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博弈論
書迷正在閱讀:開往春天的地鐵(真骨科)、晚清風云之北洋利劍、斗羅之我千尋疾不能死、貧窮,使我無所不能、穿越斗破之稱霸天下、我是主角他老爹、一窩三寶:總裁喜當爹、十號酒館:判官、重生之霉妻無敵、天行映玥
“蒙毅,你說清楚些,到底什么是中庸之道?” 始皇帝問道。 蒙毅解釋道:“《論語》有言: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所謂中庸之道,折中而為?!?/br> “國之根本,在乎民,民德、民心、民本也,民富國強,民貧國衰,所謂國之根基,便是如此?!?/br> 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永遠都是百姓,荀子曰:君舟民水,水載舟,亦可覆舟,恰是印證了這個道理。 而法制可以約束一個人,以強制手段糾正他的錯誤行為,然則,有利就有弊,法是手段,卻不是目的,他具有約束性,但無法真正的讓人心悅臣服。 始皇帝包括其他人還是聽的有著迷糊,問道:“方才所說中庸之道,你卻與朕討論百姓,是何緣故?” “陛下,民之根本也,欲治天下,當是安撫百姓,以仁政行治天下,以法治輔之,剛柔并濟,陰陽結合,如此才可稱得上中庸之道?!?/br> 真正的中庸之道,并非是為人處世,或許有些人嗤之以鼻,不屑與之,但中庸之道運用在政治上面,卻可視為權衡之道。 縱觀華夏千年歷史,沒有那一個朝代是能夠依照單一的制度可以長治久安。 諸子百家,各家皆有著自己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其中所反映的就是中庸之道。 自古賢者留美名萬世,惡者遺臭萬年。 儒家倡導的仁政,被世代標榜,而法家則是裁決者,秉持天地正義,以強硬手段糾正世間的錯。 仁政不可少,法律亦不可無,唯有兩者的融合才可稱之為大道。 待蒙毅解釋完畢之后,始皇帝聽的非常仔細,馮去疾也是深有體會,正如蒙毅所言,仁政和法律皆為手段,不可少。 “陛下,臣以為,蒙上卿所言甚是?!瘪T去疾著實忍不住,為他說了一句好話。 “法乃手段,卻非目的,秦律嚴苛,使得百姓皆不敢犯法,然則,百姓望而畏之,心卻不服,談的終日生活在如履薄冰的狀態下,時間日久,終將爆發出新的事端?!泵梢阏f道。 說好的辯論比賽,卻是成為了朝堂議政的地方。 呂賢見蒙毅再次將自己的風頭給搶了去,他很是不爽,于是乎,他也是來到中央,駁斥蒙毅之言,道:“臣以為,蒙上卿未免太過憂患,臣不能茍同他的觀點?!?/br> “哦?那你倒是說來聽聽!” “臣以為,蒙上卿所言實有夸大儒家而貶低法家之嫌,我朝自商鞅變法以來,大興法學,國力日漸強盛,民富國強,此乃有目共睹之事,而今,上卿卻否定法學復辟儒家,實為將帝國帶入無盡深淵?!眳钨t強詞奪理,給蒙毅安上一個造反的帽子,雖然沒有明說,可言下之意就是如此。 蒙毅卻是不慌,他不急不慢的回道:“呂公子所言差矣,商鞅行法制,其固然不假,然則,你以偏概全,未免言過其實?!?/br> “是嗎?那你倒是說說我錯在哪里?” 蒙毅豎起兩個手指頭,說道:“錯者有二,其一者,商鞅變法雖然是興法學,但并非是增強國力最根本原因,廢井田開阡陌,重農輕商,極大調動了百姓們的積極性,這才是國力富裕的原因之一?!?/br> “其二者,你不懂適時而變,今日之秦國又豈非當初秦國?而今國力強盛,陛下功過千秋,創不朽之帝業,敢問何人能及?!然則,盛極必衰,若遵循古道,以先人之法行后世之道,無疑是自尋死路?!?/br> “胡說八道,老祖宗的做法怎么可能會錯?”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蒙毅反問道,“我且問你,若前方是懸崖,踏前一步粉身碎骨,退后一步海闊天空,不知你進退為何?” 呂賢剛想回答,被蒙毅給打斷后,說:“如果往前是老祖宗的話,而往后退是自己的決定,你又該如何抉擇?” “我選……” 呂賢剛想說要他選后退,但還是停了下來,如果自己選擇后退的話,不等同于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方才還是說遵循老祖宗的話,可緊接著便是選擇后者,簡直打臉。 可明知前方是懸崖,還偏要跳下去,那不是執著,而是傻。 始皇帝暗自笑了一聲,蒙毅這小子是給他挖了一個坑啊,如果他回答后退,就說明他否定了自己觀點,如果他不回答就說他不遵循祖宗之言,總而言之,無論他如何作答,結果對于蒙毅都是有利的。 呂賢陷入兩難之境,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說什么好。 見他不知該說些什么的好,蒙毅繼續說道:“方才我已是說過,你不懂適時而變,商鞅變法,強國富民,憂患于外;而今天下一統,六國已除,憂患于內,形勢已變,難道還要遵循古道嗎?