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風俗攬勝
書迷正在閱讀:如歌似夢、御前男朋友、[綜韓劇]夢醒時見你、年下小狼狗、膽小鬼、犬狼、以地為床、反派今天乖了嗎(快穿)、異位面見聞、仙界供應商
第五章 風俗攬勝 傳統習俗就像某個國家的歷史標簽,在戰火的洗禮與歲月的變遷中被打磨得日漸光亮。與古時相比,伊朗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族觀念也有了種種不同的轉變,但浸yin在骨髓深處的風俗習慣卻代代流傳下來。當它與女子的面紗、精美的地毯、明艷的細密畫,還有舌尖的魚子醬、芬芳的藏紅花,乃至每個平常的日子交相輝映,這個國家便樹立起與眾不同的鮮明形象。 簡單的服飾 伊朗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呈現出濃厚的宗教色彩,尤其在服飾方面更展示了豐富的民族文化。他們的傳統服飾講究簡樸整齊美觀干凈,與妖艷華貴基本無緣,平時著裝也多以白色、黑色、綠色為主要色調。但是世界如此豐富多彩,每個人的內心熱情紛繁,即便再簡單的色彩和衣料,伊朗人也能穿出百樣風采。 清真寺旁身穿傳統黑袍的伊朗婦女 在伊朗,隨處都能看到黑袍女子的身影,在外國人眼里,這已成為這個國家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傳統著裝 由于是宗教國家,伊朗最常見的服裝是遮身長袍。這個國家各民族袍服的大體形式比較相似,但具體的長短、肥瘦、衣領、大襟、開衩、袖子、腰帶、裝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別和特點,即使同一個民族也會因為地區不同而不盡一致。 在伊朗的許多鄉村里,最常見的傳統男裝為上穿大開襟長衫,下穿圍褲,婦女們則多用一大塊黑色布料將自己從頭到腳裹得嚴嚴實實。但在發達城市里,人們的著裝發生了巨大變化。男人通常身穿夾克衫、西服、長褲、襯衫、皮鞋,冬季再加一件新穎有型的大衣,即使在公共場不戴帽子也并非不雅觀。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女性通常身穿長外套長褲子,頭上戴著“赫加布”頭巾?!昂占硬肌鳖^巾多為黑色、白色、灰色或深藍色,能夠將頭發全部包在里面。有些中等城市里的家庭婦女更喜歡戴著“露撒莉”頭巾?!奥度隼颉笔橇硪环N普通頭巾,花色多樣,但比“赫加布”稍微大點。她們更偏愛色彩鮮明、款式新潮的西式衣裙,包括那些在倫敦巴黎街頭流行的皮鞋、牛仔褲,或是俄羅斯風衣、印度休閑長裙,以及迷人的法國香水。 按照宗教習俗,許多伊朗女孩從9歲即開始做禮拜、封齋,此后不能隨便在外人跟前露出自己的秀發和身材,除了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及以后的丈夫。但這并不妨礙女孩們對美的追求,伊朗的化妝品店異?;鸨?,各種顏色的頭巾成了扮靚必需品。雖然這個國家全國禁酒,而且文化娛樂活動并不是豐富多彩,但人們經常在家里舉行各種晚會。 ◎少數民族著裝 伊朗是個多民族國家,全國境內生活著幾十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的服飾又各具特點,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要屬土庫曼人與俾路支人。 土庫曼女子大都身穿花色連衣裙、長褲和繡花坎肩,衣料顏色非常絢麗。長及腳踝的褲子和連衣裙雖然裁剪簡單,但是裙子的袖口、領子周圍、胸前均繡有各種美麗的花朵——她們湊在一起時,宛如一朵朵花兒姹紫嫣紅。 土庫曼女子喜歡戴蓋頭,通常將四角繡花的頭巾蓋在繡花帽上。她們在結婚前戴一種繡花帽,結婚后戴另一種高四五厘米象征已婚的繡花帽。有些婚后女子還會在頭巾上裝飾一塊絲帶,絲帶的顏色隨著年齡而有不同:年輕婦女的絲帶是紅顏色的,象征朝氣蓬勃;中年婦女的絲帶是黑顏色的,象征走向成熟;老年婦女的絲帶是白色的,象征理性健康、兒孫滿堂與幸福美滿。 俾路支人大多生活在俾路支斯坦省和伊朗東南部,他們的民族服飾沒有多大改變,仍然保持著古老的傳統樣式。俾路支人女子的服飾主要由頭巾、衣服、褲子、大袍、外套組成,男子的服飾包括頭巾、上衣、褲子。在女子傳統服飾中,有一種被稱為“杰姆戈”的襯衫,樣式又長又大,簡單的圓形領口,領前端有一個開口,袖子非常寬大,袖口卻很窄小,穿上去顯得飄逸多姿。 身穿霍爾木茲甘傳統服飾的女孩 霍爾木茲甘位于伊朗東南部,女孩穿著當地的傳統禮服班德瑞·巴圖拉。 設拉子一家商場里出售的女鞋 ◎民族配飾 衣著簡單無所謂,配飾多樣也能出彩,照樣可以令人光彩奪目。更何況,伊朗的大街小巷里有著琳瑯滿目的漂亮配飾,愛美的姑娘盡可以在自己頭上、胸前、手上、腳上點綴著亮閃閃的飾品。 