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第三章 最美風景

是海神的女兒,因為美貌過人而遭到女神雅典娜的忌妒。于是,雅典娜將她變成了蛇發女妖。蛇發女妖魔力驚人,不管是誰與她對視,均會變成石頭。后來,眾神之王宙斯的兒子珀爾修斯想出一個辦法,趁著美杜莎熟睡時將其頭顱割下,接著又帶到了敵軍陣前。在美杜莎的注視下,所有的敵軍都變成了石頭??赡苁且驗橛写诵肮?,人們才將美杜莎的頭像倒置在石柱下,希望能夠避其邪惡。

    美杜莎的傳說可能會令某些膽小的游客生出一絲懼意,但是那些游來游去的魚兒并不信邪。它們是這片地下世界的精靈,完全把水宮當成了自己的天堂。

    棉花堡

    浪漫的情人之夢

    假如,天上的云彩能夠降臨人間,那么它會選在哪里落腳?如果可能的話,土耳其的棉花堡會是第一選擇。你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那重重疊疊的棉花階梯都潔白晶瑩,它該是有多么渴望自己變成云彩啊。一片坡地尚能有如此浪漫的情懷,也難怪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情人都喜歡把愛情的夢想寄存在此。

    ◎白色鈣華堤

    土耳其的帕慕克卡萊地區寫作“pamukkale”,“pamuk”意指“棉花”,“kale”意指“城堡”。這片地區因棉花堡而得名,那么棉花堡在哪里?它在帕慕克卡萊地區代尼茲利市的西南部,是一塊長2700米、高160米的大坡地。在整個土耳其境內,除了卡帕多西亞之外,這里是全國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景觀。

    關于棉花堡的由來,當地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牧羊人恩底彌翁為了和希臘月神塞勒涅幽會,竟然忘了擠羊奶,致使雪白的羊奶恣意橫流,蓋住整座丘陵,變成了今天的棉花堡。

    傳說當然是假的,但棉花堡的美麗卻絲毫不亞于這個傳說。那些巨大的半圓形白色天然石灰巖階梯層層相疊,泉水不斷地從地下汩汩涌出順勢流淌,形成一堆堆潔白的棉絮,看似雪片堆涌,更像一朵朵巨大的棉花簇擁在山坡。

    遺址中的古代墓地

    光著腳丫踩進去,棉花堡卻沒有棉花的柔軟,反而略感粗糙有些硌腳,這是因為那些白色階梯其實是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的“鈣華”。雨水滲入地下,經過漫長的循環又變成溫泉從平原之上200米高的巖石中漸漸涌出,再從丘陵上沿邊緣瀉下。泉水在流淌的過程中產生侵蝕和沉淀作用,千百年后便形成了層層疊疊的半圓形白色棉花狀鈣華堤。從底部向上看去,像是一座層層堆積的雪山,又像是一片凝固的多層瀑布。換個角度從上往下看,棉花堡宛如一大塊藍白相間的鏡面梯田。當霞光夕照,此處美景更是妙不可言。

    風光迷人的棉花堡

    置身其中會發現每朵“棉花”里的泉水深淺不一,有些只及腳踝,有些可及腰部,但溫度終年保持在36c~38c,入腳之后感覺非常愜意。而且,此處的泉水平均以每秒400立方米的速度流動,水中的酸堿值大概為6,富含鈣、鎂等礦物質,不但對風濕、皮膚病、婦科病、消化不良及神經衰弱等有神奇療效,還可以直接飲用。據說早在2000年以前,人們就把這里的泉水視為“圣水”,經常用它來治療皮膚病。

    棉花堡的名氣太大,引得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許多熱戀中的情人在這里許下愛情的諾言。也許在他們眼里,美麗的愛情就應該由同樣美麗的棉花堡來做個見證吧。越來越多的游客帶走了難忘的記憶,可是卻給棉花堡帶來了不小的破壞。為了保護這片美麗的坡地,土耳其政府明令要求游客們在堡內不許穿鞋、不許游泳。

    ◎赫拉波利斯遺址

    由于擁有豐富優質的溫泉資源,古羅馬、古希臘的貴族遂將棉花堡作為療養勝地。公元前190年,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在旁邊建起一座龐大的城市,取名赫拉波利斯。2~3世紀時,赫拉波利斯發展成一座以溫泉浴為特色的繁華城市。

    夕陽映照下的棉花堡勝景

    然而在這之后,棉花堡頻頻遭遇地震。家園被毀的居民們忍痛棄它而去,到了14世紀,一度輝煌的赫拉波利斯已經完全被人們遺忘了。17世紀,隨著又一場大地震來襲,古城變成了一座廢墟。