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活著的人不會被尿憋死,你可懂我的意思?!?/br> 不得不說,蒙毅所言在理,一切的墨守成規,故步自封,只會說自取滅亡。 于戰國時代,儒學或許不符合紛爭的年代,但如今天下一統,局面已是穩定,儒學恰是派上用場。 而蒙毅所言,亦皆否定法學,而是兩者的中庸,以兩種學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此才是真正的為政之道,亦是中庸之道。 “呂公子只懂得一味死讀書,讀死書,卻不懂靈活運用,與那紙上談兵的趙括或可有的一拼啊?!泵梢愎室獾某爸S。 趙括乃天下人的笑柄,如今蒙毅以趙括作比,根本就是在嘲笑他。 “你……竟然將我比作趙括?” “在我看來,你和趙括根本就沒有區別,你們兩個人都一樣笨?!泵梢銦o所謂地說道。 “蒙毅,此乃朝堂辯論,你竟出口侮辱于我,你將陛下置于何地?” “陛下乃是明君,我自然時常將其掛在心頭,倒是你,你既然說我侮辱你,你大可以用實際行動反駁我的錯誤觀點,證明你自己不笨啊?!泵梢阏f道。 呂賢想說話,又被打斷,蒙毅玩味地說道:“不如這樣吧,我出一道題目,如果呂公子能夠答的上來,我便為剛才侮辱你的話道歉,如果你沒有答出來,就說明你是真的笨?!?/br> 呂賢想了一會兒,沒有急著回答,以他對蒙毅的了解,這小子肯定又在干什么名堂,說道:“我才不會上你的當呢?” “你怕了?!” “當然不怕?!?/br> “既然不怕,又為何不敢回答呢?放心,于神圣的朝堂之上,我是不會出那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泵梢阏f道。 呂賢覺得他此話有理,在朝上他不敢出一些古怪問題,既然不是古怪問題,那他就不害怕。 “好,我應下了,說出你的問題把?!眳钨t說道。 從呂賢答應那一刻起,始皇帝就覺得呂賢滿滿走入了他的圈套。 “這臭小子,明明是辯論比賽,卻是搞成這個樣子?!笆蓟实坌恼f道。 不過,他已是默許了,反正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且始皇帝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正如蒙毅所言,想要國家的長治久安,就需要進行變革,沒想到自己這位法學的追求者,竟然會因為一個小子的一番話而改變了自己多年來的執政之道。 “我的問題很簡單,你聽好了?!?/br> 蒙毅說話的時候,不僅是呂賢還有其他人也是聽的很的很認真。 “在桌上面一共有一百枚金幣。甲,乙,丙三個人按先后順序提出自己的分金幣方案。甲提出自己的分金幣方案后,三人共同投票表決,如果同意的人數不超過半數,則甲將被殺頭。之后,乙提出自己的分金幣方案,剩余兩人投票表決。如果同意的人數不超過半數,則乙將被殺頭?!?/br> (ps:這個問題是博弈論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問題,如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關注一下博弈論,覺得麻煩的話,可以百度三姬分金和囚徒困境。) 待蒙毅將題干說完以后,他問道:“如果你是甲的話,又該如何分配這一百枚金幣才算是最優解?” 問完問題之后,包括呂賢在內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當中,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難題。 如蒙毅題干中所說,若分配不均的話,三人很難達成協議,因此,朝堂之上,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當中。 然而,所有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想著如何才能讓三個人都得到公平公正的分配,可難點在于錢的多少。 如果甲的錢多,那么乙和丙就不會滿意,同理,無論如何分配,其余兩個人都是不會滿意的。 因此,所有人陷入了這個死循環當中,很難真的跳出來,反而是他們忽略了題干中的其他條件。 此時,蒙毅說道:“我給你一炷香的時間考慮,如果一炷香的時間你答不上來,便是你輸?!?/br> …… 一炷香的時間晃眼已逝,這段期間,不少人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可始終沒有答案,呂賢當然也是不例外的。 蒙毅知道他沒有想出來,還是問道:”呂公子,說出你的答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