伊朗各民族各地區的配飾都有著獨特風格,有的精巧華麗,有的小巧玲瓏,有的原始簡陋,有的粗大壯碩,有的雍容華貴,哪怕是一枚小小的耳環都帶有別樣的風情。從制作材料來看,這些佩飾可以分為金銀銅鐵、海貝珊瑚、珍珠琥珀、羽毛獸骨、布帛絲綢、玉石瑪瑙等。只要一雙手足夠靈巧,隨便削一根竹子、木枝、藤條都能做成漂亮的飾品。當時,伊朗人最喜歡的飾品材料還是銀,銀象征著光明與財富,銀制飾品精致美觀且容易制作,據說還能驅邪鎮兇。 若在伊朗街頭悠閑地漫步,迎面遇上幾位服飾鮮明環佩叮當的本國美女,怎能不令人心動呢? 習俗與禮儀方式 所有的國家與民族,都會在日常生活與社會交往中有一套約定俗成的習俗與禮儀。身在哪個國家,最好能夠了解和熟悉這個國家的習俗禮儀,它們會讓你的一言一行舉止得當,會讓你在待人接物時游刃有余、充滿魅力。 開齋節的會禮 在德黑蘭,人們正在進行開齋節的會禮,這標志著齋月的結束。 ◎日常禮節 伊朗人非常注重禮節,無論上午、下午、晚上,見面時都會熱情地打招呼,說聲“薩拉姆”,即“你好”之意,對任何人都是如此。同時,他們亦會將左手放在上衣扣中間,微微低頭以示謙恭。如果是熟識者,還常常以握手、擁抱、貼臉的方式互致問候,不過此舉只限于同性之間,男女之間見面時不能握手。 在打招呼時,伊朗人會在姓氏前加上先生、夫人等尊稱,只在親朋好友間才直呼其名。如果遇到極為尊敬者,他們會說“我是你恭順的奴仆”“愿為您效勞”“愿為你服務”“勞駕”等類似話語。打電話的時候,先說十多句問候語,然后才轉入正題。 伊朗的禁忌比較多,比如不能造酒、賣酒、飲酒、賭博;不準吃豬rou;不許向前伸大姆指,那樣表示辱罵對方;不能吹口哨,不許在別人面前打呵欠打嗝,不許大聲喧嘩;不準談論小孩子的眼睛;伊朗女士外出時都要戴上披紗或頭巾,但在鄉下,在自家園子里干活時可不戴,所以男子不得隨便闖入私人園子;男子和兩名或幾名婦女相遇,不能從她們中間穿過,需要繞道而行等等。 ◎節慶習俗 伊朗的節日慶典比較多,一年里的宗教節日有開齋節、宰牲節、先知誕辰日、先知為圣日等,傳統節日有伊歷元旦(諾魯茲節)、中秋節(邁赫爾甘節)等。 伊朗人最重視的節日是伊歷元旦,伊歷元旦相當于中國的春節,定在伊朗太陽歷的正月初一,即世界通用公歷的3月21日。一般情況下,在元旦到來前的一個月,人們即開始忙碌地準備年貨了。打掃房屋是女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為了將室內平時清掃不到的地方打理干凈,她們要把家具用品搬到室外,并借此機會將家里重新布置一番,使家人能夠懷著美好的心情期待新年的到來。 第二件大事是新年采購,這應該是全世界女人都喜歡做的事情,她們可以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與家人采購各種物品。節假日期間,由于伊朗的各大商場和市場都要停業休息,故而節日前夕往往會掀起購物潮的高峰,大街上到處都擠滿了人群。 諾魯茲節上,少女們所穿的傳統服飾異常美麗。 在新年的除夕夜里,伊朗的每家餐桌上都要擺出用波斯語字母“s”開頭的七種物品,組成七寶餐桌以示吉祥。這七種物品分別是沙棗(sanjed)、大蒜(sir)、醋(serke)、蘋果(sib)、漆樹(samag)、青麥苗(sabzeh)、用麥芽和面粉制成的甜食(samunu)。每一種物品各有寓意:沙棗象征愛情;大蒜象征健康;醋象征忍耐;蘋果象征誕生;漆樹象征財富;麥苗象征生命力和新鮮;甜食象征甜美的生活。此外,餐桌上通常還會放些彩蛋、象征純潔無私的鏡子、金幣、蠟燭和金魚還有《古蘭經》,寓意光明美滿的未來。 當新年鐘聲敲響,全家人都要圍坐在七寶餐桌旁共同祈禱,祈求新年里事業順利、家庭幸福。有些人還會前往清真寺、圣城等宗教場所,通過禮拜和祈禱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在新年里求得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伊朗美食 人類有著發達的味覺系統,就是在鼓勵我們嘗盡天下美食。假若你有機會前往伊朗,不妨放開胃口品嘗一下當地的特色美食。盡管它沒有法餐的精致浪漫,也沒有中餐的包羅萬象,但仍然可能帶來不小的驚喜。說不準,你的伊朗之行還會為它多停留幾天呢。 庫比達 伊朗當地產的rou類品質極佳,即使是街頭小店做出的庫比達,味道也是非常棒。 卡巴巴 伊朗飲食最大的特色是燒烤,這對當地人來說是每天必吃的食物。無論高級餐廳還是路邊小店,都向顧客提供卡巴巴這道菜。 ◎庫比達和卡巴巴 伊朗是名副其實的“烤rou天堂”,當地人幾乎每天都要吃烤rou,這里的大部分餐館也均以各種烤rou為主。伊朗最具代表性的燒烤是“庫比達”和“卡巴巴”,不管身在伊朗的哪座城市,你都能在菜單上見到它們。 庫比達的做法很簡單,先用牛rou或羊rou做成rou餡,加好調料,然后做成條狀在炭火上烤,直到全熟泛黑就可以吃了。裝盤時一般還會配上酸花菜、酸豆角、酸辣椒或切成片的檸檬等配料,食用前把檸檬汁擠出來澆在上面,味道非??