    經過幾百年歲月的剝蝕與磨礪,赫拉波利斯為后人留下的是斑斑古跡。這片遺址的面積不小,主要街道約有1千米長,主要建筑物排列在街道兩側,包括古代墓地、大浴室、集市、紀念門、羅馬柱、八角形建筑、圓形劇場、阿波羅神廟遺址、赫拉波利斯博物館等。

    赫拉波利斯古城的大門及主要通道遺址

    古代墓地在遺址中占地面積最大,也是安納托利亞最大的古墓地。這里散落著1200多具石棺,形狀或圓或方,還有少量的家族式石棺,從陪葬品的多少即能看出死者生前的地位。遺址中最有名氣的是一處半圓形的大劇場,大劇場約建于古羅馬哈德良皇帝統治時期,現存狀態比較完整,可以容納至少15000名觀眾。它的旁邊即是阿波羅神殿,神殿在地震中遭受重創,目前只留有殘破的石堆,根本看不到阿波羅的雕像與其他痕跡。遺址中最精華的部分是考古博物館,博物館本來是一座古羅馬浴室,這里的藏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造型特殊的石棺及羅馬時代的雕像,另一類是從赫拉波利斯出土的各種小型文物,比如大量古幣及金銀首飾等。

    赫拉波利斯遺址再現了當年的生活情境,囊括了古羅馬、古希臘與猶太文明,并最終以安納托利亞之風格向世人呈現出來。雖然遺址目前只發掘了5%,但它還是被考古學界稱為一座著名的“圣城”。

    清澈雅藍的溫泉水

    精靈煙囪

    卡帕多西亞的魔幻森林

    在歐美魔幻大片里,黑暗森林歷來是不可缺少的背景地,那兒通常虬枝密布盤根錯節,泥濘滿地濃霧繚繞。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亞也有一片魔幻森林,但是完全沒有如此可怕的景象,而是用突兀怪異的巖石定義了另一個美好的名字——精靈煙囪。

    ◎濟爾維戶外博物館

    卡帕多西亞一帶的精華景觀集中在內夫謝希爾、格雷梅、于爾居普構成的三角地帶,要看以精靈煙囪為主體的奇巖山谷,必須前往濟爾維戶外博物館。

    造型奇特的精靈煙囪

    濟爾維戶外博物館擁有卡帕多西亞絕大部分的精靈煙囪,精靈煙囪林林總總形狀各異,有的像教堂的大尖頂、倒置的雪糕筒,有的像肥大的蘑菇、參天的古樹,有的像纖細的電線桿、巨大的碉堡,許多石柱的頂部戴有一頂斜斜的“小帽子”。由于風化嚴重,有的精靈煙囪已經快要戴不住那頂沉重的“小帽子”了。另外,這里還有幾百座金字塔狀的小山,高度從幾十米到近百米不等。每天不同時間,隨著天光和云影的變化,那些奇形怪狀的山巖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不斷變幻出乳白、淺紅、土黃、紫灰與褐紅等各種美麗的顏色。

    帕夏貝精靈煙囪

    帕夏貝位于濟爾維戶外博物館附近,該處地名源于一位名叫帕夏的官員。很久以前,此地曾屬帕夏所有,并辟有一座“帕夏的葡萄園”,后來人們便把這里稱作“帕夏貝”。與濟爾維相比,帕夏貝的精靈煙囪雖然數量不如前者,造型卻在整個卡帕多西亞地區呈現出更多樣、更美麗的特點。那些精靈煙囪模樣極為古怪,有的戴著尖尖的“帽子”,有的呈現好幾個“腦袋”,有的中部鏤空,有的底部鑿xue,既有大自然的神妙之筆,也有人工修建的痕跡,就連這一帶的守衛房間也建造在精靈煙囪里。

    距離帕夏貝不遠處的愛情谷里,也有著各種奇形怪狀的精靈煙囪。但此地“徒有虛名”,絲毫沒有羅曼蒂克的感覺,到處塵土飛揚,植被低矮,只有那一根根拔地而起的精靈煙囪,顯得威嚴而壯觀。

    林林總總的精靈煙囪,沖天而立,形成獨特的石林景觀。

    ◎三大堡壘

    由于特殊的地質原因和宗教背景,卡帕多西亞地區的巨型洞xue與精靈煙囪同出一脈,烏奇沙城堡和歐塔希沙堡壘便是地面上巨型洞xue的典型之作。

    “烏奇沙”是“第三個堡壘”的意思,其他兩個堡壘是指歐塔希沙堡壘和于爾居普。在三個堡壘中,烏奇沙城堡以地勢險要著稱。它挺立在一片平原上,比周圍地勢要高出許多,如果爬上堡壘的頂端,可以將附近的大小山谷一眼覽盡。而腳下的烏奇沙堡壘其實是由幾座圓錐形的巨石相連而成,在遙遠的過去,這里曾形成一個龐大的社區。

