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中庸之道
書迷正在閱讀:開往春天的地鐵(真骨科)、晚清風云之北洋利劍、斗羅之我千尋疾不能死、貧窮,使我無所不能、穿越斗破之稱霸天下、我是主角他老爹、一窩三寶:總裁喜當爹、十號酒館:判官、重生之霉妻無敵、天行映玥
呂賢輸了,而且是輸在自己的招數之下,可謂是丟臉至極。 他被人架至自己的座位上,魏豹嘲諷道:“真丟人啊,敗在自己的招數上,什么天元劍法不過如此嘛?!?/br> 這些話,恰是之前呂賢嘲諷自己的話,如今落于敗陣,被人反嘲,呂賢面色復雜,卻也無話可說。 呂賢憤怒的看著魏豹,眼眸之中冒著火焰,沒有說話,繼而又轉向蒙毅,心中疑惑道:“蒙毅……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會天元劍法?” 又是贏了一回合后,始皇帝也是納悶著呢,問道:“蒙毅,你怎么會天元劍法?難道你認識呂賢的師傅?” 始皇帝有此疑問,道出了不少人的疑惑,不僅是天元劍法,連魏豹的霸拳也是如此,此二人沒有聯系,不可能會二人各自的招數。 蒙毅恭敬地說:“非也,非也,微臣不認識他的師傅?!?/br> “那你為何會他的劍法?” 蒙毅嘿笑道:“這當然要感謝呂賢公子,要不是他將天元劍法演示給我看,我也不會學會?!?/br> “你……看了一遍就……學會了?!笔蓟实垠@詫地問,驚訝之人何止他一個,不少人都是有些不可思議。 “回陛下,正是如此?!?/br> 他竟然看了一遍就學會了?會不會太能吹了?!難道他就是所謂的武學奇才?! 他的話,引來了不少人的議論,無不都在議論蒙毅過目不忘的本事。 始皇帝倒也不懷疑他的話,知曉蒙毅為人,雖說這小子有些滑頭,但不會說謊,更不會胡說八道。 “好一個過目不忘的本事,朕著實小瞧你了?!笔蓟实壅f道。 “謝陛下謬贊??!” …… 接下來,又有幾個人挑戰蒙毅,結果都被蒙毅用他自己各自的本事給打敗,蒙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打了那些質疑自己的人。 這第一輪武斗,很顯然是蒙毅勝出。 結果出人意料,卻又要預料之內。意料之外的是別人,預料之內的是始皇帝。 待武斗結束后,始皇帝邀請眾人又是喝了幾杯酒稍是休憩之后,說道:“之前武斗很是精彩,接下來,至于文斗如何?!還請各位小子們傾盡之力斗一斗,凡是文斗取得前三甲者,都可角逐朕的女婿?!?/br> 本來好些人都抱有希望,文武雙全,已經失去了武,沒想到陛下會突然說出這種話,頓時讓不少人都看到了希望。 為了節省時間,始皇帝就讓所有人以辯論的方式共同參與。 辯論,作為古代政客們最喜歡的討論方式,由此誕生了不少著名的辯論家,其中以公孫家的詭辯法最為有名。 因為,為了等候讓所有人參與其中,找到一個辯論題目,然后讓所有人皆是各抒己見,角逐出最后的勝利者。 聽說自己還有機會,不少人都是躍躍欲試,想要抱得美人歸,畢竟長公主這樣的國色天香娶回家,此生無憾了。 于是,眾人紛紛問道:“陛下,此次的辯題什么?” 一群人爭相恐后的問,始皇帝沉思了一會兒,才緩緩說道:“此次的辯題為‘為政之道’?!?/br> 此辯題已出,引來不少人的竊竊偷笑,這簡直就是一個送分題。 始皇帝治國之道,人盡皆知,他崇尚法家,其為政之道當然是法學,為了迎合嬴政當然是圍繞著法學而談。 于是乎,現場諸多年輕人已是心中有了打算,不少人臉上都面帶著笑意。 可蒙毅卻驟禁了眉頭,按照他對始皇帝的了解,此次辯論絕對沒有那么簡單。 這時候,始皇帝說道:“爾等參加辯論的小輩,朕給你們一刻鐘的準備時間?!?/br> …… 世人皆知,嬴政崇尚法學,此乃為政之道,亦是帝國秉持大行之道,如此問題還需在這種場合當眾辯論?!這由的發人深思。 蒙毅不經意的一撇,恰是與始皇帝對視一起,從他的眼神之中讀懂了一絲困擾,這還是第一次讓人覺得嬴政琢磨不透。 “嬴政到底想干什么?!” 蒙毅心里面說道,近來他的諸多事情都于理不合,完全不像是他這位千古一帝能夠干出來的。 始皇帝眸光轉移,落在馮去疾的身上,這君臣二人相視一眼后,馮去疾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看到他們兩個人的微小動作,更是引來蒙毅的不解,不對,這里面已經有問題。 “為政之道,秦朝以法學推崇之,卻如今反其道而行之,難道陛下要進行改革?!”蒙毅心說道。 或許是這個不經意的想法,讓他的心頭一顫,不會吧?難道真要改革?! 