煽???ò桶鸵彩且环N燒烤,如果說庫比達是拿捏成條的rou串進行烤,那么卡巴巴就是把rou塊串起來烤,有時還會在rou上放些蔬菜。 ◎誘人的藏紅花米飯 香噴噴的手抓飯在伊朗吃得花樣百出!光聽它們的名字似乎就能聞見那誘人的味道。這里有羊rou串抓飯(清油手抓飯配烤羊rou串)、魚抓飯(開心果手抓飯配紅燒魚)、雞抓飯(藏紅花手抓飯配紅燒雞)、羊rou抓飯(清油手抓飯配紅燒羊rou)等等,保準讓你看得眼花繚亂,無從選擇。 藏紅花米飯 在伊朗,藏紅花也是價格相對昂貴的。用它煮出的米飯米粒金黃,經常食用有益健康。 不過,伊朗人最愛的手抓飯還要屬藏紅花米飯。藏紅花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有較強的活血益壽之功效。常見伊朗女子一邊聽著音樂,一邊研磨著藏紅花粉,空氣中彌漫著紅花的淡淡香氣。如果喜歡甜米飯,研磨藏紅花時可以放入一些白糖;如果喜歡咸米飯,就放入適量的鹽,磨好后裝進精致的小玻璃瓶里,再裝蓋密封。制作藏紅花米飯時,先添上水像煮粥一樣將米煮熟,然后把米粒撈出來,這樣做熟的飯粒一粒粒比較松散,加入花粉后非常容易攪拌。藏紅花米飯裝盤上桌后,米粒白的白黃的黃,色澤鮮亮誘人,滋味更引人食欲大開。 ◎簡單的伊朗大餐 伊朗大餐聽著比較“隆重”,其實很簡單,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素菜,把青椒、黃瓜洗凈后切成小塊,與豆芽一起用色拉油炒兩三分鐘裝盤,然后再用橄欖油、醋、鹽攪拌均勻即可;第二部分是葷菜,原料大都是熟的半成品,也可以現做。將土豆塊、牛rou塊、黃豆、蠶豆混合,加入白胡椒粉、番茄醬等調味品燉熟即可;第三部分是用江米制成,類似鍋巴味道的主食。食用大餐時要先吃素菜,再把“江米鍋巴”放入葷菜中就著吃,酸甜微辣的燉牛rou配上嚼起來充滿焦香的主食,別有一番異域風味。 ◎傳統菜肴與風味甜點 伊朗的傳統菜肴聽著有趣做起來也不難,比如“霍列希特”是用各種作料燒煮成的一種家常菜肴;“奧布古事特”是將羊rou、豆子、香料和土豆等放在水中一起燜煨而成;“契羅喀保布”是伴有烤羊rou串或烤牛rou串、雞rou串的燜飯;“菲辛江”的主料是鵝rou、鴨rou,另外加入核桃仁、石榴汁、糖和香料一起煨燉而成;“杜里麥”是一種將rou類和其他配料一起包裹在新鮮葡萄葉里烹制的菜肴。 伊朗的風味小吃比較推崇甜食,常見的甜點有“古塔卜”糕點、“蘇汗”杏仁麥芽糖、“加茲”開心果牛軋糖、“巴格拉瓦”菱形糕點、“巴米耶”甜蜜餞、“左勒比亞”甜薄餅等。 ◎“馕是真主恩賜之物” 許多美食都承載著吉祥之意,伊朗人也很注重這一點,喜歡為食物賦予美好的寓意。比如吃蘋果蜜餞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吃石榴寓意像石榴粒一樣多福,吃魚寓意像魚一樣活躍。 設拉子的一家烤馕店,剛出爐的新鮮食物吸引了客人前來購買。 正因為如此熱衷食物之寓意,馕在伊朗人的日常飲食中占有特殊地位就不足為怪了。 伊朗人認為“馕是真主恩賜之物”,不應忘記真主的恩惠,并將馕視為神圣的食品。伊朗大街上賣馕的很多,薄薄厚厚長長圓圓,用紙簡單裹一下,蘸著蜂蜜和奶酪果醬吃馕餅,就是一頓美味的早餐。接下來的中餐和晚餐上,馕餅也是餐桌上的主角,人們用它裹著新鮮的蔬菜和各種烤rou或煎魚、煎rou一起享用。由于馕餅便于攜帶久存不壞,素來是很多商旅行人的首選干糧。 ◎嚼著方糖喝紅茶 伊朗人非常喜歡喝紅茶,不管是在家里還是野外,常會準備一個小小的煤氣罐,罐的頂部有一個小架子,可以放上一只小水壺煮茶。 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吃茶的習慣略有不同,伊朗人喝茶時要吃方糖。他們把方糖放在嘴里一邊嚼一邊喝茶,別有一番情調。尤其當親朋好友聚會的時候,一群人圍坐在地毯上,中間放著簡易茶具,大家嚼著方糖,端著熱氣騰騰的茶杯暢談瑣事,即使遇到坎坷心情低落,一杯紅茶也能將不良情緒化于無形。一入夏天,伊朗人還喜歡做些果汁,供飯后清口消食,比如櫻桃果汁、檸檬汁、草莓汁等等。 水果干的誘惑 這些彩用傳統工藝干燥制成的水果干色澤誘人,品質好,這對于來伊朗旅游的人來說是不可錯過的美味,嘗過它們的味道的人都是贊不絕口。 設拉子的香料店 在集市里,經常能看到堆成小山一般售賣的各種香料,這些由各種顏色香料組成的一盆盆“盆景”,仿佛在告訴你,你已經來到了香料王國。伊朗香料種類五花八門,伊朗人將它們應用到制作日常飲食中,這使得很多伊朗菜的顏色鮮艷,好像化工顏料染出來的,其實添加的是純天然成分。 融入血液的音樂 如果一個國家擁有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優良傳統,那么它必然能夠傳承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伊朗恰是這樣一個國家,它在不斷前進的發展歷程中,融匯東西,去粗取精,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 阿里卡普宮中的音樂廳 阿里普卡宮建于17世界初期,是薩法維王朝的國王用來招待外國使者的宮殿。