    歐塔希沙堡壘建在一片白屋群里,是一個突兀立起125米的巨大巖石。由于巖石風化崩落,歐塔希沙堡壘里每個洞xue的開口已完全洞開。堡壘里最有名的地方名叫“柑橘洞”,是當年基督徒專門用來貯存檸檬、橘子、葡萄柚等水果的一座洞xue。游客們登至堡壘高處,可以俯瞰整個格雷梅鎮和遠處的埃爾吉耶斯雪峰。

    第三座堡壘于爾居普現在已經發展為一座旅游小鎮,小鎮四周被巖石奇景環繞,出產負有盛名的葡萄酒。

    由于奇特的自然地貌與眾多的歷史古跡,卡帕多西亞的精靈煙囪已在1985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

    王子島

    馬爾馬拉海中的珍珠

    什么叫內海?內海是指深入大陸內部,除了有狹窄水道跟外?;虼笱笙嗤ㄍ?,四周俱被大陸內部、半島、島嶼或群島包圍的海域。馬爾馬拉海就是土耳其的內海,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這片海域的沿海風光美到了極致,擁有“海天一色艷陽高照的純美自然”,那片集合著綺麗風情的王子島就散布其間,美如馬爾馬拉海中的一顆珍珠。

    ◎布呂克島最美麗

    王子島是馬爾馬拉海里的一組島群,包括9個小島,距離伊斯坦布爾大約20千米。在土耳其語里,王子島的意思是“紅色之島”,這里氣候優良環境優美,擁有干凈的海灘、成蔭的綠樹與美味的餐廳,而且沒有一座高大建筑,只有一些裝飾華麗的木制別墅。

    出于環保角度考慮,王子島上禁止任何機動車輛行駛,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馬車。由于島的面積不大,步行亦只需要一兩個小時便可轉完一圈,因此馬車在這里很受歡迎。每年夏季,來自世界各地的很多游客會搭乘游艇前往此地消夏避暑,度過一段悠閑浪漫的好時光。不過,王子島目前只開放了4座小島,分別是布呂克島、克納勒島、赫伊貝利島和布爾嘎茲島。

    碧空大海中的一顆明珠

    布呂克島上的典型建筑

    9座小島中面積最大的是布呂克島。一到夏天這里人流如織,輕松達到10萬人之眾,到了冬天只有7000人左右。與其他幾座小島相比,布呂克島不僅擁有更優質的沙灘,還保留著一些古典風格的教堂、修道院和清真寺,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島嶼風情。

    布呂克島上有一座古樸典雅的奧斯曼式涼亭,為19世紀以后陸續建成。涼亭本身是一座木質結構,亭內高大寬敞,四周建有回廊和塔樓,一排做工精細的花格窗子具有良好的通風作用,人們稱其為“奧斯曼姜餅式建筑”。海拔180多米高的約斯特皮峰是布呂克島的主峰,也是整個王子島的最高點,峰頂上坐落著一座圣喬治貝爾斯神廟。相傳,有位牧羊人曾在這里聽到地下傳來鈴聲,循聲下挖得到了一幅圣像,于是人們便在此建起了神廟。據說它以前是朝覲者用來解脫心中煩惱的地方,但現在已被廢棄。

    ◎恐怖的金絲囚籠

    別看王子島現在是土耳其著名的旅游勝地,在千年以前,它可是一座美麗又恐怖的金絲囚籠。很早以前,王子島叫“帕帕多尼西亞”或“僧侶島”,島上修建的寺廟和修道院后來被歷代統治者專門用來囚禁那些廢黜的王公貴族和教士,因而改名王子島。

    王子島上發生的可怕史實正如土耳其一位歷史學家所寫:“沒有任何地方曾經目擊過這么多的王子和公主被燒紅的鐵棒燙得雙目失明,曾經目擊過這么多的帝國權貴被放逐到此地,然后死于寺廟里那些狹小的黑暗牢獄?!?/br>
    王子島上最恐怖的事件發生在797年,當時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是君士坦丁六世。君士坦丁9歲時即位,由母親艾琳皇后攝政。16歲時,他和母親為了帝國的執政權而鬧翻,此后十年,兩人一直處于明爭暗斗之中。797年,君士坦丁剛滿26歲,艾琳皇后鼓動軍人發動政變,擒獲了年輕的皇帝。

