集合在一個人身上,如此之事,敢問何人能夠做到? “你們口口聲聲說蒙毅年少輕狂,可他們所提出的治國之策,安邦之法是否可行之?而你們呢?居廟堂之高,整日碌碌無為,除卻登堂入室,比之蒙毅又差了多少?”始皇帝說道。 “一群沒有建樹功勞之人,卻在侃侃談論滿是功勛之人,不覺的臉紅嗎?若你們真想反對,何不拿出自己的功勞跟他比一比?” 要論功勛,蒙毅無人可比,跟他比,豈不是自討苦吃。 果然,眾人陷入沉默當中。 “論才學,你們不如蒙毅;論功勛,你們不如蒙毅;論治國之策,你們還不如蒙毅,難道朕不封他做丞相,反而去封賞你們嗎?” “這……” 所有大臣臉色通紅,被始皇帝一通臊得慌,不敢抬頭,的確,一群吃干飯的人卻是cao著他人的心,不罵他們都覺對不起他們。 見他們無話可說,始皇帝說道:“你們無話可說是因為慚愧了嗎?哼!今天,朕心意已決!” “蒙毅,擢升左丞相!膽敢反對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