這座宮殿中最美麗的是音樂廳,由各種波斯樂器造型組成的鏤空天花板、壁畫令人目眩神迷,置身其中,仿佛被天籟包圍。 ◎兩次交融并匯 伊朗的古典音樂建立在即興表演的基礎上,源于音樂家多年表演實踐的積累,大多是一種口傳心授的模式,無樂譜可循。據記載,遠在波斯帝國時期,波斯人就在宗教儀典上詠唱贊美詩,與亞述人交戰時也曾高唱英雄贊歌。 薩珊王朝時期,在宮廷貴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音樂得到了很大發展,涌現出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如拉姆廷、阿扎德、希林、巴爾巴德等。巴爾巴德還創造出與薩珊歷法相對應的音樂體系,如“7種君王調式”“30種分調式”“360種旋律”等。 由此可見,音樂自古以來就融入到伊朗的血液中,已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一些遺跡的浮雕和薩珊王朝銀器的雕刻上,至今還能看到一些描繪古波斯人所使用的古老樂器,如錢格(波斯立式彎形豎琴)、巴爾巴特琴(短頸琉特)、魯巴卜琴(雙共鳴體琉特)等。 自19世紀后半葉起,西洋音樂傳入伊朗。經過一個半世紀的浸yin,伊朗雖然吸收過不少西方樂器,但在音階結構和旋律特點上依然保持了本土特色。如今,在伊朗每年都會舉行的“大學生音樂節”和“曙光音樂節”上,便可鮮明地領略到這種音樂特色。 ◎流浪者音樂 在伊朗的許多小村落都能聽到奇特的“流浪者音樂”,它能在流浪者狂舞時輕易制造出狂歡氣氛。當流浪者聚集在一起,其中一人會用冬不拉演奏一段固定的樂曲,在充滿激情的彈奏、強烈的節拍下,演奏者還能在主旋律下放聲高歌,令圍觀者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這些流浪者演奏的音樂都在“木卡姆(音調)音樂”之列,他們通常在第一階段演奏“肅靜木卡姆”或“形式木卡姆”,第二階段演奏“祈禱木卡姆”。每當唱到“偉大虔誠的阿里”時,圍觀者會同聲歌唱,接著打起手鼓,熱烈地贊揚真主……到了最后階段,他們會演奏“杰魯沙希木卡姆”“巴納烏斯木卡姆”等樂曲。這些木卡姆的音律極強極快,極易調動氣氛,流浪者們更會伴隨著歡快的鼓聲和有節奏的擊掌聲,不停地狂舞。 在伊朗的聲樂表演中,還有一種難度極高、獨一無二的裝飾性真假聲交替的歌唱技巧,演唱時,表演者會在高音區進行一大段大幅度顫動的長音托腔,聞者內心激蕩,無不動容。 伊朗器 伊朗的傳統樂器品種繁雜,彈撥樂器有塔爾(六弦琉特)、塞塔爾(四弦琉特)、桑圖爾(揚琴)和卡龍(近似維吾爾族樂器卡龍);拉弦樂器有卡曼?。愃朴诰S吾爾族樂器艾捷克);吹管樂器有嗩吶、稱為“納伊”的簫;打擊樂器有手鼓、冬巴克鼓等。 伊朗建筑 古代伊朗曾是城市、筑壩以及工程建設的中心,建筑業繁榮鼎盛,時至今日,這個國家仍然留存著數百座歷史古建。那些風格鮮明的城市杰作令伊朗順利成為世界十大古代遺跡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搖籃。 ◎風格不同 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伊朗建筑形成了不同的風格。伊朗古代居民將山岳視為神圣宗教的象征,遂把建筑物建成宛如高山的形狀,比如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恰高·占比爾塔廟遺址,即是古代伊朗建筑的代表。 聚禮清真寺的磚結構圓頂 伊斯法罕城中的聚禮清真寺是伊朗現存此類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被視作“自公元841年以來1200多年間清真寺建筑發展史的令人嘆為觀止的直觀展示”。這里沒有其他清真寺中色彩鮮艷的馬賽克磁磚裝飾,樸實的磚結構更顯出建筑本身的宏偉和技術的精湛。 在阿契美尼德時期,建筑藝術得到空前發展。藝術家和能工巧匠們聚集在當時的政權中心,建起了輝煌雄偉的宮殿,如賈穆希德“百柱廳”“冬宮”等遺跡。雖然歷經2500多年的風雨,這些建筑遺址上裝飾的精美浮雕依然栩栩如生。 安息王朝的建筑融合了一些希臘風格,形成獨特的四角庭院、拱形圓頂、四側拱廊,與壁畫、繪畫、石灰雕塑等裝飾融為一體。這種安息王朝特有的建筑標志,傳播到兩河流域,一直延續到拜占庭和薩珊王朝時期。 伊斯蘭進入伊朗后,建筑風格有了很大改變。此期的建筑在以前的基礎上利用幾何學和重復的形式,同時在建筑外表用光滑的瓦片、雕刻后的灰泥、帶圖案的砌磚、花色圖形、書法等進行了精美的裝飾。