    為了能夠獨掌大權,她命人截去親生兒子的四肢,而后再弄瞎雙眼。君士坦丁六世不堪折磨,最后傷重而死。為了絕后患,她又將孫女優佛拉希妮公主流放到王子島上一座昏暗的修道院里,即現在的艾琳修道院。

    艾琳心愿達成,終于坐上皇帝的寶座,成為拜占庭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不過,她僅僅在寶座上坐了5年,即被君士坦丁堡的一批貴族發動政變趕下了臺。財務大臣尼塞福魯斯一世成為新的帝王,他將女皇流放到愛琴海上的萊斯博斯島。次年,艾琳死于流放地。

    克納勒島美麗的海岸線

    雖然女皇已死,可憐的優佛拉希妮公主還是在王子島的艾琳修道院里度過了30多年漫長的歲月。孤獨的牢房囚禁了她的自由,卻無法封閉公主的美麗容顏。等到米凱爾大帝執政期間,這位新皇被優佛拉希妮公主迷得神魂顛倒,甚至不惜廢掉皇后,迎娶美麗的新娘。

    布呂克島上的凱末爾雕像

    優佛拉希妮公主這才得以離開海上牢獄,回到了君士坦丁堡??墒腔楹鬀]幾個月,米凱爾大帝去世,他的兒子利奧五世繼位。新皇帝立刻恢復了母親的名位,并再次將公主流放到昔日那座荒涼的修道院。這一次,優佛拉希妮公主直至死去也沒能離開王子島。

    不知那些為王子島美麗風光深深迷醉的游客們,是否了解它的名字背后還隱藏著如此悲傷的史實?若了解,他們審視的眼光中必然會有更多內容。若不了解,愿他們在王子島度過一個開心的假期。

    王子島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后不久,王子島上發生了一起事件。1929年,蘇聯國家領導人托洛茨基流亡至此,在島上一座陰暗的房子里度過將近5年的時光。在這一時期里,他寫完了《俄國革命史》,還曾一度離開此地前往伊斯坦布爾觀看過著名電影明星卓別林主演的影片?,F在,托洛茨基住過的房子已被改裝成漂亮的度假公寓,完全看不出昔日的痕跡。

    內姆魯特山上的巨石群雕像

    提起巨石雕像,人們首先會想到復活節島上那一批巨大又神秘的石像。其實,在土耳其的內姆魯特山上也分布著一些碩大石像。與前者相比,它們雖然也遺有不少未解之謎,但至少能確定這些石像的主人和歷史。

    ◎安條克一世

    內姆魯特山坐落于土耳其東部,距離土耳其第一自然景觀地卡帕多西亞有600千米之遙,再加上石像群位于海拔2200多米的高山頂上,故而有機會見識此番奇景的游客并不算多。

    那些石像的高度將近10米,許多頭部已被移至地面,僅頭像的高度也在2米以上,重達數噸。如此巨大的石像為何矗立在高山上?這個問題和2000多年前一個小國國王安條克一世有關。

    位于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東南部的內姆魯特山,海拔2134米。

    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東征,一路上攻城略地,將大片土地納入馬其頓帝國的版圖之中。年輕的帝王夢想成為全世界的主宰者,一方面武力拓疆,另一方面促進民族融合,曾多次命令手下大批軍人與被占領區的女性通婚。然而誰也沒想到,亞歷山大大帝在30多歲即被一場疾病奪去了生命。他死后沒過多久,龐大的馬其頓帝國便分崩離析,被四大部將瓜分為四大區域。其中一名部將塞琉古創建了塞琉古王朝,當該王朝走向終結,又分裂成數個部落省。公元前163年,托勒密厄斯在其中一個部落省建起了獨立王國科馬基尼,安條克一世便是這個小王國的第四任統治者。同時,他也是亞歷山大大帝促進民族融合時,由希臘人和波斯人結合的后裔。

    巨頭像

    不幸的是,科馬基尼王國正處于羅馬帝國和安息帝國崛起之時。身處兩大強國的夾縫之間,這個弱小的王國一直在艱難維持著并不穩定的獨立。更不幸的是,安條克一世又是個妄自尊大缺乏遠見的統治者,不光喜歡沉浸在自比天神的妄想中,還時不時地去挑撥安息反抗羅馬。結果可想而知,在安條克一世死后僅一個世紀,羅馬帝國便不費吹灰之力終結了科馬基尼,將其納入羅馬行省。