蒙毅或許不知,自從桑海城回來之后,始皇帝便是預料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單一的法家之路是否真的可以長治久安。 胡亥造反,將始皇帝冠以“暴秦”的稱謂,嚴酷的刑法,沉重的徭役等等,都讓百姓們受到了極大的壓迫。 所以,平叛之后,始皇帝再一次審視了自己為政之道,而今恰逢此機會讓年輕一輩辯論一番,也好從這些小輩們中間選一些帝國將來的可用之臣。 (ps:秦始皇是忠實的法家粉絲,上述那些純粹是個人們的想法,以后人的觀點來看前人,喜歡秦朝歷史的人就當是看了一個樂就行。)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帝國未來的的接班人,帝國依法可得天下,但想要守住天下,單憑一個“法”是萬萬不行的。 因此,他必須要為后繼之君尋求一條新的道路。 借助嬴紫蘇之名,以文斗和武斗的方法,就是為了掩人耳目,皇帝就是皇帝,絕非說那些大臣比的 一刻鐘的時間,一晃而過,始皇帝說道:“時間到,爾等皆是上前辯論吧?!?/br> …… “臣以為,為政之道在乎法制,以法為手段,強化中央集權制度,乃為行政之大道也?!?/br> “魏國李悝變法,制定《法經》;我朝商鞅變法,推行嚴刑峻法,無不是行法學之道,國家得以強大,歷經百年光陰,足可證明為政之道在乎法?!?/br> “臣以為然?!?/br> “法者,天地秩序也。大秦泱泱,九州遍華夏,地域之廣,子民之繁昌,若無法無度,民不從,則秩序不存,根基不存。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若根基不穩,縱然百層之臺也將傾瀉倒塌,屆時,帝國危矣?!庇腥苏f道。 …… 如此之言,若是之前落于始皇帝耳中,他必然是喝彩連連,甚至會大手一揮,禁不住想要封賞他一個官職。 卻如今,非是論證法學之道,秦國崇尚法學,亙古百年之久,又何需他們這些后來人來評說它的好處。 法學讓秦國躍居至戰國第一,為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基礎,此乃看得見的事實,而今再次說來,無疑是事后諸葛亮。 “天下歸一,帝國昌盛,百姓安康,民心皆聚,無不得益于法學之道,故為政之道在于法,此乃人間之真理也?!?/br> “臣附議?!?/br> …… 一時間,“法學之道”充斥在朝堂內在,所有人無不侃侃發表自己的言論,大力言說法學的好處,這些看得見的益處又何需別人來說呢。 當然,那些人卻以為陛下龍心大悅,侃侃起談,無不都在推崇法學,蒙毅靜坐其中,一直都沒有說話,他閉著雙眸聽著他們侃侃而談,與其說是辯論,更像是朝堂議政。 只不過說話者,乃是少兒郎,而非那些朝中大臣們。 “以法治國,以法治民,以法治社稷,構建法制帝國方才大道,……” 就在有些人說的正歡暢的時候,蒙毅突然站出來,他來到中央高聲說道:“臣有話異議?!?/br> 蒙毅的每一次說話,都讓始皇帝眼前一亮,記得一年前大朝會也是如此,他推出的“郡縣制”更是為帝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 而今他再次發生,始皇帝隱隱覺得他又有什么大動作,他說道:“說來?!?/br> “方才聽眾人之言,皆陳述法之利,卻忽略了法之弊端,萬物皆陰陽,治國之道亦是如此,何為治國之陰陽?”蒙毅說道,“所謂陰者,弊也;陽者,利也?!?/br> “以法治世,固然可強國,然則,他們卻陳述利處,忽略弊端,實乃迎合陛下,表為辯論,實則暗中拍馬屁,著實令人所不齒?!?/br> 此話一出,蒙毅狠狠的打了他們一巴掌,盡管陛下崇尚法學,他們卻是鼓吹法學,不是為了拍馬屁又不是什么。 只見他們一個個紅著臉,無話可說。 “蒙毅,休要多言,你繼續說?!笔蓟实壅f道,生怕再次發生大朝會上群臣抨擊蒙毅的事情,始皇帝趕緊制止,以免這小子又說出其他過激的話來。 “臣以為,帝國為政之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br> “何解?!” “所謂為政之道,便是治國之道,治理一個國家豈是一個法能囊括其中,萬事萬物皆有生存之道,而法是手段,但絕不是唯一?!泵梢阏f道。 “那依你之言?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為政之道?” “中庸之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