如今伊朗大部分清真寺,都是按照這種風格建造的:清真寺內有一個空曠的中心場地,一個朝圣地麥加方向開的大正門,中心場地通向拱頂的圣殿,其他三個方向都有拱廊和圣壇,以及連接圣壇的大廳。 到了薩法維王朝,伊朗建筑又登上一個新高度。伊斯法罕取代加茲溫成為新的王都,迅速發展成為東方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在這座新興城市里,大量使用鑲嵌裝飾的宮殿、清真寺、花園、橋梁等建筑物相繼建立,最終形成“伊斯法罕半天下”的壯麗景觀。 ◎形式多樣 由于各地的不同氣候和文化差異,造成伊朗的民居建筑形式多樣。在伊朗山區,多數房舍建在山麓,均由磚石砌成,用泥土將屋頂抹平滑,屋頂上有一截矮墻圍成的庭院和陽臺(古時又稱露臺);在平原,特別是沙漠干旱地區,建筑一般用生磚坯壘砌而成,形成厚厚的墻壁與拱形的屋頂;在森林或潮濕多雨的地區,房舍多為木制結構,用瓦片和板材覆蓋帶坡度的屋頂;在游牧部落,住宅是黑色且有冬夏之分的暖帳篷和涼帳篷。它們有的是圓形,有的是長方形,通常由山羊毛織成,用幾根大柱竿支撐起來便可以居住。 而聞名于世的伊朗伊斯蘭建筑,則利用了大量的象征性幾何學,以石柱、圓頂、拱形結構和精致的裝飾而著稱。比如在全國各地的清真寺、圣地以及歷史傳統建筑上,建筑師們均以對稱設計為基準,以矩形院落和大廳為突出特色。 伊朗學家羅素·波普曾說過:“伊朗建筑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了三大特點,即堅固、舒適、美觀?!钡拇_如此,那些優秀的建筑師們一直遵循著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原則,在世界建筑史上創造出驚人的杰作,比如馬魯古建筑群、克爾曼沙花園、伊斯法罕古清真寺等,都是伊朗建筑史上的經典作品。 波斯細密畫 曾是奢華的貴族藝術 仿似天生尊貴,這項傳統又迷人的藝術自誕生之日起便只為少數人服務,在伊斯蘭上流階層中成為一種用于相互贈送的高級禮物,被歸入奢華的貴族藝術。如果今天有誰能找到一幅古代的波斯細密畫,那就像收藏著唐伯虎的真跡一般,可謂稀世珍寶,彌足珍貴。 ◎色彩鮮明,技法獨特 伊朗早期的繪畫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馬賽克鑲嵌畫和壁畫藝術,另一類就是用于文稿、書籍插圖的細密畫。伊朗人非常重視文字和書籍,雖然從10世紀起就掌握了印刷術,但依然固守著對手抄本的偏愛,那些在各類手抄本中用于裝飾書籍的精致小插圖更受歡迎,它們即是大名鼎鼎的波斯細密畫。 繪制細密畫的畫師當時一度聚集在宮廷,他們使用優質的礦物質顏料,甚至選用珍珠、金粉、藍寶石磨粉等,令作品筆觸細膩、色澤鮮艷,整幅畫面看起來富麗堂皇、極盡奢華。 女孩與鮮花 波斯細密畫盛行于13世紀~17世紀,在此期間,隨著時代的推進,細密畫出現了種種改進,有的畫在羊皮紙上,有的畫在紙上,有的畫在書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有的畫在扇面上。這些可以“講故事”的圖畫,大都描繪了非宗教的波斯寓言、傳說、愛情詩篇及帝王和英雄的傳記,塑造出豐富的人物和動物形象。概括地說,波斯細密畫的功能就是通過圖畫闡述故事,將藝術語言與詩歌語言結合起來。 這項傳統藝術有一種獨特的繪畫技藝——“壓條法”。它能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應,令讀者弱化或排除畫中其他元素的干擾,而將注意力集中到畫里的主要元素。15世紀中葉,由于受到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的影響,波斯細密畫里開始出現大量以花卉樹木、湖光山色、文官武將、才子佳人為元素的作品。 ◎流派眾多,精品迭出 在漫長的年代里,波斯細密畫形成了眾多流派,比如塞爾柱畫派、大不里士畫派、設拉子畫派、巴格達畫派、加茲溫畫派、伊斯法罕畫派等。 13世紀的波斯細密畫通稱為塞爾柱畫派,其中的《加林手抄本》即是已知最早的波斯細密畫作品。薩法維王朝被認為是細密畫創作的全盛時期,它的繁榮與一批杰出的畫家和有影響力的畫派密不可分。比如大不里士畫派的奠基人畢扎德,他原是帖木兒王朝末代蘇丹的宮廷畫師,后來成為薩法維王朝的宮廷畫師和皇家圖書館館長。畢扎德最大的貢獻是主持繪制了大型民族史詩《列王傳》的細密畫。在完成這項偉大的繪圖工程中,他招攬了很多人才,將他們培養成優秀的畫家,完成后的《列王傳》成為當時宮廷藏書中裝幀最豪華的史書。 巴格達畫派的代表作《麥卡麥》非常出色,書中插圖人物都具有豐富的表情和鮮明的個性,對動物的刻畫還帶有些許漫畫風。加茲溫畫派創始人蘇旦·穆漢默德的作品《情人》,用優雅的色調描繪了一對相戀中的男女,秀美的風景及裝飾化的處理都呈現出一種唯美柔和的情調。伊斯法罕畫派代表雷扎·阿巴斯的作品《賈汗吉爾的相逢》《年輕的司酒官》等作品則表現出構圖明快、色彩清雅的特點。 