    ◎被“斬首”的石像

    安條克一世雖然治國無能,卻給后世留下了一片驚世古跡。這位國王是個目中無人的自大狂,經常自比天神,妄想死后進入天堂,于是生前便開始在高高的內姆魯特山上為自己建起一座巨大的陵墓。為何要建在高山上?作為波斯人與希臘人的后代,安條克一世深知希臘眾神將山頂作為居所,遂將內姆魯特山定為神像之家——當然,他把自己的雕像也列入其中。

    安條克一世的陵墓可以說是墓室和神廟的組合體。從發掘情況來看,墓室系一處被開鑿的山體,上面用數量驚人的碎石塊堆砌成圓錐形,圓錐高約50米,底部直徑約150米。神廟的主體即是眾神靈的巨型石雕。

    陵墓的東、西、北三面都建有大型平臺。在東部平臺上,南北兩邊較矮的石板上均飾有浮雕。南面浮雕是安條克一世來自馬其頓母系方面先祖們的雕像,北面浮雕是他來自父系方面先祖們的雕像,這些雕像的背后都分別刻有各人的名字。東部平臺靠近陵墓的地方是神殿最大的看點,這里并排排列著5尊巨型石像,個個高達10米,每一尊石像都代表著好幾位神靈。從北面依次數起,第一尊代表著阿波羅、赫爾墨斯等四位神靈;第二尊代表福圖納與豐收女神;第三尊位居正中,代表著眾神之王宙斯與其他三位神靈;第四尊是安條克一世本人的石像,顯然他把自己也視為天神;第五尊代表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戰神阿瑞斯等三位神靈。

    西部平臺上也擺放著同樣的石像,排列順序亦與東部平臺一樣,但比東部平臺保存得更好一些。留意細看會發現有兩處不同:一是母系祖先和父系祖先的擺放位置略有不同;二是安條克一世石像表現的居然是他和眾位神靈握手的場面。他既然能把自己視為天神,那么再與天神握手也就不足為奇了。

    北部平臺用來舉行祭祀儀式,可以同時兼顧東西平臺兩邊的狀況。它的周圍本來建有一道長80米,高3米的圍墻,圍墻現已坍塌,中間有一條谷底通向山頂的入口。入口處有一石柱,石柱上雕有老鷹,顯然是整座陵墓的守護神。

    需要強調的是,陵墓中的巨大石像并非完好無損,而是頭部與身體部分完全分離,身體部分或正襟危坐或斜躺一邊,碩大的頭部卻全部端端正正地立于地面,像是被處以“斬首”之刑。這是怎么回事?有人故意將石像推倒了才導致的頭部斷裂嗎?看起來似乎不是這樣。如果真是被人推倒,頭像應該滾落在地,怎么會齊齊端立呢?難道是工匠們尚未來得及安裝便遇到某種突發變故而中斷了工作?還有,它們是從內姆魯特山上就地取材還是在山下完成雕制再搬運至此?其間又借助了何種機械呢?種種疑問現已無處可考,成為困擾歷史學家的一大謎題。

    1987年,內姆魯特山上的巨石群雕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給予了評價:“這里是安條克一世的陵墓,他當時統治著科馬基尼——亞歷山大王國解體后在敘利亞北部和幼發拉底河建立的王國。這里的眾神合一和王室血統可以溯源到希臘和波斯兩個系列,并反映出該王國文化的雙重起源?!?/br>
    阿爾忒彌斯神廟

    七建七毀的奇跡

    無論富裕還是貧窮,人類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對自然與神靈的信仰與敬畏。正因為如此,世間才會出現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神邸,專門用來寄存人類對神靈的無限敬仰之情——位于埃菲斯古城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就是這樣一座神之居所。

    ◎神廟的興建

    阿爾忒彌斯是眾神之王宙斯和暗夜女神勒托的女兒,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妹,她象征著純潔和豐收,被埃菲斯古城的人民視為守護女神。

    起初,阿爾忒彌斯神廟不過是一座木制圣壇,隨著前來朝覲的人越來越多,圣壇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祭祀需求,修建一座大型神廟成為當務之急。

    有位財富如山的亞洲君王一向熱心宗教事業,他慷慨解囊,決意建造一座阿爾忒彌斯神廟,古希臘的建筑師和藝術家們因此獲得了一個大顯身手的大好機會。于是,一座希臘藝術與亞洲財富相結合的建筑杰作誕生了。

    阿爾忒彌斯神廟遺址全景圖

    公元前550年,在呂底亞國王克羅伊斯的支持下,埃菲斯人開始在圣壇原址上修建莊嚴的神廟,當時非常著名的設計師、建筑師、雕刻家都加入了這項浩大的工程。

    由于建筑使用的大理石塊的體積和重量遠遠超過以往的大型建筑,施工者們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在運輸石材方面。當時,每塊石材的重量都在40噸左右,要從11千米以外的采石場搬運過來,僅靠人力和馬車根本無法完成。后來,建筑師們想出一個妙招,將開采出來的圓形石柱固定在兩個像輪子的圓形木架的中軸上,在人力或畜力的牽引下,兩個圓形木架便像滾輪一樣轉動,將巨大的石塊順利運到施工現場。

