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獻曲
青州一別,轉眼月余,他雖料想到他們會想方設法回到楚京,卻沒想到會在鄭府重逢。 長公主如此幫他,想必已經相認,既然蘭舟在公主府,那么十一是不是也在? 沈雖白心中一亂,險些與鄭安迎面撞上。 “走路不長眼???”鄭安顯然被嚇了一跳。 沈雖白立刻低頭行禮:“公子恕罪?!?/br> 鄭安不屑一顧地啐了口:“賤民一個,離本公子遠點!……” 說罷,便猛推了沈雖白一下,帶著小廝揚長而去。 沈雖白不動聲色地皺了皺眉,沉思片刻,便繼續留心著蘭舟的動向。 一向深居簡出的長公主突然蒞臨鄭府賀喜,個中深意,想必沒那么簡單。 而此時,蘭舟緊跟在裴瑛身旁,轉過一圈后,裴瑛便要去后宅與諸位女眷一同等候壽宴開席。而蘭舟則應被安置在隨行的下人之間,只是他的身份有些特殊,權衡之后,鄭承還是決定將其單獨安置,以免開罪了長公主殿下。 他將沈雖白喚來,對蘭舟道:“琴師先生,這是本官府中門客,喚作白清,你隨他去休息片刻吧?!?/br> 蘭舟此時的心思都在如何找到顧如許上,點了點頭便隨沈雖白去了。 二人一言不發地穿過游廊,前往廂房,蘭舟總算回過神來,看了看前頭這個青衣男子。 “我看你有些眼熟,你我之前可是在哪兒見過?”這種莫名的熟悉感,令他有些不舒服。 沈雖白沒有回頭,淡淡道:“先生說笑了,在下不過是個寒門子弟,剛來楚京不久,人生地不熟,如何會與先生見過?” “是嗎?”蘭舟覺得他的聲音聽來似乎也有點耳熟,但與他頭一個想到的那人的聲音相比,似乎要低沉一些。 他走到此人身旁,瞥了眼相貌,姿容平平,的確是從未見過的一張臉。 隔著紗簾,不大看得清此人神情,他只能當做是自己認錯了人。 沈雖白帶他走進一間廂房,吩咐丫鬟送了些茶點來。 蘭舟忽然問:“白公子,在下聽聞最近怒圖使臣入京,接風宴當晚,陛下賜了十名胡姬給鄭大人?!?/br> 沈雖白回過頭,意味深長地望著他:“沒想到先生住在公主府中,消息竟如此靈通,連宮中賞賜的胡姬,都有所耳聞?” 蘭舟微微一笑:“在下也只是聽殿下提起,恰好這幾年在下對關外的歌舞有些興致,平日也搜羅了一些曲譜,卻極少在中原見到胡姬,一時間有些好奇罷了?!?/br> 沈雖白沉默須臾,道:“那些胡姬的確在府中,待壽宴開席,自會獻舞,屆時先生可一睹為快?!?/br> 說罷,便告辭了。 臨走之際,他叮囑了一句:“開席之時會有小廝請先生前往,在此之前還請先生留在這間屋子里,莫要四處走動,以免闖下禍端,殿下不好收拾?!?/br> 他走后,便命丫鬟將門合上了。 蘭舟放下了手中的琴,神色凝重地望著這間屋子。 此人方才說胡姬們就在府中,想必是在后宅某一處,只是他一個男子,要想進入后宅,并非易事,況且今日壽宴,鄭府必定守備森嚴,要找阿昭,更為困難。 難道要讓皇姐冒險? 不行,皇姐身邊除了映歡姑姑,還有旁人,長公主在府中走動,更為惹人注目。 阿昭她們多半就此處,但事出突然,事先也不曾知會,阿昭如何知道他已經在鄭府,遑論與他見上一面。 不過既然胡姬要在壽宴上獻舞,這或許是個機會,若能借此讓阿昭察覺到他在這,或許能將皇姐查出的線索告知與她。 他原本所想,是在她們進京之后,利用皇姐的金牌,將人喬裝一番,從宮中帶出來,卻不料恒生變故,只得臨時謀劃,另作打算。 今日他與皇姐來鄭府,并非為了帶阿昭她們離開此處。 鄭承與寧國府一案之間的關系,似乎并非他預想中那么簡單,與皇姐商議之后,他覺得讓阿昭她們留在鄭府,從這位相國大人身上下手,或可找到當年的一些線索。 畢竟僅憑他與阿昭的猜測,很難推演出此案始末,也拿不出確鑿的證據證明顧家和他母后的清白,更不必說扳倒大周權勢滔天的那二人。 回到楚京之前,他就仔細分析過如今的局勢,他們要想贏,切忌沖動。 這一局,他們的處境比想象中更為糟糕,值得信賴之人屈指可數,沒有足以令天下人信服的證據,貿然行動,只有死路一條。 他安排的那些兵馬,可不是為了落得個造反逼宮的罪名,他要讓天下人都看清這真相,他和阿昭定要堂堂正正地回到楚京。 他心中細細打算著,而此時的沈雖白站在廊下,陷入了沉思。 蘭舟突然問起胡姬一事,絕非偶然,他這幾日記著鄭承的那些話,對那些胡姬心存提防,但眼下竟連長公主殿下和蘭舟都對這些胡姬如此在意,他心中便隱隱有了種猜測。 胡姬所住的院子在后宅,女眷入內后,為避嫌,便不許男子涉足了。 他費了一番功夫,才繞到那座院子,卻見胡姬們皆換上了舞裙,前往前院準備獻舞了。 這些女子的衣飾如出一轍,且都以紅紗蒙面,此處燈火昏暗,實在難以看清容貌。