蘇丹出行 到了20世紀上半葉,奧斯坦·穆罕默德·法爾希奇揚成為伊朗細密畫的杰出代表。這位畫家對詩歌有著與生俱來的靈感,將二者成功體現在作品中。他擅長使用嫻熟優美、平滑有力的線條和波動般的著色手法,展示各種生靈內心深處的秘密,表現出善與惡、美與丑、知識與愚昧之間的較量。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了《法爾希奇揚大師畫集》,稱贊他是“一位屬于全人類的畫家”。 波斯地毯 流動的波斯庭院 伊朗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會贈予一塊美麗的波斯地毯,讓女兒掛在新房墻壁上或鋪在新家的地面上。地毯上的圖案大多是亭亭玉立的荷花、暗香浮動的玫瑰、郁郁蔥蔥的灌木叢,或是攀援的藤蔓、展翅的禽鳥。它象征著新生活的開始,它是母親送給女兒的深切祝福,它是一座流動的波斯庭院。 地毯博物館 位于德黑蘭的地毯博物館展出16世紀至20世紀的數千件手織地毯珍品,來到這里就能感受到波斯地毯在伊朗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勝過黃金與鉆石 我們習慣將伊朗的手工編織地毯稱為“波斯地毯”,波斯地毯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與石油、魚子醬、開心果和藏紅花并稱為伊朗的“五寶”。 波斯地毯不僅限于鋪在地上,還可以用來裝飾墻面,甚至被視為財富的象征。伊朗的許多家庭里很少擺設貴重的家具,但肯定缺不了地毯。對伊朗人來說,名貴的地毯遠遠勝過黃金與鉆石,它與字畫、古董一樣具有巨大的收藏價值。 之所以價值奇高,是因為波斯地毯選用嚴格考究的材料制成。它一般取自于真絲、純棉、羊毛三種材料,真絲的用量越多,成品就越貴重。浸染編織材料的染料也是從純天然的植物及礦物中提取,如核桃殼、茜草、石榴皮、木樨草、靛青、鉀礬等等,這些染料可保持地毯歷經數百年仍然艷麗如初。 傳統波斯地毯的圖案以象征天堂的繁花蔓枝、浩大的宮廷和狩獵場面、各種清真寺廟建筑以及宗教圖騰為主,圖案華美而繁復,編織時需要使用十余種或幾十種不同顏色的線。根據設計圖案,人們將這些線按不同的經緯順序編織,最后織成一大塊沒有一絲錯亂的地毯圖案,那高超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地毯博物館 伊朗女子大都熟悉各種波斯地毯的編織方法,其中最流行的是卡里姆毯。編織卡里姆毯的女子,靠著驚人的記憶力先在腦海中勾勒出精致的幾何圖案,而后以緯線為基準,把需要的織物材料逐個打結固定,一邊編織一邊將緯線敲打緊密,完工后的成品絕對看不到經線。 由于融入了古老的波斯文明,波斯地毯如今已逐漸演變成一門精致的藝術,融入繪畫、家具和時尚裝飾中。它的圖案從政治和宗教到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幾乎無所不包,編織技藝則有立體編織、鏤空編織、雙面編織等等。 在西方,伊朗地毯甚至被視為地面上的藝術,很多人認為沒有比波斯地毯更讓室內增輝的藝術品了。世界各地的許多宮殿、著名建筑、豪宅和藝術畫廊、博物館都把波斯地毯作為珍品收藏。 在德黑蘭市中心的伊朗地毯博物館,可以觀賞到來自伊朗各地千余件的地毯珍品,記錄著當時的社會生活、戰爭、人物等。大廳中央陳列著鎮館之寶:一條產自大不里士的古老真絲地毯,迄今已有450多年的歷史。博物館前廳墻上的幾幅掛毯中,有一幅龍鳳圖案,展現出中華文化與波斯文化的完美結合。另一塊于1905年產自克爾曼的地毯上,描繪了當時各國的國王或政治精英們,上面繪制的中國人均是穿著清朝服飾的官員。 伊朗地毯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伊朗館里擺放著精美的波斯地毯,它們的價格均在五位數以上。最昂貴的是一條規格僅為22厘米x17厘米、鑲在鏡框里用來展示的小掛毯,標價380萬人民幣。據說它的原料是100%蠶絲,工匠花費20年時間,使用放大鏡一點點精織而成,每一厘米里織進了1200段蠶絲。 伊朗的體育 希臘歷史學家赫魯達特曾在書中寫道:“伊朗人總是讓自己5歲~20歲的孩子做三件事:騎馬、射擊、說實話?!斌w育與道德一樣,自古以來便于伊朗文化中血脈相連。不管是在遙遠的古代還是為時不長的現代,伊朗都是西亞地區體育運動比較活躍的國家之一。 2010年溫歌華冬季奧運會開幕式上,來自伊朗的運動員進入體育場。 ◎體育競技古今并盛 早在波斯帝國時期,伊朗的體育運動就比較活躍,作為一個稱霸西亞和北非的軍事大國,增強士兵體質是提高波斯軍事力量的主要措施之一。那時的波斯人基本生活在部落之內,多數人過著游牧生活,于是騎馬和射箭成為主要的體育運動項目,其他生活在波斯灣和里海沿岸的波斯居民,則以游泳和劃船作為主要的體育運動項目。 