    ◎雄偉的神廟

    據說阿爾忒彌斯神廟從開工到完工,整整用去120年的時間,更換了好幾任建筑師。建成以后,這座壯麗輝煌的神廟很快成為人們心中最神圣的朝拜之地,甚至一度享有對逃亡者的“庇護權”,可見其地位之顯赫。

    從正門方向望去,神廟儼如一片廊柱之林。入口處立著36根刻有浮雕的石柱,其余三面環繞著兩排共127根高18米的巨大圓柱,支撐著巨大的屋頂,柱子上環繞著一條起裝飾作用的雕刻中楣和獅頭形狀的噴水器,柱身下部均有形態各異的人物浮雕,造型優美栩栩如生。

    神龕位于神廟中心,它的上部沒有加蓋屋頂,若是置身其中,仰頭就能望見藍天,這喻示著人們的心愿和靈魂可以從那里直達天國與神同在。屋頂的三角楣飾非常精美,神殿中長過8米的石塊隨處可見……所有這些,無論在建筑設計還是工程技術方面,在當時都堪稱最高水準。

    4世紀重建時留下的殘座,現存大英博物館。

    在建成后將近200年的時間里,阿爾忒彌斯神廟一直巍然屹立于高山之上,迎接著摩肩接踵前來朝覲的信徒們。

    ◎瘋子也是縱火犯

    每個和平年代都不缺少瘋狂的人,有個名叫赫魯斯塔特斯的年輕人,平日碌碌無為總是被人恥笑,為了讓歷史銘記自己,他將目光投向了眾人虔誠朝拜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公元前356年的一天,赫魯斯塔特斯趁著夜黑風高之際,燃起一把大火,將神廟燒成了廢墟。

    突如其來的火災激起了埃菲斯全城人的憤怒,縱火犯赫魯斯塔特斯卻無比驕傲地承認罪行,并自豪地說自己的名字將留于史書。埃菲斯長官立刻下令將其處死,并禁止任何書籍記載這個縱火犯的名字。

    最終,赫魯斯塔特斯還是得償所愿——歷史的確將他的名字記錄在了歐洲各國古典文學中。只是延伸成一個貶義性代名詞,比如用來指代某些熱衷追逐名聲的人,指代某些通過不擇手段而獲得聲譽的人等等。

    但對阿爾忒彌斯神廟來說,赫魯斯塔特斯只是劫難的開始,據說它先后曾經歷過7次破壞與重建??上У氖?,我們現在只能憑借僅存的地基和破敗的石柱來想象這座建筑當年的雄偉之姿。

    ◎最輝煌的一次重建

    如果沒有阿爾忒彌斯神廟,人們的靈魂就仿佛失去了歸屬之地。在每一次浩劫之后,這座神廟的重建顯得非常必要。

    據說,赫魯斯塔特斯燒毀神廟的那一天,正好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誕生之日,以至于后來有人戲稱:“女神去祝賀大帝的出生,連自己的神廟都無暇庇護了?!?/br>
    多年以后,在亞歷山大的幫助下,神廟得以在原址上進行第七次擴建。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建筑,與埃及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奧林匹亞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太陽神銅像、亞歷山大港燈塔并稱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

    擴建后的神廟比原來還要富麗堂皇——神廟內外均用金、銀、銅、象牙等材質制成許多精美的裝飾浮雕,神廟內部在中央處設有一個“u”形祭壇,祭壇上供奉著阿爾忒彌斯女神的雕像。

    在漫長的歲月中,阿爾忒彌斯神廟飽經戰火的洗禮。262年,哥特人大舉入侵,神廟內的財寶被悉數劫走,神殿也在這場劫掠中慘遭破壞。如今,昔日的宏偉神廟只剩下一地廢墟,令人觸景傷懷,徒留一番緬懷之情。

    現如今只剩下一根柱子孤獨守望歲月的神廟。

    特洛伊古城遺址

    穿越千年的傳說

    以前,誰也不相信特洛伊古城的存在,認為海倫的美麗、愛琴海的復仇艦隊和木馬計都是《荷馬史詩》里的杜撰。但是當謝里曼在土丘上不斷揮動鐵鍬,挖出一件件金銀玉器,誰還敢說它只是個故事?那片留在土耳其的特洛伊古城遺址,分明已將穿越千年的傳說還原成一段真實的歷史。