遲疑片刻后,他重新回到前院。 此時筵席將開,丫鬟們捧著菜肴擺在桌上,此次前赴宴的官員不少,只有有些頭臉的人物方可坐在花廳中,與鄭承一同用飯,品階稍低的,則坐在側廳中。隨行的女眷則被安排在另一間屋子里。 裴瑛作為長公主,自然作為貴賓相待,在花廳最上側專門擺了小幾,立了屏風,在一旁也放了蘭舟的位子,可謂給足了長公主顏面。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殿下養著的這個琴師,與殿下究竟是知己還是別的什么,無人會去深究,就連陛下都不曾多問,他們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琴師瞧著也規矩,至少明面兒上過得去,這舌根就無人敢嚼。 沈雖白本應坐在外室,但因灃水一事,他也算為鄭承立了大功,故而特許在席,且坐在鄭承左側。 他一抬頭,便能看見蘭舟坐在長公主身側,七弦橫在膝頭,一言不發。 筵席間寒暄不絕,賀聲連連,十分熱鬧,鄭安坐在鄭承右下,隔著幾步遠的那一桌,坐著鄭家二公子鄭洵。 此人沈雖白在府中見過幾回,平日里沉默寡言,喜歡逗鳥種花,讀書上比鄭安稍好一些,但也是個上不得臺面的怯懦之人,這等場合下,更顯得有些局促不安,開席不久,他已經默默擦了三回汗了。 鄭承命他起身向各位大人敬酒之時,他端起酒杯還差點碰翻了手邊的壺,被斥責了一句,又喏喏的坐下了。 嫡子與庶子,受到的看中的確是千差萬別。 沈雖白眼下無暇關注這兩個公子,今日的壽宴,各懷心思的人不在少數,越是身在高位,越是看得清楚這些小心思。 鄭承酒過三巡,便開始點戲。 今日請來的是楚京玲瓏坊的戲班子,戲單上無論哪一出,都在楚京小有名氣,臺上的角兒咿咿呀呀地唱,臺下叫好之聲不絕于耳。 戲看得差不多了,便到了眾所期盼的胡姬獻舞,府中樂師對關外胡曲不甚了解,彈了兩個音便被喊了停。 出聲者,竟是裴瑛。 “鄭大人,這位樂師的琴技本宮聽來,實在不怎么樣,可是沒有練過這曲子?”隔著屏風,裴瑛心平氣和地詢問。 樂師慌忙跪地:“回稟殿下,小的的確不大會彈關外的曲子,這首曲子也只是方才在后頭彈了一遍,殿下恕罪……” 鄭承見狀,上前道:“殿下,這樂師是玲瓏坊戲班子的招牌,尤擅江南琴曲,對胡曲有些疏漏,還望殿下見諒,臣這就讓他們換一個人來?!?/br> “不必了?!迸徵?,“這首曲子,本宮身旁這位先生便能彈奏,不妨讓他獻上一曲,正巧今日也是來給鄭大人賀壽的?!?/br> “這……”鄭承猶豫片刻,看向蘭舟。好歹是殿下帶來的人,應當算是客,讓其當眾獻曲,是否有失體統…… “不知先生可愿幫忙?”他將話說得十分客氣,這琴師若是答應,就當是看在長公主的面子上,夸贊幾句也并無不可,若他拒絕,誠然有些下不來臺,但立刻讓玲瓏坊送一個會彈此曲的樂師來,也可。 思慮一番后,他便靜靜等著蘭舟的答復。 沉默了片刻后,蘭舟起身:“殿下,大人,二位客氣了,今日既然是為鄭大人祝壽,彈奏一曲,又有何妨?此曲草民恰好學過,一直聽聞塞外的曲子應與歌舞相映方能顯出其扣人心弦的一面,今日難得曲與佳人同在,終于能讓草民一飽眼福?!?/br> 聞言,鄭承松了口氣,客氣道:“那就有勞先生奏上一曲了?!?/br> 蘭舟抱起琴,走到舞榭旁坐下,拿著小鼓和馬頭琴的玲瓏坊樂師也圍坐下來,彈了幾個音后,卻總覺得缺了什么。 裴瑛微微一笑:“不知席間可有會彈古琴之人,為此曲添上一音?” 此曲樂器眾多,原本該有的音,在中原很難湊全,故而總覺得少了一股韻味,而古琴之音恰好能彌補。 鄭承環顧四下,望見沈雖白點了點頭。 隨機,他便起身:“在下略通音律,學過幾年古琴指法,先生若是不棄,便由在下來補上這一音?!?/br> 蘭舟看了他一眼,那種熟悉的感覺再度涌了上來,卻仍未認出他是誰,眼下情勢也容不得再橫生枝節,他便應下了。 “有勞白公子?!?/br> 鄭承命人抬來古琴和長案,沈雖白便坐在了蘭舟身旁。 第一弦,由古琴起調,小鼓隨機跟上,一曲塞外之音回響在廳堂之間,錚錚如長河落日,跳脫似風沙席卷,伴隨著鼓樂,身著火紅舞裙的胡姬魚貫而入,在舞榭中婀娜起舞。 沈雖白掃過舞姬們的臉,雖有紅紗蒙面,但他依舊一眼認出了那個跳得最是不走心的女子,撥弦的調子險些亂了方寸。 從見到蘭舟后,他便一度有此猜測,但親眼看見她出現在胡姬之中,仍覺得心頭一震。 她一眼都沒有朝這邊看,看來沒有認出他。 他還記得在青州分別時,她決絕的目光,轉眼一月過去,沒想到竟會在這等情形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