在整個波斯帝國時期,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有賽馬、馬球、射箭、拳擊、摔跤、舉重、游泳、劃船等項目。波斯的馬球一度成為阿拉伯宮廷和上流社會的競技活動,在唐朝時還曾傳入了中國。 后來,隨著歐洲列強的入侵,西方文化傳入伊朗,西方的現代體育隨之而來,首先是很快流行于全國各地的足球,隨后是田徑和其他競技。伊朗傳統的摔跤、舉重、拳擊、游泳等體育項目,也開始按照現代體育競技規則進行。 1937年,伊朗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其后各單項體育協會相繼成立,接著又成立了體育俱樂部,體育系統漸漸完善起來。 1948年,伊朗第一次派體育代表團參加第14屆奧運會,還于1974年承辦了在德黑蘭舉行的第七屆亞運會。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油價迅速暴漲,伊朗的石油收入大幅增長,富裕的石油收入更促進了體育運動蓬勃發展。伊朗政府部門不但建起青年體育部,統一領導全國的體育運動,還創辦了德黑蘭體育學院,使之漸漸成為全國體育運動的中心,同時又帶動許多傳統項目及足球、籃球、排球、田徑、體cao、跳水、滑冰等新興項目快步發展。 運動場上的伊朗女選手 ◎可喜的變化 時間漸漸向前推進,伊朗的各項體育運動在國際體壇上嶄露頭角。如今,足球已成為伊朗人最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國內建起大大小小四五百個足球俱樂部。伊朗足球隊現屬亞洲強隊之一,是第一個在世界杯賽場上露面的亞洲球隊,曾獲得多次全亞冠軍,至今還有數十名伊朗足球隊員在歐洲足球俱樂部效勞。作為傳統體育項目,伊朗的舉重也在亞運會、奧運會、國際舉重大賽中獲得不少金銀銅獎牌,多次刷新亞洲和世界記錄。著名的舉重運動員納西亞·尼瑤曾在85公斤級的比賽中,打破兩項舉重世界記錄,被授予“世界最佳舉重運動員”的稱號。 與此同時,伊朗國內也在悄悄發生著一系列可喜的變化。2001年前后,伊朗在德黑蘭大學體育館舉辦了兩屆封閉式的伊斯蘭女子運動會,來自20個伊斯蘭國家的穆斯林女運動員參加了比賽;2003年,伊朗開始允許女性觀看足球比賽;2015年,伊朗允許女性參加與觀看大型體育賽事活動。雖然她們可以觀看的項目不包括摔跤、游泳等過于“陽剛”的運動,而且被限定在指定區域內,但此項舉措對穆斯林女性來說仍然不失為一個重大喜訊——盡管這變化的步伐較慢,但能看出伊朗體育運動對于女性的限制在漸漸放寬。 藏紅花 美食界的“香料女王” 美食界有四大頂級食材被稱作“三王一后”,“三王”是指黑松露、鵝肝、魚子醬,“一后”是指有著“香料女王”之稱的藏紅花。藏紅花在波斯語中讀作“zaafaran”,可譯為番紅花、藏紅花,中國人稱其為藏紅花,是因為它從地中海沿岸經印度傳入中國西藏而得名。 辛勤的采摘 藏紅花需純手工采摘,是個費力的活兒。紫色小花中間的三根細小的紅色花蕊十分嬌嫩,這要求采摘的時候要小心翼翼?;ǘ洳苫睾笤龠M行加工,將三根花蕊從花中分離出來,1000克花朵最終大約可得10克藏紅花。 ◎“藏紅花之都” 作為“香料女王”,藏紅花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它是一種耐旱植物,適合生長在冬季最低氣溫不低于-20c,夏季最高氣溫不高于35c且氣候干燥的地區。全世界最好的藏紅花來自克什米爾地區,但產量最多的是伊朗。 全世界大概有90%的藏紅花產自伊朗,這個國家每年約有60萬人從事藏紅花的生產和出口工作。伊朗全國一半以上的藏紅花都產于東部的霍拉桑省,那里夏天涼爽冬天嚴寒,具有藏紅花生長的優良條件。 每年8月是藏紅花的栽種時間,3年后即能收獲,并可連續收獲8年~10年。其后,它的產量會越來越低,栽種過藏紅花的土地再也不能重復使用。藏紅花的采摘期在9月初,每逢花期,霍拉桑省的種植區內處處洋溢著紫色,非常壯觀美麗。 藏紅花的花期只有15天到20天,日照會使摘下的花蕊發蔫,導致品質下降,因此必須在日出前采摘。藏紅花的得名并不在于那些花朵,而在于花的雌花蕊頂端部分,花蕊越上端顏色越深,生物活性越高,是普通藏紅花的7倍~10倍。 為了保持產品的純正新鮮,采摘的花朵必須在當天手工將花蕊分離,再經過剝離、干燥等工序才能制為成品。每朵花通常只有3個雌花蕊,1000克原花才能產出10克上等藏紅花,大約7萬~25萬朵藏紅花才能提取1磅(約450克)藏紅花香料,真可謂珍貴至極。 藏紅花 伊朗藏紅花等級從高到低依次是極品、特級、一級、二級,其中極品藏紅花全紅,無黃根。 ◎“紅色金子” 伊朗的藏紅花香味濃郁、色澤艷麗,在古時曾被列為皇家貢品,很少有人見過,因此也更加珍貴,史料中曾有“寧要紅花一朵,不要金玉滿車”的記載。直到現今,伊朗藏紅花的價格也極其昂貴,一級品價格每克高達65美元,被譽為植物中的“紅色金子”。 