    ◎木馬屠城記

    美麗的愛琴海邊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名叫特洛伊,據說這座古城由眾神之王宙斯的后裔所建。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國王英俊的王子帕里斯乘船前往希臘拜訪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不料,墨涅拉俄斯不在宮中,他們只見到了王后海倫。海倫是宙斯的女兒,也是凡間最美的女子,帕里斯對她一見鐘情,將海倫偷偷帶回了特洛伊。

    墨涅拉俄斯回到宮中得知妻子被拐后,頓時勃然大怒,立刻和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組成一支龐大的希臘聯軍,渡過愛琴海前來討伐特洛伊。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此展開,希臘聯軍中的攻城勇將是英雄阿喀琉斯,特洛伊守城勇將是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兩員戰將打得天昏地暗,結果赫克托耳光榮戰死,阿喀琉斯后來也被帕里斯一支帶有毒液的暗箭射中,兩大勇士均死于這場戰斗。

    攻城方和守城方僵持多年,特洛伊城仍然堅不可摧。第十個年頭,希臘聯軍里的奧德修斯想出一條妙計,命人造出一架巨大的木馬,木馬肚子中空,里面藏進了幾十名希臘勇士。當木馬被推至特洛伊的高大城門前,其他所有的希臘士兵全部登上戰艦,做出撤退的假象。

    刻有雅典娜頭像的特洛伊銀幣

    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哈德良在位時,特洛伊城內建成的小劇場。

    特洛伊戰爭時雅典衛城的城墻

    特洛伊人在城墻上看得分明,搞不清那巨大的木馬到底是什么東西。終于,他們把笨重的木馬拉進了城里。當天晚上,藏在木馬肚子里的希臘勇士揮刀殺出打開城門,與潛伏在海上的軍隊來了個里應外合!固守十年的特洛伊城就這樣被攻陷了。殺掠和大火將整個城市毀滅,老國王和大多數男人被殺死,婦女和兒童淪落為奴,海倫也被帶回了希臘,持續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終于結束——這段傳奇故事被人們傳誦為“木馬屠城記”。

    ◎謝里曼的發現

    特洛伊戰爭是否真有其事?特洛伊古城是否真的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只是把它當作一個傳說。直到19世紀后半葉,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在土耳其挖出一大批珍貴的古物,這個傳說才終于變成了現實。

    1871年,謝里曼來到土耳其做了初步勘察。兩年后,他帶著妻子再次來到這里,雇用了150名工人開始挖掘。4個月后的某一天,謝里曼在泥層中突然發現一小塊黃金,他當即找個借口把工人早早打發,而后和妻子奮力挖掘。沒人知道他們到底攫走了多少財富,聽說老國王的寶庫和海倫的項鏈也破土而出。

    其后十幾年里,謝里曼又三次前往土耳其,帶走了大批金銀古物。由于非法取走這些寶物很難找到一個正當的理由,當謝里曼離世后,他的妻子便將其中一部分捐給德國政府?!岸稹迸R近尾聲之際,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移走了一批珍貴的文物。但即便如此,德國柏林博物館里現在專門用來陳列的特洛伊出土文物也足足擺滿了4個大廳。

    后世對于謝里曼的評價頗有爭議,有人認為他是考古學者,有人認為他是文物大盜。不管怎樣,他確確實實找到了特洛伊原址,讓這座傳說中的千年古城真實地呈現出來。

    ◎竟然有9層遺址

    謝里曼不知道,自己帶走的寶物其實并非出自于特洛伊時代,而是屬于比特洛伊還早上1200年的青銅器時代。因為在他挖掘的地方不僅建起過特洛伊一座城市,前前后后總計有9次建過大型社區。

    特洛伊遺址的準確位置在今天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港口恰納卡萊以南40千米處的西薩爾立克,現在的模樣已完全不是當年謝里曼眼里的那座小山丘了。這里發掘出古老的城堡、王宮及其他建筑,其中一座寶庫中還出土了金銀珠寶及青銅器、石器、骨器、陶紡輪等。

    整個遺址深達9層,各個文化層清楚顯示出各個時代的發展狀況。按照自下往上的順序來看,最底層的年代可溯及公元前3000年;第一層到第五層(公元前3000~公元前1700年)相當于銅器時代晚期文化;第六層(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250年)和第七層(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000年)的年代比較接近特洛伊戰爭時期,因為此時開始呈現印歐民族的文化象征與邁錫尼文明相關的文物;第八層(公元前700年~公元前85年)是希臘時期的建筑;最上層(公元前85年~公元500年)是羅馬帝國時期的遺址——現在地面上的建筑就屬于該時期。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特洛伊遺址公園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近年來,當地人又在公園入口處建起一架腹內中空的巨大木馬,突出了這片遺址的鮮明特色。