在國際市場上,藏紅花雖然是名貴藥材,但伊朗人并不看重它的藥效,而是把它當成一種普通調味品,經常用于食品點綴,比如在米飯、糕點、糖果、奶制品、冰激凌中,都可見到藏紅花的影子。最常見的是米飯上面點綴的金黃色大米,那是用藏紅花水泡過的,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味。 伊朗的普通百姓家庭經常會在米飯或馕餅中加入藏紅花水,一頓飯有數根花蕊即可,1克藏紅花能使用很長時間。好客的伊朗人對本國的國寶感到非常自豪,如果有客人來家里,他們會興致勃勃為客人講解食物中使用藏紅花的秘密。 藏紅花不但被視為伊朗國寶,還與本國的其他國寶息息相關,比如伊朗手工地毯中的紅色染料,以及橘紅色的開心果,都含有從藏紅花中提煉的原料。 能夠從伊朗走入國際市場,藏紅花自然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早在古波斯帝國建立之前,它便出現在伊朗高原,后來種植面積逐漸蔓延,用途也從藥物、染料擴散至香料和飲料等。大約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在安息王朝的大力推進下,這種來自異國的香料才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了古代中國。 售賣藏紅花的商店 在伊朗,有很多藏紅花專賣店,此外,基本上所有旅游用品商店、食品蔬菜店、超市也都有售賣藏紅花。伊朗人將藏紅花廣泛用到日常飲食中,伊朗美食中隨處可見藏紅花的身影。 黑魚子醬 頂級美味引爆味蕾 黑黑的魚子醬珠圓玉潤、晶瑩剔透,再挑剔的食客也難以抵擋那黑珍珠般的誘惑,仿佛它能在舌尖上引爆味蕾!亞里士多德、莎士比亞都對它贊不絕口,梁實秋先生與韓菁清熱戀時曾吃過一個星期的魚子醬,法王路易十四更是深受誘惑,最終引領整個歐洲上流社會開始迷戀上這種脆弱嬌貴的頂級美味。 黑魚子醬 魚子醬的魚子大小和顏色存在差異,這具體取決于魚的年齡和飲食。 ◎伊朗海岸的頂級食材 別以為那些在瓶瓶罐罐上印著魚子醬的都是正宗行貨,它們可能是各種魚類的卵。對于挑剔的法國人來說,只有鱘魚的卵才能稱作魚子醬。那么,你知道全世界最優質的鱘魚產自哪里?鱘魚是很古老的魚類,全世界大約有20種,主要產地在俄羅斯、伊朗、美國及中國黑龍江,但只有里海南部也就是伊朗沿海一帶的鱘魚材質最佳,這里出產貝魯嘉(beluga)、奧西特拉(osietra)、塞弗魯嘉(sevruga)三種鱘魚魚子醬。 鱘魚是淡水魚,水越深越能孕育大而優良的品種。里海的南岸氣溫較高、水域頗深,此處生長的鱘魚體態肥大、魚卵緊密,滋味極美。早在19世紀初,伊朗就開始了鱘魚的養殖業和魚子醬的加工業。不過在養殖方面,人們只限于魚的幼期養殖,將其按生長過程,將五六個月大的、一年的、兩年的、三年的魚苗分池喂養,使魚苗在獨立環境中免受天敵傷害,得到精心喂養,加快生長速度。等長到五六年時,再將它們放回里海,任其自由生活,長到年限時再捕撈取卵,制成美味的魚子醬。 魚子醬沒有品牌之分,只有品級之分。品級最高的貝魯嘉魚子醬,要用超過60年的成魚,年產量不足100尾,每千克售價可達5000多美元;其次是超過40年以上的奧西特拉魚的卵,然后才是20年以上的塞弗魯嘉魚的卵。 除了產量稀少,制作繁雜也是魚子醬名貴的原因。新鮮魚卵必須在魚死之前取出,才能保證味道純正鮮美,因此捕撈到鱘魚后,不能將其殺死,只能先將它擊昏,以免因為疼痛分泌出大量腎上腺素,破壞魚子醬的鮮美。 鱘魚被擊昏后,手法嫻熟的解剖人員必須要在15分鐘內完成13道大大小小的工序,取出魚卵后,經過篩選、清洗、濾干水分,再交由料理師打理,制成顆粒圓潤飽滿、色澤透明清亮、光芒微閃的極品魚子醬,然后搭乘冷凍柜,從里海運往全球少數幾家備受恩寵的商號。 ◎舌尖上的黑黃金 伊朗出產的魚子醬是豪華宴會上的珍品,猶如舌尖上的“黑黃金”。它含有皮膚所需的礦物鹽、蛋白質、氨基酸、重組基本脂肪酸等47種微量元素,不僅能夠有效地滋潤皮膚,還能使皮膚細膩光潔,保持青春美麗。 這種美食能給舌尖帶來極致美妙的味覺享受——用貝殼湯匙,或象牙、牛角、木頭制成的湯匙,舀一勺顆顆完整的魚卵送入口中,輕輕鋪在舌上,再用舌尖將魚卵一粒粒碾碎,其實絲毫不費力氣,幾乎是入口即化的感覺——頓時,帶有細膩海洋氣息的美味噴薄四濺,香醇濃郁的蛋白汁液在口中流淌,還帶著些許甘甜清冽,令人回味無窮、難以忘懷。 品級最高的貝魯嘉魚子醬,要比別的魚子醬更多一些彈性。品嘗時需要在舌上略施壓力,將等待美味釋放的過程變得格外值得期待,雖然不過是毫秒之間,彷佛所有感官都在享受那一瞬間的綻放,體會自然饋贈的絕妙充滿味蕾的感覺。 需要注意的是,魚子醬絕對不能接觸金屬器皿,因為金屬會嚴重破壞魚子醬的香氣和海洋滋味。食用魚子醬切忌搭配洋蔥、檸檬等氣味濃重的輔料,可搭配生奶油和烘烤的白面包,伏特加或香檳是適用飲品里的最佳搭配,細膩而不油膩的魚子醬也可以充當最好的解酒劑和保肝劑。 捕獲鱘魚 在一處沿海養漁場里,兩位伊朗漁民捕撈了一條鱘魚,這是一家專門生產魚子醬的養魚場。