    位于特洛伊古城遺址公園入口處的木馬

    大巴扎集市

    購物者的天堂

    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市井文化,它體現出國民真實的日常生活、人生百態等許多細節。在土耳其,最能展現市井文化的應該就是巴扎了。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走街串巷地體會當地人的市井生活,不妨去大大小小的巴扎逛一逛,那里到處是琳瑯滿目的民族商品,到處是熙熙攘攘的顧客,招攬聲還價聲此起彼伏。即使眼前是再陌生的環境再陌生的人,你也突然會在心頭涌起某種親切與感動。

    ◎大巴扎的前生今世

    “巴扎”在阿拉伯語中是“集市”的意思,土耳其擁有巴扎最多的城市大概就是國際性大都市伊斯坦布爾了。作為古代三大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一直是商業貿易的中心。走遍市里的大街小巷,隨處都可能遇見充滿濃郁風情的大小巴扎,那些豐富繁雜商品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坐落于伊斯坦布爾迪旺街上的卡帕勒市場是土耳其最大的巴扎,又稱大巴扎集市,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集市之一??粗矍案畸愄没实拇蟀驮?,很難想象此處原來不過是一個圍著欄桿的小型石制品交易區。當有少數商家加入,巴扎上很快建起了簡陋的屋頂和走廊,商主與顧客們方才不懼怕風吹雨打。

    1890年集市內一角

    1455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在此建起伊奇拱形圍欄和山達爾拱形圍欄兩個集市,前者主要經營金銀寶石一類的貴重金屬,后者主要經營紡織品和布品。兩大集市慢慢壯大,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終于變身為今日這般繁華的大巴扎。

    大巴扎集市內街道之一

    從1461年落成至今,這座占地30萬平方米的大巴扎集市已有將近550年的歷史。它起初為木質結構,遭受過多次火災,1894年7月毀于地震后,徹底重建為全封閉性的磚石結構。

    ◎逛不完的大巴扎

    大巴扎雖然只有4座大門,但有26個出入口,如果不記住入口的位置和名稱,初入者很難從原路返回。其中一座大門的橫匾上,銘刻著蘇丹阿布都哈密德二世親筆書寫的“真主喜愛經商的人”。

    巴扎的內部辟有60多條街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4400多家如棋盤均勻分布的商鋪,繁而不亂雜中有序,基本上都是按照商品分類來集中經營。此外,巴扎里還設有清真寺、銀行、警察局、餐館、咖啡屋、診所、學堂、土耳其浴室、手工作坊等場所,宛如一座有屋頂的城中城。

    大巴扎上賣的東西多半是土耳其的民俗工藝品,如銀器、銅器、地毯、黃金飾品、民族裝飾、皮革制品、手工陶器、燈具、絲綢、羊毛制品等等。每天的客流量在25萬人次以上,總是一片人聲鼎沸的熱鬧景象。

    雖說大巴扎是購物者的天堂,但若想好好逛個遍,游客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必須具備充沛的體力和旺盛的精力。否則,面對縱橫交錯幾千米長的長廊店鋪,你會像走迷宮一樣越逛越累,越逛越迷糊,時不時地便在“天堂”里迷了路。

    ◎名揚天下的“黃金市場”

    大巴扎里的“黃金市場”非常有名,上百家經營金飾的商鋪一字排開,明晃晃的燈光把各種精美的黃金飾品映照得閃閃發亮,格外引人矚目。這里的黃金首飾帶有濃郁的民族風情,而且價格適中,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其中一些分量十足、設計夸張的金項鏈并不少見,佩戴這般醒目的金飾,也許只有穿上土耳其傳統服裝,才算相得益彰吧。

    看夠了黃金飾品,不妨再稍稍留意下這兒的商鋪老板。他們個個都是學外語的高手,能用阿拉伯語、英語、法語,甚至日語、中文等各種語言招攬生意,聽起來非常有趣。

    大巴扎的建筑也很有特色,抬頭可見拜占庭式的巨大穹頂隨著街道向前延伸,像一條金色的走廊。拱頂上繪有傳統的伊斯蘭風情圖案,花紋濃麗斑駁,用色鮮明絢爛,那些具有典型伊斯蘭情調的彩繪瓷磚更是隨處可見。

    總的來說,大巴扎集市具有雙重功能,將歷史古跡與購物天堂集于一身,是每一個外地游客在伊斯坦布爾不可錯過的必游之地。

    大巴扎集市內形形色色的商品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